时间:2022-06-24 12:32:14
序论:在您撰写超级工程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设计进水为市政自来水,出水水质完全满足太阳能电池生产用水的水质标准。设计进水pH值为6.5~8.5,进水水质见表1,设计出水水质见表2。
2工艺系统设计
本项目全膜法超纯水制备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原水板式换热器原水箱原水提升泵自清洗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产水箱超滤提升泵活性炭过滤器一级反渗透保安过滤器一级高压泵一级反渗透装置一级反渗透产水箱二级高压泵二级反渗透装置二级反渗透产水箱EDI提升泵紫外线除TOC装置EDI保安过滤器EDI装置氮封水箱超纯水泵抛光混床送至各厂房。2.1超滤系统设计参数该超滤系统主要包括板式换热器,自清洗过滤器和超滤装置等主要设备。板式换热器的作用是在冬季给原水增温,降低季节的温度变化对超滤产水量的影响。自清洗过滤器的作用是去除原水中130μm以上的大颗粒杂质,以防止堵塞超滤中空纤维毛细管。本项目超滤膜结构采用外压式[1]。该水源为市政自来水,水质比较好,可适当放大超滤膜通量。超滤膜型号SFR2860,规格为Φ225mm×1860mm,设计膜通量为55L/(s·m2),设计超滤进水浊度为≤5NTU,产水浊度≤1NTU,SDI≤3。超滤机架设置2套,共计52支膜(26支/套),单套超滤装置产水量为68m3/h。
2.2一级反渗透系统设计参数
本项目采用的反渗透膜型号为DOW公司的BW30-400。根据反渗透膜的设计软件计算得知,该反渗透膜的设计通量为20L/(m2·h),脱盐率≥97%,回收率≥75%,运行温度为15~30℃。一级反渗透机架为2套,单套进水量88m3/h,单套产水量为66m3/h,膜数为180支(90支/套)。膜壳采用WaveCyber-300P-8-6,单套机架有15支膜壳,采用一级两段10∶5排列。由于二级反渗透浓水和电除盐浓水回流至超滤产水箱,作为一级反渗透进水,另外部分一级反渗透产水直接用于太阳能电池前段工序的生产,未作为二级反渗透进水,所以该系统水量是平衡的。
2.3二级反渗透系统设计参数
本次全膜法超纯水制备工艺采用的是双级反渗透技术。双级反渗透技术是指用第一级反渗透的产品水作为第二级反渗透的进水进一步除盐的工艺[2]。本项目采用的二级反渗透膜型号为BW30LE-440,设计通量为39L/(m2·h),设计产水导电度:≤5μS/cm,回收率≥90%,运行温度为15~30℃。二级反渗透机架为2套,单套产水量为39m3/h,膜数量为60支(30支/套)。膜壳采用WaveCyber-300P-8-6,单套机架有5支膜壳,采用一级两段排列。其中,一级反渗透与二级反渗透合并安装在一台机架上。电除盐(EDI)具有技术先进、操作简便和节能环保的特性,无需酸碱就可以连续制取高品质纯水,出水电阻率稳定在15MΩ·cm以上。本次电除盐装置为2套,单套产水量为35m3/h,采用的是西门子LXM45Z模块,模块数量为14块(7块/套)。2.5抛光混床系统设计参数抛光混床的作用是进一步去除EDI出水中残余极少的阳、阴离子。本项目采用的抛光树脂型号为DOW公司的MR-450UPW,总容量为1950L,可使出水电阻率达到18MΩ·cm。抛光树脂罐体采用WAVECYBER公司的DN400的容器,材质为FRP,数量为13只。
3处理效果
3.1超滤系统处理效果
超滤的操作步序有产水、反洗等操作。因超滤设备过滤模式为死端过滤,为保证超滤膜的通量及降低运行的跨膜压差(TMP),需定期对超滤膜进行反洗,反洗周期为30~60min[3]。超滤化学清洗周期一般为3个月,主要清洗药剂有盐酸、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TMP逐渐增高,清洗后,TMP显著降低。图1为超滤装置180d的运行记录。投产运行后,2套超滤膜的产水量较稳定,平均为68m3/h,进水压力平均为0.30MPa,出水浊度平均为0.25NTU,达到了设计要求。
3.2一级反渗透系统处理效果
一级反渗透化学清洗周期一般为6个月,清洗后,一级RO跨膜压差(TMP)显著降低。主要清洗药剂有盐酸和氢氧化钠。图2为一级反渗透设备24个月的运行记录。投产运行后,两套一级反渗透的进水量均为88m3/h,产水量平均为66m3/h,产水回收率达到75%。进水压力平均为1.10MPa,进水电导率平均为780μS/cm,产水电导率平均为7.0μS/cm,脱盐率为99.1%,达到了设计要求。
3.3二级反渗透系统处理效果
二级反渗透化学清洗周期一般为12个月,清洗后,二级RO跨膜压差(TMP)显著降低。主要清洗药剂有盐酸和氢氧化钠。图3为二级反渗透设备24个月的运行记录。投产运行后,两套二级反渗透装置进水量均为43m3/h,产水量平均为39m3/h,产水回收率达到90%。进水压力平均为0.90MPa,产水电导率平均为0.8μS/cm,达到了设计要求。
3.4电除盐(EDI)系统处理效果
投产运行后,两套电除盐(EDI)进水量均为39m3/h,产水量平均为35m3/h,产水回收率达到90%。进水压力平均为0.4MPa,产水电阻率平均为17.5MΩ·cm,达到了设计要求。3.5抛光混床处理效果投产运行后,抛光混床系统处理水量35m3/h,出水电阻率>18MΩ·cm,达到了设计要求。
4技术经济分析
该太阳能电池生产用超纯水处理站投产后,进水量为2×70m3/h,产水量为2×35m3/h。该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约0.49元/m3;药剂费(NaClO、盐酸、阻垢剂、还原剂、氢氧化钠等),共计0.32元/m3;电费为0.80元/m3;设备折旧费为0.85元/m3;自来水费为2.70元/m3;检修维护费为0.07元/m3,最终成本单价合计为5.23元/m3,满足该厂的运行成本控制要求。
5结语
公路超高设计是一种线形设计,注重的是车辆的行驶安全,从舒适度和经济度角度出发,并按照规范进行。实际建设中地形、路线、气候、湿度等都会对超高设计产生影响,因此应综合考虑公路工程中的超高设计。
1.1最大超高的控制
公路超高设计通常需要按照前文公式进行计算,而最大的超高值则控制为8%以下。我国现有的状况是公路货车数量较多,而公路货运中超载的情况普遍,这样公路上行驶速度相对低。所以按照实际情况,货车在曲线路段行驶其速度较低,因为向心力作用,超高坡度大于6%即容易出现侧翻的危险。而在气候影响喜爱,如雨雪天气等,大中型货车通行率较高的路段就容易出现侧翻等情况,所以超高值应控制在6%以下。同时设计速度高且运行速度较高的路段最大的限制应为10%,而常年积雪冰冻的地区只能选择6%作为限值。下面就针对平原和山区进行限制分析。首先,平原地区的交通网络密集,且地势相对平坦,近郊的道路与城市道路交接。超高设计主要是考虑纵面平缓、交口多等特征,除了考虑前面公式中的因素外,还应考虑超高路段与正常路段的衔接问题。平原公路的超高值如果按照规范进行计算则会影响路面的美观,同时造成路段衔接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综合性因素,通常选择的限值为1%,并对超高路段进行安全性的测定。实践证明,平原地区经济发达且地势平坦,路网密集,适当的减小超高限值可以增加交通的顺畅和行驶稳定。其次,在山区超高设计中,其地形因素影响较大,通常曲线半径很小,纵面起伏较大,车辆行驶的速度也随时改变,如果单纯的考虑速度计算超高值则不能,按照舒适性要求。车辆的安全也会受到影响。山路复杂性形成了路段不同,设计不同的情况,对连续低指标的山路,货车数量较多,则应减小超高值来获得安全性。对纵向坡大于3%的下坡如果出现曲线环绕的情况,则应结合纵坡的情况进行设计。此类情况计算超高值,需要考虑同样条件下平稳路段的超高设计作为参考。同时应注意的是无论何种设计,都应按照线形设计的规范进行。
1.2公路超高过渡设计
超高路段往往是从直线路段过渡而来,即路基断面从双向横坡变为单向横坡,这个路段即为超高过渡路段。这个过渡在设计中除了考虑离心力的作用以外还应考虑路面结构设计的问题,方便排水、施工等因素都应在设计中进行考量。通常这个路段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双坡阶段,路肩和形成横坡不能保持一致时,通常先抬高外侧路肩与外侧行车道一致,然后将弯道外侧的车道与路肩升高,直至与弯道内侧行车道持平。如果是长回旋线,则不能满足道路的排水的坡率,此时容易造成外侧车道不能正常排水,所以这个阶段超高设计应控制渐变率不大于1/330。弯道外侧土路肩应保持正常横坡,不参与超高。另一个是旋转阶段。外侧车道和硬路肩、内侧车道进行同时旋转,并与内侧硬路肩坡度一致。然后将两侧车道、硬路肩一起旋转到与内侧土路肩一致,最后两侧车道、硬路肩、内侧土路肩一起转转到超高路面。如果是长回旋,超高的起点应设置在曲率与不超高最小半径一致,双坡阶段也应控制渐变率小于1/330,全超高路段应出现在缓圆节点处。
1.3缓和曲线的长度控制
缓和曲线的作用及时保证路面平面的线形,使之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圆曲线和直线之间的曲率改变需要经过的曲线。在缓和曲线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其长度的选择,因为其关系到平面线形的质量。如果缓和曲线过短,则曲线变化不足,且缓和段和圆曲线衔接不能形成自然渐变,影响行车的效果。反之如果过长,则也会影响线形组合的效果,弯道超高和加宽都会受到影响。车辆行驶的转向操作,行驶轨迹出现改变,缓和曲线正是契合这样的规律改变,缓和转弯的冲击适应加速度的改变,可以有效的避免侧面冲击。作为超高变化的过渡阶段,缓和曲线的设置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离心力对乘客的影响,超高横坡过渡的曲线改变等。一般而言平缓曲线的长度比选择为1∶1∶1,即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比例一致,这样的情况才能保证缓和曲线的协调。
2结束语
1.1基坑的特点和难点通过前面工程概况、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分析,本基坑工程存在以下特点和设计难点[2-7]:(1)基坑开挖深且大:主塔基坑开挖深度达33.8m,裙楼基坑深度达30.8m,基坑长约170m,宽约120m,周长约550m,33.8m的开挖深度属于超深基坑。(2)基坑开挖面积及土方量均较大:开挖面积大约18000m2,开挖土方约55万m3,基坑处于闹市区,且工期紧,设计时要考虑施工和出入方便。(3)含有软土层和透水层:场地内有软土层:人工填土,粉质黏土层,中粗砂、粉细砂和粗砾砂强透水层。(4)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四周有多栋在用的高档商场、住宅及办公楼,基坑开挖要考虑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边线距离基坑边大部分在20m左右,且要考虑基坑施工期间不能对居民区和商铺营业产生影响。(5)附近有市政管线和地铁1号线:最近的电缆管线距离基坑边只有3.8m,北侧还有正在运营的地铁1号线,地铁口及风亭紧邻基坑边,最近处仅3.0m,东侧有拟建的高铁线,距基坑边24.3m。(6)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要求严格:本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为一级,按新规范基坑水平位移控制在60mm(<0.25%H,H为基坑深度)即可以,但由于临近有地铁,地铁运营要求地铁相关构筑物位移不超过20mm,轨道竖向变形不大于4mm,对基坑开挖深度达33.8m,且存在透水层的情况下,这个位移控制对支 护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支护难度相当大。(7)超深超大桩基施工: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主塔的桩径达到8.0m(开孔9.5m),其他基础桩直径为5.7m(开孔6.8m),桩径超大,国内外罕见,巨型桩的开挖成孔难度大,深度最大为30m,因此,基坑支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基础施工,不仅支护体系和支撑立柱要避开基础桩大直径挖孔桩,且要考虑土方开挖及出土的需要。
1.2基坑支护方案选型分析及选取思路基坑设计方案选取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基坑平面形状及尺寸,基坑安全等级及开挖深度,岩土体的性状及地下水条件情况,基坑周边对变形的要求,主体地下结构和基础形式,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工期和经济指标等。(1)锚索与内支撑的比较由于本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且周边具有市政管线、地铁和建(构)筑物等,锚索的长度会在基坑受到限制,与锚索方案相比,内支撑方式较好。(2)地下连续墙与排桩比较分析根据等效刚度原理排桩换算的连续墙厚度见表3,根据深圳地区排桩和连续墙施工技术、材料价格情况,一般地下连续墙的造价约为排桩造价的1.5~2.0倍。排桩在深圳地区基坑中应用较多,主要有旋挖桩和钻孔咬合桩,相比其他桩型,排桩的施工工艺成熟,施工设备多,综上所述选择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3)桩型和支撑型式选择一般基坑支护现在常用挖孔桩、泥浆护壁钻孔桩、旋挖桩与咬合桩等,本基坑开挖达33m,加上支护桩的嵌固深度,支护桩长在40m左右,且存在砂层,因此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另外在市区施工,泥浆护壁钻孔桩灌注桩对环境有一定影响;相比来说,旋挖桩较适合本项目,其成桩速度快;咬合桩入岩困难,不宜采用,经过综合比选,最后采用旋挖桩支护。基坑支撑体可选择纵横网格状支撑或环形支撑,由于该工程塔楼中心为“钢骨–劲性混凝土”核心筒,主塔楼外框采用8根巨型钢骨混凝土柱、7道巨型斜撑和7道环带桁架构成,见施工照片图4,因此考虑其施工限制,支撑采用采用钢筋混凝土双环支撑结构,其中南侧采用单环支撑,北侧单环直径较大,采用了环中套环的内支撑,圆环与支护桩之间采用4道钢筋混凝土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基坑支护方案为:钻(冲)孔混凝土灌注桩+内支撑(圆环)+四周封闭式止水帷幕的支护方案。
1.3基坑具体支护设计方案选择基坑支护方案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上部结构、场地平面布置、基坑周围环境及经济性等因素。基坑最终支护方案采用:钻(冲)孔混凝土灌注桩+4道内支撑+高压旋喷桩和袖阀管注浆结合的方案,基坑平面图见图5。支护桩采用混凝土钻(冲)孔灌注桩,桩径有1600mm和1400mm两种,北侧(靠近地铁)支护桩采用1600@1800,其他支护区域1400@1600(见图6~8)。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设置4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并设置了两道大圆环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中支撑与地下室底板错开,主体结构核心筒布置在圆环撑内,这样核心筒施工不受支护的影响,其中主塔位置的大圆环支撑采用双圆环形式,外环内径为92.5m,内圆环内径62.5m,裙楼区域采用单圆环布置,圆环内径为60.0m,具体内支撑构件尺寸和截面见表4。立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立柱设置均避开了基础及主体结构的柱,钢管立柱有900mm、800mm和700mm3种规格,壁厚20mm,C30混凝土填充钢管,钻(冲)孔混凝土灌注桩为立柱基础。
1.4基坑止水设计方案前面分析可知,场地内含透水层(中粗砂、粉细砂及粗砾砂层),且最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要求比较严格[12],因此,采用什么方案止水对该基坑非常重要,是确保基坑周边地铁和建筑物安全的关键环节,结合支护方案和地质条件,最后采用三重止水措施:高压旋(摆)喷桩+袖阀管注浆+挂网喷射混凝土,具体止水设计方案见图9。止水帷幕施工完成后进行了围井抽水试验,结果表明:双重止水效果良好,止水帷幕扩散体的渗透系数达到10-6cm/s。
1.5基坑监测方案设计由于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设计中对基坑监测布置了比较全面的基坑支护监测体系,主要监测内容有:支护桩深部水平位移(测斜管)、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混凝土圆环及支撑布应力应变、地下水位、地面沉降、孔隙水压力、基坑内外土压力及支护桩内力,测点平面布置见图10。
2基坑土方施工方案
本基坑开挖量达到55万m3,出土方案和施工方法是工程能否按期完成和控制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影响的重要环节之一,基坑设计时为了出土方便和塔楼基础施工的限制,分别在北侧和南侧采用了环撑,北侧塔楼的内圆环内径为62.5m,南侧裙楼区域圆环内径为60.0m内径。为了加快出土速度,在南侧环形支撑内布置了出土栈桥,栈桥宽7m,栈桥内侧有1m宽的应急人行道,车道表面设置了20mm厚的防滑凹槽,两侧有1.2m的防护栏。栈桥采用钢管立柱及槽钢连梁连接,且与基坑内支撑和环撑是分开的,坡道顶部浇筑35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板,现场施工后的现场情况见图11。基坑土方主要通过栈桥运输出去。
3基坑监测结果分析
图12是4个测斜管实测的支护桩水平位移(QS1和QS2布置在北侧,QS3和QS5布置在东侧),支护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在20位置附近,QS1的最大值为25.13mm,QS2的最大值为24.23mm,QS3的最大值为20.34mm,QS5的最大值为18.49mm。图13是利用理正深基坑软件计算的QS1测斜管对应的支护断面,计算出的最大位移为31.40mm,实测值小于计算值,基坑监测结果没有达到设计提出的预警值,基坑仍处于安全状态。目前该项目的地下室部分已施工完,现场情况见图14。
4结论
1.1居民饮用水的净化
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污染,饮用水的有效净化日益迫切。在使用超滤膜技术对这一类水进行净化时,会优先将各类病原微生物清除,再进一步过滤水内的多余有机物、有害杂质等成分,极大提高了水质。在实际应用时,对目标水使用混凝沉淀配合超滤膜过滤的方式进行净化,水体内原有的病原性微生物、多余有机物以及有害杂质均在纳米级超滤膜阻隔下,大幅减少,最终得到了质量较佳的饮用水。CASS与超滤膜的组合工艺是对生活污水的进行高度净化的技术之一,实验研究表明,这种组合技术能够实现出水CODCr稳定在30mg/L以及NH3-N最低维持在0.2mg/L且去除率高达90%的净化效果,使得清洁处理之后的污水能够直接回收利用。
1.2海水等特殊水的净化
海水属于现有含量相对丰富的水资源类型,但海水内的各类有机质及各类无机盐都缺乏较为妥善的净化措施,对以海水为代表的一系列特殊水的净化能够极为有效的缓解水资源紧缺现状。以超滤膜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反渗透技术在海水净化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效,相比其他技术而言,超滤膜技术所需要的能源及成本造价投入均较低,净化性能也相对较好。此外,超滤膜能够有效避免膜在净化过程中逐渐被水污染的情况,利用其良好的综合过滤性能,与反渗透技术向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净化海水水质,表现为使用中空纤维的超滤膜对高污浊度的海水进行直接处理的试验中,COD的去除率能够达到60%,胶硅的平均去除率也高达89%左右,并且具有比较小的跨膜压差,能够作为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装置使用。
1.3工业废水的净化
工业废水的种类较多,不同工业类型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其成分也会存在区别,因而在对其采用超滤膜技术进行处理时,也存在一定差异,以下选择食品工业、电镀工业以及含油废水三种工业废水为对象,对其超滤膜处理技术进行分析。食品工业在其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水,食品工业废水的主要成分包括淀粉、乳糖、蛋白质等高分子有机质,在净化废水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这部分有几只进行有效回收,从而将环境效益最大化。电镀工业因其生产规模较大,因而需要用到的水资源也更多,所排放的废水量也会相应上升。将超滤膜技术配合反渗透技术,能够将重金属工业废水中的硝酸盐、镍以及有机碳等无机物过滤出去,避免给水资源造成更大规模的污染。含油废水以分散油及浮油为主的工业含油废水在处理时较为容易,而针对乳化油则缺乏较为妥善的处理措施。利用超滤膜技术对该类型的含油废水进行处理,可以将乳化油等废弃油与水彻底分离,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净化。实验研究表明,在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中,将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压强控制在0.1MPa的时候,0.8μm以及50nm的无机陶瓷膜的组合工艺能够实现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表现为0.8μm的无机膜对COD的去除率为30%~45%,50nm的无机膜的去除率为55%~70%左右。
2结语
岱山海域潮流能发电并网示范工程的发电装置主要采用AR1000TM型涡轮机,该型涡轮机由新加坡亚特兰蒂斯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RC”)研发,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潮流能涡轮发电机,装机容量为1MW。装机台数为1台,安装在岱山秀山岛海域的龟山水道上,发电装置发出的电通过海底电缆传输,海底电缆长度约为2km,连接至位于秀山岛上的潮流能配电站,升压后通过长度约4km的10kV输电线路并入电网运行。年平均发电量在2000MWh以上。
2海域潮流能发电示范工程并网设计方案分析
2.1接入系统设计方案
示范工程位于岱山秀山岛海域,考虑接入系统就近原则,故接入秀山岛内变电站较为合适。目前,秀山岛已建成投运的110kV变电站有3座,其中兰秀变电站为公用变电站,其余2座为用户变电站。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规定》和《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印发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的通知》,1~6MW统购统销分布式电源一般采用1回10kV电压等级专线接入公共电网变电站10kV母线,因本工程装机容量为1MW,故考虑采用10kV电压等级送入110kV兰秀变电站10kV侧,就地平衡当地负荷。同时,根据本潮流能发电示范工程的发电能力,综合考虑年平均发电量在2000MWh以上、年发电利用小时数不超出3000h等因素,按1.65A/mm2经济电流密度可计算得出,10kV送出线路的经济电流截面约为35mm2,考虑接入电网架空导线输送容量预留适当裕度,推荐采用50mm2架空导线。同时,根据输送容量,考虑交流海缆采用3×120mm2截面。
2.2接入系统电气计算分析
2.2.1潮流计算分析
目前,兰秀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为1×5+0.63(冷备)万kVA,常石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为2×1.6万kVA,惠生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为2×1.25万kVA。根据岱山电网运行方式,正常方式下,兰秀变电站通过舟山电厂———兰秀1回线受电,并转供常石变电站及惠生变电站负荷。计算中考虑全网峰、腰、谷负荷,其中腰负荷按峰负荷的90%考虑,谷负荷按峰负荷的60%考虑;常石变电站、惠生变电站为用户变电站,考虑到生产需要,峰、腰、谷负荷均按满负荷考虑。峰负荷、腰负荷时岱山电网功率因数取0.92,谷负荷功率因数取0.95。考虑到分布式电站接入电网,与电网保持无功功率零交换的目标,本示范工程潮流计算中,潮流能发电按站内无功功率自我平衡后向电网注入有功功率考虑。计算结果如下:
(1)潮流能升压站主变压器分接头暂考虑置于11.0+2×2.5%/3.4kV档。
(2)正常峰负荷时,潮流能发电机组满出力,配电站母线电压为10.51/3.30kV。峰负荷状态下,潮流能发电机组出力60%,配电站母线电压为10.51/3.30kV。
(3)正常腰负荷时,潮流能发电机组满出力,配电站母线电压为10.49/3.30kV。
(4)正常谷负荷时,潮流能发电机组满出力,配电站母线电压为10.54/3.31kV。
2.2.2短路电流计算分析
考虑示范工程近期投运,根据接入系统方案,通过1回线路接入110kV兰秀变电站10kV母线,目前,兰秀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为1×5+0.63(冷备)万kVA。暂考虑示范工程采用阻抗电压百分比为4%的升压变压器,根据计算结果,示范工程配电站10kV母线三相短路电流约为13.5kA,兰秀变电站10kV母线三相短路电流约为21.2kA,满足设备安全运行需要。远景年,兰秀变电站主变压器容量为2×5万kVA,示范工程配电站接入电网方式不变,配电站10kV母线三相短路电流约为15.5kA,满足系统设备的安全运行需要。综上分析,示范工程并网后短路电流满足电气设备安全运行要求。
2.2.3潮流配电站电气主接线分析
示范工程潮流能发电系统的发电机由在潮流中旋转的叶片和永磁发电机(PMG)组成,发电机将产生额定电压为3.8kV的变频交流电,并连接到PCS1000变流器,变流器由发电机侧INU(逆变器单元)、直流电连接和电网侧的ARU(整流单元)组成。根据分析,结合10kV配电网电气主接线的一般型式,潮流能陆上配电站建议采用单母线接线。
2.3并网工程线路设计方案分析
示范工程线路部分的设计分海中段和陆上段2部分,其中海中段是本次设计的重点。拟选线路路由为从潮流能发电涡轮机至陆上潮流能配电站,路由总长度约1920m,其中陆上部分从登陆点至变电站的长度约230m,海底电缆路由长度1690m。路由位于秀山岛海域,地形地貌复杂,将对示范工程的设计、施工造成一定影响。
2.3.1登陆点地形地貌分析
综合考虑周边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示范工程的海缆登陆点拟选位置位于秀山岛北客运站东侧山体小型湾岙内。该处地貌属于自然海岸段,海岸线大部分平直,基本呈东西走向,西中部建有标准海塘,岸线前沿约25m区域为砂砾岸滩,低潮时均露出海床。岸线后方为山谷,两侧隆起、中部下陷,植被较为茂盛,后方山体顶部为正在施工建设的示范工程配电站。就登陆点周边地理环境来看,该登陆点位置较合理。首先,解决了施工材料的运输问题,同时也方便施工船靠岸;其次,从海缆日后运行来看,该岙口属于无人区,且没有张网区,可有效避免海缆运行后受外力破坏;最后,海缆登陆处地质为砂砾岸滩,适合电缆沟的开挖和铺设。
2.3.2海缆路由海中段海底地形地貌分析
示范工程海缆预选路由海底部分的地形存在一定起伏变化,涡轮机安装在北部岩礁上,中部为龟山水道深槽区,南面地形呈一定坡度上升至海岸,中间有大面积岩礁分布。总体而言,路由区海底地形呈两侧不对称的V字型航槽地貌格局。水深基本在50m,最大水深达85m,坡度达140°。经勘测,海域底质类型主要可归纳为2种,即岩礁区和泥混砂质分布区,路由大部分区域以基岩为主,地层性质稳定,常年受强烈海流冲刷作用影响;少部分区域存在泥沙或砂贝沉积,位于基岩两侧边坡,基本呈滩地落淤、通道冲刷的地貌形态。从已知海缆预选路由地形地貌及底质情况来看,在海缆敷设及运行中都会有一定困难。首先,地形不规则的高低起伏,会使海缆存在一定区域的悬空段,而悬空区域又是基岩,在海流的作用下海缆会直接与基岩摩擦,从而造成损害;其次,该处水流很急,水深较深,海缆在敷设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控的潜在风险,同时也极易造成海缆实际敷设位置与预选路由的偏离;最后,该处底质大部分是基岩,锚损与基岩磨损是海缆受损的最主要“杀手”,据统计,95%的海缆破坏都是由其产生。这种不良底质的存在,将给海缆日后运行造成很大风险。综上分析,海缆预选路由地形地貌及底质情况不理想。但考虑到潮流能涡轮机安装位置及周边海域情况,海缆预选路由通道已是最佳通道。鉴于此,设计认为必须做好以下3件事,才能保证示范工程的顺利投运,保障海缆的安全运行:
(1)解决海缆在基岩区的附加保护。根据舟山电网多年来的海缆工程设计及运行经验,有3种方式:第一,基岩开槽,通过爆破的方式把海缆敷设区域下的基岩炸平并形成沟槽状,将海缆放置沟内。第二,水下抛石,在海缆敷设完后,用石块将基岩区的海缆四周盖住。第三,套保护管,即在海缆外面加装耐磨、耐腐、强度高的不锈钢保护套管。上述3种方式中,第一、第二种方案对海缆的保护效果最好,基本能消除基岩造成的损伤,但方案可操作性不强,主要原因是作业难度较大、施工价格昂贵,而第三种方式则具有可操作性,但就本工程来说还需进一步改进,为使海缆套上保护管后在海底减少移动从而避免与基岩长期摩擦,应在一定间距内附加重力锚进行锚固,或在敷设时每隔数米在保护管上连1块重力块,使海缆沉入海底后不随洋流移动,从而有效保护海缆。
(2)解决海缆施工方面的难题。本示范工程海缆路由区域的流速较大,极易使施工船偏离预选轨道,也会在敷设过程中带来海缆受损的风险。同时,海缆敷设时
要边敷设边套保护装置,将大大增加施工难度,就国内海缆施工能力来看,极具挑战性。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对每个重要环节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及保障措施。(3)解决海缆运行后受外力破坏的风险。示范工程海缆路由直接穿过龟山水道和瓦窑门山即秀山航道,该航道的运输船及渔船众多,为避免海缆受到船舶抛锚及其他破坏外力,需进一步加大该条海缆的监控措施。除了设立警示装置外,还需建立1套综合在线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应涵盖AIS(船舶识别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雷达及红外成像等,从根本上杜绝船舶的外力破坏。
3结语
目前,该潮流能发电示范工程并网接入电力系统尚处可研阶段,根据分析,工程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海缆输电线路的施工,只有顺利解决海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示范工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目前拟采取的方法是:
(1)海缆选型:采用双层铠装结构,增大抗摩擦性能。
(2)施工船:根据流速,将采用与之匹配的带动力定位系统的施工船,以保证海缆敷设路由与设计相符。
(3)海缆保护:基岩区域安装不锈钢保护管,同时附加重力锤固定,使之在海底不会受洋流影响而来回移动,减少海缆摩擦。
(4)监控:采用海缆内部监控与外部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1套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外部监控将采用AIS、红外成像、雷达、视频监控等设备;内部监控含海缆温度、扰动、故障等。目前,该方案已初步得到业主单位及专家的认可。示范工程一旦顺利投运,将成为我国首个潮流能发电并实现商业化并网运行的工程。它的投运,可作为今后研究实现大容量、高电压等级并网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潮流能发电的优势,有效解决能源瓶颈问题,还可以节约能源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示范工程投运后每年将至少节省标煤600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0t。
1净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污染问题
超滤膜技术会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上产生一定的污染,污染情况会让其相应的容量空间降低,能耗获得提高,水处理的生产成本开始增加。这种产生的超滤膜污染是在环境工程水处理中必然产生的。当出现超滤膜污染程度加重后,要用相应的化学药剂对超滤膜进行适当的清洗以消除污染。但目前我国的水厂一年平均进行两次超滤膜清洗工作,使得污染处理程度没有获得有效的清除。
2超滤膜技术
能源损耗程度高环境工程水处理需要有充足的动力系统作为超滤膜净化处理技术有效的保障。动力装置的运作效率低会使得水的净化处理中的对能源损耗程度提高,从而导致水处理的整体成本增加。动力装置能源消耗程度需要保障符合相应的现有水处理标准才能进行,但目前在动力装置中关于节能的研究还不完善,使得整体的技术能源损耗程度很严重。
3超滤膜处理技术
组合选择缺陷超滤膜净水处理技术需要有效的对其技术的污染情况以及相关的水处理成本进行考虑,需要在水处理上对其进行恰当的工艺选择。要对原水源地进行现场的考察,并对其抽取的样本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结合水处理的特点进行水质检验。使得对水原料中的水硬度等数据有直观的了解,进而在水硬度高并且无机盐物质含量大时采用双膜净水处理工艺技术,在水质较好的地方开始建设处理厂。当水质程度不满足优良水质要求时,要对其进行精水处理工序,选择相应短流程的净水处理方式。使得超滤膜处理技术开始替代传统滤池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净水处理工艺过程。但目前在技术选择上研究还不全面,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技术组合选取模式。
二超滤膜技术在水处理应用实践中的建议
1开发出新型超滤膜技术
超滤膜技术在应用中会引起污染现象,会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再次的污染,进而影响水质。对超滤膜进行清洗处理需要使用相应的化学药剂进行有关的污染清除工作,其操作流程相对复杂。因而新生代滤膜的研发需要进行,在保留原有的滤膜传统优势基础上。进而污染的有效地址和抗氧化效果的加强。使得其技术的成本获得有效的降低并让其效率得到提升。
2提高超滤膜清洗处理
过程水处理过程需要对有效经验进行总结,要根据超滤膜污染问题类型的不同进行严谨的类型区分进行处理。对引起的超滤膜污染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清洗措施。需要自来水厂在对净水处理过程中水源处抽取的水原料水质进行各关键项目的检测后,根据其分析结构的反映,使得水处理相应的技术要求,使得清洗过程获得优化,进而减少相应的污染状况发生。
3完善超滤膜处理技术
组合水处理的相关技术研究开始不断的深入进行带来了和传统的自来水处理技术相比较而言的变革,使得超滤膜处理技术获得了有效的优化。在水质处理中有要考虑超滤膜技术处理之后在水体内残留的分子类型,对其水质造成破坏的有机物进行适当的溶解,对其盐类以及小分子有机物的处理效果要进行提高。因而需要相关的学者对其超滤膜处理中的技术组合进行有效的研究。通过把相应技术根据水质情况进行适当的采用,对陈旧的技术要积极的不采用。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有效的提高超滤膜在相应的水处理工艺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阿联酋迪拜哈利法塔又称迪拜塔,由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建造,总建筑面积 52.7 万 m2,塔楼建筑面积 34.4 万 m2,该建筑 601m 以上为钢框架结构(768~828m 为钢桅杆),601m 以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为筒中筒剪力墙+端部柱+板式结构体系。迪拜哈利法塔模架工程技术主要由奥地利Doka 模板公司提供:①竖向模板技术主要采用木工字梁大模板和液压自爬升木工字梁大模板体系。②水平模板技术主要采用可以早拆的移动台模,模板为木工字梁大模板。③单个液压自爬升建筑保护屏与塔式起重机可以早拆的移动台模配合。
2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技术问题
从总体来看,目前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如下:
2.1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结构不够简化
通过考察欧美各国的超高层建筑,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与迪拜塔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采用剪力墙核心筒板式结构,其各层间结构变化差异性不明显,整体结构与模架工程施工都较为简洁,很少出现一些繁杂的结构。同时,在进行施工时,施工方一般采用大型模板进行施工,保证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但相比于国外,目前国内的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结构优化仍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般结构繁杂,同时其建筑结构边梁较小,这就增加了施工负担,从而影响了整个工程进度。
2.2 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架工程方案制定不合理
从超高层建筑施工模架工程的整体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等方面考虑,受建筑自身特点的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必须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才能最终制定出一套较为科学的模架工程方案,以保证整个工程的正常进行。但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制定工程方案时,由于考虑不全面,从而导致制定出的工程方案不合理,不能适应实际施工发展的需要。
2.3 超高层建筑缺乏统一的产品生产标准以及流程操作规范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常因缺乏统一的产品生产标准以及流程操作规范,导致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正常的工程管理活动。超高层建筑模架技术是在原有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和改造生产技术模式和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技术手段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4 先进的模架施工技术和工法使用范围有限
目前,随着超高层住宅建筑,尤其是核心筒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模架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积极创新超高层建筑模架施工技术和工法,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单位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而拼装式全钢大模板、短流水以及快转换模板施工技术和工法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施工技术难题,其具有高效率、低能耗、高精度的特点,受到了人们的一致欢迎。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此类先进的模架施工技术和工法的适用范围仍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推广和扩展。
2.5 多功能建筑保护屏技术发展不完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外,还要符合环保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此背景下,多功能建筑保护屏技术应运而生,它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也适应了超高层建筑复杂的结构需要,但在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技术发展不完善。
3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
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的管理与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施工单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架工程管理缺乏权威性规范和依据,管理标准不统一;二是一些新制定的规范实用性不强,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模架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三是在选择模架材料时,一些单位为了节省成本,往往选择那些价格低廉、质量无保证的产品,造成模架工程建造不合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四是在监督管理环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和工程安全意识,安全监督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影响了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五是专业化模架工程管理人才不足,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现有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等。
3.2 解决对策 为解决上述问题,施工管理单位可以
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质量:
3.2.1 从工程管理实际出发,在考虑各项规章制度合
理性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统一完整的管理规范,并保证其切实可行。同时,施工管理单位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模架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强化安全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安全管理监督手段,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2.2 提高模架施工的专业化水平
实行模架工程专业化承包制度,激发工程承包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施工单位也纷纷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因此,实施模架工程专业化承包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承包单位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合理安排和设置建筑模架工程专业,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二是积极补充和完善项目承包制度,严格市场准入机制,明确项目承包单位资质;三是积极研究和发展整套模架施工技术,提高承包单位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四是大力推动模架施工租赁承包行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模架施工承包机制。
3.2.3 建立健全超高层建筑模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积极扩宽人才培养领域,推动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定期组织多种主题培训活动,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模架工程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其模架工程整体管理水平。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