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1 12:18:42
序论:在您撰写治疗师医德医风工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医德医风建设;存在问题;如何建设
医德是从医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与病人、家庭、社会发生医患关系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医风是医疗卫生行业的风尚,是医院管理与质量的外在表现。医德医风建设不仅是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职业操守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而且也是医院形象的集中反映,是医院建设的核心工程。医德医风代表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是群众衡量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尺。因此,要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医院的一项生命工程来抓,形成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使广大医护人员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医院,想珍惜自己荣誉一样珍惜工作岗位,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病人。
(一)、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树立的不牢固。部分医务人员不讲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医德观,不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满腔热忱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把病人看病当做有求于自己,总把自己摆在“中心”位置,我让病人怎么办,病人就必须怎么办,至于病人想什么,需要什么却很少得到关心。对待工作满足于一般的应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患者“冷淡、生硬”,甚至“顶撞、推诿、拖拉”,感情冷漠,态度粗暴,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动不动就以训斥的口气对待患者及其家属,有的病人反映,到医院看病,病没看好,反倒添了心病,有的甚至酿成医疗事故,造成医患纠纷,损害了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损害了服务质量,给医德医风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个别医务人员医风不正。全国医疗作风整顿后,大部分医务人员的医风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大幅度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议论和反映,比如:有的为医不廉,收受好处,有的患者总是怕医生不尽心,觉得送了红包心里才踏实,个别的医务人员也就泰然笑纳,还有的医务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严重损害患者利益,把可看普通门诊的患者诱导去看专家门诊,把不需住院的拉去住院,把不必要的检查项目让病人去做,更有甚者,为了吃回扣,不顾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放着高效廉价的药品不用,随意为病人开一些不必要的高档药品。
三、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目前,医院就诊环境不断改善,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检查的项目逐渐增多,但个别医生的工作责任心却下降了,个别医生过分依赖仪器检查不重视体征检查,只图省事,问诊马虎,导致误诊或耽误治疗的最佳时间,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了患者的经济支出。
四、医患之间交流不够多。把医患沟通贯穿于医疗全过程,坚持做到患者入院时介绍住院规则、科室情况、所需时间、基本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对改变治疗方案、病情有变化时,及时与患者沟通:患者出院时提出注意事项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密切医患关系,但仍有个别医护人员不愿和病人沟通,不能清楚地介绍治疗方案、病情状况,对于患者询问,急于打发了事。
一、提高思想认识。医德医风是医务工作者的灵魂,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须明确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适应当前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努力适应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是适应医院内涵质量建设的重大需要。只有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二、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卫生队伍自身素质基础。 的人才观告诉我们,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两个标准,即业务标准和政治标准。因此,医疗卫生战线广大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必须加快加强。为此,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技术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三、 更新观念,顺应市场竞争机制的认识。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近年来,社会办医热潮兴起,对医院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率有所下降,改革已把医院推入医疗卫生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良好的医德医风已不仅仅是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而是作为一种竞争手段,与医院的命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患者有权自由选择医院,医院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抓住机遇,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良的医疗条件吸引患者。
四、加强群众监督。监督机制发挥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医德医风建设质量。为此,医院要成立医德医风监督小组、设置医德医风举报箱、公布医德医风投诉电话,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召开医德医风监督员座谈会,监督小组成员经常深入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对医护人员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收受钱物和品德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广泛征求患者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医德医风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疗行业的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有些问题也不是仅仅靠卫生行业自身就能根本解决,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市场运作的进一步规范,以及国家治理腐败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会得到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孙邦群.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对策思考.基层后勤研究,2007(5).
[2]华茗.和谐的医患关系构成医院的良好发展.实用新医学杂志,2006(7).
[3]苏娜.浅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4).
作者简介:
【关键词】临床实习 医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80-02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它是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习惯,是用来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专业理论第一次系统的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教育走向实践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阶段教育效果好,就能很好保持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能够辨别社会上特别是医疗上的不道德行为,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医疗人员。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实习医院,我们不仅肩负着本科生后期教学和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而且应同时注重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如何在临床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质,将医学生的医德培养融入到医院的文化建设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实习医院建设,深化医德医风教育。
医疗机构(附属医院等)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主要传授转变的医德教育理念,结合市场经济所反映的价值观、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等本质问题,引导实习生讨论商品经济对医德的双重影响,既看到商品经济不仅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卫生事业带来并注入生机和活力,又要识别商品经济对医德的消极影响,提高反腐蚀的免疫力。实习生受新的医德教育理念的正确引导,在道德理想、价值选择时便不会产生困惑和冲突,同时部分实习生中的损公肥私、真假不分、正直邪恶不讲、高尚卑鄙不顾的错误观念也得到纠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保证,从一开始就要把医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严肃提出对医德医风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既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做一个合格医师的必备素质。
二、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并加强管理和教育
师教重于言传。医德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强烈的感染、榜样的力量而起作用的,即要求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使医学生从师长的身上得到启迪,自觉地受教于医德修养。因此,医院应严格挑选医德高尚、医风正派、医技精湛、责任心强并有一定带教经验的优秀医生担任带教教师。作为带教老师应做到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负责,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临床上对每一位患者认真负责,关心体贴,和蔼热情;对每一步治疗都认真、扎实,一丝不苟。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尊者不卑,对贫者不傲,不以职业之便拉关系、办私事,严以律己,洁身自爱。老师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认真严肃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医疗技术及严格的工作态度来带动影响实习生,使他们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此外,带教老师引导实习生思考“如果病人是我的亲人我该怎么办?”“如何获得病人的信赖?”的问题,使实习生在思想上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作为一个临床医学教师,治好患者和教育好学生是同样艰巨而重要的,但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医务人员、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真正具有高尚医护道德品质的人,成为践行医护道德规范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其高尚的医德影响。作为医院应定期组织带教老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及医德考核,不断提高带教老师水平。对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不能胜任带教工作的带教老师,坚决取消其带教资格。
三、举办医德传统教育讲座,开展学习优秀榜样的活动。
通过邀请毕生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老专家、老教授为医学生讲述传统医德楷模、现代社会医德典范,使实习生心目中正面形成对楷模的仰慕、崇拜和追求。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如抗“非典”时期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白求恩式的人物等的先进事迹的感染和熏陶下,大部分的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鞭策自己为病人的身心健康不断努力。对那些以医谋私者及以捞到更多金钱为荣的拜金主义者,则组织医学生讨论,使学生们逐步认识到他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缺陷。同时可通过邀请医疗机构医务处有关领导不定期为医学生讲授医德规范,传达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的政策、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使每位医学生明确新形势下对卫生工作者的道德要求。
四、完善医德医风考核体系及奖惩机制
实习医院要制定和完善医院的医德医风考核体系。将医德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列入实习计划,使医德教育与医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等重视。将实习生纳入医院的医德医风考核体系,与他们签订“实习医生医德医风责任书”,明确实习生的责任和义务。临床科室对实习生出科考核时要把医德医风列为首要内容。各科带教老师在日常具体工作中对实习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根据实习医生在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定,在广泛征求医护人员和患者意见的基础上,在每科实习结束时,对学生从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工作表现、劳动纪律、团结互助、礼貌尊师和完成任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定,将实习医生的医德医风表现情况同他们的业务知识学习、出勤情况等一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没有资格参加出该科室时临床医学技能的考核。
同时实习医院还要建立有效的医德医风奖惩方案。要把带教老师的医德医风带教情况与医生的奖金、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相联系,根据考评情况划分医德等级,对评为医德医风“优秀”的个人,以“院务公开”的形式,予以公示,这样既对“优秀”者本人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又对后进者是一种促进和催动,同时,对普通职工更是一种榜样和典范。要把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表现情况与他们的实习成绩、毕业成绩、毕业鉴定等挂钩。制定实习医生医德医风的奖惩制度,把各科室的出科医德考核情况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毕业分配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医德医风考核不及格者作为该门课实习不及格,可以在该年级毕业后留校重补该科实习一次,补修合格给予毕业,如补修不合格,不予毕业。
总之,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是合格医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必备条件。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在紧抓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主渠道的同时,临床实习中自觉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德教育者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使医德教育不断深入,培养具有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的人才,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段新菊.如何加强附属医院实习生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8.6:3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医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42-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医疗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各种医疗纠纷问题层出不穷,医德医风问题突出,医患关系紧张。2011年10月份发生在佛山南海区红十字会医院“活婴当死婴处置”事件,引起了社会的轩然大波,把医德、医风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医德医风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更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因此,建立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健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机制,把医德医风教育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课程中,全面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这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的有效手段,医德、医风教育应从学生步入医学院校就开始进行。从长远和大局来说,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重要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加强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医学生才是治病之根、发展之本。
为了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我校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构建了医德、医风教育教学基地;在市“包公祠”构建了医学生廉洁修身教育教学基地;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构建了医学生法制教育基地;在“独立团团部旧址”构建了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医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医德医风实践教学,提高了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教学的真实性、生动性与实效性。
一、在医学生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性
1.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少数医院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悖的医德行为,医患之间存在一些矛盾,甚至互不信任,影响了医院的形象。中央电视台“调查连线”节目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群众对医院和医护人员最不信任的原因中,医院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和医师职业道德缺失分别都排在第一位。因此,医德医风建设问题,既是社会议论的热点及人们关注的焦点,又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难点。作为一名未来医务人员,应充分认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放在维护学校的形象、医院的形象高度来认识,医学院校和医院都应该在医德、医风的建设上当模范、树榜样,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2.医疗质量的好坏,既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又取决于服务态度。同样的技术与设备,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不同,在医疗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带来的后果也不相同。有的医务人员技术水平虽不是很高,但对患者认真负责,遇到问题,认真钻研,拟定每一项诊疗措施都会深思熟虑,治疗效果较好;相反,有的医务人员虽然水平较高,但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工作中粗心大意,敷衍塞责,常常会出现差错事故,诊疗效果也不会好。另外,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情,而患者的心情又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良好的医德医风,能使患者心情舒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医疗效果自然会好。
3.医患关系成因比较复杂,既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又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的原因,还有思想观念落后和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但医德医风不好,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医务人员应当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对医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积极克服“施恩心理、权威心理”,把医德医风建设、密切医患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做促进医患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医务工作者。
4.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医疗实践相结合,与医护人员打交道,与病人打交道,这一环节的医德医风教育尤为重要。在学生到医院实习前,要挑选那些医德高尚、医术高明、行医廉洁、工作积极、经验丰富的医师带教。带教老师在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中应以身示教,向学生讲述自身在临床遇到医德医风问题的处理经验,通过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典范来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
5.良好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是整个教育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塑造学生在学校学习活动的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医德教育作为必修课,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认真地学好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6.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学院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特别注重加强对医学生的卫生国情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医学院校,就必须结合医学工作和医学生的特点,重点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最新热点及医院存在的医德、医风问题进行分析教育,从医学生入学第一天起就必须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的思想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
二、实践教学基地在进行医德医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构不够健全。医学院校实践基地机构建设不健全,除直属附属医院以外,其他教学、实习医院或教学基地与学院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由此造成了管理体制不一致,导致其教学工作和投资建设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规划。同时,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教学管理比较松散。
2.教学基地医院的教学意识不够强,带教队伍建设投入不足。教学基地医护人员的教学意识、工作水平和医院的重视情况,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在基地教学医院,有的带教教师教学意识偏薄弱,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的培训,教学技巧和教学工作经验欠缺,也有个别带教教师缺乏责任感和主动性,带而不教,使得学生的实习、见习成为一种参观形式。在基地教学医院,受到市场经济和分配机制的影响,各级医院的任务较为繁重,医护人员少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比较明显,直接制约着医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临床带教老师三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精力投入。医学院校每年向基地拨的教学管理带教费远远不能支付学生的教育成本,需要教学基地从医疗收入中划出一定比例做教学和生活管理的经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基地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的建议和措施
1.构建完善的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考核体系。在学校,我们不仅要做好对医学伦理学、职业道德、卫生法规等课程的考试考核,同样,在实习见习医院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考核也是必要的。我们在教学基地也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与学生的学期期末成绩相结合,把它纳入医学生的教育管理体系。在教学基地,我们为每位同学建立医德、医风考核档案,让每个实习的学生在每个科室出科后均要进行医德医风的考评,考评结果归入临床实习的档案中。
2.健全学校与医院机构,专人管理负责。作为医学院校应该加强跟教学基地的管理人员、带教老师的沟通和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医教管理机构的发展健全。在医学院校教学基地适当的培养懂医院管理又懂得教育管理的管理干部,同时根据基地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教学管理规则制度,针对带教教师建立质量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
3.加强基地医院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意识,把医德医风教育融入到临床实践教学当中。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专业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4.在学校加强伦理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医学生的实习任务是通过实习医院的管理去完成的,而每个医学生的具体实习行为则是在各科室带教老师精心指导下实施的。在医疗实践中展开医德医风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与教师的道德风范影响是分不开的。加强临床医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仅要使他们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的具体内容,了解病人的合法权益和自己的义务责任,而且要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地位和尊严,在法律范围内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义务,培养健全的法律心理。
参考文献:
[1]卢清昌.浅谈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机制[J].青年与社会,2013,(8).
[2]曲宗琴.试对当前医德医风教育难题的客观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
[3]白国强.新乡医学院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7).
[4]韩霜.医学院校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1.1教学医院对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1.1教学医院的医德教育主要针对于医务人员,而医学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学医院,更重要的是完成医疗任务。即使是医德医风工作常抓不懈的教学医院,进行的医德教育也主要是针对本院医务人员,而医学生与医务人员相比,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同样的教育内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1.1.2教学医院的口腔专业带教教师均为临床医生,有较强的局限性。带教教师作为口腔临床医生,与学校的专职教师不同,大多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理论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思想教育工作不够专业,不讲究方式方法,往往事倍功半。而且在选拔临床带教教师时,往往更注重专业临床技术是否过硬,对医德水平的要求不高,造成个别带教教师本身医德水平不高,做不到为人师表,甚至将负面的观念传递给学生,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价值取向,使其逐渐背弃医德良知,对学生良好医德的培养势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1.2口腔专业的特殊性因素造成口腔医学生本身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2.1口腔专业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的特点。除了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大部分口腔科医生都工作在门诊一线上。而口腔科门诊,无论是哪个二级学科科室,每位医生都守着一张口腔综合治疗台,单打独斗,要求团体协作共同完成的工作量较少。因此,医护、医技之间的合作往往被忽视。而现代医学,特别是临床诊治工作是多学科融合与应用的整体,医务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协作、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2.2工作内容更着重于临床操作。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工作内容不同,口腔科临床工作多为动手操作,而不是检查化验与开处方等,而且医生临床操作过程中患者往往是张口状态,无法沟通,也就使个别口腔科医生眼中看到的只是“牙”,而不是“人”,忽略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把自己当成了“牙匠”,而不是“牙医”。
1.2.3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内容差别较大。口腔科医生各分支学科间工作强度与经济收入差别较大,如不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影响到口腔医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于学生对实用主义片面地理解、认识与当今社会市场化的冲击,导致大部分医学生更倾向于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与技能学习从而影响学生接受医德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填报研究生志愿时不考虑个人兴趣、素质等各方面条件,只专注于收入最高的二级学科,造成各学科间发展不均衡与优秀人才的浪费。
1.2.4社会文化背景因素、人文教育的缺失。口腔医学院校大部分为独立的口腔医学院或医学专业院校下属的口腔医学系,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开展的关于人文教育的讲座和宣讲都比较少,医学生接受人文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机会较少。
1.3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水平考核难以量化与医务人员不同,即便是在毕业实习阶段,口腔本科医学生也是在带教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诊疗活动。通过对患者回访反馈的情况往往不够客观清晰,而每位带教教师对实习生医德医风要求的标准往往不统一,因此专门针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水平的考核难以量化,给学生的医德教育带来了困难。
2开展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2.1口腔医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与其他职业不同,医生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有意或无意,失误的代价都是惨痛的。尤其作为口腔科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比起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对于一个医生更为重要。作为医学院校,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校训,对于口腔医学院校来说,这里的“性命”指的更多是不可再生的牙齿的性命,关系到患者今后的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口腔专业医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2.2医患关系日趋正常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医患冲突的日益加剧与多元化,如何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做到保护好医生自己,逐渐改善医患关系,使其趋于正常化,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个新的课题。在我们为医患冲突中遇难的同行们痛惜,谴责个别患者的过激行为,呼吁全社会对医务人员理解信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医学生抓起,提高其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会他们能够良好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4]
2.3保障口腔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必要条件医疗质量与安全不仅取决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水平,而且也取决于医疗服务水平,两者缺一不可。尤其是口腔医疗存在其特殊性,患者是否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医疗质量与安全。因此只有两手一起抓,均衡发展,才能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供有力地保障。[5]
3提升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教育水平的方法
3.1通过对外交流,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增设医德教育等行为医学课程
国内大多口腔医学院校对于医德教育,乃至行为科学教育缺乏系统性认识,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与教师团队,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以上问题。因此,我们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牙科学院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邀请经验丰富的美方教师来校讲学。以美方的实际教学案例为基础,为教师们介绍行为科学在该校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并利用夏季学期的两周时间为口腔系本科生进行集中授课,内容包括牙医与患者的角色和行为特征、医患沟通与互动、口腔保健中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等内容。通过授课,我们教师明确了医德教育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现场听课观摩学习了行为医学课程内容的安排、授课方法与教学模式,为今后建立、培养自己的行为医学课程教师团队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们了解了病人与医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与沟通技巧是口腔医疗实践的核心,认识到学会尊重患者,提高自己医德水平的重要性。
3.2从学生入学初开始与学校取长补短,联合开展医德教育
3.2.1基础医学课程学习期间。个别综合性大学因高考招生制度的局限性,造成口腔专业并不是学生入学第一志愿,甚至部分学生的第一志愿非医学专业,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入学后对口腔专业懵懵懂懂,不了解,不热爱,被动接受,甚至误认为口腔医学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相比,范围窄,业务性差,仅仅是补牙、拔牙、镶牙这样的简单工作,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大了对医德教育的困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学生入学第一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期间,可利用周末休息日,组织同学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进入到医院内,通过导诊、维持医疗秩序等医疗二线工作,为患者提供服务,了解自己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产生崇高使命感,并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提高自己进行简单医患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学校与医院的紧密合作,聘请医院一线教师与学校医德教育教师共同编写口腔专业学生专用校本教材,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充分有机结合,并在课后由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或近期发生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升学生的兴趣度与参与度。增加医德教育课程的学时数与所占学分,提高学生对其重视程度。考核方式可调整为多样化考核方式,不仅局限于笔试,增加平时讨论情况所占比例,改变考试前突击背题就可得高分的现状,提高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
3.2.2口腔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期间。从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已经通过口腔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口腔医学有了初步了解,我们通过安排学生跟随医院的“口腔健康直通车”,深入到社区、部队、学校等场所,运用已掌握专业知识为民众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普及预防保健知识,简单答疑解惑,使学生产生崇高使命感。
3.2.3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学习期间。从第四学年开始,学生开始学习口腔专业临床课程,对于口腔专业各个二级学科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对口腔医生的具体工作内容知之甚少,可通过集中安排两周时间的见习,进入到医院各个学科,通过挑选优秀的见习带教教师,学生们进一步对口腔医务工作者有所了解,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仅了解医疗工作内容,为第五学年毕业生产实习打下基础,更能近距离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口腔医生。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加强教师医德教育意识,将医德教育融入到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例如有针对性地通过临床成功病例加强学生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通过失败病例加强学生职业责任心与职业道德,通过临床纠纷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医患沟通技巧与水平。
3.2.4毕业生实习期间。实习期间是实习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塑造良好医德的重要时期。[6]作为实习医生,既是医生,又是学生,如何兼顾好以上两个角色,是对每一位实习医生的严峻考验。尤其作为口腔科实习医生,由于口腔科操作大部分为不可逆性损伤性操作,每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对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习生正式进入实习之前,教学医院应组织相关职能科室为实习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教育,包括为了使实习生能够做到依法行医,组织医政科进行医师法、侵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为了加强实习生职业道德观念,组织医德医风部门进行口腔医生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教育,介绍医院通过患者回访进行医疗服务质量追踪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及原因分析;为了加强实习生医患沟通技巧及纠纷应急处理能力,组织门诊办公室进行实际纠纷案例的介绍与相应处理流程。如果教学医院为口腔专科医院,那么与综合医院的口腔科相比,由于学科分支较多较细,各科室间的医德教育内容有其特有的特点,应该有针对性。在实习生进入科室后,安排科室主任与带教教师为学生进行系统、正规的技术培训的同时,针对本科室学科特点,对患者群特点、医患沟通注意事项与技巧,已发生医疗纠纷的案例等进行介绍与分析,避免同类案例发生。例如口腔修复科患者特点为老年人患者占了较大比例,往往动作慢、爱唠叨,初诊采集病史耗时较多,因此如何与老年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同时做到讲解耐心、杜绝厌倦情绪是医德教育的重点。而在儿童口腔科,应首先进行儿童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如何观察患儿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减少其对治疗的畏惧心理,尽快引导患儿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医患沟通内容的关键。在口腔黏膜科,因多数口腔黏膜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患者往往情绪悲观低落,不利于积极配合治愈疾病,因此,在客观准确地说明病情的同时,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是实习生应该向有经验医生努力学会的沟通技能。为了解决个别性格较内向实习生初接患者时因过度紧张无法进行有效沟通与治疗的问题,除了加强同学间角色互换等情景模拟练习,可通过配备综合治疗椅用仿真模拟人,通过反复练习,带教教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应注重学生素质修养,规范言行举止。组织实习医学生参与本科室内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分析与讨论等,加强其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生动的医德素质教育。[7]尤其在遇到纠纷时,能够端正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对个别不良风气能够是非分明,正确判断。
3.3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
3.3.1制定口腔医学本科生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体系,由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评估。在《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8]的基础上,根据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特点进行调整修改,制定医德医风规范标准与评估系统,对带教教师与科主任进行评估体系的集中培训,保证评估标准的一致性,通过质与量两方面进行量化评估。
3.3.2通过患者跟踪回访,对口腔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水平进行评估。我院医德医风部门常年通过对每位患者进行医疗质量、流程、服务等方面的跟踪回访,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医生与部门,及时整改。通过这一平台,针对实习生诊疗后患者的跟踪回访,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在与患者在沟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的带教重点调整。通过以上带教教师的评价、科主任的评价、患者跟踪回访对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进行三级管理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性。并且合理利用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与实习生实习成绩考评相结合。
3.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把医德关
关键词: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干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35-02
在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同时需注意许多问题,一是明确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的要求;二是保持医德医风教育的连续性;三是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实习医学生开展医德教育干预模式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目前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现状
1.医德医风理论的相对抽象和价值观的多元化。①医德医风理论相对抽象。医德概念较为抽象是医德教育干预较为主要的一个干扰因素。医德是指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其对调节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医德可反映医务人员的思想与品质,但由于其概念较为抽象,通常让实习医学生理解困难,不能参透医德的主干思想。②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医院内部通常发生医师通过药物销售来增加自身收入的事件,长期的耳濡目染,将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一定的改变,对医德教育产生一定的质疑。
2.学校及医院对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重视不够。①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将医学教育放在首位,而缺乏医德教育的课程。即使有部分高校增设了医德教育课程,因其课时少,教师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与医德教育相关的知识。且学校多将医德课程作为考察课,不用作学生考核成绩的评价,因此医德教育开展并不理想。②医院对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不够。医院对于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不少医院认为实习生在院实习只是一种形式,只要其不引起医学事故,则多处于置之不管的状态。且卫生行政部门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医院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因此医院不会主动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干预。同时因医院认为在院重点是学会临床技巧及相关的医学技术,因此并不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太过重视。③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就业难、学习压力大、时间不够用是现代医学生最主要的感受。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及在院内的各种不良事件的耳濡目染,使得学生对于医德的衡量标准产生一定的质疑。且在医学生眼中,就业问题及学校考核成绩往往比医德教育重要的多。只有先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才能再去思考医德教育。因此不少医学生对于医德教育的重视性就不够。
3.带教教师行为失范对实习医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带教教师是在实习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个人思想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带教老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临床技能,带领学生对临床各方面事件进行观察等。由此可见,带教老师任务繁重。其不仅需要向学介绍相关的临床知识,帮助学生适应繁重的临床工作,同时还是学生价值观、思想的传递者。一名优秀的带教教师,需先以身作则,从思想上及医德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实习期,医学生思想较为单纯,且因临务不熟,因此常常对带教老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带教教师自身作风不正,或常常出现失范行为,则将直接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
4.医德考评的标准难以确定。卫生部曾印发相关的《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用以加强医德建设,进而对医务人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行一定的制约。虽然在该项指导意见中对医德考评范围进行了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医德考评的作用甚微。
二、在实习医学生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是最为特殊的服务单位,医务人员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其职业道德与风貌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满意率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通过医务人员的服务形象,可直接反映整个医院的档次。因此,必须注重医德建设,以医德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与思想,使得医护人员在医学工作中可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使得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对院方的满意程度。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近年来,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使得医患关系紧张,并不断地发生医患纠纷事件。据统计,在2008年期间,我国共发生医患纠纷17243起。而医患纠纷发生的一项主要原因即为医务人员医德约束力不够。
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是医疗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不断注入,但目前,对于医生自身而言,其多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再从事医生这一行业。这一调查结果可明显显示出不少医师并不为这一职业感到自豪,并将对其子女的就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将对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证。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服务水平将对医疗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医德建设将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约束,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并为自身的行业感到骄傲,使得其在工作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性,更乐于去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以提高医师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性。
5.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阶段。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将感受到自身角色的改变。其不再是学校里受他人呵护的群体,而将走向工作岗位,为他人服务。实习期的临床实践,可以让医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职业内容,感受职业的深层意义。若此时能对其进行医德教育,可帮助学生不断地以医德去衡量自我工作的好坏,在医德的约束下不断地规范自身的实习期行为,增强自身的医德意识,维护正常的医患关系,为学生后期工作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引。
三、加强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策略
1.明确对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的要求。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第二章规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八条基本行为规范:以人为本,践行宗旨;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优质服务,医患和谐;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这不仅在内容上指出了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而且也使医德医风教育有章可循。
2.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要保持连续性。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实习生还保留着校园内的纯真,其思想也相对较单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此时,医学院及医院两方面不能松懈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甚至应将医学教育作为学生进入实习期的第一课。并能够以医学教育贯穿整个实习期,让学生时刻铭记医德教育对其产生的约束。为了提高医德教育的效果,医院及学校首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视频、常用的社交工具及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医德教育内容,并帮助学生记忆与感受。其次,需使得医德教育不断地完善与充实。在教育过程中,可开展一定的推选活动,对理解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挑选出在实际工作中的代表性人物,让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育与监督,不断以自身的行为去渲染学生。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需进行警示教育,并通过批评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同时可以播放某些反面教材,让学生感受到不遵守医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抵制不良的思想风气。
3.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要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实习阶段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即为带教老师,因此必须对带教教师进行认真的挑选。选择带教老师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医德医风较好;②专业技能丰富,思想素质过硬;③可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培训;④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
4.医德医风考核制度要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①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构建行业新规则。药品采购中,不少医师可以从中抽取一定的利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药品采购制度进行完善,对药品流通进行严格的监管。需改变以往“以药养医”的思想,完善院方的医药采购制度,对设备器材进行购买时,需由多人进行负责,加强彼此之间的监督。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人员进行警告,若警告无用,则直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建立起健全的药品采购制度及惩处措施,完善工作流程。②完善医德医风考评体系,构建医疗服务信用体系。严格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促进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不断完善,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医疗服务的信用体系,通过政府、社会、患者之间的监督而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医德教育的根本。
5.明确医德医风考评的奖惩机制。①充分利用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对医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培训,让每一位医务人员能够了解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则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对违法者进行处理,对于情节严重者,需依法暂停其在院内所从事的所有活动,取消其从业资格,使得实习医学生深深感受到法律的作用,进而不但在医德的约束下完善自我,避免发生违法违规行为。②合理利用医德医风考评结果。通过医德考评结果决定实习生的去留(对于有留院想法者),并以考评结果作为其以后评优、晋升的参考标准,给予其鼓励,这样既能帮助实习生减少就业压力,又能保障医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医德医风理论的相对抽象和价值观的多元化。
①医德医风理论相对抽象。医德概念较为抽象是医德教育干预较为主要的一个干扰因素。医德是指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其对调节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医德可反映医务人员的思想与品质,但由于其概念较为抽象,通常让实习医学生理解困难,不能参透医德的主干思想。②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医院内部通常发生医师通过药物销售来增加自身收入的事件,长期的耳濡目染,将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一定的改变,对医德教育产生一定的质疑。
2.学校及医院对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重视不够。
①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将医学教育放在首位,而缺乏医德教育的课程。即使有部分高校增设了医德教育课程,因其课时少,教师学生不重视等原因,往往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与医德教育相关的知识。且学校多将医德课程作为考察课,不用作学生考核成绩的评价,因此医德教育开展并不理想。②医院对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不够。医院对于实习医学生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不少医院认为实习生在院实习只是一种形式,只要其不引起医学事故,则多处于置之不管的状态。且卫生行政部门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医院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因此医院不会主动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干预。同时因医院认为在院重点是学会临床技巧及相关的医学技术,因此并不对学生的医德教育太过重视。③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就业难、学习压力大、时间不够用是现代医学生最主要的感受。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及在院内的各种不良事件的耳濡目染,使得学生对于医德的衡量标准产生一定的质疑。且在医学生眼中,就业问题及学校考核成绩往往比医德教育重要的多。只有先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才能再去思考医德教育。因此不少医学生对于医德教育的重视性就不够。
3.带教教师行为失范对实习医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带教教师是在实习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其个人思想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带教老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在于帮助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临床技能,带领学生对临床各方面事件进行观察等。由此可见,带教老师任务繁重。其不仅需要向学介绍相关的临床知识,帮助学生适应繁重的临床工作,同时还是学生价值观、思想的传递者。一名优秀的带教教师,需先以身作则,从思想上及医德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在实习期,医学生思想较为单纯,且因临务不熟,因此常常对带教老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若带教教师自身作风不正,或常常出现失范行为,则将直接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影响。
4.医德考评的标准难以确定。
卫生部曾印发相关的《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用以加强医德建设,进而对医务人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行一定的制约。虽然在该项指导意见中对医德考评范围进行了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医德考评的作用甚微。
二、在实习医学生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医院是最为特殊的服务单位,医务人员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其职业道德与风貌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满意率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通过医务人员的服务形象,可直接反映整个医院的档次。因此,必须注重医德建设,以医德约束医护人员的行为与思想,使得医护人员在医学工作中可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使得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对院方的满意程度。
2.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
近年来,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使得医患关系紧张,并不断地发生医患纠纷事件。据统计,在2008年期间,我国共发生医患纠纷17243起。而医患纠纷发生的一项主要原因即为医务人员医德约束力不够。
3.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是医疗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不断注入,但目前,对于医生自身而言,其多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再从事医生这一行业。这一调查结果可明显显示出不少医师并不为这一职业感到自豪,并将对其子女的就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将对医疗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4.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保证。
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服务水平将对医疗质量的好坏产生直接的影响。医德建设将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约束,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并为自身的行业感到骄傲,使得其在工作中产生一定的积极性,更乐于去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以提高医师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性。
5.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阶段。
临床实习阶段,医学生将感受到自身角色的改变。其不再是学校里受他人呵护的群体,而将走向工作岗位,为他人服务。实习期的临床实践,可以让医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职业内容,感受职业的深层意义。若此时能对其进行医德教育,可帮助学生不断地以医德去衡量自我工作的好坏,在医德的约束下不断地规范自身的实习期行为,增强自身的医德意识,维护正常的医患关系,为学生后期工作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引。
三、加强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策略
1.明确对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的要求。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行为规范”)第二章规定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八条基本行为规范:以人为本,践行宗旨;遵纪守法,依法执业;尊重患者,关爱生命;优质服务,医患和谐;廉洁自律,恪守医德;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这不仅在内容上指出了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而且也使医德医风教育有章可循。
2.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要保持连续性。
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实习生还保留着校园内的纯真,其思想也相对较单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此时,医学院及医院两方面不能松懈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甚至应将医学教育作为学生进入实习期的第一课。并能够以医学教育贯穿整个实习期,让学生时刻铭记医德教育对其产生的约束。为了提高医德教育的效果,医院及学校首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视频、常用的社交工具及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医德教育内容,并帮助学生记忆与感受。其次,需使得医德教育不断地完善与充实。在教育过程中,可开展一定的推选活动,对理解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挑选出在实际工作中的代表性人物,让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育与监督,不断以自身的行为去渲染学生。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则需进行警示教育,并通过批评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同时可以播放某些反面教材,让学生感受到不遵守医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抵制不良的思想风气。
3.实习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要严格挑选带教教师。
实习阶段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即为带教老师,因此必须对带教教师进行认真的挑选。选择带教老师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①医德医风较好;②专业技能丰富,思想素质过硬;③可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培训;④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进行鼓励。
4.医德医风考核制度要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相结合。
①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构建行业新规则。药品采购中,不少医师可以从中抽取一定的利润,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对药品采购制度进行完善,对药品流通进行严格的监管。需改变以往“以药养医”的思想,完善院方的医药采购制度,对设备器材进行购买时,需由多人进行负责,加强彼此之间的监督。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人员进行警告,若警告无用,则直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建立起健全的药品采购制度及惩处措施,完善工作流程。②完善医德医风考评体系,构建医疗服务信用体系。严格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促进医德医风考评体系的不断完善,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医疗服务的信用体系,通过政府、社会、患者之间的监督而规范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医德教育的根本。
5.明确医德医风考评的奖惩机制。
关键词:医院管理 医德医风 白求恩精神
没有哪一种职业道德的影响力能跟医务人员相比,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职业,与其它职业道德相比,地位突出、对象特殊、责任关天。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浅谈,谨恭同道参考。
1.纯正医德医风,必须要在理解传统中烙下医德之印
我国肝胆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吴孟超教授曾经说过,“为医之道,最重要的是一个‘德’字,医无德,不堪为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我们也看到,少数医务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异,受利益驱动做了一些损害医疗行业形象的事,医德医风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病人面前,我们所得到那种信任、期待和敬畏,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为虔诚的。能有哪一种托付比托付生命更为重要呢,因此,我们要把白求恩精神和医德之印永远烙在心里、记在脑海里。在我看来:
首先,要在理解传统美德中提升医德感受。追根溯源,从周朝开始,医者就被列为百工之一,成为独立的职业,医德也在历史中成型、发展并臻于完善。古代中国,医学被称为“仁术”,医者应为“仁爱之士”,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典籍《黄帝内经》提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要求用医学济救众生。纵观历史,从写出《神农百草经》的神农氏到敢于施针、用药、开刀的大医学家华佗,从成功阻止伤寒流行的医学家张仲景到著有《千金要方》的孙思邈,无不以爱人救人为己任,悬壶济世、慎独自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些,用这些传统美德来端正医德方向、指导医疗行为、引领职业操守。
其次,要在继承军队优良传统中打牢医德基础。我军医务工作者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以全心全意、精益求精为代表的白求思精神,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保持的白衣天使的高尚品质,都成为我军医务工作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丰富和彰显了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一代医学大师吴阶平教授就经常讲:“医生应该对病人极端负责,因为病人将自己的健康以至生命托付给了医生。”著名医学专家张骞教授84岁高龄时仍对人说,他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常以“戒、慎、恐、惧”四字警戒自己。作为一名军队医务工作者,我想医德医风的要求应该更高,一个对工作缺乏负责精神的人,一个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缺乏爱心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最后,要在挖掘光荣院史中深化医德认识。我院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军队医院,从最早的教会医院开始,就为湖州人民播撒福音,1951年军队接管后更是全心全意为广大军地伤病员服务,在1954年特大洪灾、1960年煤山煤矿瓦斯爆炸、70年代吸血虫救治病等重大活动中,用高尚的医德挽救了众多百姓的生命。院史光荣,医德崇高,我们九八医院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发展,与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分不开的。现在,医院的大楼盖起来了,先进的设备买回来了,硬件条件、医疗环境越来越好,医德医风的好传统不能丢、不能忘。
2.纯正医德医风,必须要在准确定位中摆正医德之向
首先,我想问一下,军队医院的定义和任务是什么,可能大多数人能大致回答出一些,但不一定完整。然我特意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给我提供的答案是:“军队医院是为军队伤病员进行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机构,是实施平时和战时卫生勤务的主要力量,基本任务是运用医疗护理设施和医药技术手段救治伤病员,帮助和指导部队医疗预防工作,保障军人健康,巩固部队战斗力。”
端正医德之向,就是要摆正“姓军为兵”的根本方向。我们要充分认清只有部队官兵的存在,才有我们部队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为部队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大家要从保持部队稳定,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官兵和老干部切身利益,塑造医院形象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坚持为兵服务方向是医院的一项根本性任务,是军队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为兵服务方向不能变。但少数同志对于医院“因军而存在、为兵而发展”的理解还不深刻,有的认为为兵服务多了会影响医院效益,有的认为给军人和地方百姓看病没区别,有的“五优先”落实不够到位,对军人病员优先不优质,更有些同志把服务重点移到了地方病人身上,“姓金为钱”的意识比较浓,把争创经济效益看作唯一的工作目标,这一错误认识必须纠正。
3.纯正医德医风,必须要在明规守矩中约束医德之行
医德医风问题单靠思想教育不可能“自愈”,必须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在明规守矩中约束医德之行。其实我们并不缺乏法规制度,从国家层面讲,我们有《执业医师法》、《护师法》、《关于深化新医改的意见》等;从军队层面讲,1994年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军队医疗单位医德医风建设的暂行规定》、《中国人民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2004年10月25日颁布了《军队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建设规定》;从医院层面讲,我们先后出台了《纠风罚劣十项规定》、《医德考评制度规定》等等。作为受制约者,我们要有一种共识:医院制度的建立,是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理事,对事不对人,通过规范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更好地带动医德之行走上良性循环之道。对规章制度的建立我们不能存有抵触情绪,要积极配合,认真学习。
有这样一些经历我想大家都有过:下雨了我们会打伞、天冷了我们会加衣服,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在医德之行约束的过程中需要达到一种境界即,每一位医务人员要在明规过矩中建立起这种“条件反射”,正确约束好自己的医疗行为,要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熟知相关制度、深化责任意识,强化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