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9-05 15:57:38

序论:在您撰写教学质量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教学质量工作计划

第1篇

1、构建德育优先的育人体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中小学校着力抓好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建设,高等院校深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儒家文化进校园”,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牵手奥运,共创***”教育活动。做好家庭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教育新格式。

2、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让素质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之中。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普通高中在开齐开全必修课的同时,创造条件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程。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加难度和降低要求。规范地方课程,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内容作为必修课列进地方课程,并分年级同一安排课时。注重校本课程建设,制定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做好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快建设一批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青少年学生天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评选全市第二批“艺术体育教育百所示范学校”。

3、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完善对政府、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济宁市中考改革实施方案》,启动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将高中招生指标半数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20**年春季开学起,全面推行中小学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给学生排名次。落实高考招生报名社会化,禁止有关录取数目的考核、奖励与公布,将高中正常教学行为和学生参加高考区分开来,减轻学校升学压力。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4、开展“学校治理创新年”活动。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基础,以“规范、创新、提升”为主题,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素质教育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的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治理基本规范(试行)》,20**年在全市中小学深进开展“学校治理创新年”活动。规范办学行为,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按时就近免试进学,遏制择校风。规范教学行为,对全市普通中小学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严格控制学生到校时间和上课时间。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展“园林式学校”创建活动,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和秩序化、人文化、教育化。加快建设节约型校园,坚持开源节流、勤俭办学,管好用好办学经费和学校财产,维护好学校的后勤设施。开展“学校治理先进县”、“学校治理示范校”创建评选活动。

二、统筹发展各类教育,着力提升办学水平

5、巩固提升基础教育。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教育进园率达到50%,年内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5所,继续开展“省级示范幼儿园开放周活动”。做好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和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学率达到85%以上。

6、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5万人。加快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重组,办好一批规模大、条件优、质量高、有特色的职业学校,努力实现职教中心建设、高职院校建设、示范院校建设、骨干专业建设、办学模式改革“五项突破”,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发展。实施“2531”工程,加快建设县市区职教中心。抓好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推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邹城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嘉祥职业中专、曲阜职业中专、兖州职教中心创建“全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和“全国千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梁山职业中专、高新区职业中专创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年内10至15个专业创办成省级示范专业。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遴选部分效益较好的规模以上企业参与,建立职教团体。继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项工程”和“百万职工大培训”、“百万农民大培训”两大社会教育工程,年内培训在职职工、下岗失业职员和农村劳动力80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次。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推行半工半读,推进职业学校学历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双证互通”的施行。举办第七届中等职业学校综合技能竞赛。加强乡镇成教中心、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教育实验区建设。

7、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教育功能区建设,推进省属和市属高校协调发展。支持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扩大办学规模,进步办学层次;加快山东省贸易职工大学迁建步伐,完善济宁学院建设,扩大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扶持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工贸职业学院(筹)发展;抓好济宁市技术学院迁建,努力申办技师学院,加快济宁市第二高级技工学校(筹)建设步伐。支持高等院校科学定位、发挥上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和名师队伍。

三、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8、实施布局调整工程。按照省教育厅新的办学标准,坚持公道布局、优化配置、扩大规模、进步效益的原则,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结构,推动高中学校进城、初中学校进镇,抓好学校布局规划和新建扩建,加强城镇新建住宅区学校配套建设和治理,20**年基本完成包括济宁城区在内的全市中小学新一轮布局规划设计。10、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15计划”,20**年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小学30所、初中20所,改造薄弱学校100所。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从20**年起利用3年时间,全市农村中小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20**年完成500所。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配备工程,从20**年起利用3至5年时间,全市农村中小学图书达到国家基本配备标准,20**年完成200所。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取热和学生宿舍、食堂、厕所改造“一热三改”工程,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加快普通高中dis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建设步伐,年内评选50所“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评定标准,缩小城乡、学校之间办学差距。开展“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强教机制

 

1

1、实施“名校长建设工程”。抓好中小学校长任职培训、进步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选调优秀校长和校级后备干部到先进地区学校学习和挂职锻炼,选派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逐步取消新聘校长的行政级别。

11

3、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注重发挥教科研职员的人才上风、研究上风、信息上风,指导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组织开展优秀论文、优质课评选、教师基本功比赛、公然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加大科研兴校和校本教研推广力度,加强国家级课题和省创新教育等重点课题的研究,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五、健全发展保障机制,进步经费保障水平

1

4、建立教育优先发展保障机制。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进,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

5、不断强化督政督学。创新教育督导制度,强化教育督导职能,抓好素质教育、教育投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学校治理、教师队伍建设等专项督导。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实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完善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和考核机制,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组织实施20**年度县市区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做好迎接省政府20**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工作。推动市中区、邹城市创建“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市区”。制定实施《济宁市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启动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

1

6、建立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的基础上,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进步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每生每年由240元进步到295元,初中每生每年由340元进步到445元。20**年春季学期起,进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补助300元进步到小学500元、初中750元。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集中气力消除现有d级危房,20**年改造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5万平方米。

1

7、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以县为主、政府投进为主,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满足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市、县增加配套资金,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确保“三个增长”,把握好“两个比例”。依法足额征收、按时拨付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加大对市属高职院校的投进。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外资、社会捐资、勤工俭学及教育资源置换工作,拓宽教育融资渠道。

18、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成立济宁市学生资助治理中心。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持、部分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对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实行资助政策,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捐资助学,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都能得到相应资助,确保每个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六、积极推行依法治教,打造平安***教育19、推进教育法制建设。实施教育“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严格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政务校务公然,完善行政许可制度,规范教育审批行为,健全学校教代会制度,维护学校、师生正当权益。做好《法治教育》课程开课工作,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课堂”活动,抓好教育行政执法职员、法制教师和法制副校长“三支队伍”建设。评选表彰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20、抓好平安学校建设。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加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工作力度,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注重学校安全档案建设,加强大型集体活动安全治理。加大对县市区的学校安全检查力度。

 

2

1、完善行风建设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严教育治理监视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完善惩办和预防***体系,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和治理贸易贿赂工作。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实施招生录取“阳光工程”,抓好规范化考点、考场建设,确保国家教育考试公平、公正。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大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力度,做好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评选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

第2篇

【关键词】技校化学 中差生 教学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要大面积提高技校化学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做好中差生工作,因为在技校化学教学过程中,学习成绩呈“中差”状态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这些学生的成绩得不到提高,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成为一句空话。考察现状,中差生之所以学习差,主要是因为存在两大障碍:一是“心里障碍”: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二是“知识障碍”:旧知识缺漏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障碍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扭转这种现状的对策是什么呢,本人根据二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从如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融洽师生关系,树立学习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重视中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提高中差生学习质量的根本途径。“教贵情深”,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这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尤其是中差生由于长期成绩底下,造成对学习的厌倦,对教师的教学厌烦,导致师生关系不良,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的思想实际为情感教育基础,重在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精神品格,克服自卑和压抑感,鼓励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爱学生越深,学生也敬教师越深,也就越想学好老师所任的课程。作为教师要处处关怀、爱护中差生,既要在思想上严格要求、努力引导,又要在学习上积极鼓励,耐心帮助,还要在生活上热情关心,无微不至。所以我总是寻找机会多接触学生,了解他们的掌握知识的情况,解答他们的疑问,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这样,师生的距离缩短了,情感得到融洽。前年我班有个学生,家里突发车祸事故,他父亲住院需要大笔费用,而家里又十分困难,我闻讯后,立马赶往医院探望,回到班里,我向同学们说明了该同学的家里情况,发动并带头捐款,学生纷纷响应,解囊相助。并组织帮助该同学补习功课,该同学深受感动,回校后加倍学习,化学成绩明显提高。许多同学也从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教师的拳拳爱心,师生情感得到升华,大部分差生从讨厌转变为喜欢化学课,成绩不断提高。

二、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中差生学习化学的心理障碍在于认为化学理论没意思,太枯燥,因而害怕、厌恶化学,缺乏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有意识地讲授化学在生活中和生产中在社会价值和广泛应用。教材中每章节都要注意联系实践和生活生产,例如,在讲授硫的化合物这节时,我联系生活实际给同学们讲述了“三废”的相关知识,讲述我国是个燃煤大国,因为燃煤,造成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致使出现酸雨危害,这种酸雨的出现从何而来?是由于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分化合而成的,二氧化硫是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利用实际事例导入正题,讲授有关硫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讲授氯的化合物时,我联系生活中的常见物火柴,讲述火柴的制造:火柴头的药料是氯酸钾、硫化锑、胶水、火柴侧面涂料是红磷、玻璃粉……,讲授铁元素化合物时,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蓝图的嗮制……通过教学,我发现,联系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不但扩大化学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得大多数学生学习时候不再感到是单纯的理论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无味。联系生活实际讲解课程,使中差生学习情绪逐渐饱满,提高教学效果。

三、减少知识坡度,面向中差生学习状况

要克服把少数尖子学生的要求作为支配教学活动的枢纽现象,应以中差生的知识基础为教学目标起点,以中差生为注意中心去组织教学,做到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适当减少知识的坡度,降低难度,这样使得中差生真正学习有所得。针对中差生接受能力较低的特点,每当讲授新课之前,我便精心设计一些“准备题”帮助中差生以旧悟新,减少了新知识的坡度,有效达到知识的迁移,这样一来让学习变得轻松。例如,讲解金属通性这节课,先让学生做几道旧题,完成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中哪个物质是还原剂,哪个元素失去电子:①Zn+HCL-?②Mg+HCL-?③Fe+CL2-(燃烧)?,分析上面旧题,导出新知识点——金属化学通性:金属原子易丢失电子。分析金属原子结构再次证明结论,金属一般在反应中是做还原剂,可以与非金属反应,可以和酸反应……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引导出新的知识点,起到很好的知识迁移,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累,又容易掌握。

四、遵循因人而异,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第3篇

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工作

学校成立高三复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复课工作。小组成员坚持每周一碰头,对复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并对阶段性的复课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实行领导包班包组制度,做到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任务,全面跟踪监控高三复课工作。校领导适时下班参加各班的主题班会、学生座谈会、教学检查、开展心理辅导;下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等,督促检查教师常规落实、推进学生的辅导情况。

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学校树立抓高一、高二就是抓高三的一盘棋思想,跳出了就高三抓高三,把全校教师都聚集在高三和高考上的老圈子。在教师的调配上,在骨干教师偏少的现实情况下,学校克服困难,也顶着压力,大胆将长期在补习班、高三的一些骨干教师下放高一、高二,为高三工作奠定较好基础,也为年轻教师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在奖励措施上,学校适当扩大了高一、高二教师的奖励比例,缩小了高一、高二和高三之间的差距,让教师真正体会到高考和每个教师都有关系。

重视考后学情分析,加强科学管理

每次考试后,及时召开班会分析成绩。每位教师也要针对自己学生的答卷情况,认真分析,找漏洞,挖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应对策略。学校根据共性问题召开学习方法指导会、学习经验交流会、高三教师会和高三班主任会,提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新要求、新措施、新目标,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每次考试的总结、试卷讲评、专题讲座,对学生及早进行答题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想方设法,落实复课措施

每年我们都要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高三一年和孩子相处的方法及要做的事情,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复课备考工作。召开表彰奖励大会、对尖子生、进步大的学生予以奖励,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寒假期间邀请曹中走出去的在校大学生,现身说法,在学习方法、树立自信、志愿填报、高中及大学生活感悟等方面对高三学生进行了辅导报告,激发了高三学生的复课热情,在学生中反响较好。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班主任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谈话,掌握学生心理,化解矛盾,减轻心理压力,对有倾向性苗头及时进行化解,连续六年在高考前邀请西安心理专家来校做心理辅导报告,降低学生因紧张复课带来的心理压力。

教研先行,促进科学备考

第4篇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与化工原理课程相配套的一个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章从理论学习、实验设计、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等4个方面总结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设计计算等知识ti.-I,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经验公式的运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应教学内容后所安排的教学环节,不仅与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还要运用计算机编程.AutoC aD机械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及操作控制、化_L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阴。该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系统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和文献资料利用能力,逐步培养其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塑造学生良好的设计理念。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掌握厂程技术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比如工具书、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使用,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的选择,专业文献资料的查阅、设计成果的分析判断等等,因此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_L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更是对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本文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 加深学生对“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的理解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课堂实验、课后练习、练习辅导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任务较繁重,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单元操作的设计,愁一个设计任务一般均涉及物料衡算、热.衡算、相平衡关系、传热传质速率关系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内容,经历流程设计到!几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全而理解和应用“三传理论”,并选用合适的单元操作过程。过程必然影响结果,课程设计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有效地督导学生加强对理论学习内容的消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的培养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学习化工原理课程时,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和参观等教学手段,学生熟悉了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但大部分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确定课程设计内容时,有针对性地选用部分化工原理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给学生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所确定的主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设计_L作。如,为加强学生对干燥单元操作的理解,可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离心喷雾干燥塔或设计气流干燥器。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涵盖一个完整的工段,为此学生需完成不同艺的方一案选择、设备选型论证、工艺计算,并根据计算与生产经验进行主体设备结构设计,然后确定设备总体尺寸、管口尺寸与方位,还要求进行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最后绘制主体设备图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过程训练效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提高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设置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一环。每一个设计任务均涉及相应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并经历流程设计到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由于安排课程设计中只有任务而没有参数和条件限制,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设计线路,设定和收集操作参数,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

经济效益是判断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设备建设费和使用操作费是其中的关键,而设备费和操作费的综合考虑也是贯穿于化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精馏操作是化_工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其中物料的回流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参数C合理的物料回流比应使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之和最低在该单元操作中,操作费用主要取决干再沸器中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设备折旧费主要取决于精馏塔中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投资费,一般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降低。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设备折旧费和操作费的关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公式应用和数据运算能力,同时学会了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体会到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4培养创新能力

在完成化工原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学有余力,且对化工原理问题确有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小组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平台,即结合科研任务的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在设计过程中严格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有效地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完成工艺设计计算之后、整理设计说明书之前,要求全体课题组进行交流和总结,即每个设计课题组里选派1-2名学生代表,将本组设计情况在交流会_[向全体同学和指导老师进行汇报。交流时要求主讲人用图表、数据、结论等工程术语表达自己的设计,并在规定时间内着重讲解自己设计的特点,对设计结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突出自己的创造性。交流过程中,指导老师也主动指点设计要领,并对进行设计进行合理评价。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收获不仅局限于自己所做的课题,对其它设计课题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验教师管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卫生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卫生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力军,他们的工作绩效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为了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的工作绩效[1],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而绩效量化考核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根据实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建立了一套实验教师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进行绩效量化考核。经过2012年至今两年多时间的实施,初见成效。我校的做法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1、考核的措施方法

针对所有的考核项目内容全部转化成数量――以打分的形式计算考核。根据考核项目设定各种考核量表,明确:每个考核项目的标准分数、评分标准、评分依据。采取层层评分原则:自评分、实训中心评分、教务科评分。

2、考核的内容

考核的内容包括这五个方面:思想表现情况;实践课准备及实践教学情况;实验室财产管理情况;开展实践教学教研活动情况;论著情况。

2.1思想表现情况

思想表现情况的考核主要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勤奋敬业四个方面进行考核。

政治思想:贯彻执行党的卫生职业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参加政治学习和社会活动的态度及表现。

职业道德:忠诚于党的卫生教育事业,治学态度,关心集体,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的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的情况。

工作态度:服从学校及教研室安排,接受工作任务及其交给的临时任务。

勤奋敬业:工作勤奋,脚踏实地,参加集体活动的情况。

2.2实践课前准备及实践教学情况

实践课前准备及实践教学情况的考核主要从制定计划包括实践用物计划和实践课计划、实践课前准备、实践中的指导、实践后用物的整理等四个方面情况进行考核。

制定计划:根据任课老师的授课计划及时制定实验实训计划、实验用物及动物购置计划。

实践课前:充分做好每次实验实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实验按计划顺利开展。

实践课中:实验中协助配合解决仪器设备用物使用上的技术问题,并对学生使用设备进行安全教育。

实践课后:及时认真做好实验室及用物卫生、废物处理等工作,并及时将用物清洁、验收、整理、归位好。

2.3实验室常规管理情况及实验室财产管理情况

主要从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用物的卫生状况、财产的管理、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技术的安全措施、实验仪器设备的保养和一般维修、收集实验及管理信息资料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

卫生状况:保持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用物的整洁。

安全措施情况:做好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熟知实验中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发生事故后采取的紧急措施。

财产管理情况:建立实验室财产的各项台账,做到帐、物、卡相符。

仪器设备的维护情况:掌握仪器设备用物的性能、操作技术、一般维修、保养等。

收集信息情况:负责收集整理实验实训的各种信息材料及实验室基本信息材料和档案资料。

2.4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情况

教研活动主要从参加教务科组织的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听课,实验教学总结情况等进行考核。

2.5论著情况

开展实验教学及实验管理研究,撰写论著,按论文论著发表的刊物分别确定其相应的分数,进行量化考核。

3、量化考核计算的方法

考核计算的方法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定性考核计算;二是定量考核计算。

3.1定性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3.1.1实行行政座班制度。

3.1.2采用各级领导的随时检查抽查与每周的定时检查相结合。

其中各项领导的随时检查战总分数的20%;而每周的定时检查占分数的80%,每周由实训中心主任与一名实验教师共同检查考核。

3.1.3考核的结果与实验室管理工作绩效挂钩,并存入个人业务档案。

3.2定量工作内容及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3.2.1规定全学期基础工作量标准

包含准备实验工作量+实验室管理工作量两项。

准备实验的工作量:全学期按18周计算,每周10节(10节/周,)总学时180节。实验室管理工作量:全学期按20周计算,以管理10大间实验室为标准,每间每周0.5学时,即:5节/周,全学期100节。

3.2.2全学期实际工作量的计算统计

3.2.2.1准备整理实验实际工作量的计算

由实训中心主任每周定时核算实验员工作日志记录的工作量。计算依据为:根据各实验学科所属的教研室实验员和教师共同讨论得出的每个实验内容准备整理实验用物所用的时间,折算成学时数。

3.2.2.2实际管理实验室工作量的计算

根据管理实验室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考核两方面进行计算。管理实验室工作量折算法:两小间实验室相当于1大间实验室;如该实验室当学期每增加一门新学科实验,则按0.5大间实验室计算;大间实验室直接计算工作量。实验室管理质量好坏的考核:以抽查和定期检查记录为考核依据。

3.2.2.3额外工作量的计算

安排到其它行政科室协助工作的及学校外派工作或学习的,按每天3节工作量计算。

学期基础工作量=准备实验工作量+实验管理工作量-额外工作量=180+100-额外工作量

3.2.2.4超基础工作量的计算

全学期工作量等于基础工作量的,拿满同岗位行政课时费。如果高于基础工作量的,每增加2.8节相当于增加1%行政工作量。而低于基础工作量的,每减少2.8节相当于减少1%行政工作量。注:将280节基础工作量看作满工作量100%,2.8节相当一个百分点。

3.2.3课时计算方法

正常每一节理论课或实验课相当于一节准备实验的工作量。基础工作量不饱和的专职实验教师可用理论或实验课替代基础工作量。上课课时计算(理论或实验课):先要达到基础工作量饱和,然后超出部分,按行政兼课计算课时(学期学时在76节内,上一节得一节;超过76节的,多出的课时2节得一节),每节课时费与相应技术职称一样。

4.实行绩效量化考核的积极作用

4.1调动了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打破行政上班“大锅饭”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差一个样。体现了多劳多得。充分调动了被考核者的积极性。

4.2体现了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合理

打破了以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偏重制定考核,造成大家对备考核人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从而影响了考核的工作质量;现将考核指标数量化,实行量化考核,数量化由于其指标的直观性和易比较性使大家能够对被考核人各方面的均有一个明确数量的认识,易于横向比较,提高考核的透明度,数量面前人人平等,因此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考核过程的主观随意性,增强了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让一个准确、真是的数据说话,使考核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保证。

4.3为评优、评先、晋升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仲理峰、时椹。绩效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开管理评论,2013,(3):15

第6篇

关键词: 文化课特点 学员主体作用 部队需求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军队基层建设的希望工程,飞行院校培养学员文化工作的能力是这一工程的基础。然而,在较少的课时里要求学员掌握大量基层文化工作的技能和技巧,确实有些困难。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员、尤其是飞行学员的文化活动组织能力,一直是我们教育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所以了解本课程特点,了解学员特点,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是有效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将“接受”规律运用到基层文化工作教学中。

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以“填鸭”式为主,造成学员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自学能力不足,课堂上不愿主动提问,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强,等等。要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的就是树立学员的学习主体意识,让学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角色,只有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学员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实践。

(一)抓住学员的自我意识,运用需要驱动律。

需要是人对满足个人或社会生活所必需东西的渴求与占有趋势,是人的认识和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教学,要注重学员的内在需要与价值追求,开展各项文化传授活动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1)学员的求知需要。他们希望通过文化课学习,了解文体知识,掌握一定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应针对这一需求,注重知识性,着眼实践性,开展文体知识技能学习;(2)学员发挥潜能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参加文化活动,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开发,所以应有针对性地采用模拟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发掘他们的文体潜能;(3)学员强化审美的需要。选择经典的音乐、绘画、影视等作品,分析其方法和技巧、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学员的内在需要和价值追求的不同,使他们产生了对基层文化工作课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认真学习。所以对于学习内容的取舍,要随着学员的需要进行;对教学目标实现的理解,受到学员需要的制约;对教学方式的反应,也会随着学员的需要而强弱不同。所以文化工作课的教学越贴近受体的内在需要,越能产生授、受双方的心理共振,越能形成学员接受军营文化活动良好的心理基础。所以,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员的不同需要和需要的不同层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激发学员接受、参与的兴趣。

(二)了解学员的情感变化,启感参与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抱态度的心理体验与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种事物或观点的积极而肯定的情感,会促进肯定态度和认识的深化;对某种事物或观点的消极否定的情感,一方面会促进和强化否定的态度,另一方面会抑制妨碍认识的深化。在基层文化工作课的教学中,学员产生情感障碍有两个原因,一是学员对所学习和参与的活动内容或技能本身的消极情感;二是学员对活动教学者的消极否定情感。因此在文化工作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员首先要熟悉各种技能的编制体制和训练模式,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以及指挥方法,等等,以最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把所授的内容传递给学员,并注重实施过程中接受者的临场情绪状态,积极与学员沟通,调动积极肯定的情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鼓励学员“走上台,动起来”,开展互帮互学,课堂讨论,自评互评,等等,同时教员及时给予指导和总结。

(三)重视学员的认识能力,增强认识过滤律。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对客观事物产生情感,并形成改造客观事物意志行动的基础。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及思维能力。在实际活动中,学员因为这些能力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接受参与反应,即受或拒的动力或阻力。同时,如果学员的已知认识与教员所传达的内容信息一致,则学习与参与易于契合,如果不一致,则会出现被动接受或封闭拒绝的情况。例如在影视欣赏或音乐欣赏中,有的学员有一定的文艺基础,对影视音乐等艺术的理解力强,接受知识的容量与跨度大,但由于存在不易改变自己原来认识的不同观点,因而接受这种文化活动比较困难;而有的学员缺乏文艺知识,对新接触的东西理解力与想象力差一些,但他容易接受情感化、经验化的知识,处于一种主动接受的状态,而对这种文化活动产生兴趣。所以,在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个体或群体的认知差距,针对这种认识特点,既要“因材施教”,又要“因人施教”,在对受体的认知适应中强化教学实践效果。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环境影响律。

人是环境的产物,周围环境是人的思想观点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环境对学员参与基层文化课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双向作用和改造。学员在接受参与文化活动时总是以得到环境的认证为条件,环境对学员具有渗透性和启发性,同时群体对个体具有陶冶和鞭策作用。一方面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个体学员起到同化作用,使其态度在潜移默化中与大家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如果大多数人参与接受,则会对个别态度消极、懒于动手动脑的学员形成一种压力,使其跟大家一道前进。所以在授课中应高度重视文化环境的因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实现军队基层文化工作课的教学目的。

二、了解基层文化工作课特点,强化第二课堂实践环节。

基层文化课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而正课时间有限,为解决这一矛盾,在教学中应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积极为学员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拓宽教学渠道,以确保教学成果转化为学员的实际能力。因此,应坚持把正课讲授与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把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学活动与活跃学院文化结合起来,组织学员广泛开展,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

(一)抓好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在教学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第一,在备课阶段严格选材。对千差万别、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认真筛选,把那些具有很高思想性的艺术作品充实到教案中。第二,在授课阶段要自觉渗透,结合对艺术常识的有计划的传授,把高尚精神融合到艺术形象的讲解中。第三,做到讲清重点,讲清难点,把那些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组织文体活动”“教歌指挥”“制作板报”等,以现场操作的形式,让学员模拟演示,大家评议释疑,通过听与看、做与评的原则,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操作运用能力。

(二)着力抓好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指导学员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辅助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党在军队中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军队中领导官兵开展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既要坚持以高尚精神塑造人的思想性原则,又要有优秀作品鼓舞人的艺术标准,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学员的思想文化阵地,抵制社会上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定政治信念和政治方向。

第7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184-01

一、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意义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而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突出教学核心地位集中体现,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根本要求。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涉及教学工作的诸多要素和全过程。高职院校要取得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必须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发展模式,为保障教学质量评价的长效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具有连续性,科学、有效的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模块化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模块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应包括教学的全过程,该过程应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包含目标评价、过程评价、保障评价、效果评价方面的内容形成完整的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目标评价系统。模块化实践教学目标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职业操守与价值观念等几方面应达到相应要求。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纲,以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为能力模块进行构建,培养对接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鉴于目标系统在整个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应明确实践教学定位,为整个实践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可依据科学性、准确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对模块化实践教学目标予以评价。

(二)过程评价系统。模块化实践教学过程是实践教学的执行过程,包括前期教学准备(大纲、计划、指导书、教案、教材)、项目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主要评价要素。对模块化实践教学执行过程的监管与评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实践教学的成败。其标准的制定应围绕高职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评定,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与创造能力有机结合的模块化实践教学过程给予评价。

(三)保障系统评价。模块化实践教学保障系统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这一子系统涵盖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设备设施、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模块化实践教学保障系统进行评价,应首先考察实践教学团队、师资配比、师资队伍结构、双师比例等相关问题,教学团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者,“双师型”教学团队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有力保障。

(四)效果评价系统。模块化实践教学效果优劣主要由学生评价和社会用人单位评价得以反馈。首先,学生作为模块化实践教学的受教育者,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上岗就业,影响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成败。因此,对模块化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应首先考察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情况。

综上所述,模块化实践教学构建评价的四个方面相互关联、彼此影响,共同构成了模块化实践教学评价系统的四个子系统(一级指标),围绕这四个一级指标再逐层细化,分别制定相应的二级指标和更为具体的评价标准,如此即可构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的模块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三、构建高职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与举措

(一)系统建立模块化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体制。高职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得以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首先应确立教学质量评价主体。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管理主体应由学校和企业相关负责人员共同组成。例如:可由校方分管教学院长负责、教务处、教学督导、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学生、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组成,高职模块化实践教学特点决定这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属性,该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政策和审定评价标准。

(二)加强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管控和监督。模块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对整个评价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管控和监督。该工作的有效实施,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和评价质量。这就要求整个评价程序科学严谨,评价主体要秉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其制定的各项评价指标要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高庆,沈发治,秦建华.工作过程导向模式下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