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6 13:28:38
序论:在您撰写养老产业可行性报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服务业;非首都功能;协同发展
自2000年,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型社会,且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这样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加突出,但北京的土地、环境、基础设施等制约着养老业发展,而河北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的自然社会资源,有力的政策支持等条件为承接首都养老服务产业功能提供便利。
一、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北京养老问题严重,养老产业亟待发展
北京早在1990年就进入了人口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三化并存的老龄化社会。截至2013年底,北京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8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突破30万,占16.2%,失能老人占5.5%,空巢老人占到一半,另外还有失独老人0.7万人,而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北京市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长。与此同时,2012年北京养老机构床位仅为7万多张,到2015年,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床位缺口在2万张以上,且处于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民办养老机构价格太高的窘境。北京养老服务业发展任务艰巨。
(二)河北紧邻北京,地理位置优越
河北环首都的13个县市基本都处在北京的“一小时经济固”内,交通便利,与北京联系紧密,既方便老人出行生活,也便于子女探望。同时,河北的涞水、涞源、易县等地有众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可称之为北京的郊区,非常适合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河北具有充足的土地、人力等资源
北京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就是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高。众所周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其面积只有河北总面积的8.7%,可谓寸土寸金;且劳动力成本高,增加了养老产业发展成本,阻碍高投入、慢回报的养老产业发展。而河北则具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且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力成本明显低于北京,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引导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强调要努力形成京津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等新格局。同时倡议破除阻碍区域人口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壁垒和制度障碍,这一政策导向为河北承接北京养老产业转移提供依据。同时,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订的《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三地要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积极向北京之外疏散转移等措施,也表明政府的政策趋向于河北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
二、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河北承接北京的养老服务产业拥有上述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自身仍存很多不足。在硬实力方面,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北京,大多数民办养老机硬件设施不足,距养老机构的建筑标准相差太多,且河北省的老龄化程度虽不如北京大,但也相对较严重,养老缺口压力较大,降低其疏解功能。在软实力方面,河北的文娱等活动落后于较发达的北京,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且当前河北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偏向中年女性,受过的相关专业培训较少,综合素质较低,阻碍养老服务的进步。同时,两地的老年人在享受医疗保险方面存在难题,老年人需要经常看病就医,但目前河北和北京没有实现无障碍的异地报销制度,如果不返回参保地,就存在异地就医报销时的不必要麻烦,阻碍河北对北京养老产业的承接。
三、河北承接北京养老服务产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河北养老机构的硬件条件,提高居住标准,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达到让其满意的最大效果。同时,增加养老机构点的设立,政策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开展,增强河北承接北京养老产业发展的能力。
其次应加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素质,使其为老年人提供最舒适合理的医护服务;同时应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多样化。老年人一般都长时间远离子女独自居住在养老院,其内心孤独脆弱,希望有子孙陪伴,从业人员队伍年轻化可满足老年人思念亲人的内心诉求,多样化可满足老年人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加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最后,政府应改善异地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的管理,在河北和北京之间建立一条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的通道,使得在河北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可以实现异地就医、异地报销直接在当地有关部门办理,减轻老年人医疗报销的负担,解决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提高北京市老年人异地养老的积极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市级标准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职业院校每年都要开展新增专业工作。[1]新增专业工作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头一环,对后续的招生、教学、就业都有重要影响[1],只有新增专业成功,学校才可以该专业招生简章进行招生,在学生入校后依据该专业拟定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最后对接就业市场为学生推荐理想的就业岗位。尽管各职业院校都意识到新增专业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对于如何做好新增专业工作却不甚了解,实践中各职业院校花费很大精力筹备新增专业,投入也不低,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基于此,有必要对如何做好新增专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指导各职业院校做好该项工作。
1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工作综述
1.1基本情况
职业教育新增专业是指每年年初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提出申请,职业院校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职业院校拟增设专业开展可行性论证报告、师资、场地、设备评估,符合评估要求的准予开设的过程。此项工作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书面材料评估阶段,此阶段主要对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上交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师资表、场地设备表进行书面材料审核。第二阶段为现场实地评估阶段,此阶段主要对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进行实训场地、设备配置摆放、设备运行情况、教师实际水平评估。最后,综合两个阶段的综合情况,给出予以开设或者不予以开设的最终结论。
1.2运行情况
以大连市技工教育2017、2018、2019连续三年新增专业实施过程为例,2017年共有13所学校申报27个专业(通过22个专业),2018年共有11所学校申报29个专业(通过17个专业),2019年共有13所学校申报20个专业(通过18个专业),申报的专业涵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无人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二产类高新技术专业和养老护理、幼儿教育、休闲体育等社会急需三产类服务专业。
1.3存在问题
鉴于新增专业是一个融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工作,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办学竞争力的需要,充分考虑招生就业的市场需求并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审核后才能批准,[2]这导致很多职业院校专干,甚至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此项工作。在实际运转中,经常出现可行性论证报告文不达意、师资与教学计划和课程匹配度低、设备型号与教学内容匹配度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新专业申报参差不齐,很多学校花费大量资金采购设备、匹配教师,但设备、教师与新专业的关联度不专业、不科学。目前,暂时也没有详细的新增专业系统性、可操作性指南,各职业院校多在尝试与盲目中完成此项工作。
2职业教育新增专业问题存在的根源
(1)职业院校新增专业专干业务能力不足。上述论述中,我们看出新增专业是一项专业性与科学性极强的工作,要把此项工作开展好,需要各校具有融专业管理、专业业务、设备师资、材料写作于一体的专业人才。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都不具备这样的业务专干,所以可行性论证报告基本以网络下载直接沿用为主,粗制滥造比比皆是。对新专业的整体框架、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师资选聘与设备采购多是外行,部分资金比较充裕的职业院校虽花费大量资金,但效果却不明显,很多的设备与师资并不能直接支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割裂开来、两张皮的现象数不胜数。(2)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职业院校资金不足,难以大量投入进行设备购买和场地建设。职业院校相对来说,财政投入都非常有限,新增专业因为属于拟开设专业,还没有学生招生、没有相关收入,但前期聘用教师、购买设备都需要预先大量投入。对于公办职业院校,需要复杂漫长的经费请款流程,在请款资金没有到位时,购买设备也非常困难。对民办学校来说,因为资金多来自于自筹,在支付完教师工资、日常办公等一系列费用后,用来申报专业的费用捉襟见肘。(3)用人机制束缚。新增专业因多为新开设专业,除去购买设备之外,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为师资的考核和聘用。目前民办学校在此环节用人机制相对灵活,考核和聘用周期较短,但因既无编制、工资也低导致吸引力不强;公办学校因编制保障和待遇较好对教师吸引力更强,但因用人体制机制限制,考核和聘用周期较长。如何破解民办学校对师资的吸引力不强和公办学校考核和聘用周期较长,是新增专业较为关键的一个掣肘问题。
3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工作症结表现
(1)新增专业可行性报告起草假大空。新增专业的可行性报告主要围绕“开设本专业的必要性”和“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展开,开设本专业的必要性要依据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报告及相关产业规划、产业市场需求展开,要真正下沉到市场和企业一线,下沉到岗位技能一线,实地调研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眼下及未来5年的需求数量、需求质量、岗位要求。同步,要真正进入开办此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对眼前及未来5年培养的该专业人才数量、质量进行精确分析。只有市场的需求大于人才培养供给,该专业才具有开设的必要性。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主要围绕拟开设专业软硬件条件搭建,一般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教学计划等软件条件,然后再据此论证师资队伍、设备场地情况是否可以支撑起培养计划的实现和培养目标的达成。企业调研和学校调研的内在联系在于企业的岗位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根源,而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是后期选聘师资和采购设备的根源。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整体报告中都存在割裂情况,抛开培养目标谈课程体系,不按照课程来购置设备,整体文章没有内在联系,各自为政。另外一部分职业院校在报告中空话套话较多,真正落在本地域、本校的东西极少,反映出调研未进行或不扎实的情况,因此对新增专业开设进行专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2](2)专业教学计划、设备没有相对规范的市级标准,学校各自为战。因为在市级层面教研员队伍的缺失,很多专业都没有较为规范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设备标准,职业学校更没有能力来单独制订出符合学校情况和行业发展的科学规范专业教学计划,一般多为东拼西凑或者网上直接照抄照搬,专业教学计划既没有科学性,也没有本地性,多从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直接生套出来,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相差甚大。这也导致后续采购设备设施时与前期专业教学计划往往是两张皮,计划是计划,设备是设备,互相之间没有任何互通性。同时在设备的采购中,对设备的数量、型号往往率性而为,既不考虑与教学计划的匹配程度,也不考虑与招生计划的匹配程度。学校在开设新专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条件,也很少围绕原有的、稳定的专业群来拓展专业方向,这样不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发展。[3](3)设备摆放不合理,不能发挥设备的充分用途。很多学校采购资金比较充裕,采购回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多,某种程度上也能大概满足学校需求。但是,把设备充分利用起来,严格按照学生实习工位进行科学化布置和摆放的却寥寥无几,把大量先进设备简单堆放在仓库的情况不在少数。这还是源于对于新专业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于现有设备的利用、采购设备的摆放、学生工位的设计没有认真纳入考虑范畴。这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一般都需要市级层面教研员进行详细指导,一般要出台专业的详细教学计划标准、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实训室设备工位摆放图解三位一体的指导意见书,唯此才能根本解决此问题,各校的专业申办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别无它法。高效、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发展和实训教学的前提保障,在培养学生利用实操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尤为突出。[4]
4解决新增专业问题的实效举措
新增专业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校的申报水平要得到质的提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市级层面要有专家级教研员队伍。无论是新增专业的报告起草,还是新增专业的设备采购标准和实训室摆放标准,都需要市级层面组织教研员进行深入研究并正式出台指导性教学文件,组织各校新增专业专干和教学专业人员进行统一认真学习,如果没有一支专家级别的教研员队伍,报告起草、设备采购和实训室摆放工作都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整个新增专业的申报将仍处于质量不高状态。(2)新增专业资金保障。新增专业购买设备、选聘教师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对于公办职业学校来说,主要是如何解决资金申请流程过长问题,使新增专业资金可以最快程度应用在设备购买上,尽快开通新增专业财政资金绿色申请通道应该是一个长效解决方法。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来说,如何能够从财政争取到或者从校企合作渠道争取到部分新增专业的资金,用于弥补新增专业的巨大资金缺口,这是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3)新增专业师资保障。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来说,师资保障工作当务之急是需要解决其对新增专业师资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最核心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待遇问题,可以参照厦门的一些做法,设立民办职业学校专项资金,对民办职业学校新增专业师资进行财政补贴。对于公办职业学校来说,主要解决其新增专业师资招聘周期长、引进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赋予公办职业学校更多的人才考核和引进权利,使公办学校尽快可以招聘到需要的新增专业师资。
参考文献:
[1]黄友如.关于新升本科院校新增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19):6-7.
[2]刘静.针对新增专业资源建设学科化的新模式构建[J].创新科技,2014,(6):40-41.
[3]刘琴.中职学校新设专业如何叫好又叫座[J].西北职教,2008,(6):12.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强化市场运行监测,消费市场繁荣稳定
1.加强了社会消费品市场的统计监测,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08亿元,较去年一季度23.18亿元,同比增长12.5%,列居宜春市第6名;增速比全省加快0.1个百分点,比宜春市减缓0.2个百分点。其中,1-3月份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完成3.91亿元,同比增长22%;预计1-4月份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019亿元,同比预计增长22.57%。2017年1-3月我市2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92亿元,同比增长15.83%,其中纳入GDP核算的8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412亿元,同比增长37.64%。
2.加强了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预警、调控,认真按照《丰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保供工作机制,加强与华润万家、沃尔玛、粤客隆、宜万家等大型商场、超市的联系,将上述企业纳入应急保供骨干企业。同时做好了节假日的市场监测工作,保障我市节假日消费品市场运行稳定。
(二)突出市场体系建设,商贸项目亮点纷呈
4.做好了农贸市场验收和建设工作,根据省商务厅、省财政厅《2016年全省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对2016年度农贸市场建设改造的两个项目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同时根据“十三五”规划要求,跟踪服务好我市2017年度在新城区新建4个农贸市场的建设工作。
5.做好了水铁联运项目跟踪服务,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前期已开展项目可行调研,沿线实地查看了码头选址工作,并组织开展调研和招商活动。对接考察深国际、南京港、中外运等知名企业,并就政企合作、码头建设、集货运输等进行了招商洽谈。
6.做好了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开展电商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其中我市电商产业园申报宜春电子商务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师范性建设奖励资金分别为20万元、5万元;江西恒衍禽业有限公司申报自建电商平台(中国鹌鹑产业发展电商平台)奖励资金、示范性建设奖励资金分别为10万元、2万元;开展特色小镇的申报。根据省厅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开展商贸特色小镇的申报工作。其中通过自愿申报、择优选取的方式选定梅林镇为我市商贸特色小镇的申报对象。
(三)狠抓商贸服务流通,商贸服务业平稳健康
7.成立了家政行业协会,为完善家政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打下基础。2017上半年,我市各家政公司培训各类家政服务人员达238人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纽带作用。
8.积极为企业做好“财园信贷通”工作,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截止今年上半年,已有亿通物流、地宝传承、一帆汽车、分别获得300万元、200万元和300万元“财园通”贷款。还有华兴能源、晨康工贸和恒盛物流3家企业和银行达成了400万元、500万元和300万元不同额度的贷款协议,预计今年我局将完成“财园通”信贷总额2000万元,为商贸企业发展后劲、做大做强创造条件。
9.做好了全市养老服务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我市户籍人口148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36%,是全省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养老机构总床位数为4077张,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为22.2张,超过19.8张的国家标准。同时我市还实现了农村敬老院全覆盖,投资4200万元兴建市社会福利中心,有民办养老机构2所、居家养老中心12家、农村幸福院15家和农村老年人颐养之家3家。
10.完善再生资源行业数据库,持之以恒地推进再生资源备案管理。截止2016年底,已在我局备案登记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共计128家。其中:(回收经营废钢铁的有12家、废旧有色金属的有66家、废塑料的有20家,其他有30家)
11.做好了成品油企业年检及典当行业管理工作,2016年全市共有57家成品油零售企业参加年检,其中中石化18座(含高速公路2座)、1家管理公司;中石油3座;社会加油站35座。2015全年共销售成品油94606吨(其中:汽油40231吨;柴油54375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9%(不含高速公路加油站数据)。针对部门典当行业存在的不规范现象,依法进行了整改,完善贷款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12.积极组织参加网上购销对接会,2016年12月19日至2017年1月19日,商务部举办“2016年冬季农产品网上购销对接会”。丰城市通过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了713条供求信息,参加对接会的商家达到456家,达到成交额11791.108万元,其中意向成交2332.2万元,实际成交9458.908万元。
(四)强化商务综合执法,市场环境规范净化
13.开展成品油市场集中整治,上半年,全市共摸排出非法流动加油车73辆、加油窝点35个、加油船16艘、非法散装加油点12个,接到群众举报13起,真正做到了“整治违法、认真排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14.深化“双打”工作,强化跨部门衔接,扎实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规范商品流通市场秩序;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工作,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深入开展诚信兴商活动,推进诚信示范工作,加快商务信用体系建设。上半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02人次,执法车辆111台次,检查各类经营户857户次,检查批发零售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43个,整治重点区域20余处,责成关停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家,整治期间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23起,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经营行为,净化了我市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商务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不够均衡,今年前两月限上企业增长率相对较低;服务业现代化推进措施不多,培育规上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企业的配套扶持政策措施较少,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信息服务点不能更好的适应现行发展要求,商务综合执法部门协调不够,认知度不高,执法经费紧张等问题。
三、下一步打算
15.继续稳步抓好市场运行监测、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管理、预测预警分析等工作。加强新增重点流通企业的业务培训和日常工作指导,加大力度新增“规上”贸易、服务业企业,建立“规上”企业新增后备库。
16.继续做好水铁联运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完成可行性报告的编制工作,做好可行性报告评审工作,组建水铁联运投资有限公司,组织2017年度农贸市场申报及其他项目工作,继续做好社零、电商、物流企业统计工作。
17.推动规划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我市再生资源体系的建设,尽快完善《丰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18.加强商务领域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重点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检查工作,积极推动典当、拍卖、规范零供关系等商务综合执法。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19.加快电商产业园建设,完善综合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才培育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大数据中心等“五个中心”功能建设。在电商龙头企业、传统企业转型、本土特产爆品打造、降低物流成本、电商人才培育、互联网信息产业等6个方面谋突破。创新电商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丰城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拟成立丰城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管委会,持续造浓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氛围。
(一)坚持公共财政的政策取向,突出支持重点。当前,国家支持“三农”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认为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在支持重点项目工程的同时,应该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一是突出水利基础设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则是一句空话。当前,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对大江大河、地方的大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已经基本进入尾声,当务之急是对水库到堰塘、堰塘至农田的支渠、毛渠道进行清淤、夯实渠基,进行渠道硬化,防止和减少水的渗漏现象。二是突出农田治理。按照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农田进行土地平整,实行旱改水,对耕地进行深翻,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周围的路、桥、林等附属设施建设,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打下基础。三是突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围绕新农村建设标准,大力支持农村的通路(水泥路)、通水(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邮和改厕、改圈、改厨、建沼气池的“四通三改一建”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突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做到合格一个、达标一个,发证一个,奖励兑现一个,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五是要支持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外实践表明,人在满足于温饱需求后,有一个谷物类食品向动物性食品乃至于向更加有利于健康、安全和享受等高层次需求的食品转化过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需求的变化过程。“十二五”时期,就是要大力支持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把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空间,作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突破口。
(二)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力度。实践证明,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可以有效地规避资源的浪费。在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中,一是要制定中、长期整合支农资金规划。规划可以是10年一个周期,规划的内容有农业项目建设具体范围、项目名称、资金投入额度等。县(市)区有关农口部门在制定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和本年度的规划时,都不得脱离总规划笼子,采取项目向总规划申报、资金往总笼子投。二是项目资金实行备案制。对中央、省、市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由县(市)区结合当地的总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后,编制可行性报告,逐级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备案。上级相关部门根据下级上报的规划,通过因素法、公式法分解给县(市)区的项目资金,切块下达给县(市)区。次年,省(市)农口部门组织专班,对切块下达的资金进行检查和项目验收,看执行是否与编制的可行性报告一致,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项目取得合格或优良的,继续给予项目支持;否则,给予项目资金“控制”。三是建立涉农资金机构。整合涉农资金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支持这项惠及民生的工作,要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机构。涉农资金机构可设在财政局、也可以设在当地政府,具体负责农口部门涉农项目上报的审核、涉农资金拨付的审核、项目实施的检查、督办、验收等。
(三)改进惠农补贴方法、方式。对种粮农户种植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是一项利国利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件大好事,也是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为了改进过去惠农补贴发放的项目多,手续复杂、测算繁琐等诸多不便。我们建议:一是整合补贴资源。首先是把过去的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等资金进行整合,全部改为“种粮补贴”;其次,种粮补贴由过去多个处、科(室)负责审核、发放,交给财政部门的农业处(科)负责,这样便于政策统一、节约行政成本。二是改进当前粮食生产补贴核实及发放方式。对种粮补贴以二轮延包面积为基础,以不少于上年实际种植各类补贴为原则,或以近五年平均发放标准加以适当增长为基数计算发放。比如,上年发放各项补贴是每亩平均数是180元,那么改革后的“种粮补贴”就按每亩180元发放,实行一次性兑现到位。三是预算“种粮补贴”成本。说到底,发放“种粮补贴”需要人去登记、核实、公示、信息录入,而这些都需要耗用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需要给予补偿。补偿的成本以发放种粮补贴的数额、户数为依据。
(四)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农民是一个收入弱势群体。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筑“三农”安全网。一是健全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法律保证。主要是抓好两项工作:首先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如农民养老社会保险法、农民医疗社会保险法、农村工伤社会保险法、农村扶贫与灾害救济社会保险法等等。其次,抓好地方性的法规建设。政府除了建立一套立法体系外,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二是加强政府投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政府财政大力支持,尤其是一些基本性保障项目,如社会救助、养老、医疗等项目。各级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一方面体现政府对农村居民保障的责任;另一方面要体现政策的公平、透明、公正。同时,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农村社会保障,构筑完整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是继续推进农村特困人口救助制度。扩大农村“五保”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集中供养比例,实施孤儿救助等。四是巩固支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成果。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力争在2012年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省、全国;同时要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放标准,不断提高参保人员的生活待遇。五是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和农民财产保险机制。逐步探索一条以政府投入为辅,个人投入为主的农业保险、农民财产保险机制,同时,还要探讨小麦、玉米、大豆、畜牧家禽等保险路子,为农业、农民装上“减震器”和“安全网”。
(五)完善支农资金监管机制。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稳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总额越来越大,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为我们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支农资金管理办法要统一、规范。针对目前农口部门、财政部门制定的支农资金管理办法不衔接、不统一,执行起来相互矛盾的状况,要对支农资金专项管理办法进行清理、规范。对过时的、阻碍“三农”发展的要废止,不完善的要修订;对农口部门参照财政部门制定的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而起草的实施细则,要报财政部门备案,以确保农业专项资金上下、左右统一、协调、不抵触。二是积极探索项目资金拨款方式。按照“项目确定、拨款支付、检查审计”“三分离”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原则,逐步实现财政支持“三农”资金的直接集中支付。今后中央、省、市(包括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三农”项目资金,由农口部门、财政部门确定申报后,其资金由省、市、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直接拨付到项目或个人。三是要常规性地开展对支农资金、惠农补贴资金的检查。由纪检、监察、检察院等部门牵头,组织审计、财政监督部门对辖区的支农资金、惠农补贴资金逐项、逐块进行检查、监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依纪依规,该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该追究行政责任的要追究行政责任,该罚款的要罚款,使其起到威慑作用。
(六)建立“三农”投入政策有效引导机制。对“三农”的投入仅仅依靠财政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对“三农”的投入政策引导机制。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业。通过对现有财政支持农业资金使用方式和政策进行适当调整,鼓励农民和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融资扩张和发展,改变财政包揽过宽的局面。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机构职能。首先,要把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创新放在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的机构仅有农业发展银行,其县级机构职能单一,主要为粮棉油收购服务,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开展制度创新,完善支农职能。其次,增加商业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要形成以农村工商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再次,加快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完善农村金融合作制度,打造好以农户服务为主的合作金融机构。同时,还要改进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引导邮政金融向农村工商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协会倾斜,实现银(银行)企(农民合作组织等)互动、银企双赢。三是按照统一、公平的原则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针对目前中央、省两级财政资金集中过多,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资金短缺的现状,建议中央和省通过调整财政分配管理体制的方式,逐步把财力下移,使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的财权与事权有机地统一起来。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呢?
不论是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探讨的内容,还是一向搞笑开脑洞的《奇葩说》祭出的一场“扎心”催泪的辩题,都在聚焦养老问题。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之家CEO刘挺军经常给身边人的推荐《最好的告别》这本书,“要真正去了解父母、老人的内心世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体的机能不断地退化,如果和社会的接触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支撑,他们会越来越孤独。所以,养老社区的优势是排解孤独感,和社会友好地交往。”刘挺军觉得,泰康的养老社区在解决这一难题上已经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道路。
的确,十年前的3月,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在一次婚宴上感悟到中国老人养老方式必须变革,并提出以如家连锁酒店的模式改造养老院的创业构思。彼时,泰康进入养老服务行业的思想开始形成。当年,陈东升先后考察了美国著名养老社区Erickson和日本的轻资产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2008年4月,泰康人寿正式向中国保监会提交寿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的可行性报告和试点申请。直到2009年11月,泰康人寿养老社区筹备团队展开了全面的市场调研、投资可行性研究、商业模式研究、产品标准研究,在北京考察200多个备选地块。
十年后的2017年,在布局养老社区的第九个年头,泰康的养老项目迎来了盈亏平衡点。“北京燕园一期今年可以达到盈亏平衡,明年可能开始产生利润。而随着养老社区模式的日趋成熟,后面布局的养老社区盈利周期会加快。”刘挺军说。
养老社区守得云开
回溯过往,2009年11月,保监会批准泰康人寿提出的养老社区股权投资计划。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探索,2015年 6月26日,“泰康之家・燕园”在北京市昌平开园,开启了中国医养融合、保险与养老实体跨界融合的养老新模式。
同年11月11日,国务院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以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听到这一消息,陈东升当时就知道“这件事,我们做对了”。 在半个多月之后的11月28日,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开业,成为泰康探索医养融合的新尝试。
用陈东升的话来说,泰康一直关注人的健康、关注人的未来,关注“从摇篮到天堂”一生的健康需求,关注保险资金的风险管控,进而形成养老险与养老社区、健康险和医疗体系、养老金和资管的三大闭环。早在2015年他就表示,未来5年到8年,泰康有能力在养老领域再投1000亿元。
目前,医养结合有三种主流模式,第一种是医联体模式,即养老社区自己不建医院,跟其他的公立医疗机构合作的模式;第二种是养老机构里设置医务室,提供基础覆盖一些小病和常见病;第三种就是“泰康模式”,即在养老社区配建一个以康复老年病为特色的综合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特点的综合医院,主要集中于老年康复、老年的全科慢病及日常病的健康管理和家庭保健、老年的急救三大系统。
泰康在投资医养上专注投资医院和养老社区,因为最适合保险公司参与。刘挺军认为,这样具有很强的产业协同效应,可以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医养结合起来,服务实体经济;其次是保险资金投资医疗、养老产业,符合它的资金性质,长期资金可以承受医院和养老社区相对长期的回报期限,一旦成熟以后就如债券一般,常年稳定而不受经济周期的波动;再有,可将保险的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综合化解决方案,成为综合服务提供商。
除了以老年人为核心,在养老社区旁边配建康复和老年病医院之外,泰康在中国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布局建立医学中心;再有是参股投资医疗机构和医院。 2015年,泰康战略投资南京仙林鼓楼医院,2016年10月正式接管;已经开工建设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预计在2019年投入使用。此外,泰康积极投资参股各类医疗机构,入股和美医疗、百汇医疗等,形成更加广泛的医疗体系,也将进一步与泰康的医疗保险结合起来,意图搭建起三级医院临床治疗+社区医疗中心+CCRC养老社区的三层医养护康服务体系。
如今,泰康养老保险和养老社区的闭环已经成型,自有医院与投资参股的医院一起,能够与医疗保险相结合,成为泰康围绕养老产业打造的新的闭环。而这一闭环的机会在于国内商业保险市场增长。比如,健康险保费收入从2015年的1500亿元到2016年的4000多亿元,但是从总规模来说,通过商业保险支付的医疗费用只占整个医疗费用的1%。“如果我们有好的健康险的产品和服务,其实是可以把这部分转化的。”刘挺军说。
目前,北京燕园一期独立生活区已经基本住满,刘挺军笑称“找我也没用,没房间了”;上海申园一期在不到半年时间的入住率已经超过70%;广州粤园开业的时间在春节左右,但是仅仅20多天便已入住100多人。泰康已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等八城落子,总投资约在200亿元。
康复医疗国际标准落地
在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四层,有一片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区,囊括了厨房、卧室、餐厅等居家场景,在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康复团队的专业治疗下,为患者提供过渡性出院计划,为早日回归家庭做准备。“以前总是看别人的,现在我们终于也有这样专业的康复区域了。”经常出国考察养老产业的刘挺军不禁感慨道。
这个场景的实现也得益于泰康与美国健瑞仕GRS(Genesis Rehab Services)的合作。5月,北京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引入GRS康复模式并且实现本土化落地运营。GRS是美国规模最大的康复机构之一,拥有超过1700家康复机构,据第三方评估显示,由GRS治愈的患者独立生活指蹈哂谌美近99%的康复机构。
在常人的理解中,老人护理就是喂饭、换尿布等服务琐事,其实康复是护理中的重头戏。泰康养老社区的护理是将机能治疗、精神治疗、语言治疗和身体运动的物理治疗等多方位康复纳入其中。泰康燕园康复医院此次引入的是GRS的powerback康复模式,从流程管理、评估体系、服务理念等方面均按照美国GRS标准。同时,康复治疗设备、设施体系都向国际看齐,可以开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文娱治疗等。患者从预约门诊、院前评估、入住病房、全面康复评估到治疗师执行康复计划等全流程都达到国际康复水准。
如此一来可以解决康复患者两大痛点:一是以往没办法展开针对性、系统性的康复治疗,另一方面是漫长而拖沓的康复期。以转诊到医院的患者为例,powerback专业的康复团队会从心理、行为、习惯各方面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指导,并制定一个全方位的康复方案,患者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从伤病到全面康复,并能够独立、自理和有尊严地生活,尽早回到家庭和工作环境中去。
“这个合作我们不单单是一个技术的合作。”GRS亚洲区总裁侯文璋说,“这个是一个康、养、险体系的代表,如此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看护为主的亚急性医疗体系。”
的确,国家医疗费用支出一直降不下来的主因之一就是缺少亚急性治疗机构,导致患者的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治疗都挤在大医院内,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太长,床位周转率低,导致医疗资源紧张。我国综合性医院床位的平均住院天数在10天左右,其中老年慢性病人占据了相当比例。但慢性病更多需要的是医疗保健、康复和长期护理,多数情况下住在治疗急重症的医院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医院专注于救治急危重症,大量的慢性病日常的护理分散给专科医生、后端的康复机构、护理机构和养老机构。以美国为例,综合性医院床位的平均住院天数为4~4.5天。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康复上每花1块钱,可以省掉未来11块钱的治疗费用。
“从长远看,康复治疗的费用一般比急性治疗要少。” 侯文璋举例说,“一个中风的病人,你没有给他做康复,他就是一个失能的人,失能以后你长期照顾他的费用是非常高的。再如,一个人手术做完了以后做康复,他再住院的几率减低很多。”
而我国床位数比起发达国家并不少,但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内,发展康复医疗可以形成急性期在三级医院,亚急性期转到康复医院,恢复期回社区的三级康复医疗体系,最终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刘挺军觉得,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康复和医疗保障体系,就像一个没有刹车,没有安全气囊的车,外面再漂亮,开起来很危险。但是如果天天想着治疗、用药,而不是从个人的需求综合考量给出方案,那就违背了老年人养护基本需求。而引入GRS让泰康的康复和临床以及服务的系统可以快速和际接轨,也一定程上符合董事长陈东升“创新就是率先模仿,找最好的葫芦画最好的瓢”的理念。
国的研修生,并将其视如己出;3年后,为了让这些研修生学以致用,他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在济南和天津成立了两家公司:而今,68岁的他又一心扑到中国的养老事业上,想在中国兴建一座设施齐备、管理现代的养老院,用以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中国人。他就是福田武士,一个对中国心怀感恩之心的日本人。
幼年模糊记忆触动中国情结
初次见面,福田先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中等身材,面庞清瘦,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散发出慈祥和蔼的光芒。虽然已经68岁,但他精气神十足,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福田武士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他的父母生活在北京。1943年,福田在中国青岛呱呱坠地。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不满周岁的福田由母亲怀抱着经青岛撤离回到日本的舞鹤港。在撤离途中,母子俩受到很多热心的中国人的帮助。虽然那时福田尚小,对于受帮这件事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母亲常跟他提起这些沉淀的记忆,提及“在北京这个地方有你的家,你长大后一定去看看呀”。想到如果没有陌生的中国人的帮助,他们母子俩的命运不知会怎样,福田发誓不能忘记这种恩情,有机会一定回报这种恩情。
退休前创业接收中国研修生
此后五十多年,福田先生的生活似乎与中国没有太大关系。跟一些人的经历一样,他的人生也是曲曲折折。2001年,还有两三年就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的时候,福田先生冒着很大的风险成立了一家金属加工制造业公司――有限会社福田制作所。
2000年的时候,日本的企业就存在人材不足的问题,福田的公司也面临同样的烦恼。就在这时,他了解到日本有个“外国人技能实习研修生制度”,这种制度可以使外国青壮年劳动力掌握技能,在一定时间内做为技能实习生在日本的产业界工作。他们已成为承担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的新一代。每年都有很多中国研修生来到日本接受培训,为何不利用他们来解决企业人材不足的问题呢,福田先生豁然开朗,潜伏的中国情结立刻凸现出来。
说来也巧,福田制作所第一次接收的研修生恰恰是来自山东济南的两名青年。他非常高兴地接纳了这两个“老乡”。没有子女的福田先生竭尽全力支持和照顾了他们3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福田先生说,从2003年到现在会社每年都接收研修生,福田加入的企业组含共接收1万余研修生,最多的时候一年有13DO名。他的公司至今也接收了几十名。福田先生经常鼓励这些研修生,希望他们“在日本努力学习技术,将来可以衣锦还乡”。
公司名称印证与中国深厚渊源
福田先生想,一批又一批研修生来到自己的公司学习技术,如果这些研修生回到中国后,不能发挥技术特长就被埋没了,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如果能为他们提供工作的地方,那将是人尽其材的最好方式,于是他有了在中国建工厂,再雇用这些研修生工作的想法。他在山东国际合作联合有限公司和章丘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协助下,在济南成立了“济南福山机械有限公司”。
说起“济南福山机械有限公司”名称,还有一段来历呢。原来在福田先生公司附近有一家中国料理店。经营这家店的老板是在日本奋斗多年事业有成的“百通集团”老总、哈尔滨人绿山昌根(日本名)先生。两人非常投缘,处得像亲兄弟一样,他们又都想在中国成立公司,于是便取各自名字的一部分,用“福田”的“福”字和“绿山”的“山”字组成“福山”,所以在中国的公司就取名“福山”了。
2004年早春,福田先生从日本来到中国的山东,那天天气晴好,天空湛蓝,他踏上这片热土,不禁热泪盈眶、感触良多:六十多年的人生岁月,看似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可这里是他的生身之地啊。准确地说,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这片热土,但是有记忆的却是第一次,从此,他就要在这里开始第二次创业……
中国朋友鼎立支持渡过难关
正当福田先生在天津和上海购买完机器设备。准备在中国大显身手的时候,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他在日本的企业受到很大冲击,订单急剧下降,当年的收支也第一次转为赤字。刚成立不久的济南工厂资金链被迫断掉,前景不容乐观。为了摆脱困境,福田先生在日本东奔西走,倾注心血的中国工厂只能暂时放下。
就在这时,福田先生在天津购买机器认识的“天津东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老总谢启斌先生给了他启示,他决定将公司迁到天津,并与谢总的弟弟谢启元先生在天津经营的“天津岛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正式合资。2010年9月,福田先生与谢氏兄弟三位一体,融合日本的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经验,以制造满足客户需要的优良产品为宗旨创建了“天津福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福田先生在中国的事业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公司聘请了在日本研修后回国的姜昌华先生做管理人员。在日本经营一家中国语学院的中国大连人青山惠美女士也一直协助福田先生,为他跑前跑后做翻译工作。青山惠美的爱人青山宝林作为“沈阳爱保圣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也一直在支持“天津福山机械有限公司”。现在天津公司完全实行日式管理,工人均为在日研修后的归国人员,公司设备先进,全部使用数控机床,技术力量雄厚,工人加班加点,公司开始盈利。
心怀感恩建养老院回报中国
随着岁月的流逝,福田先生时常想,母亲23年前已经去世,自己如今也已68岁,’做人应心怀感恩之心。当初如果没有这么多中国人的无私帮助,他们母子会怎样呢7现在帮助过他们的中国人很多已经过世了,没去世的也已高龄。如果能让这些不相识的高龄同胞享受幸福晚年,自己也一定会很幸福的。于是福田先生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报中国――在中国兴建一座公益性质的养老院。
日本社会是个老龄化社会,日本的老人不依赖儿女养老,依靠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日本的医疗设备和管理技术世界一流,如果把日本好的医疗设备和管理技术引入中国,对中国的老人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福祉。
一、黑龙江省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总人口3840多万人。耕地总面积990.5万公顷,可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1/10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3倍左右。近几年黑龙江省开放开发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大开放、大开放必然需要强有力的土地支撑,需要采取土地征用的办法将部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转化为国家所有,这样就必然使部分农民失去土地。
二、黑龙江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补偿方式单一。现行征地土地补偿标准过低,且大都采用单一货币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生活起不到长期保障作用。集体土地征收对于农民而言,最根本影响在于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单一经济补偿模式很难为失地农民今后生活提供足够保障。
(二)补偿标准偏低。法律规定,失地农民获得补偿标准按年产值计算,这就导致各地补偿标准不平衡。制定土地补偿标准时一般把征地用途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结果是因用途不同,农户的补偿费差异也很大。目前一般采用按征用地原用途来补偿,未考虑土地经营者使用权权益增值,征地价格明显偏低。因此,现行征地补偿标准既不足以保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又远低于足额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
(三)失地农民就业无保障。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面临着进入新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困境。土地征用使农民陷入“种田无地”的处境,农民生存受到极大威胁。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再就业成为难题。因农民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就业观念陈旧,依赖性强,难以挑选合适岗位。
(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承担着生存功能,还肩负着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可以说,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落后,各项基本社会保障尚处起步阶段,覆盖率较低,部分失地农民因“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成为新弱势群体,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土地和户籍制度负载过多,社会保障功能不足,再加上保障失地农民参与、表达和自主选择权利各项制度安排缺位,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公共利益边缘化和城市化过程交易成本升高。农村暂未全面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低保覆盖面有限,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同样,就业、失业等方面保障,在农村还有待完善,造成一些老弱病残、文化素质低、无就业技能城郊失地农民,生活在城市边缘,再加上日常生活开支增加、就学就医难等问题,使其成为城市贫民,基本生活没有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要考虑农民所丧失土地的自身实际价值,并从今后生计维护和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农民长远利益提供保障。基本原则是以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其年老后基本生活为目标,坚持“谁征地、谁筹资、谁保障”,做到即征即保。应从征地制度、安置方式、社会保障制度、政府服务意识等方面完善和创新,强化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应以充分土地补偿为前提。在支付给农民土地征收补偿款,应包括土地自身的价值、受土地区位、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增值部分。另外也可将土地使用权转化为资产,实行专业化管理,让农民获得长期生活保障。
(一)完善征地制度
在征地过程中,建议应以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就业、保障等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农民是否满意和拥护地方政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要给农民一定分配和使用土地补偿安置费选择权。对政府征地要有严格限制,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利益和保护可耕地资源。明确公有产权、集体产权、私有产权应该有平等地位,对公共利益有明确的解释和严格的界限;征地之前要充分征求被征地农民的意见,实施听证制度,论证征地的社会影响,提出社会影响评价可行性报告;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征地过程中的组织、监督及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农民对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
(二)丰富补偿方式
按相关法律法规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以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按政府、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办法,筹措失地农民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的资金,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即明确从征地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来购买失地农民的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该社会保障制度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于失地农民,征地单位应按照当地城保或镇保标准为失地农民一次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之后,征地单位应在安置补偿费中再给予失地农民一次性生活补贴,其标准可参照城市失业人员生活补贴标准的方法执行,或可以按照城镇低保标准补助12~24个月的生活补贴,以缓解失地农民不能立即就业而产生的生活困难。同时,各县(市、区)以及乡镇、街道要及时建立失地劳动力就业管理制度和失业登记制度,对失地又失业,且月收人达不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低保体系。二是对于已到退休年龄、已丧失劳动能力或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低保体系,支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同时为其购买医疗保险。三是对未成年失地农民,原则上应按城镇最低生活标准补贴至18岁,也可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灵活掌握。
(三)加强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