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7 02:24:37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扶贫工作不足工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完善的企业保障制度也是企业长远发展、持续进步的基础和前提。企业扶贫帮困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筹资过程监督不力、企业机制运行不健全、资金体系不完善等导致了企业的融资不顺,使得支出资金大于实际需要资金,另外,不同地区对于医疗、养老、等补助金具有不同的标准,在确定具体款项时复杂不便,这对于企业扶贫帮困是重要阻碍,面对该形势,应积极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促进企业顺利融资,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企业职工的扶贫帮困问题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扶贫帮困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一、当前企业扶贫帮困的热点问题
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扶持下,以及企业工会的努力工作下,企业扶贫帮困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职工和人员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增强了人员的归属感和企业向心力,完善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领导和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工会执行力,建立健全了相关体系。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意识的转变,企业扶贫帮困的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保障不足。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者缺乏未雨绸缪的精神,面对企业困难员工群体问题未引起重视,认为应等待该问题更加突出后,再着手扶贫帮困基金的建立和相关工作的开展;一些企业因为经济效益低,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少,关注度低。这些都制约了扶贫帮困工作的开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扶贫成了空口号。
2.工作机制不完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干部仍沿用旧一套模式,节日集中关怀、领导谈心等,没有切实了解职工家庭情况、帮助职工解决脱贫问题,没有建立有效、及时的问题解决机制,帮助困难家庭摆脱困境,使得企业扶贫帮困工作起步晚,发展缓慢,工作效果不明显。
3.干部执行力差。一些企业领导虽然满怀工作热情,但是缺乏相关理论知识,不能合理利用法律和政策为职工争取最大利益,没有切实解决职工家庭问题;另一方面,组织协调能力不够,信息把握能力不足,不能够团结众多力量,利用形势,壮大扶贫帮困的后方,提高扶贫帮困效果。
二、企业扶贫帮困问题的解决措施
1.建立企业工会财政支付机制
一个完善的财政机制是有效管理帮扶资金、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这也是工会的重要责任。规定性的资金保障,给与特定困难人员以资助,实现钱的取之有道、用之有理。在发放补助金时,要综合考虑地区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以及职工的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条件好的地区应针对性提高补助水平和帮助标准,相应的,对于条件较差地区,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合理减少一定补助金,保证基本生活水平,并且对高龄退休人员的补助金要保证按时按量。企业协调有度的组织措施,才能保证资金链的良好循环,促使企业的和谐发展,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2.建立完善的帮扶组织机制
企业工会建立完善的帮扶组织机制,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完成相应的任务,首要即是明确企业内部责任,具体分工,使员工得到确实的优惠待遇。另外,企业应该确立上级联系下级,关心困难群众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补助贫困职员。利益与责任的结合可以规范资金的发放环节,切实提高职工收入水平,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企业工会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应扮演主导角色,建立完善的职工情况了解、等级评判标准体系,熟悉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这一具体的工作流程。此外,企业也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优化扶贫机制,减少失业人员,降低失业率,安排失业人员培训课程,提高再就业率。同时在企业工会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不规范建设,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
3.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活动
企业想要完善自身社会保障制度,就应该积极学习、了解相关经验,例如,利用再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保护困难集体的人口。法律方式维系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收入分配不均,不公平现象。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机制,医疗、生活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涵盖范围小,制度确立不足等。近年来,企业工会的建立受到了国家企业的重视,新型组织模式的建立受到大力鼓励和支持,顺势而行,相关部门应该增加工会数量,扩大工会规模,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工会建立是一个长期、持续过程,对比我国经济发展,工会建立发展还稍显落后,工会人数的增加也落后于职工人数的增长,要实现工会的发展壮大,实现工会组织的规范有序化,工会意识和组织的普及化,就应该明确权责分工,加强责任监督和维护,协调劳动关系。提高领导者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能力,利用法律约束和协调不同职业岗位人员,才能发挥工会的巨大作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三、结论
扶贫帮困是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工会在这一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针对企业职工的贫困问题,单纯依赖企业的补助无异于杯水车薪,仅仅缓和目前形势,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解决退休和离职职员的补助问题,一方面可以建立培训机构,提高困难群体技能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提供有效的咨询顾问,鼓励自主创业和再就业;另一方面,对于困难家庭的家属子女,要保障学习费用,提高职工子女文化素质。要重视扶贫帮困在企业工作的地位,明确企业工会对于扶贫帮困工作的责任和任务,建立相关扶贫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困难群体生活水平,完善企业保障制度,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脉谦.浅淡企业工会职能作用和改进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摘 要】作为精准扶贫创新思路,电商扶贫在重庆市快速发展。基于石柱县的调研数据,发现电商扶贫工作遭遇到人才瓶颈,主要体现为“三个不足,三个跟不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改善农村电商发展软环境,提升电商扶贫效果。
【关键词】电商扶贫;现状;人才瓶颈;对策
一、引言
1.政策及理论背景
“电商扶贫”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其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全面进步(李志刚,2007)。但农村电商人才匮乏已成为电商扶贫工作进一步开展的瓶颈,制约电商扶贫效果。诚如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陈震(2016)所言,“电商扶贫的核心在于培育农村人才”,弥补电商扶贫人才缺口,才能帮助农民利用电商手段发家致富。
作为精准扶贫创新思路,电商扶贫在重庆市发展迅速,石柱县被誉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但随着电商扶贫工作的深入,人才瓶颈愈发制约扶贫绩效。电商是信息经济的典型代表,人才瓶颈的突破需要电商人才培养理论作支撑,因此,本文引入网络经济时代下的新兴管理方法――知识管理理论,从其核心思想“积累、共享、交流”三项准则出发,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2.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课题以石柱县农户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问卷与深度访谈考察当地电商人才培育现状。在问卷设计中,从农户、政府、企业三个主体挖掘电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问卷主要涉及:(1)农户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应用程度;(2)政府电商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力度与效果;(3)企业在电商人才培养过程的参与度。课题小组还走访了石柱县政府部门和电商企业,了解电商扶贫各个环节,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二、重庆市石柱县电商扶贫人才现状
1.人才主体――农民对电商认知与应用现状
首先,农户对电商认知粗浅,大多数农户对商的认知不清晰,停留在概念层面,对电子商务仅是略有耳闻,实际接触过的不及三分之一,真正了解电商、懂电商的则少之又少。其次,农户对电商应用程度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不到20%,不清楚或是很少使用电商进行销售的占比高达81%,大部分农户选择传统农贸市场或卖给大型的中间商进行销售。
2.人才主导――政府对电商人才培养导向现状
其一,政策宣传不到位。在实地走访中,农民普遍反映政府对电商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没听说过以及不了解电商扶贫政策的农户占比达42%。在政府主导电商扶贫的大背景下,宣传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农民对电商认识不足。其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69.3%的农户愿意使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但表示电商销售存在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忧虑在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担心电商平台销售缺乏法律保障、政策优惠不可持续等。这抑制了农民电商创业者的积极性。
3.人才支持――电商企业在人才培育市场贡献的现状
其一,电商培训平台少,覆盖面狭窄,不清楚电商培训平台的农户占比达75.4%,说明电商企业未担负起电商人才培训重任,培育电商人才的市场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二,培训效果欠佳。据农户反馈与电商企业自身透露,61%的农户认为电商培训效果不大,10%的农户认为电商企业未做实质性工作,农民对电商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认可度不高。
三、重庆市电商扶贫中的人才瓶颈及原因分析
石柱县的电商扶贫工作取得许多可喜进展,然而,电商扶贫工作正遭遇人才瓶颈。正如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如所言,“推进电商扶贫,吸收培养人才应放在首位”。下文根据石柱县电商扶贫人才现状的分析,将电商扶贫工作中的人才瓶颈概括为“三个不足,三个跟不上”,并针对问题分析其原因。
1.农民对电商认识与掌握不足,发展电商所需的综合素质跟不上
由本文第二部分的数据分析可知,农民对电商认识不足,应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能力弱,相关的人才培养与电商孵化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不会或不敢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症结在于对电商销售知识掌握不够,很多专业大户对电商应用一知半解,反映出电商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受教育程度作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石,对于农户利用电商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样本农户中,受教育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的占比近一半,大专、大学及以上只有5.3%,农户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人对计算机不会使用,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技术的推广。
2.政府对于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政策手段与政策落实跟不上
石柱县政府部门对电商扶贫工作十分重视,各级政府均设立了领导统筹机构。但总体而言,政府在电商扶贫人才培养工作中思路不开阔、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才孵化工作贪大求全,具有运动型特点,人才培训工作简单粗糙,工作质量不高。其二,政府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发挥引领作用。其三,电商人才培养工作中偏重行政主导,市场力量发挥不够。
农户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充分了解电商的不到20%,调研小组走访了石柱县电商扶贫办公室、商务局等部门,发现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对电商了解不够,思维局限,阻碍了宝贵扶贫资源的配置。
3.企业对电商扶贫人才孵化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培训工作跟不上
电商企业平台掌握着电商发展技术,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是电商扶贫中专业化程度最高、实际操作经验最丰富的主体,但在实际运作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首先,这些电商巨头均重视物质基础设施,轻视人才培养。其次,其电商人才培训工作重心在理论培训,轻视实践指导与练习。
电商企业在融入农村方面浅入浅出,以城市思维发展农村电商,没有考虑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接受水平低的现实,忽视了农村发展实际。
四、突破人才瓶颈的对策建议
电商扶贫工作遭遇的诸多瓶颈中,最紧迫的是人才孵化。现以石柱县为例,围绕知识管理的积累、交流、共享原则,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主导农村电商讲师资质培训,培养顶层设计团队
农村电商讲师是既有电商知识背景又懂农民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电商培训体系中扮演顶层设计者角色,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群体。石柱县可从本地遴选一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商、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电子商务社会讲师等具备经验者参加农村电商讲师认证培训,形成本地讲师团队,进行初期知识积累。
2.政企合作引入PPP模式设立本地电商培训公司
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具有投入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对社会有正外部性效应,带有公共品属性,需要政府支持主导。将PPP模式应用于电商人才孵化,可减轻政府的投资负担和风险;企业可拓展农村市场,为未来深入农村发展赚取流量。由于政府参与减少了电商企业和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利于政府、企业实现双赢局面。
3.校企共建电商实训中心,对农户实行阶梯式人才培养
校企共建电商实训中心,可实现“教、W、做”一体化创新。分层次的培训体系,更贴切农户实际需求,大大推进电商扶贫工作。因此,当地电子商务职业高校依托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持,首先招揽农户入学培训,鼓励有电商知识和经验的农户参与阶梯式电商人才培养项目;再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电商实训中心,实现电商业务外包。
4.电商企业构建乡镇O2O生活服务平台
将社区电商模式引入农村并深入村民生活,可缓和电子商务在农村施展不开的尴尬局面。通过村镇商超中心辐射带动,促进周边农户自我电商化。初始示范作用会迅速扩展至整个乡镇,更多农户主动模仿电商模式,形成农村电商自我孵化。
5.政府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点,发挥基层网点作用
目前,石柱县电商服务站点已覆盖85个贫困村,但仅发挥了物流配送站点作用,农产品上行渠道却未打开。政府应对电商服务点设置一两个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农村电商推广员,专门解决农户在电商孵化实践中遇到的难题。通过电商服务点提供的最新经验,由下而上为培训体系注入新的知识方法,促进电商培训模式持续创新。
五、结论
电商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创新思路,人才是制约电商扶贫绩效的首要瓶颈。当地政府要深入农村,借助市场力量,从讲师、电商服务点等软硬件设施提高农村电商从业者对电商的把握;电商企业需摒弃电商的城市模式,考虑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民知识水平低的现实,对农户进行系统化培训,着眼于长远,培育农村电商市场环境,实现农村经济与企业双赢;农户要主动了解电商扶贫政策,学习电商知识,提高认识水准。强化政企农三方联动机制,利用电商平台打通农村传统产业链,切实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参考文献:
[1]林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5(1).
[2]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5).
[3]高源.农村电商创新之举[J].农家致富,2013(12).
(一)、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自查和迎检工作
(二)、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抓好了2012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13个项目。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04万元。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一是积极探索“雨露计划”新途径
在市扶贫办及**职业技术学院关照和支持下,我们在**镇、**乡举办“雨露计划”走进农民走近农民培训班,针对留守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拓展培训内容,请本县种养高级农艺师、拔尖人才讲授通俗易懂的果树栽培和麻鸡散课,受到农民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培训人数600人。二是以县培训基地为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本县工业园区培训40人。根据市场和县工业园区的需求,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并稳定转移就业。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冰冻灾害救援物资26万元。二是争取**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学员来我县**乡结对帮扶。6月4日,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全体学员在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烈日酷暑,来到崇仁县六家桥乡中心小学开展献爱心捐助贫困学生活动。结对帮扶20名贫困学生,并决定将一直帮扶这些贫困学生至中学毕业,并解决学校一些基础设施。三是落实党政部门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四是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结成470对帮扶对子。
(五)、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实地工作
规范扶贫资金的作用。坚持扶贫项目的公示、招标、报帐及审计制度。切实做好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工作,加大扶贫立法工作力度。
(六)、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10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xx万元(其中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进资金950万元,****客商楼明伟创办的“**县万鑫铜材有限公司”1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扶贫攻坚难度大
目前,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又因今年情况特殊灾返贫现象严重,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二)、基础条件差
虽然今年做了很多农村基础设施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龙头企业弱小
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四)、资金投入少
按照“十一五”五年规划,我县8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10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影响了扶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之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进程缓慢。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必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村的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重点抓好重点村项目实施,确保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8个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三)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四)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五)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将再举办一期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六)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镇推广树莓栽培;在**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七)抓好扶贫办自身建设
(一)、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自查和迎检工作
(二)、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抓好了2012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13个项目。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04万元。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一是积极探索“雨露计划”新途径
在市扶贫办及**职业技术学院关照和支持下,我们在**镇、**乡举办“雨露计划”走进农民走近农民培训班,针对留守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拓展培训内容,请本县种养高级农艺师、拔尖人才讲授通俗易懂的果树栽培和麻鸡散课,受到农民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培训人数600人。二是以县培训基地为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本县工业园区培训40人。根据市场和县工业园区的需求,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并稳定转移就业。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念,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争取中国扶贫基金会冰冻灾害救援物资26万元。二是争取**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学员来我县**乡结对帮扶。6月4日,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全体学员在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烈日酷暑,来到崇仁县六家桥乡中心小学开展献爱心捐助贫困学生活动。结对帮扶20名贫困学生,并决定将一直帮扶这些贫困学生至中学毕业,并解决学校一些基础设施。三是落实党政部门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四是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结成470对帮扶对子。
(五)、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实地工作
规范扶贫资金的作用。坚持扶贫项目的公示、招标、报帐及审计制度。切实做好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工作,加大扶贫立法工作力度。
(六)、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工程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2010完成招商引资工作任务xx万元(其中国品麻鸡发展有限公司进资金950万元,****客商楼明伟创办的“**县万鑫铜材有限公司”1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扶贫攻坚难度大
目前,大多重点乡村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群众观念落后,科技素质低等综合贫困因素交错制约,又因今年情况特殊灾返贫现象严重,农村低保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部分特殊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救济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和巩固扶贫成果难度大。
(二)、基础条件差
虽然今年做了很多农村基础设施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贫困乡村灌溉设施遭自然破坏严重,配套服务跟不上,有效灌溉面积少;乡村道路差,附属设施不到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严重;贫困乡村饮水难、上学难、耕作难、就医难和居住条件差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基础设施滞后仍然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龙头企业弱小
全县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对优势产业和产品开发不足,加工转化率低,“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还不健全,辐射和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四)、资金投入少
按照“十一五”五年规划,我县8个重点村年均扶贫资金仅10万元,要实现贫困村脱贫目标,靠现在投入的扶贫资金是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群众自筹能力有限,影响了扶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加之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不足,全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进程缓慢。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必将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以整体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力求实现三个突破,即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变贫困村基础条件上实现新的突破;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实现产业化转移;进一步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在培养创业型农民上实现新的突破。
明确扶贫目标,着力抓好8个重点村的整体推进工作。坚持“一个中心”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把握“一个重点”即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整体推进实现实施“一大战略”,就是着眼新的形式和贫困村的实际,大力实施贫困户增收战略。做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扶助一批龙头企业,培训一批创业型农民。
(一)进一步加强重点村的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推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社会事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建设、改变村容村貌的文明建设、规范有序的民主法制建设、推进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重点抓好重点村项目实施,确保通过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二)抓好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
加强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专户运行。年底前全面完成项目,确保8个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三)认真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充分发挥扶贫职能作用,为崇仁经济发展服务,为符合扶贫贴息贷款的企业争取扶贫贷款。
(四)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积极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
(五)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将再举办一期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六)切实抓好产业化扶贫
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镇推广树莓栽培;在**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
我是县统计局和调查队2014年10月份沠驻到村工作的,驻村工作已3年零3个月。现在我把驻村三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永昌村位于利辛县西北巩店镇境内,是全县90个重点扶贫村之一,国土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5368亩,辖14个自然村,1162户,人口3998人。2014年脱贫10户,53人, 年末贫困发生率13.3%;2015年脱贫81户,149人,年末贫困发生率9.0%;2016年脱贫153户,270人,年末贫困发生率2.5%;2017年未脱贫35户,73人;2017年未脱贫人口21,35人,贫困发生率为0.8%。2014年以来,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党建、扶贫、产业发展。
一、抓班子、带队伍、全力抓好党建工作
抓好党建是抓好一切工作的牛鼻子。自从2014年底驻村扶贫工作以来,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抓好党建工作。首先了解全村党建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党性教育,抓好“两学一做”,凝聚村班子思想;二是要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各自职责任务,把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处理好;三是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红红脸、出出汗这种教育方式,使大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使班子内部多交流,为了村级工作,多想些公事,少想些私事,把精力主要用在工作中;四是做好党风廉政工作,确保扶贫款阳光操作,真正用于扶贫。三年来,我村党建工作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党建工作扎实有效,村班子空前团结,战斗力显著增强。今年8月中旬,省、市、县组织部门领导亲临永昌村调研村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永昌村党建工作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二、精准统筹,做好贫困户脱贫工作
1、精准识别。严格执行“一申请、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制度。即:贫困户申请;自然庄和村两评议;村、乡镇两公示;县公告。我们在户申请之后,在公示环节增加一道程序—公示建立在各自然庄上,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老百姓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做到了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工作。
2、精准施策和精准帮扶。
一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依托。积极发展经济,村内经济蓬勃发展。目前,村内企业22家,较2014年驻工作队驻村前增加了10家;
二是产业发展将带动更多的人自主创业和自主就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目前,村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人,企业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及个体户地发展,其中带动62户(人)贫困户自主就业。
三是产业扶贫扎实有效推进。产业扶贫(养羊)53户,89人。其中:2016年产业扶贫31户,人口51人;2017年产业扶贫22户,人口38人;“四员一工”就业扶贫92人(户)。其中:2016年“四员一工”就业73人(护林员39人、保洁员25人、护路员9人);2017年“四员一工”就业19人(保洁员16人、护路员3人)。
四是光伏扶贫。2015年户用光伏扶贫35户,84人;2016年阚疃大集中虚拟到户光伏扶贫25户44人;2016年和2017年光伏虚拟到户扶贫96户。
五是教育扶贫得到有效落实。实行“资、补、兜、贴、贷”,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资助全覆盖。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有24户,32人落实教育扶贫。其中专科生1名(王子玲之女王淑勤),本科生1名(杨恒青之女杨睛);
六、健康扶贫。“三免二付一提高一兜底”的实施,极大的减轻了贫困户的经济负担。目前全村建档立卡有瘫痪卧床12人,精神疾病8人,均有落实护理补助1000元。
七是政策兜底58户,83人。其中:五保21户(人)(2016年居住在永昌养老院的9户(人)已脱贫,2017年预脱贫12户(人);低保37户,62人。
在永昌村,无论是2016年已脱贫户,还是2017年预脱贫户,做到确保每户均2项以上有效的脱贫措施,从而确保他们稳定脱贫。对有就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落实上述措施,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得到有效实施。
3、帮扶成效。三年来,经过我和镇包村干部以及全体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实施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和精准帮扶,实现了脱贫预期。
三、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2014年以来,我和镇包村干部马召、丁飞以及全村干群一心一意谋发展。经过近年来年地不断努力,全村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果园面积从2014年的120亩,发展现在的近1000亩;板材加工业从2014年产值不足5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4000千万元以上。村内企业蓬勃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1、支持梨园产业发展。田少华梨园因项目发展,存在资金瓶颈,村两委班子已为该企业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符合县农商行评级授信标准的户12户,每户最高贷款额度5万元,共计60万元用于企业的产业发展。这12户贫困户每年入股分红收益3500元。田少华带动该村罗庄和田庄等18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到梨园打工,带动该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的脱贫工作。田少华梨园面积由2014年的120亩扩大到现在的410亩。
巩彬果园产业迅猛。2015年到目前,巩彬先后在我村种植梨树等果木400亩,种植构树苗20亩,带动刘前、杨寨等庄15户贫困户到果园打工。李良成樱桃园种植车厘子200亩,明年将结果,将迎来收获的季节。
镇党委为支持梨园产业发展,对新村周围的耕地鼓励发展梨树种植,每亩每年给予补贴1000元,连续补助5年直到梨树进入盛果期。
2、支持板材加工产业。2年来,张庄张少林、汝西营汝国庆等10家木材加工企业先后成立,每个企业年加工产值均在1000万元以上。带动本村就业人口200人,其中带动贫困户20户就业。
四、村级资料管理规范化,提升扶贫工作质量
村级资料做到:1、齐全。从2014年至目前,每个年度都分为文件类、记录类、表格类、公示公告类;2、详实。2014年县派驻扶贫队以来,每一项工作做到工作有痕迹,有图片和文字资料等;3、整理规范。按照上级档案化管理的要求整理归档。
户级资料做到:1、对四个清单进行标识提醒。用绿色、蓝色、红色和黄色圆点分别表示已脱贫户、政策兜底户、重点贫户和巩固期贫困户,一目明了;2、户级资料管理清单化。脱贫户和未脱贫户分别设置了扶贫资料清单,通过清单就知道那些资料缺失,需要进一步完善;3、资料索引按户主姓名首字母顺序排序便于查找。
近期,县扶贫局、县档案局将永昌村列为全县扶贫档案工作示范村,对永昌村扶贫档案资料按照上级标准重新进行了归类整理,2017年9月20日,利辛西北六乡镇组织200余人对永昌村档案资料进行了参观学习。
五、认真抓好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工作
按照“一率一收入”、“一业一基服”的要求,认真开展村级扶贫工作,2016年村顺利出列。
1、贫困发生率控制规定范围以内,达到村出列要求。
2、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建设村级光伏电站新建187千瓦村级光伏电站两座、村养鸭场一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2015年底,县统计局为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将省统计局拨付的1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村光伏电站建设。这些举措实施之后有力促进,使永昌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对于统筹村内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有力地支持。
3、村内水、电、路、网等均在2016年度实施完毕。
4、新建村公共服务中心。新规划村室、卫生室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
六、做好领导调研和扶贫宣传报道工作
今年以来,永昌村扶贫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省扶贫办主任江洪、市委书记汪一光、县委书记程修略、县长程莉等几大班子领导到永昌村调研扶贫工作10多次;金寨、望江、灵壁、宿州等多地领导到永昌村参观学习近10次,全市、全县扶贫现场会在永昌村召开3次等;乡镇及以下到永昌村参观学习10多次。
积极撰写分析、信息资料,及时反映永昌村扶贫工作动态和扶贫工作成果,向省、市、县、乡镇报送。目前,有关材料已被省、市、县各级采用,较好地宣传了我村的扶贫工作。2016年3月,由我撰写的《依托产业发展 加快脱贫致富》被省统计局采用;2016年10月,亳州新报采访永昌村《多方给力共摘贫困帽》,报道永昌村扶贫工作事迹;今年以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安徽日报、亳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5次到村采访扶贫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另外,我还经常撰写关于永昌村扶贫的点点滴滴,较好地宣传了全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1、金融扶贫项目推进不顺畅。2016年初,我县农商行开通了产业链模式金融扶贫工作,每户最高贷款额度为5万元,如何把金融的优惠政策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实际工作当中,较难推动。有的贫困户担忧企业产业一旦发展失败,怕还不上贷款受到牵连等出现不愿意贷款的现象。此项工作经过多方不懈努力,直到8月份才算完成。
2、土地流转不畅。目前,土地经营权分散在千家万户,大户想承包一块面积较大的耕地,尽管大多数村民同意,如果有个别户不愿流转土地,使整个工作陷于停滞。
3、老百姓有争戴“贫困帽”的现象。当前,扶贫工作是全社会以及各级领导关心、关注的大事。随着扶贫各项政策、措施的到位,如: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金融扶贫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济负担明显减轻,收入增加且顺利达到脱贫标准。部分群众及贫困户心态发生变化:部分非贫困户想加入贫困户,驻村干部及村“两委”人员要向他们讲政策、讲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标准,作耐心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个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不愿脱贫的思想,驻村干部及村“两委”人员要向他们讲政策,如:脱贫不脱政策等。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解决老百姓身边发生的利益诉求的思想认识问题,化解矛盾,为扶贫、脱贫工作顺利进行地保障。
八、建议
1、增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当前,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奖优罚劣。把在基层一线扶贫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人员予以提拔重用,以调动驻村干部、镇包村干部以及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对扶贫工作中不努力尽职尽责的人员予以处罚并调整到扶贫岗位以外的其他岗位。
(一)、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自查和迎检工作。根据省、市、县关于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统一布置和要求,月份我们会同县财政局深入到有关乡镇和项目上,对年年和年的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
(二)、扎实做好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
整合力量,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从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村容建设、科技培训等方方面面着力,抓好重点村整村推进建设。认真组织好年重点村扶贫项目的实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抓好了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四是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结成470对帮扶对子。
(五)、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办和县政协到武汉和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恰谈,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来我县投资上亿元,下半年将落户工业园区。我们已完成民生电气、宝深达纺织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工作任务800万元。
(六)、扶贫办自身建设的到提升。
进一步组织扶贫办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办事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上级扶贫项目和资金申批到位较慢。
申批到位较慢,影响了扶贫工程进度。在此方面我们望与各部门积极配合好相关工作,使之达到更快的效率。
(二).部分农村人口因灾返贫。
今年我县出现历史罕见冰冻灾害,给农村经济和群众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三).村集体经济差,项目资金缺口大。
我县重点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目前这些村在实施规划中存在办事越多,欠款越多的现象。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与重点村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
总之,我们将吸取往年工作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认真做好各项扶贫工作,努力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四是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结成470对帮扶对子。
(五)、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办和县政协到武汉和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恰谈,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来我县投资上亿元,下半年将落户工业园区。我们已完成民生电气、宝深达纺织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工作任务800万元。
(六)、扶贫办自身建设的到提升。
进一步组织扶贫办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办事效率。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上级扶贫项目和资金申批到位较慢。
申批到位较慢,影响了扶贫工程进度。在此方面我们望与各部门积极配合好相关工作,使之达到更快的效率。
(二).部分农村人口因灾返贫。
今年我县出现历史罕见冰冻灾害,给农村经济和群众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三).村集体经济差,项目资金缺口大。
一、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专干学习贯彻会议,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二)广泛动员,启动“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扶贫工作经验,表彰了“十一五”扶贫开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分析了“十二五”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三)明确责任,建立扶贫工作新机制。明确了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建立了一个市领导挂点帮扶、市直单位定点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帮扶的工作新机制,将市直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情况列入全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四)科学规划,勾画扶贫发展新蓝图。举办了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培训班,共培训人员380人。我市100个扶贫村“十二五”规划总投资56390.5万元,规划拟建设完成基本农田建设及改造3.126万亩,新建通村公路454公里、村内道路修建257公里,危房改造1418户,建设维修学校及幼儿园86个,建设改造卫生室56个,发展种植业6万亩,养殖业103万亩,安全饮用水入户16663户。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一是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消除贫困难度加大。
二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欠账多。
三是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产业培植难度大。
四是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和扶贫济困的力度不够。
五是扶贫系统干部的管理机制、业务培训不足。
三、下步打算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二)督促落实整村推进规划,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好100个扶贫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三)努力培植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引导贫困村结合本地特色资源、传统技术、农民意愿和市场需求选定贫困农户有能力参与并能成功的项目,并把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与产业项目龙头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四)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认真实施“雨露计划”,加强贫困农民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做好扶贫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
(五)发挥党员干部帮扶作用。主要是督促市直帮扶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的落实。
(六)完善和落实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制。市直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情况列入全市年度同标管理考核内容,扎实认真做好年终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