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区护理学范文

时间:2022-09-24 12:19:58

序论:在您撰写社区护理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社区护理学

第1篇

1.1对象

以2010年上半年同时开课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五年制)一个教学班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四年制)一个教学班65人共计113人为观察组;护理(生物)2006级本科另一教学班(五年制)48人、2007级护理本科另一教学班(四年制)62人共计110人为对照组。

1.2方法

原《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课时28学时,实践课时2学时,总学时30学时;考核方式为单一的期末卷面考试。观察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中深刻认识到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避免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重复讲述。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改变期末考试办法,通过多种能力测试方案全面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社区护理学》课程建设工作,推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为进一步推进PBL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整理、PPT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设计各种调查问卷、调查表、评估表、健康教育计划等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精诚团结、协作协调的团队精神。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资料准备

编写教改方案、课程内容整合方案,修订原课程教学计划。拟定总学时不变,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数,突显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理论课时调整为10学时,实践课时调整为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主要用于讲授1章~5章的基本概念等内容;依照此计划修订教学大纲、课程说明、课程教案,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设计和指导。编制学生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学生作业评价标准、PPT评价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并聘请专家审核;建立《社区护理学》理论考试选择题题库。

1.2.2教学及考核方法

观察组:采取“新教改方案”方式授课,先对前5章内容用10学时进行课堂理论讲述,讲解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建立初步认识,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媒体学习学科背景和前沿知识,扩展知识面,开阔眼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要求提交作业数次;然后组织学生利用16学时的时间深入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学校、单位、公共场所等部门运用护理程序针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家庭访视、居家护理;最后,利用4学时组织学生集中汇报学习成果、学习体会、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并按照学校要求进行期末笔试。每次实践活动之后均需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参照已制定的评定标准评定成绩,全程记录备查。学生期末考试采取题库抽取50道选择题组卷的方式,满分50分;平时的实践活动评分总和占50分,合计满分100分。课程结束后,请有关专家、同行、学生运用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对观察组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价本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实用性,评定有无推广价值。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教改全过程进行再次修订和完善。整理有关数据,撰写学术论文,提交研究报告。

2结果

本研究实施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统一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试,结果见表1。对观察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同一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认识,对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及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的了解情况。结果显示,理论知识考试两组学生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践技能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生在开设本门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方面的认识更加充分,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了解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

3讨论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河南大学护理学院2002级和2003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对象(该院自2003级护理本科改为四年制,因此两个年级同时学习《社区护理学》),两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比性。选择2003级162名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2002级65名为对照组。

1.2方法

将162名学生分为16组,分别和开封市疾病控制中心、开封梁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河南大学校医院、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医务室、河南大学幼儿园、开封市高级中学医务室、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开封市SOS儿童村、五福养老院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档案建立等工作。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总分、理论知识部分、工作实践部分平均成绩。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分别进行两样本t检验。

2结果(见表1)

3讨论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总分以及理论知识部分和工作实践部分的成绩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社区实践可有效影响《社区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注重社区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可对学生的社区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其学习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虽然理论知识部分和工作实践部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理论知识部分两组成绩的均数之差远小于工作实践部分的均数之差,说明社区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作用更为明显。学生在社区中能承担的工作虽然有限,如健康教育宣传、问卷调查、协助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资料整理等基本工作,但通过和居民的接触,使其积累了一定的社区工作经验,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大大提高。因受课时和社区实践环境所限,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各种社区工作实践显然不可能,实践效果也难以保证。采取每个组固定实践地点、固定工作的方法可使学生对社区工作的认识较深。在无法进行社区实践活动时,通过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一些社区工作技巧和方法。

第3篇

1家庭结构及功能

1.1家庭结构(Familystructure)是指构成家庭单位的成员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包括人口结构及内在结构两种。家庭人口结构即家庭的类型,家庭内在结构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行为,表现为家庭关系。家庭成员数越多,家庭互动关系越复杂,出现不和谐互动的机会就越多。Friedman认为构成家庭内在结构的四个基本要素为:角色结构、权利结构、沟通过程、价值系统。

1.1.1角色结构

家庭成员按照社会规范或家务工作的性质、责任等,自行对家庭角色进行分配,各自履行相应的角色行为,一般有正式角色与非正式角色。正式角色是为满足家庭功能所必须执行的角色,且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父亲、母亲、儿子等;非正式角色是因为要满足家庭成员的情感、情绪需求,为维持家庭气氛和谐而承担的角色,不太受性别和年龄的限制,如和事佬、支持者、妥协者等。每个家庭成员同时会承担多重角色。

1.1.2权力结构

家庭的权力结构包括权力来源、权力结果和决策过程。权力来源视各成员的个性、角色、能力、家人认同等而定;权力结果指最后做主的是何者;决策过程是家庭产生共识而采取行动的方式,如意见一致、让步妥协还是听天由命。家庭的权力类型有传统权威型、情况权威型及分享权威型三种。传统权威来源于家庭的社会文化传统,如父系家庭的父亲为权威人物。情况权威型因家庭情况的变化而产生权力转移,权威人物可以是家庭的任一成员。分享权威型是由成员彼此商量、分享权力。

1.1.3沟通过程

家庭良好的沟通应该是双向且开放性的沟通过程,且应该允许成员充分表达自我感受,家人能耐心倾听,并给予支持与回馈。如果家庭中含蓄隐忍的沟通方式增加,家庭成员间的误解或问题便可能增加。

1.1.4价值系统

是家庭在价值观念方面所特有的思想、态度和信念。其形成受社会文化、、现实状况的影响。家庭中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保健观念与健康行为均受价值观的影响。

1.2家庭功能(Familyfunction)是指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其往往受到家庭性质和结构的制约。家庭功能决定是否满足家庭成员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要求。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的功能也随着改变,Fridman将一些学者的理论综合并提出家庭的五大功能,具体介绍如下。

1.2.1情感功能

家庭的感情功能主要表现为:宣泄、调节、娱乐等方面。家庭中深层次的宣泄有益于身心健康;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消融家庭以外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和挫折,形成和谐的心理状态;家人的共同娱乐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亲密度,激发对人生的依恋和上进精神。

1.2.2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始于家庭,个人的语言、文化模式、价值观念,特别是人格成长的初步习得均来自于家庭。

1.2.3生育功能

家庭是目前社会所认可的生育子女、繁衍后代的合法的社会组织,是人口再生产的唯一社会单位。但现代家庭传宗接代的观念渐渐淡薄,对生育的要求也转变为重质不重量。

1.2.4经济功能

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在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家庭中,家庭的生产功能依然维持着,而在工业化的城市家庭中,消费上升为最重要的经济功能。家庭成员既是消费者,亦为供给者,家庭成员分工解决各方面的生活所需,同时,智慧的消费也是提升现代家庭生活品质的主要方面。

1.2.5健康照顾功能

家庭的健康照顾功能包括与生理需求相关的各个方面,如饮食、清洁、休息、预防保健、医疗行为等。

二、家庭压力与应对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个人或家庭的压力事件都会对整个家庭产生冲击。当家庭的状态、成员的关系、成员的角色等突然发生改变,或有家庭成员患急病或重病,导致家庭发生重大生活改变的时候,家庭的压力便会产生,家庭结构会失去平衡,进而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健康。家庭有压力也表示家庭处于危机的状态,一般家庭的危机可分为四种:

(1)意外事件引发的危机:是由家庭外部作用引发的、无法预料的一类危机,如死亡、住所毁灭、破产等。

(2)家庭发展伴随的危机:是由家庭发展变化所引起的、可以预见的一类危机。又分为无法避免性和可以预防性两种,前者如结婚、生子、退休、丧偶等,后者如青少年子女的、中年时的离婚等。

(3)与照顾者有关的危机:是家庭因某些原因而单方面地长期依赖外部力量所造成的一类危机,如家庭靠福利机构救济生活、家庭内有慢性病人需要长期照顾等。当家庭想要摆脱依赖,或外部力量发生改变而未做出解释时常会发生危机。

第4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51-02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对当代护理人才也有了不一样的要求。以往的护理工作大都局限于医院,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护理工作已经越来越深入到基层,面向社区与家庭。因此,社区护理的教学工作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对社区护理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多。《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引导护理学生选择社区就业的重要措施。

一、对象和方法

1.实施对象

选择安顺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三年制大专护理学专业,共计111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106人,年龄20岁至22岁。按照拟定的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来实施计划。

2.教学方法

本次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堂实践和社区实践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社区护理学》的内涵,参与社区实践,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

(1)课堂实践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如角色扮演、案例讨论、小组讨论,等等。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2)社区实践教学。教师安排学生去社区实习。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实习,让学生参与社区护理实践,提高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二、研究结果

具体研究结果如表1和表2。

三、学生社区护理实践能力考核评价

由表2可以看出,专业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占97%。81%的学生认同这种实践活动,觉得这种学习能够提高积极主动性;80%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改革提高了沟通能力;90%的学生认为此次学习增强了动手能力;84%的学生觉得通过这次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也就是说,综合评价学生社区护理实践能力良好,有效达到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目的,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四、讨论

1.优点

(1)教学时间安排合理。从表1可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课时安排比较满意,《社区护理学》的理论教学为24学时,实验教学为12学时,总计36课时。与原有的课时相比,实验课的课时增加了,表明改革后的《社区护理学》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区实践中,学生可以和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不仅可以增强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后的社区护理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

(2)教学内容及方法选择合理。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这样更适合学生的需求,也适应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个性鲜明的学生,要想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学以致用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此,我们设定了社区家庭访视内容、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也是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等方面都应予以重视,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内心对学习感到一种渴望,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实践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应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首先鼓励学生勇敢地走出课堂,跳出课堂的条条框框,多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不足

改革后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尤其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当前对校内模拟训练的课时安排不够,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模拟训练,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还应该完善考核与评价标准,给学生一定压力,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主动参与训练;②进行家庭访视时,有些居民并不配合学生的工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践效率,因而需要加大社区护理的宣传,使居民多了解护理进社区的好处,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要求。对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和健康护理,为他们建立档案,时刻关注身体状况;③社区实习课时安排较少,且时间固定,如果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原因错过这次活动,那么就失去了这次重要的社区实践经历,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达到《社区护理学》实践的意义,不利于职业素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随着城市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围绕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开展社区护理实践,才能使护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然而,目前我国社区护理范围和项目局限性较大,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尚未真正建立,与全方位的社区护理职能相距甚远,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适应了当今社会对社区服务人才的需求,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就业。

参考文献:

[1]贾佩华等.《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

[2]王莉莉等.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9,(15).

第5篇

关键字:高职护理学生;社区护理学;教学模式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实践教学是社区护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家对卫生服务要求逐步提高之时,只有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切入点展开的社区护理实践活动,才能让高职护理学生建立较强的护理职业精神,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但是,当前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并不是很完善,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对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大的

意义。

一、对象

选取82名铁岭卫生职业学院2010年级1-2班高职院校护理学生作为对照组,80名2010年级3-4班高职院校护理学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学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改革后的模式,即综合社区护理实践,改革教学课程制度和选课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教学模式。

二、 方法

2.1 理论教学法

护理学教学最基本的环节是护理知识的学习,这应该作为社区护理实践调查的基础,按照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面、思维模式、个性特征进行综合素养的培养,并将此环节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可以对教学课程的内容进行分类和优化,将社区护理学课程分成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学习、理论和技巧结合应用、社区护理实践三类。根据各类别的主要教学内容,参考最新的护理学理论教学研究成果,分析新教学方法的优劣,然后进行从优的选择。

2.2 实践教学法

在高职护理学生入学初期,可以综合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以及社区人民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新方式,明确教学制度,按照教学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并开发新资源。可以把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分为三个环节:见习阶段-模拟阶段-实习阶段。

2.2.1 见习阶段

在学习了社区健康理论知识后,将护理学生进行分租后参与到社区健康评测中,按照实践教学的目的给各组分配见习工作,护理学生可以借助课余时间到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见习评测。先是在老师的领导下到社区中参观社区卫生服务单位,通过老师对社区服务相关工作的介绍,慢慢熟悉社区健康评测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评测仪器的使用、对各组人员的工作安排、健康评测相关信息的收集等;之后让护理学生对所评测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和总结;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出一份完整的社区健康评测报告。

2.2.2 模拟阶段

在已经完成见习阶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到社区护理技能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践,对实践技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肯定,同时也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要求学生立即进行改进,为之后的实践阶段打下基础。

2.2.3 实习阶段

分析社区护理的需求,以理论知识、见习资料和模拟经验为基础,相结合之后应用与社区护理实践中,从而提升高职护理学生的护理技能。在实习阶段中,要以培养护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为目标,综合社区护理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社区护理实习计划。

2.3 教学考核法

2.3.1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的成绩设为总成绩的60%,考核的内容可以从《社区护理学》课程中随机选取,以闭卷考的模式对高职护理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能力情况的考核和了解。所选取的考核内容要能够体现出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综合性、理解性。

2.3.2 实习阶段考核

实习阶段的考核要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加,将护理学教学改革的课程、手段、实践技能作为考核的核心。要重视学生综合实习技能和设计性实践能力的全方面考量。

2.3.3 问卷调查考核

通过对162名学生进行护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方法的认可程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态度、知识理解、能力提升、对教学法的态度等方面。问卷调查应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填写完后立即提交,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两组学生理论、实习平均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实习成绩比较(分)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则学生的理论和实习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改革后的护理学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2)两组学生教学模式认可程度的调查,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教学模式认可程度的调查(分)

从表2中可以看出,改革后的护理学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们接受,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护理技能方面的提升。

三、总结

要实现高职学生的社区护理综合技能,就要在护理学教学上进行改善,重点将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教学综合起来,全面提升护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护理技能。

参考文献:

第6篇

(1)教学时间安排合理。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课时安排比较满意,《社区护理学》的理论教学为24学时,实验教学为12学时,总计36课时。与原有的课时相比,实验课的课时增加了,表明改革后的《社区护理学》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社区实践中,学生可以和社区居民零距离接触,不仅可以增强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后的社区护理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

(2)教学内容及方法选择合理。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调整,这样更适合学生的需求,也适应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个性鲜明的学生,要想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学以致用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基于此,我们设定了社区家庭访视内容、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也是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等方面都应予以重视,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内心对学习感到一种渴望,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在实践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改革应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首先鼓励学生勇敢地走出课堂,跳出课堂的条条框框,多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不足

改革后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成果显著,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入,尤其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当前对校内模拟训练的课时安排不够,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模拟训练,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还应该完善考核与评价标准,给学生一定压力,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主动参与训练;

②进行家庭访视时,有些居民并不配合学生的工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践效率,因而需要加大社区护理的宣传,使居民多了解护理进社区的好处,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要求。对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和健康护理,为他们建立档案,时刻关注身体状况;

③社区实习课时安排较少,且时间固定,如果部分学生因为某些原因错过这次活动,那么就失去了这次重要的社区实践经历,从根本上来说没有达到《社区护理学》实践的意义,不利于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7篇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师生互动

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差、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很好锻炼。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适用型护理人才,笔者引入先进的师生互动理念,在社区护理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良性的师生互动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06级3+2护理1班、2班104名学生,年龄18~20岁,均为同年入校。两个班均采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名教师授课。

(二)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采取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等多种教学形式,其中理论课26学时,见习课8节、讨论课20学时,共计54学时。课程结束时采用综合评价的形式评定学生成绩。

1、理论课

(1)教学内容将教材前5章列为理论课讲授内容,包括绪论、护理程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流行病学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社区家庭护理、社区健康教育,这5章相当于社区护理的总论部分,详细介绍了社区护理产生的背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学生以往未曾接触或学过,故采用理论课的形式由教师重点讲授。

(2)教学方法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提问、自学、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见习课

见习课安排在所有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采取课堂介绍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邀请我校附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护士长给学生介绍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立背景、科室设置、人员结构、目前开展的服务等内容,之后,再让学生分散到该中心实地参观,参观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并写出见习报告,由老师修改后记成绩。

3、讨论课

(1).教学内容为教材的后6章内容,即社区护理学的分论部分,主要讲述不同人群的健康保健,包括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中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这部分内容与护理专业前期课程重复较多,以往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因而本次采用了讨论课的形式。

(2).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小组学习、角色扮演、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每次课期前把每班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10名学生左右,每组负责一个讨论课题,提前把小组作业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上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各组组长作好记录并代表组员上讲台作汇报,最后由教师作总结。

(三)课程成绩评价

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出勤与发言占10%、作业占20%、期末书面考试占70%,总分100分。在课程考试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情况学生评价表》对10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出104份,收回104份,有效率100%。

二、结果

(一)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104名学生对社区护理学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61(58.6%).较满意28名(26.9%)、基本满意2名(11.5%)、不满意3名(3%),即总满意度为97%。

(二)学生的课程成绩

采用出勤及发言(10%)、作业(20%)、理论考试(70%)综合评定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平均分为79.09分,无不及格学生。

(三)师生互助机制的形成

通过本轮社区护理教学的实践,基本摸索出一套有利提高教学效果的社区护理学师生互动机制。在该机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双方均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综合应用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相结合的形式,共同参与社区护理的教与学,见图1。

图1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机制

三、讨论

(一)师生互动概念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具有明显的互动效应。师生教学互动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不能忽视。

(二)师生互动原则

师生互动的基本原则是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师观。现代新型教师不应是以施教为谋生手段的教书匠,而应是充满爱心的教书育人的践行者;不应是已有一桶水,然后不停地倒给学生的灌输者,而应是孜孜以求的学者和学习者;不应是居于学生之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是循循善诱的心理辅导工作者;应该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导者、同行者与合作者。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建立。教师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三)师生互动机制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1、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根据讨论课题目查阅资料,再以讲课或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整个过程都是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查显示,98.%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

2、培养了小组协作的能力

在完成各组作业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讨论,仔细分工,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为培养了一定的小组协作的团队精神。

3、掌握了一定的讲课技巧

在健康教育讲座的模拟中,学生既是讲课者又是听课者,实际体验了讲好一堂课之不易。调查显示,84%的学生通过模拟健康教育讲座,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讲课技巧.

4、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和创造欲,通过角色语言的设计,进一步体会了沟通的技巧,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四)运用师生互动机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师生的情感互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人的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课堂教学过程并非师生共同参与的纯认知过程,仍然是融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为一体的过程。学生对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机械地全盘接受,是有一定选择性的,而情感却是影响着学生对各种信息的选择、吸收、操作、推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没有师生情感的共同参与,再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难以保证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机制的良性循环有赖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仅采用单纯的讲授法是不够的,应该注意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提问、发表评论,鼓励学生讲课、做报告、角色扮演、写心得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以理论课、见习课、讨论课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护理教学师生互动机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遵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原则,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生互动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还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完善与提高,获得双赢的结果。教学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工作,让我们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出更多强能力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董哲,韩黎丽.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公报[J].医学教育,1994,9:3-6.

[2]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0.

[3]邵拥军.高校师生互动教学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14-16.

[4]潘晓卉,郑家茂,徐悦等.研究型卫校本科教育必须突出师生互动[J].东南卫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2):120-123.

[5]贾秀英,宋泳红,周红等.护理教学中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42-643.

[6]曾天德.卫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互动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2,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