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服装教学范文

时间:2023-01-04 12:07:05

序论:在您撰写服装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服装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服装材料学教学方式专业能力

服装材料学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它阐述了服装材料的原料、结构、品种、性能、应用、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做好服装材料学的教学工作,为服装专业的其他课程就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了一些探讨。

一、实际案例的分析,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纸样基础、服装工艺基础的同时,我们开设了服装材料课程。服装设计的三要素为款式、色彩、材料,所以从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师、服装材料与服装工艺师、服装材料与穿着者等关系来阐述服装材料的地位与重要性,吸引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强调对服装材料的认识与选择应用能力的培养,注意对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加工内在联系的阐述,并要强调对服装材料的理性评价和感性评价相结合的观点。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鉴别能力

教学过程中避免理论知识讲授过于枯燥无味,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实物观察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1.多媒体教学与实物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理论知识讲授过于枯燥无味,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大量的服装图片来加深同学们对材料的认识和选用,并附相应的面料样卡让同学们分析和鉴别。

2.互动性教学

通过引导性互动和讨论性互动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首先,在教学中准备大量的不同特征的服装材料样卡,并按原料、结构、风格分类。在讲述相关面料时,让学生观看样布,进行实物比较,通过对样布的手感与目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纤维、纱线、织物组织结构知识,分析该材料的基本性能。

其次,以学生身上穿的服装作为切入点,讨论材料的舒适性能、外观性能等,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

最后,就日常服装的种类,采用讨论性互动教学方式,让同学们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服装材料的性能以及风格特征,合理进行材料选择。

3.实践教学

通过带学生到市场调研,不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从课堂走向市场,从理论走向实践,建立起教学、实际、科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面对千变万化、色彩缤纷的服装面料(包括新开发的面料),学生的鉴别能力与应用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让学生到不同的服装企业、大型商场进行调查,了解品牌服装的材料使用情况和销售情况,并组织学生讨论品牌服装在设计中是如何用服装材料(面料和辅料)来表达它的设计理念,并根据销售量和消费者对品牌服装的认同程度,结合当时的流行趋势、服装色彩、款式等来分析服装材料的使用是否传情达意,是否准确地表达了服装所要表现的主题等,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服装材料的鉴别能力。

其次,组织学生到各面料市场,收集各种各样的服装材料小样,并分类整理成册,注明其名称、纤维原料成分、纱支粗细、织物组织等;分析其舒适性能(吸湿透气性、弹性、悬垂性等)、外观性能、耐牢性能、感官性能等特点。

三、大量材料的组合练习,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选择应用能力

服装的色彩与造型通过不同的材料表现出风格各异的效果,在款式与色彩不变的情况下,不同风格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怎样选择与服装款式相协调的面料,如何运用不同质感、不同手感、不同肌理的效果来完善服装设计,是一个永远需要创新的设计环节。为此我们要求学生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的练习:

1.根据面料的品种、质感、肌理和性能简述适合的服装类型和款式,可对以下面料的运用进行论述。如:不同光泽效果的面料、柔软型面料、挺括型面料、透明效果面料、立体感面料、弹性面料、粗厚蓬松面料、绒毛型面料、有花纹图案面料。

2.根据面料的色彩简述适合的服装类型和款式。例如相同质地不同色彩的面料设计出来的服装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相同色彩不同质地的面料也能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服装,如:黑色的丝绸显得高贵,黑色的毛呢显得庄重,黑色的皮革显得冷峻。

3.面料的选择与搭配。同类面料的搭配:主要指色彩和图案的搭配,要求注意整体效果;面料质感的对比搭配,运用表面肌理不同的面料组合设计;面料厚与薄的搭配;透明与不透明的搭配;弹性面料与非弹性面料的搭配。

4.面料与辅料之间的组合设计练习。通过实例进行里料的选配、纽扣的选配、装饰材料的选配、絮填料的选配、衬垫的选配、线类的选配、标志类的选配等。

5.不同类型服装的材料方案。对不同类型服装的材料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了解各种具体的方案及其特点。从下面几类常规服装选配材料:正装与礼服系列、华服系列、女装、休闲装系列、职业装、家居服系列、运动装、大衣与风衣系列、童装、针织服装、皮革与毛皮服装等。

结语

随着天然纤维资源日趋紧张,以高科技为动力的材料革命引起了服装面料乃至服装的飞跃发展,独特的创意已不再是顾客购买服装的唯一目的,材料的应用成为服装界竞争的法宝。所以,高校服装材料的教学更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及时把握先进的材料科技知识,才能使学生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大力、杨颐、陈金怡著《新型服装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第2篇

关键词:模拟企业实习经验体会

服装实习是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直接有效手段。学生通过服装专业实习,一方面将所学的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指导实践制作的方法检验之中。另一方面可以掌握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服装生产工艺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制作过程的技能。

一、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前提

服装专业实习教学的培养人才目标是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工人,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有理论又会操作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者,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安排时,必须做到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人才市场及企业、用人单位当前和今后发展实际,按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量身定做”适用人才,学校才会有生源,才会有发展。近几年,随着整个就业市场日趋成熟,社会、企业对人才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滞后性,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的严重脱节,学校应怎样培养社会、企业适用人才是值得深思和迫切解决的问题。校领导高瞻远瞩,通过走出去,组织教师到企业、公司用人单位,摸清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了解企业对人才业务要求及今后发展趋势等情况。通过请进来,把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专家请进来,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大纲、计划、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修订和改革出谋划策。提出了“校企联姻”联合办学的先进思想,改革服装专业传统消耗性实习为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

二、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必要性

服装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员流动性很大,员工结构多层次,岗位不同,使用人才的要求不一样。根据对一些服装企业走访调查中了解到:服装企业招聘员工,一般岗位工人,贴上一张广告,就可以找到大量熟练生产工人,对于技术、管理工种,一方面重视文化,技术职业技能资格,强调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熟悉企业运作管理,与人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强调综合素质。以往传统的服装专业实习教学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单裁单制,强调个体全能,忽略团体和谐协作。因此,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运作,生产一线之间的隔阂充分暴露出来。服装企业迫切需要业务精、能力强、熟悉企业运作和实际生产操作的一线管理技术工人,而不是一线生产工人。要熟悉企业运作就必须进行实际而有系统训练,如果把服装专业实习安排到企业中进行,参加现场实习,有很多困难和现实问题。这样,在学校教学安排中,服装专业实习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显得很必要。

三、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目的

服装动手能力是通过服装动手制作训练来实现,动手能力强弱同学生的悟性及提供一定量的训练积累有关。熟悉企业运作通过模拟企业生产性方式教学,提供大训练量机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提供模拟企业化生产方式机会,使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仅会制作,还懂管理,分工协调,增强发展后劲。引导学生运用服装专业理论指导服装生产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深化,使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知识积累,适应社会企业就业,又满足学生在企业中得到发展及将来个人自身提高。

四、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经验体会

经过两年多实施生产性实习教学,其中06/07年度第二学期,05服制班安排到临沂迪尚服装厂进行生产实习,开辟了生产性实习的先例。通过实习,学生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开宽了视野,熟悉了企业生产运作,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加了人生经验,带回了很多企业技术和信息,该班综合素质、应变能力较强,毕业后很受企业欢迎。他们现在大多都成了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实践证明,生产性实习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才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由于现实情况,企业是搞生产的,讲究经济效益,接待学生进场搞实习,占用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空间、设备等资源,给企业造成很多不便,同时对学校理论教学安排和学生理论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学校从长远、全面发展考虑,适当安排一些高年级服装班在办学基地进行模拟企业化生产性校服流水线生产实习。

管理是通过实际参与企业流水线作业生产实践中获得,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几个方面体会:

(1)实习前必须做好学生思想和实习计划安排落实工作。

学生思想工作和实习计划落实是实习顺利进行的保证。学生往往对安排生产性实习的教学改革,思想上不理解,认为学校在利用他们免费进行校服服生产,认为生产实习任务及工作繁重、压力大、辛苦等,曾经有个别班级正是因为思想工作没做好,怕吃苦,拒绝生产实习,严重影响了生产性实习进度。通过学生思想工作及实习计划落实,将实习目的、意义、任务、内容、过程交待清楚,学校的苦心得到学生的理解,转变观念认识,统一思想,都能认真对待实习,实习计划完成的较为理想。

(2)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实习准备与教学过程组织工作。

教师实习准备充分,教学过程组织科学合理是维持教学秩序稳定和生产节奏顺利的保证。教师把模拟企业从生产技术设备、裁剪、缝制、整理等工序各阶段、环节过程,包括人员的安排、设备配备等进行全面准备。把企业流水线生产的定员,缝制工艺流程方案制定、工序合理传递等进行组织安排,使学生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生产实习才能有条理地进行,不会乱成一团。

(3)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好示范工作

示范操作是直观性教学形式,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和重要步骤,它能使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所学的技能和技巧。在实习中把运作步骤交待清楚,由于学生刚接触到生产实习,比较生疏,教师指导时应把步骤说明,必须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的技巧,必须避免可能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错误操作。

(4)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巡回检查指导工作

巡回指导是教师在对实习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实习组织在生产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生产实习情况作全面检查和指导,检查学生执行产品工艺技术规定情况和指导半成品量控制的执行情况,使学生心中有数,很好地控制生产进度和生产节奏,并及时纠正不合格产品。避免出现大量返工现象,造成学生烦躁,影响实习情绪。

(5)要求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做好每阶段实习情况总结

总结是对工作情况肯定与否定的认识过程,在完成一个阶段实习教学任务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表扬工作成绩,表扬实习中成绩突出的学生,使学生有成就感,指出缺点与不足,形成一种赶先进的学习气氛,教师平时全面具体、准确地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经验。引导学生在生产中严格按流水线生产工序、工艺路线、工序传递、生产形式选择,合理组织生产,总结提高生产效率的经验。

五、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的思考

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以来,出成绩、有经验,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

第3篇

[关键词] 服装美学 “教与学” 教学方式分析 发展的眼光

“服装美学”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隶属实用美学。目前,在高职服装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表演)的教学中,“服装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为专业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专业设计审美理念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服装美学”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来进行授课,按学期18周教学周数,每周授课2课时,需要36课时。所以在授课时,针对每一个内容应融入新的时代审美思想、新的社会风尚。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美学”的“教与学”

1.“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针对“服装美学”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美学知识,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它常带有明显的“双重性”。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学,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但有三个得票最多的答案:(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2)美学是艺术哲学;(3)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的美学思想还是西方的美学理论,虽然空间不一致,但双方都同步而且自始至终在螺旋式的向前发展。西方美学从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什么是美?喝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到了近代社会,思想的传播,出现了东西方贯通的局面,“西学东渐、经世致用”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成衣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了服装制作的主流,制衣行业的飞速发展,迫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服装,所以,一种崭新的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服装美学”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诞生,主要是针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环境、服装整理等所体现出的美学问题的思考认识与应用研究。

其次,任课教师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所谓服装专业知识就是对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服装设计基本原理、服装结构制图及工艺制作的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结合哲学、美学来理解每个时代的服装审美理念和审美现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利用形式美法则和姊妹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来指导专业设计创作;服装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有助于解构每个时代的服装构成形式及工艺特点。特别是在今天,现代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设计理念的更新、高科技面料的问世、电脑化的设计制版、推板排料系统、高档快速的加工设备、瞬时万变的服装市场等等,服装的演变和流行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时尚元素,要想完成“服装美学”的教学任务,任课老师必须对美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

2.“学”――对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因材施教”

在讲授“服装美学”时,要结合高职生源实际状况,逐渐融进美学教育思想,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的美学知识,而且也能用审美的观点对待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融进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结合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最终完成毕业生的岗位落实。

二、“服装美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在“服装美学”的授课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

1.课前用做好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学的产生”这一课题时,可以提前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结合一些民族、民俗服饰图片,电影中的剪辑图片等,做成课件用多媒体来上课。这样,可以更直观、更形象的阐述:服装美是在人类社会的劳动实践中,对服装的实用性和装饰性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采用“问卷”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感与心理”这一课题时,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以“感觉、知觉与表象”的定义为例:感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活动;知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心理活动;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头脑内形成感性形象的心理活动。老师在讲授完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后,可以拿一件米色上衣,穿在人台上,然后发给每一个同学一份问卷,题目是根据上衣的款式、面料、色彩,请你写出对它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件上衣是一件翻驳领、三料扣、贴袋的造型”是一种心理感觉,而“我试穿以后觉得很休闲、舒适”则演变为一种知觉心理过程。有的同学会持不同的感知心理,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然后老师可以把上衣收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默写出上衣的形象,而每位同学画出的上衣造型,就是每个人对上衣“表象”的一种认知。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的理解。

3.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在讲授“真、善、美”这一课题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可结合学校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以及班级中出现的好学风来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美、丑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到美丑的对比。“服装的美丑”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合理的服饰搭配,利用反证的方法来阐述,则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专业学习的印象。

三、“服装美学”的内容知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服装美学”是现代服装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具有实践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三元特征。实践是目的,技术是基础,艺术是关键。从史学的角度看,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历史承接,还是“自下而上”的追溯,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只有结合社会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服装美学”的教学内容才会更有创新,更有生命力,否则,默守陈规或是条条框框,只能造成“服装美学”上的一些形式和教条,从而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

第4篇

【关键词】服装跟单;应用能力培养;实践

一、前言

我国是服装出口大国,中国的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拥有独特的劳动力优势,我们的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我国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及于2005年1月1日的全球纺织品配额的取消,有利于改善服装出口的市场环境,扩大服装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服装企业要求更高,要与世界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需要一大批既懂服装专业知识,又懂进出口外贸知识专业人才以应对企业转型升级。这对高校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是个挑战。

二、课程特点

《服装跟单》是服装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企业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以客户定单为依据跟踪产品服务运作流向并督促定单落实。掌握从事服装行业工作,成为本行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意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创业与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跟单员是各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特别是外贸业务的基础性人才之一。

三、存在问题

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是以专业划分,各个行业自成体系,培养各自行业的专门人才,但对很多领域存在的需要跨行业交叉现象应对不足。使得在现有培养模式下严重缺乏跨行业的复合人才。在服装专业中,服装跟单恰恰是需要不同领域专业技能的综合性岗位。而现阶段服装专业中对于服装跟单人才的培养,往往达不到实际企业需要的这样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师方面

目前很多担任服装跟单专业课程的老师并没有从事服装跟单的工作经历,只是具备理论知识,这使得教师缺乏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并且,服装专业的教师一般只限于服装知识的培训,这与我国是服装出口大国,需要大量服装外贸跟单人才的现状不相符。跟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服装专业知识和外贸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结合不紧密的情况。

2.学生方面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深层次学习动力,选择学习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不是自觉自愿学习,所以课下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收集相关的资料、案例,上课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分析、点评最终成为“满堂灌”模式的一言堂。

四、建议

1.特色课程

打破行业教育限制,将服装和外贸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结合在一起,形成特色课程,针对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弱的情况,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定期外出学习、到企业兼职等形式来提高自己的技能;鼓励教师参加单证员、报关员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为培养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

2.改进学生考核方式

为了考察教学效果,提高师生互动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可以改变传统的“课堂点名考核加上期末试卷考核”的形式,将平时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量化打分,作为平时成绩。再结合学生期末试卷考核成绩和到企业实践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比例,综合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把课堂表现和最终成绩挂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习实用技能

教师组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互动式教学,企业进教室等各种方式,将工厂情景模拟到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去,使学生在教室里就体会到将来的工作情景,学习到实用技能。更进一步,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在开设课程的大三阶段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企业实习,让学生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直接运用到工作中,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上承担任务,完成工作。这样能保证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4.培养学生不断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找准学生兴趣点,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成为复合型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楼亚芳,于春阳.纺织服装应用型外贸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探讨[J].纺织教育,2010(6):

19-20.

第5篇

针对上述现象,我就不得不反思我的服装专业教学。因此,写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教学内容陈旧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材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我校服装专业结构制图教材所采用的款式陈旧,例如书上的衬衫款式基本已经不太出现在生活中,衣长偏长,胸围放松量偏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学好基本款式后在实际操作中实用性不大。众所周知,服装业是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永远走在时尚的前列,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服装专业教材的编写也许永远跟不上服装行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以此为借口,不去主动靠近、贴合服装行业的实际生产,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学无所用”,也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服装专业制图教学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先“弄懂”再“学会”的教学过程根深蒂固,即使师生都已经明确“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外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仍然纠缠在“弄懂为什么”这一要求中,纠缠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堆积中,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模式。这一点也可以在教学结果中得到证明。从目前服装企业招聘的现状来看,企业对中初级制板技术人员的需求量相当大,尤其希望中初级制板技术人员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实际生产。但即使是出自于服装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素质和实际能力却也不能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打板、放码等实用性的技术方面,能适应服装企业实际生产需要的人才极少……这与我国服装专业教育着重于“纸上谈兵”的教学思路和专业教师没有专业经验、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有着直接的关系。

3、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中,其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使用铅笔和三角板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果也比较低。因为教师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就存在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的问题,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光男西服的结构制图就需要四到五个课时才能完成。另外,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制图,由于有许多线条和标注,有些部位不容易看清楚,学生在模仿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再说,服装制图是二维的,而成衣是三维的,画在黑板上的结构制图是静态的,要在黑板上演示出二维的制图向三维的成衣的转变过程是不可能的,于是学生在制图课中只是纯粹的模仿制图,换句话说,只是为了制图而制图,对制图的目的和意义是不理解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4、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稳定,与社会、产业脱离

由于受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育,即使是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着的教育,也缺乏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以“出口”牵动“进口”,以“出口”调节“生产”的观念,缺乏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经验,这往往导致了服装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三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具体到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我们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与行业、企业的实际有明显的脱节,举个例子来说,平时我们在制图教学中大都画的是1:5的小图,而实际企业中用到的都是1:1的大图,这样制小图的实际意义就打了一定的折扣,还有我们教学中进行每一种基本款式大都只停留在款式上,而之后制版排料的过程练习的少之甚少,而在企业中后面的几个过程往往是实际的应用。

总之,现今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比较陈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专业发展对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型的教学理念,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距离,真正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的形成。

第6篇

关键词: 服装展示 实践教学 视觉体验 创造性思维

近年来,服装展示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包含了空间展示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大量知识,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国内也有部分院校成立了服装展示设计专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服装展示设计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知识体系中比较欠缺,关于空间、装饰、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要想在四至五周的教学中解决全部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其对于服装设计本身的认知优势,取长补短,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式的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体现服装展示设计的特点与特色,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交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创作能力、树立服装市场营销观念的目的。以下我就谈谈在近年实际教学中得出的体会。

一、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服装展示设计的理论知识是比较庞大而繁杂的,因此在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准备上应做到适当优化、强调重点。通常理论教学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即服装展示的概述;服装展示设计的流程;服装展示的空间设计;服装展示设计的形式美法则;服装展示的陈列设计;服装展示的色彩;服装展示的照明设计;服装道具设计;服装展示与人体工程学;服装展示设计的表现技法等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在整体讲授的同时,突出重点,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着重解决问题。

首先,使学生建立品牌意识,体现视觉营销。视觉营销的作用绝非创造“漂亮的商店”,应是创造最佳的销售业绩或更鲜明的品牌形象。应将精心挑选的主题作为视觉营销设计的指导性纲领,使每个要素和细节都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支持品牌形象和体验主题。从而真正通过视觉营销把顾客请进市场,让顾客在时尚生活的体验中,自发产生消费需求,进而产生购买商品的行为,达到视觉营销最终的目的。其次,突出强调服装展示设计的形式美法则,要求学生具备对平面、色彩、立体这三大构成的基本认识,并将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到服装展示设计中去。服装展示设计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它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空间等要素来体现,利用构成形式的基本语汇,可以研究服装展示的内在含义、性质、特征及造型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掌握各种组织和建构方式,启发学生在服装展示形式构图中的想象力。另外,服装展示技巧的运用应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强调,随着新工艺、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以及服装时尚的变迁与市场的繁荣,服装展示设计的发展也将日新月异。因此,在基础理论教学中强调服装展示技巧的运用,可以起到适应变化、举一反三的作用。在具体授课中从突出重点不同的展示技巧和商品类型的展示技巧两个方面入手,以空间规划、灯光规划、展具规划、商品规划、形象规划、装饰规划等展示技术规划为各方面的目标要求,以表格的形式简要分析和概括出相关展示技术,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相关规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在基础理论教学中的优化手段,可进一步做到有的放矢,以适应服装专业学生的学科特征。

二、突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在服装展示设计教学中仅有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成败才是检验教学效果优劣最直观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实践教学首先应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服装展示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第二是服装展示设计的表现技法及其应用。只有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服装展示设计作品,使课堂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现。

对于服装展示设计而言,人体工程学的掌握与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从服装展示空间环境上说,首先应该使学生了解人在展示环境中的行为状态,正确处理好人、展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对心理、生理的正确认识,使服装展示环境适合人类生活和消费的需要,达到提高服装展示环境质量的目标。在实际设计中要反复强调人体工程学的基本要素,即尺度要素、视觉要素、心理要素等。

在我国,艺术设计院校普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服装专业的学生也同样如此。但在服装展示设计过程中,既要使其掌握相应的展示设计表现技法,又不能完全按照室内环境设计中绘制全套规范图纸来要求学生,这就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与取舍。因为,服装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服装设计的能力及对服装本身的理解要远远强于其他专业学生,但在专业制图技能等方面却是一个弱项,因此,在授课中适当增加了服装展示表现技法方面的内容含量和训练课时,培养学生通过展示表现体现服装设计的能力。在教学中做到结合实际、取长补短,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本专业特长,主要在服装组合、色彩搭配、装饰配饰、橱窗设计等方面创作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服装展示设计作品。

在具体技法方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我认为可以从比较容易掌握的正投影制图法和轴测制图法入手,使其成为服装展示设计的主要表现手段。其中正投影制图法可以用于服装展示设计的平面图、立面图的绘制,而轴测制图法则可用于展台、展架和橱窗等部分的绘制。同时,在制图规范上做了大量的简化,其目的是以表现服装展示设计的空间布局、色彩运用、陈列形式、道具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从而使学生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创意设计,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另外,在设计表现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强调比例尺的重要性,只有在图纸中正确地运用比例尺,才能准确地体现设计思路,把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知识用在实处,才能检验出设计中关于尺度、空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

以上方法的应用,是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与保障,是进行服装展示设计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尝试与探索。

三、服装展示设计创意手段的探索与运用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以上谈到的针对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教学两方面的内容只能说是一种方式与方法的研究,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开发创意理念、引导设计思路这一目标,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并使其具备实际意义。以下简单介绍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环节,仅供参考。

在课堂基本理论教学环节完成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之后利用一至两天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并要求每个学生提供相应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做到条理清楚、图文并茂。调研报告应从不同角度如:定场与定位、空间布局、色彩、展具、陈列等方面阐述调研内容,并做出基本评述。通过此环节实现对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服装企业会针对自身的品牌定位,在不同情况下确定不同的营销主题,以此指导时装的展示与陈列设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把这一理念引入教学之中,为学生设定多个实际营销主题以供选择,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创作,从而实现将课堂理论讲授与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注重设计说明的撰写,设计说明应着重对品牌定位与视觉营销方面进行阐述。从而实现课题分析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调研结果及课题分析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形象地进行演示和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我在近几年的服装展示设计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心得,还有很多方面不够完善,需要改进。希望随着教学实践经验的不断探索与积累,能够达到更高的层次与水准。

参考文献:

[1]吴国智,肖剑.服装展示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2]马大力,徐军.服装展示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

[3]张力.服装展示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5.

第7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改革创新;现代服装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技工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

1 我国服装行业与技工学校服装教育的现状

培养适应服装行业需求的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是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目前,我国服装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各类成衣产品生产齐全,种类繁多,成衣的生产制造水平,已接近了国际的先进标准。但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的竞争力较弱,品牌的附加值极低,产品缺乏必要的企划方案及连贯的品牌定位,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加入世贸后,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服装的出口量也会逐渐增大,有利于贸易与品牌经营为一体的企业形成和发展。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科技的生产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及营销手段的进入与渗透,必将使我国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向多元化、岗位化发展;以此推动服装业在企划、设计、工艺、管理、营销等环节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2 技工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技工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

2、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服装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服装专业的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服装专业制图教学还没有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突破出来,先“弄懂”再“学会”的教学过程根深蒂固,即使师生都已经明确“实践”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但外化在教学过程中的仍然纠缠在“弄懂为什么”这一要求中,纠缠在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堆积中,摆脱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模式。

3、教学理念滞后。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4、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稳定,与社会、产业脱离。由于受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教育,即使是与行业、企业紧密系着的教育,也缺乏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合的意识和能力――缺乏以“出口”牵动“进口”,以“出口”调节“生产”的观念,缺乏主动调整自己去适应社会需要、企业需要的经验,这往往导致了服装专业教育的“闭门造车”,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专业与行业、企业的联合不够稳定,直接导致了这样一种尴尬局面,一方面服装企业招收不到需要的、足够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些学习了几年专业技能的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服装企业后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3 服装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制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明确教学岗位职责。制定各种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政策和措施,激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严谨治学、认真执教、从严治教。其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不仅应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育人的质量,必须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和企业对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从实际需要出发,理论、实践一体化,让学生在边学边练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技能。我们必须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多提供给他们实践的机会,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建设高标准的工艺实习室。另外,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多种途径给学生创造参加实训的有利条件,既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社会的需求,针对性地为自己走向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3、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技工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在设计练习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服装,引导学生多思巧做。老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激励、诱导学生用巧妙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就能使学生遇到问题时,从各个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和解决。

5、专业再选择工程的创建。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价格?于是相应产生了分工精细、各施其责的局面。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如将课程设置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与形式能进一步多样化,大大提高就业率。

先进的教学改革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出现无序、盲目、低效的教学模式甚至僵死的教学模式,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不断更新教学改革思想,创新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柴伟民.谈服装一体化教学[M].中国教育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