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杂志是什么级别?杂志刊期是多久?

来源:优发表网整理 2025-03-27 16:52:35 68人看过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杂志级别为省级期刊,目前刊期为半年刊。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杂志简介信息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出版地:北京,于2010年正式创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等。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的一本综合性学术期刊,该杂志以半年刊的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旨在报道国际汉学界在中国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搭建中外学者沟通交流的学术平台。

杂志的主要栏目包括“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文明傳播”“文獻天地”“研究綜覽”“基地紀事”等。这些栏目涵盖了对中国历史、文学、哲学、语言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包括书评、会议报告、学者访谈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国际汉学研究通讯》不仅为汉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还促进了跨文化的学术对话。

该杂志强调国际化视野,内容不仅限于中文表达,还会采用多种语言出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全球读者。它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海外的众多汉学家参与投稿,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平台。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增长,《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纽带之一。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杂志特色:

<一>摘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中常识性内容,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不宜写入摘要;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自我评价;不要简单重复题目中已有的信息;不出现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插图和表格,不引入参考文献序号。

<二>编辑部有权对来稿进行修改或删节,但对内容的实质性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

<三>引言章节编号为0,一级标题按123等顺序编号,二级标题使用1.1、1.2、1.3等,三级标题使用1.1.1、1.1.2、1.1.3等,一律左顶格。

<四>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1][2][3]……,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五>稿件均为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凡涉及国内外版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和有关国际法规执行。

<六>内容摘要为文章主要观点之提炼,字数一般控制在200——300字为宜;关键词一般为3至5个(提供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更佳)。

<七>论文标题一般不用缩略语,即使不得不使用,也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

<八>图、表要能适应数字网络环境的识别、传输、显示,完整清晰、有自明性,要求黑白图表,应标明图序、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标号;图题居中置于图下方,表题居中置于表上方。

<九>参考文献:论著文章要求15条以上,主要引用近3~5年内的新文献。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

<十>各级基金项目应在文章首页以页下注形式标注,例如“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不准确之处,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杂志,出版地:北京,于2010年正式创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等。

省级期刊 1个月内审核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投稿咨询 润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