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上海市南京西路为案例,使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定位数据,以街道上人群轨迹点密度表示人群活动强度,生成了街道活力量化测度指标。随后选用空间滞后模型测算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的时间、空间特征,分别构建了五个分时段模型,测度功能混合、小街段、老建筑、密度、交通和场地设计5组15个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各个建成环境指标对街道活力影响时空特征各不相同。其中,影响南京西路街道活力最显著的指标是地铁站出入口和沿街商业业态多样性。在这两个因素之外,规划设计理论关注的外部空间设计、街段长度、人行道宽度、商业界面连续性等也具有较强的显著性。街道两侧建筑功能混合、老建筑占比等会促进街道活力的观点,在当前南京西路环境中并不成立。本研究可为存量规划背景下南京西路以及类似高密度建成环境的商业街道更新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优化方向。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国际城市规划杂志, 双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规划研究、城市研究、实践综述、书评、专访和资讯中心等。于1979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