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重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挟裹着多级政府大量财政投入的乡村规划与项目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能,深刻地改变了乡村治理的利益格局。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热过后,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浮出水面,可持续乡村治理成为一个难题。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汤家家村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深入剖析村庄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公共产品的供给和使用机制,并揭示在政府资金撤离后,村集体在保持村庄可持续运营方面面临的难题。文章认为,自上而下的项目投入和自下而上的乡村商品化,使得乡村中的持份者享用着高品质的乡村公共产品,并具有稳定的消费需求。但强势且短期的政府投入没有触及"乡村公共产品付费"这一核心制度设计,使得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成疑。未来可持续的乡村治理路径设计,应当发挥政府资金的触媒作用,更依赖本地社区内在的自我营建力量,从而建立起供需对接的乡村公共产品体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国际城市规划杂志, 双月刊,本刊重视学术导向,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刊载内容涉及的栏目:规划研究、城市研究、实践综述、书评、专访和资讯中心等。于1979年经新闻总署批准的正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