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7:03:48
序论:在您撰写公共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除了承担人类文化遗产保存、保护与传承的社会职能外,还兼具文化教育,文化的传播与共享,文化资源的整理、加工与传递等社会教育职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专业化、科技化及智能化程度,服务网点覆盖比例,服务意识及服务效能水平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文化建设水平。因此,研究公共图书馆在助力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社会职能作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打造全方位阅读服务覆盖网络,将阅读服务送到市民身边
目前,公共图书馆文献及服务设施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可获得的文化资源差异较大,城市一体化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均衡各类文献资源。公共图书馆应进一步拓展阅读服务空间,做好延伸服务,提高基层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市民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让城市文化建设更加均衡且可持续,打通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现有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打造全方位阅读服务覆盖网络。以中心馆为核心逐级向基层辐射,打造从市到区县、街道、社区,甚至包括学校、企业等在内的全方位阅读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拓展新型阅读空间、营造书香文化氛围。如,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城市书吧、农家书屋、社区图书馆等,让书籍在各网点之间流通起来并实现通借通还,市民可以更加高效便捷的自行获得所需文化资源和服务,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流通量和利用率。高效发挥图书馆学会及中心馆的作用,定期对分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障基层场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开展流动服务,将阅读服务送到市民身边。最大化发挥流动图书车及馆内各种流动服务设施的作用,借助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流动服务,将阅读服务切实送到社区、乡村、景区、学校、企业等服务网点,让阅读的种子播撒到各行各业人们的心中,尽量做到区域均等、城乡均等、群体均等,营造浓郁的全民阅读文化氛围。
二、深挖地方特色馆藏资源,规范文创产品开发
地方特色资源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地域差异性、传承性、广泛性等特点,导致资源收集与挖掘难度较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均或多或少存在地方特色馆藏资源收集范围不广,重视程度及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此外,文创产品作为特殊的地方特色馆藏资源,也存在开发创意性不足、特色文化底蕴不够浓厚、形式单一等问题。地方特色馆藏资源多以一次文献形式存在,以纸质文本为主要载体,文创产品主要是文化衫、书签以及雨伞等,文献共享与文化传播的难度较大。加强本土特色资源的征集、收藏和挖掘力度。积极引进、培养地方特色馆藏资源挖掘与利用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资源深度挖掘的规范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挖掘现有馆藏的城市文化内涵,提升资源开发的专业化水平。编制二、三次文献,形成研究报告、综述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在做好地方特色文献资源收集、保存及保护、丰富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做好参考咨询与决策服务,例如,图书馆为“两会”现场开展信息服务、编制“决策与信息”材料,为城市建设提供专业化和可操作性的决策支持。重视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形成地方特色文献专题数据库,建立地方文献资源书目数据库,整合各类特色资源数据库,借助本馆的各类数字化服务平台,传承、共享与传播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作为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要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应该规范文创产品开发流程。重视文创产品与城市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在产品开发策略及方法上下功夫。从产品开发的深度、广度等维度入手,实现由城市文化挖掘、艺术资源再造到产品形成再到产品营销推广的一体化开发模式,树立标杆形成“文创+品牌”的良性循环[1]。丰富文创产品的灵感元素来源,发掘文创产品开发人才,调动市民参与文创积极性。通过智慧提炼,将文字、图画、装帧等文献资源投射到形式多样的载体上,将“宅”在馆里的珍贵典藏特色资源融入科技、艺术等元素,形成更加直观、形象的特殊馆藏并展示出来。最后把这些“外观”与“内涵”兼备并成体系成规模的系列文创产品,作为本馆的特殊馆藏,为本馆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及影响力,对保护城市文化成果及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促进作用。[2]
三、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创立文化服务品牌
虽然公共文化服务已经从总体上解决了“缺”和“不够”的问题,但人民对更高层次的“好与精”的文化需求已愈发强烈。个别地域受经济、社会及技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可提供的阅读服务仍仅限于检索、借阅等传统业务,在技术、产品、方法等方面的创新项目较少,创新服务质量和水平仍需大幅度改善与提升。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引进智慧化场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市民对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打造以及全身心、沉浸式阅读服务体验等方面的要求也日渐升高。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独立或社会合作的方式,积极将创新服务理念引进到馆,打造新型阅读空间,增强文化载体的科技感和艺术感。引进智能创新服务项目或智慧应用场景,利用3D打印技术、声音识别、AR、人工智能等图书馆服务技术,积极打造集阅读、休闲、娱乐及互动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阅读服务空间。通过信息化手段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沉浸式”服务体验,如,上海市图书馆的智能问答机器人、自动盘点机器人,苏州市图书馆的智能立体书库、电子书瀑布流、虚拟现实学习系统等智慧化场景,让到馆读者在学习之余感受到图书馆的现代科技,为其带来不一样的文化盛宴。发挥图书馆的阵地优势,创立文化服务品牌。公共图书馆应立足馆藏资源和城乡发展特点,积极打造持续时间长、公众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的品牌文化服务项目。发挥公共图书馆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及科普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大庆市图书馆针对不同群体打造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品牌,定期持续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做大做强读者满意度高的文化普及活动,依托“大庆讲坛”开展内容丰富的社会科普教育活动,“桑榆学院”开展老年人各类培训,“小油苗”开展少儿活动,“女子学堂”开展插花、剪纸等各类女性手工创作活动,“畅读行动”播放无障碍电影等特殊群体服务。
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线上线下联动
公共图书馆是展示城市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承担着丰富市民认知,开拓市民视野的重要社会职能。随着各种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以及手机终端等设备的普及,公共图书馆仅靠单一、传统的阅读推广渠道已经无法切实保障公民阅读权利,不能满足读者实时获取阅读文化信息的需求。目前,绝大多数中东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借助微信、微博、网站、短视频等数字化平台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服务,但是,部分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服务方式还相对较单一,活动推广及服务形式仅拘泥于线下到馆参与,对新媒体的应用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借助各媒体平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推进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有机融合,线上线下联动对读者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积极开展线上活动,让读者服务从根本上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最大化的让各阶层用户享受到图书馆高质量文化服务,提高公众参与度,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满意度。例如,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新书推介、普法宣传教育,发布读者活动预告、活动现场直播及活动回顾等。推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常态化和分众化,做好网站、微信、短视频等平台的后台收据统计分析工作,对读者的阅读倾向和活动爱好进行人工画像,发挥图书馆是文献资源中心的作用,让活动开展和阅读推送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完善社会公众意见及建议征询制度,广开言路。通过询问到馆读者、线上留言、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与服务反馈,定期调整资源采购及读者服务活动计划,制定整改方案,及时转变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扎实推进全民阅读,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助力城市文化建设。
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服务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馆藏资源丰富、文化活动的开展,还是新型阅读空间打造、创新服务项目及智慧化场景的引用等,都需要中央、地方、图书馆及社会各界从组织、法制、财政及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保障与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及供给体系建设水平不能达到预期,公共图书馆的制度不完善、经费不足及人才缺乏等情况,会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不够均等标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水平不高。新时代体制改革创新正对图书馆的发展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宏观导向,公共图书馆在做好自身阵地建设的前提下,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加快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完备的服务保障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均等化、标准化。面对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及专业人员的短缺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租赁、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招募培育复合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建立人才专家库,解决人才结构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发挥文化志愿者作用,打造特色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制定并落实志愿服务相关管理制度,严格确定文化志愿者的招募标准,优化招募工作流程。针对不同岗位志愿者,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制定完善志愿者服务的绩效考评机制,督促其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等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普及与应用,为公共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这些新技术积极打造阅读推广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进一步打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另一方面,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自身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作用及服务形式,推动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祥涛.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探析[J].图书馆文创专刊,2020(11):15-21,29.
[2]刘晓辉.文旅融合视角下图书馆文创开发策略探讨[J].晋图学刊,2019,6(12):28-33.
作者:张丽 单位:大庆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