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1 16:37:27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安全保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身体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小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小学生的活泼开朗却又顽皮好动却也盲目懵懂等特点,更使得小学成为事故发生的重灾区。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安全保障的体育课堂教学,早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用实地调查法,通过对一些学生、体育老师的走访调查,获得相关信息,并予以记录。通过阅读图书馆馆藏图书以及中文电子期刊网的有关期刊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人群的走访,发现并找出相关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二、研究结果
1.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伤害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在学校实施的体育教学活动或者有组织的校外教学活动中,由于一些体育管理人员、有关教学人员和学生自身对问题的重视不够出现的思想上的麻痹,造成对教学中的一些环节的疏忽,而导致在校学生发生的人身伤害事件。这个问题不容忽视,是实际教学中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伤害事故有:(1)肌肉拉伤: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2)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地强直收缩所显示出的一种现象[2]。在练习中,肌肉连续地收缩,以至于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性紊乱,容易引起肌肉痉挛。(3)开放性伤口: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常有组织液渗出或有血液自创口流出。
三、造成教学过程中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小学体育教学是集体化、集中化教学,其对象整体较为幼小、复杂,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许多难以预测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进程,但其中最容易出现的伤害事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为因素。(1)安全意识淡薄。小学生年纪尚小,所以自身并未树立良好的运动安全意识,他们常常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危险不会轻易发生,这样大意的思想很容易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经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活动调查发现:5.2%的学生几何从不做准备活动,36.3%的学生虽然每次都做,但实际上并不认真,动作并不到位。由此可见,许多学生的安全意识还是非常淡薄的。(2)组织纪律观念较差。很多伤害事故常发生在缺乏秩序、组织纪律观念的学生之中。在课堂学习中,一些学生活泼、调皮,并不愿意遵守课堂纪律和比赛规则,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也是熟视无睹,这样的行为就很容易就造成了一些伤害事故。(3)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基本常识和自救措施的不了解也是导致伤害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有很多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了解体育运动基本常识的重要性,同时也不愿跟随教师的脚步去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伤害事故。
2.体育教师方面。(1)课前了解不充分。了解小学生身体情况与场地设施状况等是体育教师上课前必须进行的课前准备中的一道工作。如对有病史的学生不够了解,也很容易会激发学生的身体心理不适,并带来不可预测的伤害事故。(2)课前对场地安排不够合理。有一些伤害事故正是因为没有合理安排场地而导致的,如投掷项目教学时,多班级挤在同一场地中,很容易地造成了一些伤害事故。(3)器材的摆放与设置不合理。体育课中器材如何摆放与设置也是有讲究的,不合理的摆放与设置也是导致一些伤害事故的发生一个主要原因。(4)前期准备有所欠缺。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有部分教师并未树立良好的课堂准备意识,也并没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5)讲解、示范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有难度,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动作由于没有进行系统而且全面地讲解也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发生。(6)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安全保护措施不力而导致某些伤害事故经常的发生。(7)运动负荷安排不当。小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负荷能力相对较差,这时他们并不适宜负荷较大的运动活动。(8)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不够注意。在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异常现象熟视无睹。如有的小学生因受到其他的学生的欺负,进而引发伤害事故。(9)忽视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结束部分中的放松活动不合理也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人体可能长时间处于高度集中的锻炼当中,此时如果没有通过合理有效的放松运动舒展身心,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大脑缺氧、代谢紊乱等情况。
2.物质因素。(1)场地器材的问题。场地方面:体育教学中场地的空间如果过小的话,在活动中学生易发生碰撞,就易出现意外事故的发生;空间过大,不易于教师的管理,那些比较活跃的学生就易出现伤害事故。器材方面:尤其是室外体育器材,经过日晒雨淋后,必然会产生老化、锈迹斑驳的情况。(2)不良气候的问题。从事体育运动必须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气候条件对体育教学有着一定的影响,不好的气候条件能影响学生练习的思想,抑制学生运动能力的正常发挥,而且还能直接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四、体育教学中预防伤害事故的对策体育课具有运动本质,其显著特征意味着相对于其他课程,体育课程的伤害事故发生频率更高。但是在进行相应的科学防范后,大多数的伤害事故就可以得到有效避免,这也是从根本上保障学生运动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
1.积累教训,总结经验,树立安全防范的意识。体育教学首先要牢固树立安全防范的意识,不得有所疏忽。小学体育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安全防范的良好意识,要针对课堂中一些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现象和行为,教育提醒学生,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
2.严格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体育运动讲求科学锻炼,因此,体育教学也应遵循相关的规律。如开始必须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活动,结束必须有一个彻底的放松运动;课中必须严格控制练习时间、次数、重量、组数等。
3.强化课堂纪律,约束违纪行为。严明有序的课堂环境是保证学生运动安全的基本条件。如在投掷和接力跑项目教学时,应要求学生严格按教学程序的规划和要求进行练习,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带头作用,发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观察、提醒、监督来防范、约束部分顽皮学生的违纪行为,这样,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必须能得到一定的有效控制。
4.合理运用场地与科学设置器材。场地器材的设计与摆放必须与活动人数相协调、与练习内容相适应。这样既能减少学生之间的相互直接碰撞,又能确保器材运行的空间,避免器材伤人事件的发生。
5.加强医务监督,熟悉伤害事故处理预案。医务监督是促进学生健康安全锻炼的有效保障,其中学生的肢体表现与心理变化都是教师需要注意观察的方面。如学生的喘气频率并不规律、肢体不协调时,说明学生的运动量有可能过高了,这时教师应降低运动负荷。如果发现个别学生面色发白、呕吐,说明运动过量,应停止运动。对体育课中发生意外事故教师要及时判断与处理,这样通过老师的积极主动的妥善处理,就能把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长期以来,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似乎一直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难以逾越的障碍。仅依靠表面上的理论教学无法彻底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伤害事故,只有将科学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才能够更好地避免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健全的制度管理、细致的教学准备、严谨的教学程序、适时的医务监督等措施,是安全高效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许召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2003,(4).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龚雪梅,关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9).
作者:严婉莹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