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职煤炭安全类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3-03-17 15:53:08

序论:在您撰写高职煤炭安全类人才培养模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职煤炭安全类人才培养模式

1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

“新工科”是基于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开拓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新途径[1]。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2],这足以表明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重视职业教育。然而,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不适应。将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在行业转型升级和专业技术发展方向上的持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受限,校企协同育人关键环节路径不畅,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行业就业适应性不强。二是实践教学资源不丰富,系统性不强。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与智能开采路径下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的工科人才需求不适应[3]。三是高职院校扩招规模增大,专业录取分数线不断走低,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教育体系不健全。四是煤炭行业“脏、累、苦、险”的固有思维偏见下,考生报考煤炭安全类专业意愿不强,就业积极性不高。五是职业技能培育与思想道德熏陶不并举,技能培训与基础理论不能很好结合,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偏弱。鉴于此,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采矿工程系按照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改进创新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徳技并修、学训结合”的综合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安全理念、岗位奉献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科技知识,训练培养学生具备胜任岗位工作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培养人才对社会和行业的适应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和社会效益。

2“徳技并修、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煤炭安全类专业教改中的实践

2.1形成“学校+”业态驱动的三方平台合力育人机制作为职业院校煤炭安全类专业,单一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具备职业技术技能的需求,不利于塑造学生全面完整的人格,将“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企业锻炼”三方平台相互结合共同育人,才能培养出符合煤炭行业发展需要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2.1.1坚持“学校+企业”的双主体共同育人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育协同创新,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院采矿工程系先后与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煤矿、晋城凤凰山煤矿、山西汾西矿业贺西煤矿、晋能集团太原分公司、山西宏安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山西总队等众多企业建立了学生培养基地,组织学生赴基地开展生产实习锻炼,实现专业与岗位“零距离”结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晋能集团太原分公司矿山救护队合作建立煤矿安全实习教学基地,根据专业教学计划,校企共同制订《矿山救护》课程实训教学方案,将课程教学搬到矿山救护队,探索和实践“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任务引领、实战化教学演练、双师教师指导”项目化教学模式。职场化、全真实的教学环境条件和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文化养成的针对性,真正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2.1.2聚焦“学校+社会实践”双结合的育人机制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人才培养过程重要一环。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义务劳动、乡村支教、实习实践等,建立并形成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制度、社会实践载体等平台,系统化、多维度开展社会实践锻炼,使学生提前步入社会,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由采矿工程系师生组成的“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服务队连续多年前往平遥白家庄小学进行支教活动;2020年初在疫情最猖狂的时刻,采矿工程系二十余名师生组成的抗疫先锋队,响应国家号召,分别前往街道、社区、住宅小区和乡镇村庄疫情一线积极参与抗疫工作。

2.1.3推进“学校+学校”双向交流优势互补的育人机制为拓宽煤炭安全类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山西工程职业学院与太原工业学院探索高本贯通试点工作,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榆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吕梁煤炭工业学校等兄弟院校相互考察学习、交流经验、优势互补,学习和借鉴同行经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方式,建立校校合作的常态育人机制;与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和隰县职业中学建立校校合作机制,扎实开展援疆工作和职教帮扶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2.2构建“立足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三课联动的多角度全方位育人体系煤炭安全类专业培养的都是应用型技能人才,“第一课堂”专业教学远远不够,必须辅之以“第二课堂”强化技能训练和“第三课堂”在线学习作为补充,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2.1立足第一课堂,挖掘德育元素,改革教学模式日常教学是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直接关系“培养什么学生”和“如何进行培养”这两大基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调整培养思路,根据煤炭产业发展需求,把握市场走势,将“德技并修”理念融入《煤矿智能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做中教、做中学”,将专业思想、职业精神与课堂教学项目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纠正学生对煤炭专业的思想偏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煤矿生产过程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将德育元素渗透于分类教学项目各环节;针对煤矿工作特殊性,培养学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守岗位的安全生产理念;培养学生热爱煤炭为国家能源发展做贡献的职业精神。将《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划为示范课进行建设,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

2.2.2丰富第二课堂,打造校园文化,拓宽育人渠道第二课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采矿工程系始终传承“爱煤炭事业、育煤炭英才、铸煤炭精神、兴煤炭文化”的产业情怀,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将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效果显著。首先,组织学生技能训练,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行业最新标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多年来,学生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其次,以党建带团建,积极开展“一系一品牌、一班一特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提升学生荣誉感。打造采矿工程系“超级男声”“威风锣鼓队”“超级演说家”“书法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特色品牌社团。以团学活动为载体,将校园文化活动与煤炭产业情怀有机结合,用艺术的魅力感染广大青年爱岗敬业、艰苦创业。

2.2.3开辟第三课堂,拓展网络教育,衔接线上线下煤矿智能开采技术成为智能矿山建设的必然趋势,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煤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传统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采矿工程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智能开采+互联网”工作新模式,克服传统方式的时空限制,利用系部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等有效地解决了在时空局限性和危机状态下教育教学难以落实到位的情况。疫情期间,学院率先以“云课堂”的形式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衔接,打造全方位互动性学习模式,探索适应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育人路径。开发专业精品课教学网、职教云网、就业网等在线教育网站,为学生提供专业理论在线学习服务,做职业指导及就业、创业教育等。实现校企信息互通,师生广泛深入交流,有效拓展了学生职业能力锻炼的时空。

2.3确立“教学名师、企业劳模、身边楷模”三类优秀榜样进课堂的特色育人制度多年来,职业院校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学生心理、法治、道德方面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说教,效果不理想。邀请身边的名师、劳模、英雄进课堂讲述他们的人生奋斗历程,定期举办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塑造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乌金大讲堂”是采矿工程系多年经验形成的专题活动之一,这些主题活动体现的思想能够真真切切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经过多年实践,以及企业跟踪调查,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明显提升。

2.3.1名师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山西工程职业学院采矿工程系名师荟萃,王永安、朱国宏、李金龙等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煤炭教学名师”“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他们就是典范,从教二十余年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他们主讲的课程好评如潮,他们化繁为简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他们时常告诫学生:“严格遵守岗位规程以保证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煤炭是国家工业的粮食,我们埋头实干艰苦奋斗从事煤炭生产事业是在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我们要干一行爱一行,扎根煤炭,热爱煤炭,热爱国家。”在其谆谆教诲之下,身边的同学都不再谈“煤”色变,坚定了“立足煤炭、服务煤炭”的决心。他们就是像煤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师者,时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师生。

2.3.2请进煤企劳模,以崇高的职业精神影响着学生劳模精神形象、生动,是可学习、学得会的。弘扬劳模精神,实现以点带面,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4]。多年来,我们通过顶岗实习实训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深入煤矿实践锻炼,关注煤炭行业涌现出的优秀典型、杰出校友、劳动模范,针对性地邀请其进校做讲座,讲解他们自身在煤炭行业的成长历程和奋斗过程,以他们的个人事迹影响感染学生,鼓励学生投身煤炭行业,服务煤炭事业。通过邀请企业劳动模范进校的系列讲座,不仅激励学生们做好人生职业规划,刻苦学习煤炭安全类专业的前沿知识,将劳模身上的可贵精神、优秀品质展现给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带动众多学生立志投身煤炭事业。

2.3.3传承楷模精神,以身边楷模的光荣事迹感召着学生学习英雄楷模精神,坚定信仰,崇尚光荣者,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气质与精神风貌,让正能量引领校园,学生才能坚守正确的价值理念,英雄精神长存,社会才能健康稳步发展。采矿工程系师生通过“乌金大讲堂”平台,学习我系张世豪老师不顾自身安危,数九寒天情况下勇救落水儿童的感人事迹;学习我系赵文艳老师机智勇敢奋不顾身,扑灭因电动车住宅楼内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英雄事迹,触动了同学们的心灵,成为同学们学习典范,用发生在身边的英雄事迹不断塑造学生向德向善品行,在我系以及全院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和鼓舞示范作用。

3结语

这种“徳技并修、学训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改进育人体系基础上,充分发挥采矿工程系教学团队、党建带团建工作制度的强大支撑优势,提高了煤炭安全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双证书”获取率显著提高,学生就业质量高,能力强,很多学生走上企业技术管理岗位,成为企业骨干,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同时,广大毕业生对学校好评如潮。部分学生参加国家或省级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异;有多名学生获得了省级及以上奖励,取得较好的育人成效。十余所兄弟院校借鉴了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对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2]陈子季.优化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2):5-11.

[3]高喜才,伍永平,解盘石,等.西部采矿工程专业校企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32):159-162.

[4]马德甲.弘扬劳模精神涵养企业文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6):58-59.

作者:夏果平 单位:山西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