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项目驱动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式教学

时间:2023-03-16 15:13:53

序论:在您撰写项目驱动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式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项目驱动的计算机基础课混合式教学

1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中专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不仅要培养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也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需要,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急需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即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混合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受到高等学校的广泛关注,为传统教育教学提供了改革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学习项目为中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依托学习通平台,采用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施基于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从而提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教学改革必要性

2.1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提到,鼓励职业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2]。要求职业院校把握职业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从教学改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举措,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2信息技术催生教育变革“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重新构建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资源结构和课堂结构等教育新形式[3]。新型教育模式倡导构建以慕课为代表的开放的、免费、随时可获取的学习资源,开展以自主化、泛在化、个性化学习等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实施以数据驱动的过程性学习评价方法,打造以课堂派、雨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与实体课堂结合的学习空间,全面实现教育质量提升。以现代信息技术引领教育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2.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现状随着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教师普遍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缺乏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不能够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缺乏培养学生把问题转化为应用计算机解决的思维[4];学生可利用的数字化资源较少,不利于学生泛在化学习、个性学习的发生。这直接影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急需进行改变。

3教学模式的构建

3.1教学模式框架的设计经过“项目需求—项目分解—培养内容”的流程完成项目的设计[5],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移动学习为理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作为主线,有机融合了混合式教学与项目驱动教学的优势,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该模式包括课前感知项目、课中完成项目、课后拓展项目三阶段学习活动。线上学习与课堂学习融合的学习环境,立体、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教、学、做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提升合作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3.2前端分析(1)学习者分析。数据分析技术为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提供了可能,从而为差异化、个性化教学策略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因此,上课前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初始技能、学习风格和一般学习特征等基本情况。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主体是全校大一学生。他们已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能,但是PPT和Excel技能较弱;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不够深入、系统,缺乏技能的迁移。他们具备一定的在线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教学目标分析与教学内容分析。该课程以window10操作系统和office2016办公软件为平台,引导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主要为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学习office办公软件,包括处理各种文档的编辑排版、数据管理和分析、精美幻灯片的制作等知识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工作岗位的需求,教师团队对知识进行重构,并将其融入学习项目中,共制定了八个学习项目,分别为认识计算机、制作学校宣传册、制作个人简历、排版与打印毕业论文、创建班级管理工作簿、统计班级学生各科成绩、分析班级学生各科成绩、介绍我的学校。这八个项目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3.3教学活动的设计

3.3.1课前感知项目阶段课前感知项目阶段是分析与理解项目的任务,尝试初步完成学习项目,从而获取知识。学生自觉登录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完成知识点的测试,掌握项目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并与同伴、教师针对难点、疑点知识进行交流与讨论。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和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其困惑进行及时解答和帮助,增强反馈效率。在此阶段,学生以自主、协作方式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教师则扮演引导者、辅导者、指导者角色。

3.3.2课中完成项目阶段课中探究学习阶段是完成学习项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面授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剖析项目,重点讲解项目中包含的重难点,帮助其扫清知识障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对课前完成的项目进行修改与完善。项目完成后,各小组对项目的解决思路、完成过程进行讲演。师生则共同对讲演的情况进行评比,并对每个项目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每一位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此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体验到自由、开放、共享的课堂,充分展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释放课堂的活力。

3.3.3课后拓展项目阶段课后拓展项目是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化与迁移。在学习平台的评论区,学生针对本次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系统性和逻辑性。此外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拓展项目,提交至作业区。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及时完成教学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策略的运用、活动的设计等是否得当等。

3.4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的效果。主要通过自建、引进和改造的方式完成资源的制作。其中,线上教学资源依托“学习通”平台,以国家精品课为主、建设资源为辅进行资源补充和内容扩充[6]。教学资源内容的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知识的讲解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且突出综合性、操作性和真实情境性,从感知到应用最后到迁移循序渐进的原则[7]。教学资源形式的设计多样化,包括微课、PPT、电子教材、课后作业与测试、计算机一级考试题库、项目参考资料等。其中,微课是核心资源。总之,教学资源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突出有启发性、呈现多样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5学习评价的设计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评价强调课堂面授和线上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强调评价的科学化、个性化、综合化等,充分体现以评促学、学与评于一体等特征。评价的方式分为终结性评价(占60%,期末测试)和形成性评价(占40%,课堂表现评价和在线平台表现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指标分为理论知识测试和实操测试,以实操测试为主;课堂表现的评价指标包括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课后作业上交次数和质量、课堂章测验的成绩、小组学习任务完成和展示效果情况,以及平时课堂的出勤率等;在线平台表现的评价指标包括测验和作业、讨论情况、学习时间等。

4教学模式的实施

4.1实验的设计

4.1.1实验对象的选取选取202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班50名学生为实验班,按照“感知项目—完成项目—拓展项目”的“线上+传统课堂”融合方式开展教学;202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二班47名学生作为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4.1.2实验测量工具和方法考试试卷的编制。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方案,教师团队编制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试卷,试卷类型分为主观题和实操题,其中主观题占30分,操作题占70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学习成效问卷的编制。通过参照已有的学习成效问卷,教师团队编制了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学习成效问卷.问卷答案采用李克特五级记分法。问卷设计包括学习动力、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水平四个维度,每一个维度下设置5-7道题,共24道题。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学生均要完成考试和问卷调查的填写。最终,通过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数据和问卷数据,验证模式的有效性。4.2实验实施的过程实验的时间是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共12周。在实验开始前,要求实验班学生注册并加入班级,并熟悉学习通的相关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班和二班除了教学模式不一样,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任课教师等方面均一致,且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

4.3实验结果的分析通过对实验前和实验后数据分析,验证项目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最终得出结论:此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水平。

4.3.1实验前数据的分析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并要求学生填写“计算机课程的综合学习成效”的问卷调查。随后使用SPSS软件对两个班的测试成绩(如表1所示)和问卷数据(如表2所示)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成绩无明显差异(P>0.05);(2)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水平四个方面无明显差异(P均大于0.05)。

4.3.2实验后数据的分析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再次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期末测试,且要求学生填写“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成效”问卷,随后用SPSS软件对两班的期末成绩(如表3所示)和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如表4所示)。实验数据表明:(1)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期末成绩存在明显差异;(2)对照班和实验班在学习动机、学习参与、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水平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表3对照班、实验班计算机水平测试的差异性比较结果表班级平均分+标准分tP对照班78.61±6.003.5940.001**实验班85.04±6.16表4对照班、实验班学习成效的差异性比较结果表维度对照班实验班tP学习动机3.38±0.843.77±0.83-2.6730.010*学习参与度3.94±0.874.43±0.97-2.1640.036*自主学习能力3.06±0.654.07±0.67-2.7170.009**计算机水平4.13±0.414.95±0.65-2.4840.017*

5结语

项目驱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感知项目、完成项目、拓展项目三个学习阶段展开,利用线上和课堂两个学习环境,以项目作为活动实施的内驱力,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发挥在线学习的优势,在帮助学生提升了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动机、自主学习能力。在未来的研究中,要进一步优化该模式,加入质性研究方法,从多方面、多指标评价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挖掘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

[2]教育部等9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2年),

[3]姜运隆.跨界与连通: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策略研究.成人教育,2021,41(05):67-70

[4]叶小莺,谢云,吴瑞然,苏康,罗显松,张彤宇.多途径融合信息化“教、学、管、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67-71

作者:庞阿倩 朱旭艳 万冰 单位:兰考三农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