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3-03-13 14:36:54

序论:在您撰写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双减”政策旨在提高学校育人的水平,同时对校外培训活动进行持续规范,以此来帮助学生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文件指出,要对学生作业的总量进行压缩,对作业的时长进行控制,帮助他们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提升课后服务的水平,满足不同学生课后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为了更好地响应这一政策,授课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减少课后学习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课后时间。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立足于课文,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完善的教学规划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高效地达成学习目标。

一、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现实依据

(一)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本身即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育的每个分支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现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同样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体现。一方面,当前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效率”成为整个社会的关键词,只有保持高效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优质与高效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育理念是不同的。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要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要通过创新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语文课堂的内涵在不断拓展,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日益密切。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语文课堂上出现的很多新内容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如果坚持不片面缩减传统文化的教学,保持现有的教学内容,就要提高教学有效性。这是初中语文教育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必然结果。

(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发展的要求除了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之外,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也同教育发展的要求紧密相关,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着密切的关联[2]。一方面,如今一些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处于低效状态;另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国际化的历程中,语文教学工具正在变得越发智能化和多样化,这为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首先,如今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程度在不断提高。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国内外的教育资源都可以被上传到特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研究学习;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优质课、观摩课以及教研课层出不穷,教育部门和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多样化的线下观摩、交流活动,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手段,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高效。其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已经在语文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多新的教具也得到了普及,这加速了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型课堂模式的出现,成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最后,语文教育改革也指出,在语文教育未来的发展中,要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重要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基于该模式,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都要进行创新,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单一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手段较为单一和传统。虽然立足于课文,将对课文中重要词汇的学习和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作为重点,但很少使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如此,教学过程十分枯燥,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走神和分心。仍然以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按照教师的要求做笔记、记重点,而很少独立思考,鲜见对相关问题主动进行探究的。这虽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但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教师只是基于全班同学来开展教学活动,换句话说,是基于班级平均水平来布置教学任务,这被误认为是一种“顾全大局”的做法[3]。实际上,对那些基础比较好和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前者在课堂上无法获得成就感,后者则容易失去信心。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案制订还是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都没有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没有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这对整体教学的有效性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对课文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少完善的语文教学除了包含对教材的基础学习之外,还应该包含对其拓展延伸的部分,从表面上来看这会占用课堂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对于教学有效性62GansuEducationResearch的提高十分有益。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只着力于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要求,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并不关注,甚至认为这是浪费时间;部分语文教师虽然有这个意识,但是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口头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阅读,实际上大多数学生都没能落实。凡此种种,既不利于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也不利于语文整体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手段

(一)立足课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以“读”为本,感悟语言艺术之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坚持以“读”为本的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艺术的独特美感,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对文章的价值理念形成感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使学生熟悉文章的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营造的情境,带领他们有感情、有思考地进行阅读,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4]。比如《春》这篇课文,语句优美,节奏感比较强,阅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次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朗读的同时发挥想象力,在脑海当中想象春天的情景和意境,加深对文章情感和内涵的感知、理解。

2.寻找关键字词,感受语言魅力课文都是由字、词、句、段等构成的,这其中字和词是最基础的要素。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在充分把握整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感知语言的魅力,激发其阅读兴趣的同时实现“本真教学”的目标。比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学生阅读到“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中的“熬”字进行重点分析:从表面上来看“熬”的主体是母亲,作者表达的是欢喜之情,但是深入分析之后可以发现,除了母亲在“熬”之外,作者自身也在苦苦煎熬,这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担忧,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爱。通过对这些关键字词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地对课文进行阅读,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3.寻找情感点,体会情感意蕴情感是文章创作的基调,对课文中作者情感的感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这是作品具有深厚意蕴的基础。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找文章的情感点,使其对作者的情感意蕴形成更为深刻的体验[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细细阅读、品味课文,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淡的语言文字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通过寻找情感点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将父亲的三次背影形象作为寻找情感点的重要线索,引导学生通过细致阅读来感受浓浓的父子之情,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意蕴。

(二)立足课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1.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在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是两种极为重要的品质,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为了确保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这两种品质,将课堂时间真正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对文章进行阅读,同时对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深入地理解、消化文本内容。比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之后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自主阅读,对“白求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文章重要字词进行标注,对好的句段进行标记;指引学生完成结构划分和观点总结,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2.利用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的阅读情绪,这不仅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逐渐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情感敏锐性也会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黄河颂》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材料展示与黄河有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黄河的雄伟壮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当中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的内涵,更加深切地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

3.在课文中积累素材,实现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两个最为重要的部分,二者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课文当中积累素材,在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目标[6]。比如,在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出其中优秀的句段,将这些句子摘抄下来,并模仿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积累了素材,也有效解决了主题写作无从下笔的难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教学有效性既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规划等都对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教师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领学生感受语文之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2][3][4][5][6]王霞.发挥情境引力增强教学魅力:情境教学艺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9):28-30.张建芹.语文教学当为学生“量体裁衣”: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模式的效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3):15-16.姚石.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19(14):19-20.赵雅思.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J].才智,2019(19):180-181.吴元元.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4):11-13.王通.注重学科情感渗透丰富学生人文情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谈[J].华夏教师,2016(01):44.

作者:陈爱昕 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