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0:51:43
序论:在您撰写服饰设计中民族元素的应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引言
服饰设计的更新迭代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民族元素或是民族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人类生活的影响,而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的落差愈发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一种高情感容量的文化大环境得以创造。但是如何借助于民族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使现代化的理念回归于传统则成为了当前最主要的难题。文章将主要围绕民族元素与服饰设计创新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找到相应的解决思路。
1民族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有关于设计元素的选取和运用一直以来都是服饰设计领域需要广泛挖掘并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前中国民族文化的元素特征已经席卷了各个行业的设计领域。众多的服饰设计师们也都在用着自己独特的解构角度和方式方法对中国元素进行着诠释和推广。从新世纪交汇之初至今,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题服饰设计浪潮从未停歇,丰富多彩的民族元素成为了世界范围内设计师们挖掘无穷灵感的宝库,使其能够进行新设计方法的实践并由此不断创造出新的设计理念,构建新颖的设计思路[1]。在现代化的时装形式中融入民族元素的巧思,在与时俱进地创新思想下藏匿着传统文化的神秘感。例如,路易威登品牌曾在2011年春秋女装的发布会上以“东方风情饕餮时尚”为主题,将其品牌标志以蕾丝的形式展现于折扇或是手拿包等产品上,在保留了中式旗袍传统的高开衩、立领、盘扣和大量丝绸面料的元素同时,又引入了闪光面料和透明面料的创新混搭设计,在色彩的运用方面更是十分的大胆,最后还将印有中国国宝大熊猫的图案作为点缀,在十分契合其品牌定位的“奢华”风格上又平添了些许的高雅与格调,用极具张力的视觉效果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的服饰盛宴[2]。
2民族元素在服饰设计中创新运用的意义
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不同民族间长期的发展与共存,我国形成了极具国家特色的民族文化,仅仅只是56个民族之间不同的服饰风格研究都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工作。由此可见我国民族文化的底蕴之厚重,而我们也更加需要通过保护和不断创新性的继承等方式以实现民族元素的延续性发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格局局势风云动荡,我国传统文化必然将受到猛烈冲击。而民族服饰的元素作为民族元素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很好地从细微处反映出民族对于审美的取向和精神内核,同时也可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不应当“默不作声”地在时间洪流中甘愿被埋没,也不应该将格局和野心局限于博物馆或历史书中,我们需要更多富有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实践者,取其精华,加速与现代化进程的结合,将其重新解构、重组、创造,使其重新展现于世人的视野之中。民族元素是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人民丰富智慧的结晶,它是各个时代下,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缩影,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霜才得以在如今的时代浪潮下同我们共进退,民族的就是我们的根本,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3]。
3民族元素素材的收集与选取
3.1传统民族服饰我国作为衣着礼仪之大邦,上至远古时期,下至明清近代,服饰的变迁从未停止,历史进程中民族服饰的设计既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宝库,更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占据了极重的地位。例如,商周时期,服饰结构主要采取了上衣下裳的形式,讲究衣着正色,即青、赤、黄、白等,而裳着间色;而后春秋战国时期,上下分明的传统开始逐渐被衣裳连属的风格所替代;再到后来秦王朝建立,服饰设计的主流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开始推行“以黑为尊”的风尚;再如汉朝,服饰的具体内容则进化出了包含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等组成,同时色彩运用上流行与四季演变相交应,春季着青色、夏季选赤朱、秋白冬黑等等,除此之外,汉朝的服饰还存在着不同职位等级之间的差异,集中在官帽和佩绶的细节上加以体现,据目前考察所知,仅是冠制一项便有16类之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子、庄子的思想流行,“宽衣博带”这类独特的魏晋风格便成为了全民化的潮流。唐朝则是顺延了隋朝袍衫和胡服的基础,并日趋华丽,其中贵妇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领装为主。宋朝理学思想开始萌芽,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道德观念进一步受到规范和加强,因此审美倾向上也自然地向简朴风看齐。这当中值得注意的是,从五代十国至宋的这一时期,缠足陋习也开始有所发展。元朝的服饰风格相对转变较大,蒙汉两族相互影响,以蒙制和汉制的长袍盛行,且性别上的衣着差距不大。过渡至明朝,服饰设计又在此形势丰富起来,妇女主要穿衫、袄、裙子等等,此外还有云肩、比甲、鱼尾服等也十分具有时代特色。
3.2传统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的中式建筑,拥有着世界范围内时间长度最久且体系最完善的建筑风格。在时间线上可按照汉、唐、宋、元、明、清的顺序区分,在地域性上又可遵循东、南、西、北、中的分布进行划分,甚至从结构的角度可把梁、柱等木质框架作为整体建筑的主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细致地进行关于基、斗拱、椽、斜撑等部分的研究。台基、屋身和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最为重要的三大基础部分,而其中的大屋顶设计,是古代匠师对于木质结构物十分具有特征化的创造,基于此往后的建筑发展史里还衍生出了诸如屋顶举折和起翘等类型,包括汉代的悬山、硬山等基本形式,而后又出现了丁字脊、十字脊和盔顶、圆顶等风格。除此之外,装饰艺术创新发展的脚步也紧随着传统建筑的节奏,如在室外的梁枋、顶棚、斗拱等处尝试进行石雕、木雕以及各种彩绘的装饰类型,而在空间上起到分隔作用的屏风、墙窗和回廊等构件常常同园林间的花草树木布置以及庭院美化和谐一体。在传统的装饰艺术中,动、植物与人文社会是普遍被引用的题材框架,动物多见龙、凤、虎、龟、麒麟等意形,而松、柏、竹、梅等则多作为植物装饰,其中穿插大量的文字或纹路雕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类型之多,但无论如何变化,其精神内核多离不开古人有关于“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重要儒家思想。
3.3民间工艺品青铜器、陶器、唐三彩、景泰蓝、青花瓷、绣花、织锦、剪纸、扇面、中国结、灯笼等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接触的民间工艺品同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此外还有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苏州宋锦为我国的三大名锦,其中宋锦整体相对古朴,高雅特点突出,追求艳而不火的气质,纹样规矩整齐,多以几何纹为主,题材选取广泛,构图巧思,造型反复多变;在黄色为主要基调的前提下,频繁使用调和色搭配,构建出明度及色彩饱和度较低的一体化风格,和谐中蕴含跳动,典雅方正。除此之外,刺绣中的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为四大名绣。
4民族元素引入服饰设计创新运用的实践探索
4.1关于装扮配饰的创新运用民族服饰中装饰品的丰富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这种装饰品的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更为普遍。比较典型的是融合了现代服饰的少数民族图腾图案设计,或者是通过镶嵌或者造型的方式,直接与现代服饰设计相结合的具有一定民族宗教色彩的装饰品,如兽骨等。由于这种融合方式更注重装饰性,因此,在应用实施时,不仅易于直接通过裁剪、缝制来完成,而且在整体上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息在现代服装中展露无遗。此外,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装饰性的民族元素时,还可以通过对装饰品本身色彩、造型等方面的改进,通过与现代服装风格、特点的结合研究,达到创新应用传统民族元素本身的目的。
4.2关于民族特色工艺的创新运用很多能达到非常漂亮效果的工艺类型,都应用在了我们国家的民族服饰设计中。如蜡染、刺绣、扎染等,都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在工艺成本较低的民族服饰装饰设计方面,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挖掘,摸索出的一些方法。从美观性和艺术性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在运用了独特的工艺手法后,这些民族服饰设计的装饰、美化效果更佳。受到现代服装设计师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服饰元素所形成的这一价值。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蜡染、扎染和刺绣工艺,都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局部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将不同的裁剪、缝制工艺与民族装饰元素结合在一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这样的搭配,让两种不同类型的民族元素本身在服装设计上都得到了融合运用,从实际操作到运用效果层面都是双重促进。从现阶段的应用现状来看,打破男装和女装应用壁垒,使其获得更广阔的应用市场,对于这一民族元素的应用,国际品牌的现代服饰设计是非常认可和青睐的。
4.3关于面料与纹饰的创新运用民族服饰的面料多应用棉布作为基础材料,而这种面料的舒适度和实用性都很强,只有这种载体才能适应蜡染和扎染的工艺。此外,通过不同质地面料的运用,可以增强整体服装设计的立体感和视觉感,是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所在。设计师只要在遵从传统面料的本性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方式的创新,实现两者的结合,就可以达到服装设计的整体效果,设计出一款符合传统面料的时装。此外,在装饰图案的运用上,设计师应结合现代服装设计的款式、色调和装饰性要求,在局部加强设计感的同时,将一些漂亮的装饰图案加入现代服装中,以保证应用效果和文化内涵的传达[4]。
4.4关于设计理念的融合创新运用设计思想,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决定了设计的效果。这种表现在理念和思维上的融合,一方面要求设计者本身对民族服装元素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核心设计要素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设计者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是设计人员自身对民族服装元素和现代服装设计它通过长期的积累,对二者的融合,在体现民族元素融合现代服装设计基础价值的前提下,具有一种实现设计风格创新价值的敏锐性来实现服装设计,使二者的融合设计从灵活性和创新性两个角度同步提升。
5结语
总而言之,设计人员应通过对民族服饰元素的研究和分析,针对现代服饰设计的理念,在结合过程中积极创新发展,通过现代服饰设计,促使传统服饰文化的光彩得以彰显,这是现阶段服装设计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贺雪雪.民族服饰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教学探索[J].长江丛刊,2020(10):17+32.
[2]潘承丽,闻双.一场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盛会[J].当代贵州,2018(45):74-75.
[3]齐冀.民族元素与服饰设计创新[J].文艺研究,2013(11):157-158.
[4]唐娜.中华民族服装服饰国际化探索―休闲装创新运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3.
作者:袁本鸿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