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22:33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表演教学研究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职业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音乐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三四十年来,高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也使我国的音乐表演教育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质量、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日益凸显,高校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开始显露。近几年,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少数人从事专业的音乐表演工作,大部分学生选择去教育培训中心代课。毕业生就业面窄,所以他们大多选择依靠唱歌、乐器表演等基本技能谋生[1]。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相对落后、陈旧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当前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知识体系相对落后、课程区划不合理、内容重叠交叉严重等问题;第二,课程设计缺乏实用性和人文性。当前很多本科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与就业市场严重脱轨。课程设计更加关注理论知识及表演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忽略了课程的实用性和人文性。
二、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时代在飞速发展,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应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样才能培育出符合当下社会用人需求的音乐表演人才。高校应及时了解就业市场所需人才的动向,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课程的优化改革,方能继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一)课程设置人文化
职业本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职业“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铺路石,文化艺术培养是成就学生自身价值的内部驱动力。文化艺术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和长远性。因此,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目标应分为认知能力、专业技能、情感共鸣、应用领域四部分。认知能力指的是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音乐表演理论知识、艺术表演原则以及基本规律。学生在达到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锻炼专业技能,使歌唱及艺术表演能够达到专业水平。在前两项都具备之后,情感的共鸣必不可少[2]。没有情感的艺术是无法长存的,在课程教学中要达到的情感目标是学生对于音乐表演正确的思想意识、观点以及艺术信念,还有职业教育背景下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正确的择业观。当实现前三个目标后,学生应将前三种能力及观点等实际运用到工作及生活中,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这正是课程设置人文化的体现,使学生在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升华自己的人文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提供艺术正能量。
(二)课程实施要尊重学生的认知与经验
课程体系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专业实用的课程,大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更能借助这些知识激发自身的潜能。因此,课程体系要遵循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关联学生的认知与经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在课程实行中,职业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认知和经验,深入具体地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换言之,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应该全部被提早设定,而应在部分操作落实中,由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认知和经验进行即兴发挥[3]。因此,在设计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认知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要整合多种课程模式
目前,我国的音乐表演专业在教学方式上表现出了二元思维,即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单一的教学方式取代其他的教学方式。基于多元的思考逻辑,在设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将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课程体制观念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需要遵循开放、多元化的原则,强调整合,从各个不同的学科中整合出与音乐表演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具体来说,首先,在构建过程中,各个学科要关注学生的理论技能与实践能力教育并行发展,放开课堂,让学生自由发挥。其次,教学方式也必须具有灵活性,以便为具体的执行留出一定的空间。最后,在构建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坚持“融合”多种教学方式、以“创新”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四)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目标设置多元化
当前,表演专业教学目标过于侧重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但从研究人员的角度来看,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不仅要有好的表现技能,还要有将这种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因此,单一片面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了音乐表演专业培养精英人才的重要障碍。除此之外,目前我国本科音乐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人数相当多,市场已经达到了一种饱和的状态,单一的课程目标必然会影响学生的长期发展。大部分音乐表演专业的人都不可能成为专业的表演者,他们肯定会“改行”,从事其他行业。这样的现实说明,在课程的教学目的上,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现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人”,不能只偏重教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而忽视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修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的教学目标必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总之,音乐表演类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不仅要“见物”,还要“见人”,要看到“树木”,更要看到“森林”。
三、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优化对策
(一)确定基本标准
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课程大多采用的是国家标准。然而,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为了凸显学校课程特色,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国家鼓励各高校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时,应遵循以下三个标准:一是符合国家标准。本科院校对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的调整并不是不受拘束,随意操作的。课程调整需要在国家提倡的教育理念下,依据国家颁布的高等教育相关标准并与国家课程保持一致。音乐表演专业的课堂调整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4]。二是符合系统性。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要有科学合理的系统性。音乐表演专业的各个学科的设计要有系统的要求。学校要关注学科内部各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系统理论的视角来说,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各类课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递进式的设计;具体的课程要进行规律性系统性的设计;整个课程体系要从科学认知的角度相互关系,系统运行。三是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课程体系要注重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环节,立足学生的未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整合相关课程
整合相关课程可以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明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理论学习时间,加大技能练习的时长,并进行学科综合,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将音乐基本原理与视唱练习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理由是:以音乐为引导,表现出“音乐感觉”高于“理论”的观念,并进一步了解音乐表演专业知识。这样一来,以听觉能力为导向的音乐欣赏能力,将理论、听觉、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能力的创新,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深化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中,本科学校要立足就业岗位,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中,本科学校要加入一些与学生表演相关的实用技能如音乐指挥、舞蹈编排、组建乐队等。这些都是学生将来在就业中可能会用到的实用技能。这些课程能够给学生的未来就业提供助力。这才符合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革新。同时,我们要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社会的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本科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与公共文化、现代世俗艺术相结合,给学生提供更多登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如学校可以对接一些公益单位或者专业表演单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进行专业技能的表演实习或者开展公益表演。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深深的社会责任感。
(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拥有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进行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是培养优秀音乐表演专业人才的有力保障。因此,本科院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整体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教师团队思想建设。高校要重视对教师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除了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思想政治素质,更要培养教师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引导教师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积极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第二,邀请专业人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本科院校可以聘用校外比较优秀的音乐表演方面的专家或者学者来校进行指导培训。借助社会上权威的专业人士,使本校教师掌握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第三,给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培训深造的机会。本科院校要给大学教师提供去外地优秀学校或者国外院校培训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吸收外部的优秀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第四,聘用优秀教师。高校可以邀请专业人才来校任教,借助社会优秀的音乐表演人才资源充实学校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第五,强化教师激励政策。本科院校要加强对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教师激励评价体制,监督激励教师的成长。这些举措能够提升教学的综合素养,为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创新完善提供良好的内部力量。
四、结语当前,本科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专业场所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结合社会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相关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
作者:刘洁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音乐表演教学研究2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将课程思政元素应用到新时代高校“音乐鉴赏”教育教学过程中,找到其中的契合点,是当下“音乐鉴赏”通识课教学改革重点思考的问题。
1“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导向
1.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导向方面,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精髓,并将其内化为课程思政元素贯穿于教学始终。如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应挖掘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天鹅湖》《保卫黄河》《命运交响曲》《梁祝》《革命练习曲》中的思政元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形成美好的艺术源流,浸润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灵。
1.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在“音乐鉴赏”通识课程中,把红色经典歌曲与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因为红色经典歌曲的主旋律慷慨激昂、催人奋进,其内容也多与时代背景相关联,如展现抗战时期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义勇军进行曲》,讴歌新中国建立的《歌唱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不忘初心》等歌曲。通过对这些歌曲的学习,向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展示中国百年来的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
1.3提升教师的创新精神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2]面对新要求,高校教师要不断开拓创新,及时更新教学体系,调整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等教学要素,优化课程建设,修订“音乐鉴赏”教材与教学大纲,梳理“音乐鉴赏”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
2“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2.1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综合素养
新时代高校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承载着传播时代知识、传播时代真理、塑造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教师要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不断提升自己,“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3]。教师应以课程思政为契机,先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转变教学思想,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音乐鉴赏”教师要用心去体悟音乐作品,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精神价值、美感价值等思政元素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判断是非的能力。
2.2编撰课程教材、教学大纲与案例库
教材是课程的介质,是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平台。“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选择或编撰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音乐鉴赏”教材[4]。除了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要求选用教材外,教师还要对选用教材或自撰教材加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的排查,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发挥教材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牵引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应将课程思政元素编入“音乐鉴赏”的教学大纲与案例库建设之中。
2.3思政教学内容模块化分类
“音乐鉴赏”课程教师在分析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对每个教学模块目标的设定要突出课程思政元素,并细化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落脚点,增强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扬州某高校“音乐鉴赏”课按照不同的音乐主题,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模块化分类,从中外民歌鉴赏、中外经典歌曲鉴赏、中外舞剧和音乐剧鉴赏、中国民族器乐曲鉴赏、外国器乐曲鉴赏等教学内容中提炼出“音乐与生命”“音乐与爱情”“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国家”“音乐与文化”“音乐与时政热点”等六大主题模块。在六大主题模块中分别融入“励志爱国”“家国情怀”“改革创新”“文化自信”等不同的课程思政元素,筑牢红色音乐熏陶的教育根基。比如对外国器乐曲鉴赏这一“音乐与文化”模块的学习,由波兰钢琴家肖邦导入,用他的人生经历引出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再将肖邦的经典钢琴作品《革命》与中国钢琴协奏曲《黄河》进行对比分析,引出个人在民族危机和灾难面前做出的抉择,从而在其中渗透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等,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知晓中国历史、中共党史,了解中华民族崛起之艰难。
2.4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应面向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自然贴切,不能牵强附会,不能把“音乐鉴赏”课上成思政课。可以采用情景体验法、比较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00后”的大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对红色经典歌曲的兴趣并不浓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流行作品,再挖掘其中的红色主题来介绍并比较分析。如把2020年流行的“快闪”节目《我和我的祖国》与红色经典歌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等曲目进行比较欣赏,有机融入爱国主义精神。在“音乐与时政热点”主题模块教学过程中融入有关时政热点的音乐作品,比如北京冬奥会的会歌,新冠肺炎疫情下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歌曲,激发大学生们内心的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
3“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总结反思
3.1教学改革体系化
教师应尽可能有体系地开展“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音乐鉴赏”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教学讲义、案例库进行精心设计,吃透该课程的知识框架体系,通盘谋划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课程中的篇章布局和学时分配,循序渐进、逐步健全“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以避免“课程思政”教育的零散化、碎片化、表面化等现象。
3.2教育资源主题化
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需要任课教师努力挖掘的,通过梳理该课程相关知识点,从中提炼主题、建立主题案例库,每个主题案例库都选取与理论知识点联系紧密并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对应不同的课程思政教育主题,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学案例之中。
3.3教育方式隐性化
“音乐鉴赏”课程思政元素要以启发性、感染性、哲理性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在音乐鉴赏中隐性化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如把斯美塔那的交响音乐诗《我的祖国》、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1812序曲》、西贝柳斯的交响音乐诗《芬兰颂》等列入“励志爱国”主题教育模块,收集与这些经典作品的资料建立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对它们进行专业鉴赏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思政元素。
3.4教育手段多样化
“音乐鉴赏”实施课程思政的教育手段应该多样化,可以通过体验式学习、浸润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充分借助在线综合教学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使新时代大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参与者、获益者。
四、结语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新时代高校解决育人困境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高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音乐鉴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作者:杨羽 单位:扬州大学
音乐表演教学研究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制定了完善的教育教学措施,特别是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工作时,逐渐意识到运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策略可以实际满足当前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相关培养要求。高校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作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不断提升高校学生自身专业素养。然而,部分高校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顺应时代发展,也符合当前社会对新一代接班人的教育要求。高校在进行音乐教育中注重运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可以给高校学生提供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沟通交流平台,能够推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音乐教育中加强多元文化音乐的融合,可以充分展现出高校音乐教育价值。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内涵多元文化是指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个世界上,各国、民族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世界上的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是一种以多种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它是指在掌握各种文化的同时,进行音乐创作和教育,使学生了解到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背景、音乐表达方式,从而拓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念,促使学生在音乐创作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充分发挥音乐的无限潜能。多元音乐教育是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培养世界范围内的优秀音乐人才[1]。
高校音乐教学中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的文化不仅通过经济、政治等手段实现了某种程度的交流,也通过网络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元文化的教育观念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高校的音乐教育也是多元文化的产物,它反映出时代的音乐教育,显示出教育的开放性;同时也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化,而音乐又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自古以来,在各民族中,都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多元文化环境下,产生了很多创造性的元素,积极地进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传统的音乐文化中融入创意元素,并在原有的音乐文化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合理利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使得传统音乐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注意。
(三)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元化的音乐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上的音乐文化。多元音乐教学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室里,了解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和艺术观念,使他们更好地了解音乐,从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高校音乐教育中运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相关策略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土音乐进行充分的挖掘
在高校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将多元文化音乐融入到课堂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引导,教师在多元音乐文化应用的过程中也要对其应用到音乐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解与掌握,进而才能够将其教学方法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对本土音乐进行挖掘,学生在挖掘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与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文化和魅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对本土音乐文化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其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例如在学习音乐知识中的“民歌”一课,民歌能够最为直接体现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劳动生活习惯,在歌曲中也能够充分展现不同环境和地区下的人们的民俗风情。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民歌进行播放,让学生进行聆听之后进行小组探索,小组探索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民歌内容和曲风找到其代表的民族,并对其民族的民俗风情进行了解。这样的教学任务布置能够让学生对民歌中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探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本土音乐进行挖掘,学生也能够通过小组探索的合作学习方法扩展自身的思维与眼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也能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得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同时,学生对多样性的音乐文化也有更为深入的理解[2]。
(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
传统高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其教学方法也过于单一,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无法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无法产生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对此,在多元音乐文化的教学融入课堂中,教师要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转变与创新,以学生感兴趣、能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欲望,学生会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其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音乐知识中的“舞剧、音乐剧、流行音乐”一课,不同的音乐类型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以视频对比的形式将多种音乐类型的特点进行区分,并将其相同之处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通过视频的观看对不同的音乐类型以及其特点有更为直观、深入的了解,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注意力会更为集中,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欲望,学生也能够通过视频观看了解不同音乐类型的文化,学生对音乐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其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水平以及对音乐文化了解的深度都得以提升[1]。
(三)教师应该对音乐科目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化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音乐课堂也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还应进行音乐学科教学改革,深化课堂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因此,在音乐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主要采用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在课堂中教师要以不同的音乐类型以及其音乐类型包含的文化进行详细讲述,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学生对音乐知识也能够有更为深刻的掌握,对音乐文化也会有更多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音乐知识中的“乐器”一课,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包含了很多的乐器,每种乐器都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特殊的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乐器教学,学生在故事聆听中能够对乐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能够对音乐背后蕴含的文化内容深入理解,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水平得以提高,其课堂教学改革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够得到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水平也得以提高[3]。
(四)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校园环境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也能够让学生以更为平和的心态学习音乐知识,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也更为深入。高校在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的过程中,要以文化素养和音乐文化为主进行宣传,在宣传板报上可以定期更换不同的音乐文化构成的音乐故事,并将故事的内容以海报绘画的形式体现,吸引更多的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可以对音乐知识和文化有更多的兴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热情,校园人文环境的氛围更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高[4]。
结语
总之,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音乐,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只是笔者的一些粗浅见解,如何将多种文化音乐运用到大学音乐教育中,还有待于有关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实践中去摸索。
参考文献:
[1]岳亚.多元文化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创新研究:评《多元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创新实践》[J].高教探索,2020(6).
[2]孙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作家天地,2021(12).
[3]王子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北方音乐,2020(7).
[4]林俊杰.探究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
作者:沙茜 单位:昆明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