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4 10:00:31
序论:在您撰写乡村旅游管理探讨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旅游小镇是指充分利用各种优势价值的旅游资源,将发展旅游产业视为核心产业,充分聚焦旅游中的各种有利资源,推动三大产业的携手发展,实现可居住、可工作、可观光,拥有节日特色的特色小镇(胡书玲,2014)。可见,旅游小镇具有适配经济发展的多种功能。旅游小镇的建设是否能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VojinovicNikola(2018)通过实地调研表明,旅游强度并不会危及城市可持续性,反而加强了当地的经济通过鼓励就业,刺激传统文化的保存。因而,建设乳源小镇之举充分体现了乳源利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乳源增收及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此外,整合产业资源,融入电商元素,建设旅游小镇,在我国并非个例。潘云(2018)基于产业融合对无锡特色旅游小镇的积极意义,提出了“旅游+互联网”技术整合的发展模式。
现有文献对旅游小镇的研究多从旅游小镇建设的意义出发,探讨其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而针对具体旅游小镇,例如对乳源小镇的研究缺口较大,且鲜有研究从电商角度出发,提出“电商+旅游”的创新式发展路径。本文基于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对乳源小镇管理人员进行随机采访,对比其他网红旅游小镇发展,分析乳源小镇现有问题,从而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乳源小镇位于乳源京珠高速出入口右侧,由广东中农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建设,是广东省的重点建设项目。
地处G4京港澳高速乳源出入口,距离韶关市区、京广高铁韶关站、丹霞机场有20分钟的车程。乳源作为广东省旅游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4个A级旅游景区(云门寺、云门山、广东大峡谷、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小镇是通往云门寺、云门山、丽宫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必经之地,相距10分钟车程,过境本项目的游客每年达500万人次,且自驾游前往乳源小镇,30分钟的车程可辐射韶关市内景区。笔者实地调查发现,乳源小镇存在电子商务平台及有关基础设施搭建不完善、相关电商人才储备不足、客流量匮乏、招商引资存在较大障碍、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见图1)。
1乳源小镇发展现状
1.1初步搭建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完善乳源瑶族自治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工作,加快发挥乳源电子商务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2022年9月19日,乳源瑶族自治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站点服务团队对一六镇、大桥镇、东坪镇等9个乡镇、57个镇村电商便民服务站点持续开展调研走访和运营指导工作,记录站点的运营情况,加强了对各级站点的一对一指导力度,切实解决站点存在的问题。每走访一个站点,工作人员都会详细核查了服务站点是否发挥代买代卖等服务职能,以方便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指导各乡镇站点负责人安装智慧乡村App,并对站点负责人在农产品收集、农产品销售、电商直播带货、抖音短视频带货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指导,手把手教学,鼓励站点负责人积极适应数字时代和电商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通过整合资源,对服务站点的业务进行叠加,更好地引导各级服务站成为本地农产品上行的“中转站”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服务区”,确保农村电商的安全平稳运行。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电商站点服务团队详细了解了乳源瑶族自治县农村电商服务站点的经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商助农的作用,为继续推进和巩固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基础。接下来,乳源瑶族自治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将努力做好电商项目相关工作,积极推进站点的服务工作,持续进行服务站走访调研,重点围绕设备、运营、农产品上行等方面着力推进,让电子商务持续助力乳源瑶族自治县,以助力乳源农村乡村振兴。
1.2“瑶文化”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大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瑶族人民的聚居地,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和“过山瑶”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外,乳源自然环境优越,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多样,同时作为“中国瑶绣之都”“广东省旅游强县”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乳源小镇四周更是辐射乳源各大旅游景点,丹霞机场的建设将为乳源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乳源的瑶歌、瑶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服被列入广东省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乳源的“瑶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价值,未来将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更为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
1.3产业布局明确,建设多功能小镇目前,乳源小镇已完成项目前两期建设,现占地151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项目以乳源优质农产品资源与旅游资源为特色优势,融入特色过山瑶文化,目标是打造成农产品交易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市民休闲中心、粤北非遗文化展示中心。目前,乳源小镇初步建设成果有:非遗产品展示和加工体验区,集中展示粤北非遗文化的制造过程及产品乳源彩石、瑶族刺绣、仁化土法造纸技艺、始兴宰相粉、新丰木屐、仁化堆花米酒、曲江柴烧陶艺等粤北非遗文化。此外,市民夜间消费集聚区,针对当代市民人文交流需求和游客夜间消费人群提供专属的夜生活消费形态,特色文旅工作坊结合城市地方特色,可满足民众及游客夜生活需求。
1.4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探索特色帮扶道路为响应乡村振兴政策号召,乳源初步探索“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战略,并整合帮扶资金大力发展乳源本地特色扶贫产业。近7年来,乳源全县统筹扶贫资金共14398万元,实施15个扶贫项目,帮助2319户贫困户增收。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乳源通过对贫困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达7220人次、举办精准扶贫招聘会23场、帮助贫困户劳动力就业1604人,大力推进金融扶贫,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90户,共计2875.7万元。
2乳源小镇“电子商务+旅游”发展现存问题
2.1受新冠疫情影响乳源小镇发展迟滞问卷调查显示,乳源小镇基础设施完善仅占5.26%,而认为乳源小镇基础设施建设较为不完善的占44.74%。由此说明,乳源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如图2所示,笔者及团队于2021年4月18日前往乳源小镇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了乳源小镇工作人员,据了解,乳源小镇于2015年1月23日正式开发建设,至今已有8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考察发现,乳源小镇基础设施仍有待提高,同时反映出资金投入不足且较为分散,政府补助不够,招商引资力度不够。
2.2宣传力度不够,“瑶文化”资源挖掘不足问卷调查显示,去过乳源小镇次数在2~5次的游客占47.37%,从未去过乳源小镇的游客达13.16%。由此说明,乳源小镇的宣传工作依然不足。乳源小镇差异化竞争力度不足,归根结底是本地特色文化挖掘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3乳源小镇“电子商务+旅游”创新式发展路径
3.1云旅游+直播带货积极引入先进信息技术,与淘宝、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搭建合作,培养本地网红IP,发布独特的“瑶文化”视频,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进入直播间欣赏乳源小镇各大景点、了解特色农产品,加强对瑶族本地主播的培训,增强瑶族网红直播带货的专业能力。
3.2打造瑶族特色风情小镇,加强品牌意识为给乳源小镇的发展搜集更多的案例经验,笔者与科研团队于2022年1月15—18日前往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小镇进行实地调研。相比乳源小镇,厦门鼓浪屿小镇电商商业化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集群。笔者走访了鼓浪屿日光岩、风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钢琴博物馆等网红打卡景点,发现该地电子商务旅游直播较为兴盛,不少主播就地进行直播,通过讲解该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各地的线上游客围观。反观乳源小镇的瑶族文化、缺乏生命力、缺乏与时代相结合的文化创新。而基于乳源小镇的瑶文化特色,在发展小镇的过程中,应突出乳源小镇粤北山区特色及瑶文化特色,利用电商平台直播或发表视频,展现乳源小镇的特色风光和特色瑶文化。做到在发展乳源旅游小镇的过程中发扬瑶文化,在传播瑶文化的过程中振兴乳源旅游小镇,使之成为真正与特色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小镇,成为粤北山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3.3加快拓宽乳源小镇吸引投资渠道当下,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出台政策、投资激励、统筹安排和监督管理的作用仍不可或缺。政府资金的持续稳定且有效地投入是加强乳源小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大补助乳源小镇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及对乳源小镇电子商务直播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扶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将资金真正用于乳源瑶族民俗风情文化中,保护“瑶文化”。
3.4加快建立电商人才引进机制截至2021年底,乳源瑶族自治县全县人口23.2万,其中农村人口占68%,瑶族人口占11%。本地人口多为老年、小孩,且乳源目前面临较为严重的劳动人口外流问题,因而乳源本地电商专业化人才供给困难。因此,乳源小镇应积极与韶关高校,如韶关学院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合作培养电商人才,保证乳源小镇人才资源的输送。
4结语
当前,乳源小镇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的首要之举是扩大乳源小镇的电商队伍,邀请当地具备特色手艺者、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进行直播宣传乳源小镇、展现粤北山区乳源小镇的魅力。同时,在发展乳源小镇的过程中,要避免把乳源小镇打造成旅游市场上千篇一律、商业化的旅游小镇。在开发小镇时,要注重保留原汁原味的本土特色,要注重保留其历史文化色彩,要避免商铺同质化严重,应积极招揽各具特色的商铺,吸引不同消费需求的游客。在未来乳源小镇的建设中,应进一步发挥乳源瑶族文化特色,深入挖掘乳源文化特色,同时抓住丹霞机场的建设发展红利、机遇,进一步扩大融资与建设规模,吸引企业集聚。政府应充分配合,出台积极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提高为中小电商企业服务的能力。
作者:胡盈盈 吴咏怡 陈靖怡 王洪海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乡村旅游管理探讨2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是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呈现出了全新的特征,明确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实际工作开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转变单一的产业模式,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各个层面的支撑,从而发挥乡村生态旅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功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实现乡村地区综合效益的稳步提升。
1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的特点
1.1经济产业聚集化和多元化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以此为依据对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关键是要发挥产业聚集化和多元化的优势,构建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条,将乡村生态旅游业与种植、加工、餐饮、民宿等产业有机协同到一起,使相关产业相互融合和促进,保持高速发展状态。这样就会彻底打破以往乡村生态旅游业陈旧单一的发展格局,给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朝着更为广阔的市场全面迈进。
1.2市场管理系统化和规范化乡村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单位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难以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严重危害到了乡村地区的环境面貌,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制约了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市场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是一个重要趋势,重点强调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服务质量,注重品牌的建设和维护,给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展现乡村地区的无穷魅力,带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发展建设个性化和自主化近些年来,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在我国各个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通常是根据当地环境、文化、资源等进行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显著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情况有着一定差异,因此调动当地企业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一切力量建设高质量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突出项目的个性化,将地方文化融入其中,会赋予景观设施独特灵魂,增加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市场占有率,产生的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2影响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2.1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来说,生态环境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速率,而随着环境问题大量滋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对游客的吸引力急剧下降,其运营陷入危机。归根到底在于景区管理不够到位,游客数量超过了景区的承载力,部分游客的环保观念淡薄,个人素质较差,在景区中随意丢弃垃圾,私自采摘花卉,没有按照景区道路前往各个区域,抄近路践踏草地,严重破坏了景区环境。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管理亟待改进,对游客的行为缺乏正确引导,景区环境破败不堪,无异于竭泽而渔。
2.2同质化倾向严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带来的高回报让无数投资者和开发商逐利而来,项目建设之前的实地勘察不够细致,对当地的气候、文化、资源等信息的把握不够准确和全面,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和运营方案,难以保证项目的建设效果和长远运营,所获效益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这种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导致同质化问题愈发突显出来,同质化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很难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体验。游客的体验感降低,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创收能力不强,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3专业人才紧缺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管理者,其专业人才数量都无法满足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长期稳定运营的实际需求,景区管理呈现混乱状态,景区环境得不到维护,景观设施功能单一,老化速度较快,花草树木的生长状况不良,提供的服务不能让游客感到满意,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受阻。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地方政府出台了大量的利好政策,设置的门槛却比较低,一些目光短浅、利益为重的个体户负责项目开发,没有遵循生态保护原则,大肆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此外,乡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更加倾向于到大城市谋生,留下的老弱劳动力不足以维系景区的稳定运行,专业人才的匮乏给景区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3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路径
3.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了激发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助力乡村经济的腾飞,必须深刻认识到环境优势是乡村生态旅游的一大卖点,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内涵,建设美丽健康的家园,需将生态环境保护贯穿始终。一是发挥政府的指导和调控作用,监督景区开发商和管理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定期、不定期对景区进行指导,对于发现的问题绝对不能姑息,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者进行惩处,情节严重的取消项目参建资格,增强全体参与者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二是景区管理者要持续进行环境保护思想的宣传,借由网站、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向游客介绍景区特色功能,宣扬环保理念,并在景区中设置监督队伍流动巡检,及时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争取得到游客对其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提高游客的配合度,形成生态保护合力,共同维护乡村的优美环境。
3.2科学选择开发模式要想确保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对游客产生无穷的吸引力,就要注重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式,彰显鲜明的地方特色,避免与其他项目同质化。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项目的规划,综合考虑当地生态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元素,深入挖掘优势资源,建设景观设施完备、生态优势突出、管理模式先进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比较常见的是依托农产品建立休闲观光型旅游项目,供外来游客进行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在区域内涉及建设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建筑和设施,将当地特色植物点缀在各个角落,让游客在一日三餐中品尝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组织地方文化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在游客参观期间向其介绍当地历史文化,与游客进行交流互动,使游客置身其中亲身感受到浓郁的民俗风情,受到地方文化和人文景观的熏陶,产生独一无二的体验。
3.3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人才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刻不容缓,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基于当地群众对家乡具有归属感和依恋感,拥有改造家乡的强烈愿望,采用送教下乡、集中培训、一对一讲解等方式,提高当地群众的素质和能力,由他们担任景区的管理者、导游及各岗位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淳朴的民风,让游客在旅游全程如沐春风。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引入高校和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运用多种招聘方式发布人才招聘信息,为退伍军人、大学生及有经验、有能力的从业者提供良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吸引他们加入景区工作队伍;展开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凭借高校雄厚的教育力量对景区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乡村生态旅游规范化、现代化管理措施的落实提供必要保障。
4结语
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深受环境因素、开发模式和员工素质的影响。为了实现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稳定运行及其综合效益的稳步提高,应该加强地方政府、项目开发商、管理者及游客的合作,协同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合理选择开发和运营模式,同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提高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从而推动乡村经济的迅猛发展。
作者:吴晓琨 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
乡村旅游管理探讨3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产业振兴,实现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乡村产业,尤其是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继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乡村振兴作为后扶贫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发展战略,再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后续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指引,是旅游的核心,也可以通过旅游得到继承和发扬。文化旅游融合的重要模式是实现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利用,推动文化价值向旅游延伸。
1山东省曹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各要素间打破原有的要素边界及产业边界,通过交叉重组、有机整合、互相渗透等方式形成共生体的过程。“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近年来,曹县坚持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生态,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度,先后打造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华夏部落景区、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等旅游景点,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推出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消费集群,形成一批知名文化旅游品牌,通过旅游业带动周边镇街和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同时逐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来曹县观光旅游。
1.1文化旅游资源提档升级通过曹县人民政府官网查看,新公布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曹县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加到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保单位15处,市县级文保单位30处。曹县在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对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着力打造曹县文化旅游精品。曹县推出了2条精品文化旅游路线,推动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王厂战斗遗址等6处革命文物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编制了《付庄村鲁西银行印钞所旧址抢救性保护维修方案》,积极申报付庄村鲁西银行印钞所旧址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文物保护补助资金。申报了“曹县王厂战斗遗址展示与环境整治工程计划书”,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范围。编制了《孔道口村孔庆嘉烈士纪念碑保护方案》,计划修建碑亭等防护性设施。这些革命遗址极大地促进了曹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1.2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功能凸显一方面,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线下红色文化巡展的形式,加大了对曹县“红三村”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发挥紧邻鲁西南烈士陵园的区域优势,不断扩大“红三村”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依托曹县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打造并提升了“红三村红色文化展馆”,积极申请把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列入山东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场所,推动“红三村红色文化展馆”列入“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场馆名单,进一步提高“红三村”的影响力。
1.3文化旅游景区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一是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文化旅游资源的展现形式。例如,曹县以商文化遗存汤陵遗址、伊尹墓、箕子墓、土山集堆遗址、潘白刘堆遗址(原莱朱寺遗址)、江海堆遗址的保护、展示为着力点,在重大节日和日常采取流动展览的方式持续抓好商文化和伊尹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工作,进一步提高商文化和伊尹文化的影响力。二是按照红色旅游景区服务标准,提升红色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例如,以曹县黄河故道湿地风景区为节点,集科研科普、创意农业、休闲渔业、民俗体验、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业态于一体,配套建设旅游标牌、骑行绿道、特色景观绿化和旅游服务设施,打造具有景观体验和交通双重功能的黄河故道风景区。1.4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曹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打响了曹县“荷花节”“电商节”节庆品牌,先后举办了汉服服饰展演、农产品展销、美食节、灯光秀等系列活动,推动曹县电商、汉服、木雕、美食等品牌资源开发。同时,利用好“中国旅游日”开展曹县旅游日、旅游月优惠活动,联合景区景点免门票、举办旅游演艺活动、开展沉浸式旅游,吸引外地游客。另外,整合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创作等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新模式,通过互联网推广曹县特色文化产品,提高知名度,引导传统文化产业化。
2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土地指标受限发展文旅项目需要土地指标,但土地指标是受严格控制的,尤其是近年来,土地指标越来越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曹县五里墩村将建设成为融合旅游、教育、科技、医养、智慧农业等为一体的齐鲁新村。在已经完成部分建设的基础上,还有很多产业区、生活区及配套功能区内容需要建设,但是这些内容目前都因菏泽市整体缺乏土地指标而无法顺利开展,这是目前村庄规划和建设的最大瓶颈。
2.2项目资金短缺发展文旅产业,投入十分重要,项目越大,投入就越多,这对基层党委政府来说是很难承受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曹县作为山东省直管贫困县,打造文旅项目同样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在资金方面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包括招商引资、合作开发、政府支持等渠道。
2.3缺乏文化保护制度和措施一是曹县未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文物安全资金,县级文保单位及文物点得不到保护维修和安全体系建立方面的资金支持。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宣传普及,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文化挖掘和资源整合力度需要进一步深入。例如,擅长雕刻、绘画及设计产品的,要结合景区进行文化创作,这方面需加以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乡村文化逐渐丧失,竞争力下降,文化认同感下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质量乡村旅游的发展。
2.4文旅融合发展人才不足一方面,表现为文旅融合专业队伍青黄不接,后备力量有待进一步充实加强,尤其是曹县这种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县,人口外流十分严重,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表现为缺乏文旅融合发展的氛围和土壤,导致留不住人才。大多数县域层面文旅融合发展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形成,群众对当地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尚未形成一定的概念,面对本土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缺乏自信。
3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3.1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助力文化振兴
3.1.1扶持发展数字文旅产业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通过数据层面的障碍,拓展5G应用场景等新技术,在智能导航、智能停车、餐饮住宿、游客和交通检测、公共信息发布等方面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构建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满足旅游者“免费”旅游服务的需求。
3.1.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彰显区域特色,强化文旅融合,丰富产品内容,完善设施配套,注重精细化运营。一是对当地青集唐庄百年梨园、闫店楼花海世界、朱洪庙智行人生基地、青岗集江海村等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给予扶持,完善乡村旅游道路、停车场、厕所、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曹县E裳小镇的旅游功能,打造集电商、旅游、商贸、物流、美食于一体的重要旅游休闲街区。二是打造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将山东陀螺电子科技、曹县书画院、银香百澳国际牧场等创建为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将非遗传承、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生态观光等融入研学旅游线路中,成为菏泽市乃至山东省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基地。
3.1.3充分发挥“文旅+”的功能,实现文旅融合,“文旅+电商”“文旅+农业”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通过带动农业、商贸物流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使单一工农业经济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重点推动文化电商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市场管理力度,积极组织文旅企业参加国家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文博会、文化惠民消费季、文创产品展会等平台,加强曹县文旅产品的宣传推介,推动电商产业发展。
3.2完善政策保障,助推产业兴旺
3.2.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制定扶持奖励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优质项目,积极为投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的企业做好项目审批、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
3.2.2保障文旅项目用地指标将文化旅游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先建设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和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支持利用未利用地、废弃矿山等土地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支持在符合政策和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居民自建房屋开展文化旅游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不适合开发建设的地区,根据规划用地性质和用途,灵活提供乡村旅游项目用地。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旅游发展的用地政策,对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工业用地,经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如果通过增加厂房面积、旧厂房改造、内部布置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容积率,就不会增加土地价格。
3.2.3积极招才引智,夯实人才基础邀请文化旅游专家、高端人才等建立文化旅游发展智库,积极推动智库专家参与重大决策。坚持文化旅游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引进文化旅游领域领军人才、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及其团队和项目,实施“菏泽人才新政30条”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开展文化旅游领军人才和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创新培养活动,培养一批文化旅游精英。
3.3创新文化旅游发展业态,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活力
3.3.1设立文化和旅游消费引导资金通过设立文化旅游消费引导基金,大力开展文化消费惠民生季,继续推动公共文化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技场所免费开放,落实老年人、学生、青少年等优惠政策及其他特定团体凭门票前往旅游景点。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开展医疗康复活动,进一步挖掘和激活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潜力,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3.2推进夜间旅游发展从旅游者角度而言,夜间旅游是指游客在晚饭后至睡觉前进行的各种观光、休闲和娱乐活动,夜间旅游是日间旅游的延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游客体验到夜间文化的魅力,因此加快推进夜间旅游的发展,制定加快发展夜游的政策措施,突出“文化、水、食”三大特色,依托基础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一批具有吸引力、活动丰富的夜游文化消费集聚区,丰富夜游、聚餐、购物等消费形式。
3.3.3推动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不仅要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主导作用,还要形成社会投资建设的合力,才能显示整体文化效应。推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以“戏曲、武术、书画、民间艺术之乡”为品牌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融入城市建设,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形象,提升城市文化旅游功能,打造城市主题文化。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用创新的理念、科技的手段探索文旅融合的要素、渠道和手段,从而推动文旅融合渗透新业态的出现,壮大、做精、做细产业链。要多措并举,坚持创新发展,整合“文化旅游+”,形成多种新型旅游模式和旅游产品,既能带动旅游综合消费,又能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空间,共同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2).
[2]许言,郭超.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7):141-142.
[3]于光远.旅游与文化[J].瞭望周刊,1986(14):35-36.
[4]张祝平.以文旅融合理念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逻辑与路径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21(7):157-164.
[5]岳超,荆延德.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13,6(4):71-75.
[6]李玮玮,王媛,王韦.乡村振兴战略下皖西地区文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3):23-27.
作者:周宏达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