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7 15:56:45
序论:在您撰写食品安全管理措施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不能包含有害成分,更要减少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的摄入,这也是新时代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要求。食品检测机构也要加强对检测质量的管控,为健康食品的流通保驾护航。
1.食品质量检测的意义
食品安全通常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关系,在食品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会因为诸多原因而导致食品质量问题,比如食品不卫生、食品被污染等等,从而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对其生命造成威胁。通过食品质量检测,则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其在市场上流通,减少食品中毒以及食源性疾病的产生。在控制食品质量的同时,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进行保障[1]。如今,食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食品质量也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食品不具有较高的质量,那么就会被市场所淘汰。通过检测来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企业生产出更加高质量的食品。除了使食品更加符合国际通用标准,也为企业获得良好的声誉,并尽快占据市场,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旦产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便会引起巨大的舆论,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比如2008年三鹿奶粉所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除了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和影响之外,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甚至产生了对食品不信任的危机。这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通过食品检测工作来进行把关,严格杜绝不合格食品上市。为了促使我国食品产业步入新的台阶,必须加强对食品的检测和管控。在源头上开展对原材料选择、运输、市场销售进行监督,并结合先进的检测手段,使食品质量更加符合国际标准。从根本上保证我国食品的总体质量,从而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2]。
2.食品检测存在的不足
2.1检测体系不合理食品检测工作所涉及的内容多,而且技术性也很强,从最开始的原材料生产到最后的进入市场,环节非常多。为了避免产生安全隐患,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测。因为检测体系不完善、缺乏健全的检测流程,一些企业并没有根据食品检验流程对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产生了检测结果不准确、漏检的现象,一部分不符合市场标准的食品流进了市场,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2.2检测手段滞后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食品检测工作也在随之而不断开展。但因为起步较晚,所以在检测手段和技术方面都不成熟,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开发。目前,存在技术检测效率低、结果不准确的现象。
2.3检测人员的能力欠缺一些食品检测机构虽然购买了先进的仪器、设备,但因为缺乏专业的人才,对这些仪器设备的操作不熟练。此外,一些食品检测机构没有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导致人员不了解技术操作的规程,也不能熟练操控设备,甚至在检测食品的过程中产生了误操作。或者由于方法使用不合适,缺乏较高的灵敏度。部分管理者的要求松懈,最终影响了食品检测的结果[3]。
2.4食品检测制度有待完善食品检测工作需要依靠完善的制度,如果制度不合理或者缺失,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失去真实性。然而在我国,食品检测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制度体系,无法保障食品的卫生和安全。在开展食品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部门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制度,而且检验流程也需要得到规范,这样才能促使食品检测工作有据可依,提高检测的效果和效率。
3.食品检测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完善食品检验制度为了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完善相关流程。在这个过程中,食品检测机构要加强检查工作,将各项措施和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仅如此,食品检测结构还要规范食品检测的操作规范、程序、环节,构建一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促使整个检测工作有据可依,而并非散乱的开展工作。所有检测数据和信息需传递到数据库中,做到有案可查,在产生问题时,随时可根据这些记录来解决问题。此外,也要明确食品检验的工作流程并严格遵循。对于不遵循流程或者行为不规范的,要进行处罚,提高食品检测工作的规范性。
3.2加强食品检测工作监管为了强化食品检测工作的监管,必须将食品添加剂安全限量的标准落到实处,制定出一致的评价方式。加强对食品检测机构的监管,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加强自检工作。对于检测设备以及技术,则需要优化和升级,可引进先进的技术,或者开发出更好的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从而促使食品检测的结果更加权威。在采用容量法来进行检测的时候,实验室温度必须维持在20℃上下。若是在标准实验室进行检测,则要开展温度校正,减少温度对于滴定体积产生的影响,避免食品检测结果产生偏差。在样品保存和实验环节,都要开展监督工作[4]。比如样品在制备和保存中,必须防止受到污染,而且对制备器具进行清洁。样品流转的过程中,监督人员要做好记录工作,方便将来查询。对于实验阶段的监督,则要定期对参数进行复检,分析这些参数的受控性。如果出现偶然性的数据变异,那么说明整体可管控,如果系统性误差较大,那么则说明检测工作失控。
3.3食品检验全流程的监管食品检验的整个过程必须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没有遗漏。不管是在样品采集还是食品外观的初步检测,都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根据食品的特点和性质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先初步判断食品的品质,再开展下一步的理化检验。对样品进行送检的时候,要注意粘贴食品的关键信息,比如名称、数量、检测项目、日期等。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对食品进行正确存储。比如冷冻水饺的送检必须要冷冻保存。若是送检过程中产生了融化、解冻的现象,那么就可能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来开展工作,对真实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将剩下的检测样本保存好,方便交给第三方协助检测。检测结果需要生成相应的报告,并且传递给相关部门。整个检测过程都要接受质量监控部门的监管,促使检验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可靠。
3.4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为了保证食品检测的质量,必须要对人才聘用的门槛进行适当提升。对于所引进的专业人才,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了仪器设备的操作、食品学理论、检测技术等,并且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也要对他们进行业务方面的考核,考核的项目包括了检测理论、实际检测操作。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岗,不合格者不能参与检测工作。最后还可根据食品检测的成效,为检测人员提供相应的物质奖励;对于检测产生失误的,则要进行处罚,从而约束他们的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促使检测工作被落到实处。为了留住人才,检测机构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应的福利待遇、科学的晋升机制、合理的职业规划帮助。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减少检测工作中的失误。
3.5做好仪器设备管理食品的检测工作需要以设备仪器作为基础,因为其会影响食品检测的准确性。在引进了专业的检测设备之后,必须注意其是否准确、是否科学,开展定期的测定工作。一些仪器设备可以进行自动校准,在使用完毕后恢复到初始状态,保证后续检测的准确性。然而一些手工操作类设备则需要人工校准,促使指示针处在一个相应的刻度内。对于蒸馏设备,则要促使系统在密封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食品检测仪器必须具有一定的精密性,使用结束之后必须进行维护。除了定期开展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在检测过程中产生误差。在平时,也要了解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避免产生故障和问题。由专业人员对设备和仪器进行维护,做好这方面的管控工作。一旦发现设备和仪器有损坏,则要进行维修或者更换。最后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工作制,将设备和仪器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且在出现问题之后对责任进行认定[5]。试剂的挑选作为食品检测工作开展的核心环节,因存储环境以及条件的持续改变,试剂大概率会出现氧化的反应,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体检测的结果,因此需要妥善分类同时科学保存,在指定的周期之中完成样品的检验流程。
3.6整合食品检测资源因为很多地区存在食品检测机构重复设置的现象,所以可将目前的一些食品检测机构进行合并,或者是对资源进行整合,减少检测的成本以及资源的消耗,提高检测机构的权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检测职能相似,内部资源能互补的机构,更是要促使其进行合作、交流或合并。为此,政府可以进行牵线搭桥,促使各个检测机构形成深度合作,这些合作可以是技术方面的,也可以是管理方面的。尤其要构建一个统一的食品质量检测数据平台,实现食品质量检测数据的共享。这样一来,各个检测机构都能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提高检验的准确性,而且对食品检测的真实性开展监督,发挥出食品检测机构的作用。结束语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加强对食品检测的质量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对策、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提高检测水平。这样才能保证食品安全,减少劣质食品对人们带来的影响。
作者:冯源 马会彦 单位:邹城市检验检测中心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2
1 引言
1.1食品工业企业食品安全现状目前,我国食品工业企业食品安全状况整体情况整体向好,但并不令人乐观,主要分析为这几点:①自2015年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以来,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总体形势稳中向好。②在某些方面问题依然存在,如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量使用兽药、食品标签虚假标注等问题依然突出。③部分执法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依然存在。④执法水平不高,特别是乡镇基层执法存在人员配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⑤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唯利是图,违法成本太低,难以形成威慑力。⑥消费者识别食品安全风险能力较差,难以发现问题。消费观念有待转变,“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营销噱头为王”的现状急需改变。⑦消费者组织维护消费者权益、制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能力较弱,消费者难以形成合力,往往遇到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孤掌难鸣、势单力薄”,维权成本过高。
1.2食品工业企业推行质量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1.2.1保障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企业从以前的小作坊式食品工厂逐步升级到全自动智能化的新型食品工厂,不光是生产规模大幅提升,生产设备也进行了更新迭代,人才结构也变得多元化、专业化,过去的质量管理技术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要求。食品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应当与时俱进,更新换代,以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为支撑,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来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1.2.2保障企业的生命力,实现社会价值一直以来,食品企业遵从“质量就是生命,品质决定未来”的金科玉律。重视质量犹如生命。合理运用质量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食品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提升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能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加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创造劳动力就业,从而实现食品工业企业的社会价值。例如在日常生产加工活动中运用质量管理技术合理配置原料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合理规划原料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对食品原料的浪费,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实现原料使用率最大化,给企业减少损耗,提高利润率。
1.2.3推动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运用质量管理技术对食品工业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可以促使食品企业淘汰旧工艺、旧技术、旧设备,从而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进行食品生产,促使企业不断创新。近些年,食品工业的发展融入了越来越多的质量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对食品工业影响巨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如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技术、食用油充氮保鲜技术等等。“商业无菌技术”可以实现罐头食品在常温环境下实现长时间的保存。“食用油充氮保鲜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充氮保鲜工艺,保证了瓶内顶空残氧量,延长了油脂小包装的货架期,该技术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让食用油更保鲜。
1.2.4为食品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质量影响着食品的安全性,关乎着食品企业的生命,如果食品质量把控不过关,生产出来的食品就无法保障其安全性,人们食用了就会有安全隐患,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有时候一个小的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就会葬送一个食品企业的生命。因此必须要在管理层面加强管理措施,从技术层面上提供技术支持[1],质量管理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为食品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着技术支撑。质量管理技术在食品工业企业的推行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创新、营养学的研究、产品质量的控制。
2食品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技术的应用
2.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认证作为国际通行的质量与信誉保证手段之一,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质量管理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并对维护顾客利益和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目前最为普遍,认证企业数量最多的。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万家企业获得了ISO9001认证。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这项认证制度,据统计,截至2021年8月份,国内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超过68万家。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2012年在中国的调查结果显示,98%的获证企业认为通过ISO9001认证得到了显著的好处,是“值得”或“非常值得”的[2],其中包括食品工业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食品工业企业利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来改善和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水平,运用管理体系的系统管理方法,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逐步改善产品的质量,以此向客户表明企业正在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增强顾客信任,提升客户满意度,进而也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正因如此,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积极贡献日益凸显,逐渐成为供应链上的需求,被更多的企业所接纳和采用。
2.2全面质量管理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的概念[3],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客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中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四十多年,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局针对176种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全年共组织抽查检验24759家企业生产经营的25636批次产品,发现3079家企业的3120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12.2%,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4],所以产品的质量还有待改善和提升。2021年食品相关的产品共抽查了1165家企业生产的1167批次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5.1%。以上统计数据说明了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在质量管理上整体向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空间较大。全面质量管理需要持续推行,逐步提升产品合格率,保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更加放心。
2.3质量标准提升标准化工作为实施各项管理职能提供了共同的准则和依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了统一的秩序[5]。符合标准的产品是合格品,但并不一定是顾客满意的产品,由此看来,“标准”被赋予了满足法规要求和顾客要求的双重使命,标准需要适时修订和更新。与顾客要求相背离的标准毫无用处,甚至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反作用。坚持质量第一,建设质量强国一直是国家推行的重大决策。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质量标准,因为标准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有了高标准才会产生高质量。标准在振兴制造业、助推创新发展、提高质量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引领着中国工业高速度高质量向前发展。食品工业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一个高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用高标准的要求实现食品领域高质量的发展。据食品伙伴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12月共有2327项食品及相关标准正式实施,较2020年同期增长了0.3%。据统计,2021年实施的标准中,国家标准291项,地方标准532项,行业标准296项,团体标准1202项,其他6项。其中,团体标准占标准总数的52%,说明了社会团体或社会组织参与标准化的积极性和迫切性,有了标准化的提升,保证了质量的提升。当前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新产品、新技术,行业需要高质量、高要求的标准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以迅速应对市场的变化,将有利于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4QC小组活动QC小组活动强调PDCA,在小组活动全过程管理工作中也重视闭环,要求推进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发挥成果更大的价值。QC小组活动是激发员工潜力,发挥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公司生产水平、质量水平、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QC活动小组从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经营问题出发,提出方向性解决方案,对现有技术、工艺、质量进行不断探索、创新、改进和优化,推动公司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QC小组活动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增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有利于改善和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QC活动小组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产品质量策划活动,逐一检查,不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落实解决方案,解决质量问题,然后周而复始的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企业利用QC小组活动来提升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随着质量管理的不断深入,不断发展,QC小组的内涵也逐渐丰富。组织者需尽全力鼓舞士气,使QC小组活动成为组织内最为活跃、最有成效的一种质量改进、质量创新活动。据统计,到2017年,全国QC小组已累计注册已达4086万个,创可计算经济效益累计达9570亿元,说明了QC小组已普遍存在于企业当中,成为了企业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同时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5企业质量文化企业质量文化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物质文化基础上,与质量意识和质量活动密切相关的企业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和。企业质量文化是人们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文化素养、思想道德和质量理念。企业质量文化的推行,可以培养企业员工的质量知识,了解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高质量意识,掌握质量管理技巧,让员工积极参与到产品质量提升的工作中。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它会改变人的行为模式,自觉纠正工作中不正确的行为,践行质量第一的原则,遵循产品质量要求,满足客户需求,将产品质量做的更好,让消费者满意;它会改变人的文化素养,从改变个人做起,积极投身到企业的质量建设活动中去,同时带动其他人重视质量,提升质量;它会改变人的思想道德,摒弃懒惰行为,杜绝偷工减料,倡行积极进取,追求实事求是,坚守质量底线;它也会改变人的质量理念,威廉·戴明的质量名言“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让人们对质量管理有了新的认知,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然而,生产过程控制离不开全员参与,只有全员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才能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华为一直以来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骄傲,不仅科技创新能力强,而且产品质量过硬,它的成功离不开华为的企业质量文化。华为的企业质量文化建设的中心,就是要持续营造质量改进紧迫感的氛围。2001年3月正当华为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的时候,公司的任总在企业内刊上发表了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希望唤起华为对变革中竞争的警醒。10余年来,华为的每一项施策,从零缺陷质量文化建设的视角来看,都是要持续营造一种忧患意识。危机感、紧迫感,戒骄戒躁,激活团队——正是这一以紧迫感为核心的质量文化,推动华为的战车顺利地从一个胜利驶向另一个胜利。
3结语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这一预言正在变成现实[6]。质量强国战略的提出,推动着中国制造高质量高标准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对食品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工业企业担负着食品安全、质量合格、消费者满意的神圣使命。食品安全离不开质量管理技术,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为食品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着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质量管理技术的大力推行,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望。
作者:刘明月 李学锋 单位:深圳市瑞利来实业有限公司
食品安全管理措施3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作为确保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至关重要,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需相应部门采取措施加以改正,严格质控食品检验检测关卡,杜绝有问题的食品在市场流通,构筑牢固的食品安全防线,为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1食品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1.1食品检验机构技术标准不统一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制度,以及与食品的加工生产和安全检验相关的法律法规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国家相关部门并未颁布统一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质量标准,导致不同区域、不同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所采用的检验标准不统一,无法形成科学、完整的食品检测管理机制,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食品检验的最终成果,还会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1-2]。
1.2食品检验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检测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食品检验工作队伍主要存在以下3方面不足。①现阶段部分食品检验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很多机构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低,未经培训直接上岗,缺乏食品安全意识,难以胜任食品检验工作,导致检验数据不准确,甚至造成检测资源的浪费。②检验队伍建设“老龄化”“断层”严重。由于基层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不能吸引具有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进驻,导致基层检测机构队伍建设不健全,工作人员技术不足、年龄断层现象层出不穷,个别县市和检测机构经常出现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即存在一人负责多个项目甚至承担所有检测任务的情况。③专业检验技术人才分布出现“区域集中化”现象。由于子女素质教育优良、检测机构工作资源多,高素质检验人才更愿意集中留在大城市,基层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检测需求,制约了食品安全检测的良性发展。
1.3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发展滞后在大时代信息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优化与创新,新的方法检测速度更快,结果更准确,相比传统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检测过程中使用不合适的检测方法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的误差较大,增加误差因素的种类,进而导致检测成本增加,失去食品安全检测本身的重要意义。因此,食品质量控制技术是食品检验的关键环节。例如,危害严重的“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与食品控制技术发展滞后,未能及时发现市场上存在的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但其根源还是由于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违规在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而三聚氰胺被用作化工原料,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三聚氰胺为2B类致癌物,奶粉的消费人群主要为婴幼儿,服用后会严重损害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再如,检测生活用水中的氟化物含量的技术包括直接干燥法、蒸馏法及减压干燥法,如若检验人员未能正确选择合适的检验技术,可能会导致有机磷、二氧化硫、铅以及镉等有害物质含量的检测数据不准确,无法真实反映食品结构中的有害物质比例,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4食品安全检验全面性不足食品检验检测工作要全面涵盖其生产安全、运输安全、销售安全和餐饮安全的全流程,才能够切实高效地控制食品质量安全。但目前食品检测工作更侧重于食品成品或半成品的检验,而对其原辅材料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的质控力度不够,检验工作并未落实全过程。与此同时,市场上衍生的第三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多以盈利为首要目的,其检验检测水平更是参差不齐,严重干扰了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而目前国内缺乏检验食品原辅材料的统一标准,导致食品安全控制出现弊端和漏洞。
1.5食品检验制度流程有待规范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离不开其制度流程的支持和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暴露了部门协调性相对较差和检验检测流程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流程对食品进行详细分类,借助相应的检验技术对食品进行检验。此外,为切实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流通环节的抽检工作同样重要。例如,同一种食品存储时间存在差异性,不能按照既定统一标准准入,需要对其进行重新抽查和检测检测,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了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效率,还严重浪费了检测检验的设施资源。加上检测机构的检测流程不规范,降低了食品检验检测的可信度,更直接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3]。
2应对措施
2.1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提升检验工作的全面性①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项目繁多,涉及范围广,应当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规范化市场准入机制,对食品安全检验行业实现统一化管理[4]。统一化管理过程中相关监管部门应将行业准入要求进行公开公示,实现审核过程中政务管理的公开透明,确保每一个准入机构都能及时了解审批进程,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业务项目范围和资质申报内容,吸纳更多的市场资本进驻食品检验检测行业,进而激发行业的活力,构建市场化良性竞争环境。②优化相关管理制度,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政府监管部门应做好检验检测机构职能的顶层设计,细化各部门的详细职责,督促各部门积极行使部门职能,完成各自职责和任务。构建检验队伍并优化其考核标准和机制,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团队活力,从根本上带动检验检测工作效率的提升。③合理设计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的配置,细化各部门工作内容,实现各检验部门的职能衔接和信息共享,提升部门之间的协作性,避免重复工作,浪费资源的情况出现。食品检验检测工作还需做到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的全过程控制,从食品制作的原辅材料生产加工入手,严格把控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抽检工作,细致把控食品检验的每一个流程,把食品检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与此同时,提倡由政府部门组织牵头,统一制定本地区内部的各类食品检测技术制度和标准,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和合理开展提供切实保障[5]。
2.2提高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更新食品检验检测设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生产加工行业更新了许多新的技术,为食品安全控制带来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结合食品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检测技术,保障食品安全的高效检测。食品检验机构应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引进国内外先进检验技术,积极借鉴和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性能是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食品检测优化的重要一环。①选择符合试验要求以及性能稳定的仪器设备。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各项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操作。例如,确保温度计使用时已经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其恢复最佳使用状态,相关玻璃器具达到要求的洁净度等。②在使用前、使用后和存放中定期维护、校准、清洁各仪器设备。检测过程中要确保每个节点都按照相关标准对仪器进行了清洁维护,避免仪器设备出现偏差而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③试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加强试剂的质量管控。
2.3提高检验检测人员专业度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极为重要。①食品检测机构需制定较为完善的技术人才选聘方案,择优录取具有专业素养、知识储备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提高检测工作的规范化水平[6]。②定期开展在岗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制定相关制度和标准,扎实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提升检测工作的专业性,为应对食品检测工作中的挑战做好准备。③举办理论知识和实操案例竞赛,设置奖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外出培训、深造的学习机会,以此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④加强机构内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强化工作人员的自我审查意识,从多方面严格审核工作人员,杜绝出现收受贿赂、检测放水等现象,确保检测队伍人员的专业性和纯洁性,加强市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程度。⑤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优惠政策和薪资待遇,从根本上提高检验机构的食品安全检测能力,推动食品检测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相关政府部门和检测机构应充分了解食品检验检测的必要性,深入认识食品检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加快推进行业市场化进程,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构建食品检测行业统一标准,革新食品检测技能、更新购置食品检测设备以及增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推动食品检测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高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小霞.浅析我国食品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食品安全,2022,28(9):116-118.
[2]王玲.基于安全视角的食品检验检测改进探讨[J].食品界,2022(9):96-98.
[3]张洪春,张涛,张成凤.理化检验技术提升食品检测质量对策探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2(4):123-126.
[4]曹虎灵.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及应对策略探讨[J].食品界,2021(3):99.
[5]柳红娟.浅析食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技术[J].石河子科技,2021(5):60-61.
[6]郑贤光.关于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研究[J].现代食品,2021(5):42-44.
[7]田丽彬,高彦敏.基于食品检验问题的有效检验技术要点探究[J].科学与财富,2018(33):234.
作者:高越 于添茜 王江洋 单位: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