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3篇

时间:2023-01-17 15:33:49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经济发展论文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3篇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1

农业政策是农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通过农业政策扶持农民发展、规范农业经营、解决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政策不仅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为农民营造了稳定的种植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

1农业发展历程及影响

1.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生活形态,在长久的农业发展中,以时间跨度来划分,主要分为五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是原始农业阶段,据考古学家的发现,中国最早的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10000年前,在那段悠久的岁月中,先民们已经开始掌握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工具以石器为主;第二个阶段是沟洫农业时期,也是从原始农业到精耕细作农业的过渡期;第三个阶段是精耕细作农业的成型期;第四个阶段是精耕细作农业的扩展时期;第五个阶段是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时期。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发展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新中国农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同时国家的财政状况不佳,资金缺乏。为了顺利走好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当务之急就是为农民解决土地问题,以保障国家的粮食生产,更快更好地恢复国民经济。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将土地收归国家所有,再将土地分发给个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这一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极大地缓解了国家财政压力。之后我国实行“一化三改”政策,对我国农业大力实行改革,实行农业合作化制度,这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国家以农哺工,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民贫富的两极分化[1]。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在农业方面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城乡差距拉大。面对这一新情况,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农业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的实施,在宏观层面对农业进行调控,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统筹发展继续推进,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形塑力度进一步加强[2],乡村振兴战略正是我国对农业、农村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扶持政策,以弥补我国“三农”领域的短板。

1.3农业政策的重要性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农业发展占了很大的比重。“民以食为天”,只有保证农村农业的稳定发展,才能使国家经济更好地腾飞进步,所以各个时期我国对农业均极为重视。但农业发展也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复杂的、综合性的情况,其中涉及农村、农民、农业三重因素,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农业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显著效果。农业政策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还可以使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稳定,为农民营造稳定的种植环境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主要包括政策、科技和财政投入等方面,其中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国家颁布政策对农业农村进行宏观调控,可以做到有效引导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助力下,农业经济政策可以不断从市场信息中得到反馈,使农业发展顺应市场的脚步,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突破[3]。

2我国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2.1农村劳动力流失由于种粮难以致富,种地风险大,收入无保障,而且劳作辛苦,农民不再将种地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再加上城市就业机会更多,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了家乡,外出经商或涌入城市打工,大片农田抛荒无人耕种,致使土地荒废。想办法留人种地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让人们知道农业也能让农民发家致富,收入不比外出务工经商差,农业后继无人的问题才能被解决,很多农村问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2.2农村经营管理不规范当前,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不规范的现象,使得经营管理工作的个别要求无法被落到实处,影响了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4]。在村集体的组织结构中,由于乡镇地区的财政紧缺,专门负责经营管理的工作站点不多,使得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资金和人力的支持,从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要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思想,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快速落实[5-6]。

2.3农业政策普及度低我国农村民众文化素质偏低,相关的农业政策、法律知识的传播方式落后,仅仅依靠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农村合作社等机构人员很难全面普及农业政策,再加上乡镇行政单位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有时候甚至没有多余资金来支付村干部的工资或者行政单位的公共花销,这就导致一部分农村地区出现无人愿意担任村干部职位的情况[7]。农村干部体系不健全,农业政策无法普及,农村广大民众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的农业政策信息。在农业政策颁布之后,由于没有对政策的实行、运转、效果等进行同步跟进,无法了解到农民对政策的满意度,其中是否有所欠缺,农民真正的需求是否有被满足,因此农业政策自然对农民难以起到激励作用。

3农业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工业、手工业等产业发展的奠基石。但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乡村与城镇的经济差距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入城市,农村农业发展进入缓慢期。国家为了使农业可以健康持续性发展,结合当下出现的农业问题、农民的需求及社会经济方面的需要制定并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3.1农业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政府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出台了许多农业优惠政策以支持和激励农民生产经营,鼓励农民走向致富之路。在实施农业政策时以人为本,站在农民的根本利益上为农民制定有效的农业政策,发挥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让农民主动积极地投入生产活动中,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农民作为生产经营工作者,在文化素质方面可能水平偏低,所以政府应鼓励农业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工作者,为农民宣传普及农业政策,让农民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的政策信息,农民也会对农业政策及时进行回应,通过政策优惠增加自身收入,来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政府还可以对出台的农业政策进行评估,调查农民对政策的满意度,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是否有失实效,关注农民的需求,使农民了解国家出台的政策,深入理解政策实施的目的,使政策得以深入贯彻,让政策起到激励农民的作用。

3.2农业政策引导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城市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乡经济在发展中差距逐渐拉大,大量农村人才涌入城市,这一现象不利于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为遏制这一现象,国家出台农业政策,通过取消多项税费,为农村农业吸引资金进行引流,吸引企业家进入农村投资办厂,或依靠农村特有资源开展乡村旅游。政府机关通过制定补贴优惠政策,挽回农村劳动力,做到从多方面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使劳动力回流。同时,农业政策对投资也有一定导向作用,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农村的特有优势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8-9]。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业政策起到引导作用。在农业政策颁布之后,对目标群体进行持续关注,引导农民生产行为的发生,调控各种利益关系、公平分配社会资源,让政策体系内部进行互动,提升整合力度。同时规范农村经营管理结构,落实经营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投入财政支持,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中去,提高农业科 技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得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公共资源得到改善,增大农业的竞争力。乡村通过现代化技术创新工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增强农产品销售的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通过农业与工业贸易紧密衔接,产量与销量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功能产业体系和多元化产业结构,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平稳发展[10]。农业政策还可以根据农产品市场的粮食价格走向和特点,对农产品市场进行间接调控,使农产品价格处于平衡状态,实现农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3.3农业政策协调农村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也随之浮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依靠农业政策的出台,需要政策来制定市场的基本规范,规定处理关系的基本原则,因而农业政策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协调作用。农村的整体发展,需要发挥农业政策在其中的引导协调作用,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民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也要逐步完善规范化、制度化的财政投入机制,以全面加快农业经济发展[11]。农业政策的出台,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在农业政策的内部,各项政策也存在相互共生、相互依存的情况,不同时期颁布的政策是针对当时问题的解决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本协调的农业政策也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这就需要政策不断跟进,及时作出调整,而这也是政策时效性的一种体现。为此,在制定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时,应充分发挥当地的农业优势,协调并进,全面促进农业发展[12],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农村政策体系。

4结语

农业作为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家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稳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而农业政策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在出台农业政策时,应立足于基本国情,激发农业生产活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总而言之,国家应高度重视农业政策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及时、有效的农业政策,不断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在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对农村在农产品方面进行扶持工作,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完善农产品的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实现金融支农,不断加大对“三农”方面的财政投入,深化改革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创新农村信贷产品及服务,对特色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扶持,从而有效地推动农村金融快速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应鼓励农民的经营方向向家庭农场转变,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农民融入现代农业,加入到现代农业的先进体系中。这些都离不开农业政策支持,所以本研究结合我国农村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完善农业政策,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申冰浩 王建伟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在不断普及中,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产生的影响获得广泛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如何在保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减少污染情况出现,推动农业发展,成为当前工作中的重点。为有效控制既有矛盾与不断出现的矛盾,本文从循环经济与区域农业生产循环链结合工作处出发,展开农业循环模式的建设与优化,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1循环经济相关概念

循环经济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被着重强调,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在我国环境不断恶化的整体条件下展开全国行业的升级与发展,通过技术改造的形式推进升级工作,用以减少资源的消耗与废物排放,并在此基础上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1]。直至2020年“十四五”会议召开后,国家在之前的循环经济发展基础上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策略,不但加强了对工业循环经济的重视,还从其他行业处着手,促进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其外延是“社会”和“环境”与“经济”的关系[2]。具体而言,循环经济的研究对象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效用最大化与最优配置,核心是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的资源节约,研究范围包括资源节约与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因素的研究。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是从现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着手,以物能转换的形式生成农业产品,在人们的消耗与畜类的消耗下,产生废弃物质,而废弃物质却在自然环境下再次转化成为资源,投入下一轮的生产之中。这种生产方式与我国现代农业、绿色生产的理念基本契合,可以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区域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2内蒙古赤峰农业发展现状

2.1赤峰区域的具体位置及自然情况我国内蒙古赤峰区紧贴辽宁省,位于北纬42°15′23.50″、东经118°52′58.14″。自然气候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短促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气温下降快、霜冻降临早,在少雨地区,由于日照充足,地表植被稀疏,蒸发旺盛,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6~8倍,致使空气十分干燥,以草场为主。就目前内蒙古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研究与探索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现代化农业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也有着发展方向指引的价值[3-4]。受其自然环境以及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影响,农业发展主要以畜牧业为主。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等都分布着多个牧场、园区。因此,以畜牧行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发展对于我国内蒙古赤峰区域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价值,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然环境状态,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向前发展。
2.2内蒙古赤峰区域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中,园区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以产业链的形式与我国的农业园区相结合[5]。该种模式的应用主要是仿照我国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展开,此种模式可以有效形成循环链体系。具体来说,该种模式有效实现了消纳农业发展中产生的废弃物,以统一管理的形式展开循环经济管理工作。农业生产组织可以将各种存在联系以及提供资源与相互消纳的废弃物进行整理与分类,规划各项物质的用途。在循环经济下的农业发展之中,农业生产的循环化得以实现。该种生产模式有产业链较长、资源循环层次较多等特点。在区域内企业的加工后可知,初级的产品在产出之后,产品可以实现不同阶段农业、商业等方面的利用,这对于产品的多次生产十分有利,农产品能在初级产品的价值高效利用中,提升生态以及经济效益。

3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评价及实证

3.1发展生态农牧业园区,推动牧区的清洁能源循环链建设推行“种植—饲料—养殖—沼气—肥料—种植”现代农业循环模式,将区域内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大量农产品及植物投入到饲料加工中,进而将其应用到养殖行业之中[6]。畜牧行业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可以生成沼气,可投入区域内供人们使用,发酵后的粪便形成肥料,再次投入到种植行业之中,以形成农业循环链[7]。循环链中,沼气、沼渣的生成是循环生产中的纽带,对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有着巨大作用。例如,在内蒙古赤峰阿鲁科尔沁旗的农业生产中,种植区域与畜牧区域推行生态园区的建设[8]。在园区种植20000亩玉米,直至秋收时节,采用玉米秸秆磨碎后制成饲料,投喂牛、羊等牲畜,利用牲畜产生的粪便建设沼气池,生产沼气与有机肥保证人们生活中燃料所需,并完成土壤的改良工作,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并在土壤发酵之后,使种植养分上升,玉米产量、食品质量等都有所提升,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达成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在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建设之中,随着生物链的不断推进,可以发掘出更多可优化的部分,实现农业循环链的延长,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技术,为绿色生产、循环生产等需求提供技术支持[9]。例如,某能源环保公司在进行沼气生产与有机肥料制作中,选择采用厌氧处理技术对肥料进行处理,提升有机肥料的产量,满足种植中有机肥料的需求,充分发挥出多余牲畜粪便与种植秸秆的价值,实现全区域的有机生产目标。

3.2发展园区内畜牧养殖梯次循环链在内蒙古赤峰区域的牧区农业生产之中,园区内也加强了养殖行业的发展与落实,结合种植行业,展开同步发展方法,并按照人们生活物资的需求,供应全区域乃至全国的肉、粮、乳、绒等[10]。该区域的生产主要是以清洁生产模式展开的,在农业中种植与养殖行业的基础上,将加工行业也纳入循环经济链之中,推动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并将废弃物转化成资源,成为其中的纽带,达成农牧业与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最终实现无害化生产产业链,在废弃物高质量应用之中,区域内的污染排放量也可随之降低,实现农业生态循环。例如,我国赤峰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等区域,采用种植、养殖、生产相结合的方式,除玉米种植,还将小麦、油菜、苜蓿等作物纳入种植园区生产中的重点部分,废弃的秸秆、植物根茎也可应用于畜牧养殖行业的牲畜喂养。此外,多余的植物与动物采用粪便融合厌氧处理技术,生产出有机肥料,并全部应用于园区内部的种植生产,循环链也仍旧是养殖—产生粪便—发酵还田—种植饲料—养殖的方式。该区域生态园区基础产业为有机牛肉的生产,为满足牛肉生产质量,选择采用循环经济、园区内资源循环的方式展开养殖及种植工作,该区域在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推动之中,采用放牧与养殖结合的方式开展有机牛肉的培养工作。每年选择雨季进行放牧养殖,在天然草场植被丰富的时期对牲畜进行养殖,养殖单位可以达成成本控制的目标,减少饲料的投入,包含购买、运输、储存等,也可以减少材料在秋冬季被大量消耗的情况,防止库存不足影响正常的养殖工作。在秋季完成收割之后,植物秸秆的产生可以作为秋冬季节的消耗与储备,满足养殖需求,由于种植区域植物属天然产品,养殖中牛羊等牲畜的肉质也能得到有效保证,在达到出栏期后,投入冷链物流销售环节。此外,产生的沼气废渣也都用于环境的绿化工作,用以保持水土环境,提升种植作物的安全性。

3.3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工农业融合循环链畜牧行业的发展中,除了冷链销售的肉制品生产,用以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还可以着重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在丰富农业循环经济链的同时,使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增加,可创造工作岗位,满足人们的工作需求,为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同时,助力GDP增长。区域产业链的生产之中,农业—养殖业—生物产业链随之形成,牧养殖梯次循环链获得深度发展,工业与农业互相促进,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产业的升级与完善,区域内农业循环经济也呈现出大集合状态。同时,在融合区域发展的状态之下,农业园区内产业循环模式再次获得发展与扩充,产业链条随之延长,畜牧养殖行业不但包含牛、羊等单一性的园区养殖,而且呈现出种类不断丰富的趋势。各种肉类食品加工工厂随之建设,区域内的农业循环经济链也已经不只依赖于园区内部的建设,从园区个体式发展经济体,转化成为园区与工厂、社会市场相结合的形式,农业循环模式也出现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状态,循环经济链的建设空前扩大。例如,我国内蒙古赤峰区域某企业针对养殖行业的扩充,选择在之前畜牧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了鹿茸生产基地,在生产鹿茸的同时,售卖鹿肉、鹿血等药材、食材。结合园区内的玉米等生产作物,通过放养与饲养的形式展开,结合农业种植行业与工业加工生产行业,借鉴畜牧业的养殖经验,完成产业发展及布局,向全国范围内输送药材,达成产业中资源循环目标。

3.4以生物质能开发为重点,多能互补的生物循环链循环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循环链的建设是其中发展的重点。因此,在展开农业生产循环链建设中,生物质能相关要素被农业绿色生产企业、社会、政府等主体重视,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该种体系建设及模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达成物质与能量协调,满足循环要求。其中,资源数量更加丰富,生物质能在改善我国燃料需求体系方面能够起到引导作用,环境在此之中能得到有效保护;在节能减排与国际义务履行的需求中,国家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战略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相互融合,共同进步。

4结束语

本文从内蒙古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出发,在保证区域农业有机循环化发展的同时,展开循环经济的建设,并扩充产业链,促进全区域内的产业联动,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最终达成保护环境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的展开从发展生态农牧业园区,推动农村牧区的清洁能源循环链建设;发展园区内畜牧养殖梯次循环链;发展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工农业相互融合的循环链;生物质能开发多能互补的生物循环链建设等出发,为之后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升级与完善作出实践准备。

作者:付丽 单位:赤峰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3

一、研究背景

贵州山地和丘陵占了全省国土面积的92.5%,贵州可用耕地面积非常少。对于贵州来说,利用其地理环境,大力发展山地农业经济,是无法逃避的选择。目前,贵州山地农业发展基本是采用传统的小农模式,这对于发展贵州的山地特色农业有一定的制约,对贵州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这也不利于贵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基于优先农业、农村发展的考虑,主要体现八个方面:对改革社会经济体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积极使农村基础建设发挥作用;分类推进农村建设,保证农村在教育、医疗、交通、通信等各方面在农村人口集中的地区建设;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村垃圾、污水等污染问题;对农村的义务教育高度重视,解决农村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差等问题;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解决农村医疗保险问题;完善农村社区治理制度,社区坚持自治、村治、德治相结合,村民利益与社区利益有机结合。基于此来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山地特色农业作为西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对于增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应用区块链技术,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经济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基于一种能够自动按照用户固定访问时间顺序来自动储存相连的数据信息的分布式数据区块结构,其利用了P2P网络环境去中心化特性,使得用户成员之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安全和便捷准确地实时交互与传递各种信息资源。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全员共同参与、数据不可篡改、可实时追踪与溯源、数据公开透明等特点,保证了在区块链技术体系内的每一个网络交互和参与者之间的每一份资源真实与完整,储存可信的交易数据记录。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数据化、全员参与、不可受人为恶意篡改、可追踪和溯源、公开透明等特性对于各行业是很重要的。在当前许多重点行业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已有效实现了快速转型或升级发展。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售后等服务大都通过人工进行,效率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产品消费者,不能完全了解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信息,产品信息不具有透明性。当前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是传统农业模式的束缚,导致贵州山地农业的转型升级很困难,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尝试解决这一难题。

二、文献综述

贵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而且也能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比率。周欢、刘洪认为制约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有五点:贵州的边远地区思想意识落后、农业相关技术推广受阻;贵州的耕地细碎化、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贵州的产业政策宣传力度小,技术培训体系不完善;贵州目前基础设施建立不完善,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困难;农业科技人员匮乏,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民种植农产品的宣传培训力度。贵州政府应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在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应用的研究上,李天明、严翔、张增年等提出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的框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以及可溯源等特性,通过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以及信息的传递,这样的网络系统是可靠、安全、开放以及透明的,对于产业相关信息的存储也较为合适。郭佳慧指出,当前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有信息不对称、融资难度大、成本控制差等问题,而当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物流企业中,可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加密技术、智能合约、身份识别和去中心化特性助力企业融资。陈巧萍介绍了农产品跨境电商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模式。刘浩研究的区块链技术对于智慧农业发展中分别介绍了区块链技术解决智慧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问题。

三、当前贵州山地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一)山地农业发展形式。以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经济:合作社制经济模式并不是一个传统经济新名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委员会,各地的农村都先后建立与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形成了许多小型农业农村合作社。近年来,贵州积极统筹推进各级新型农村专业实用生产合作社组织系统建设。合作社的经营盈亏都是全员共有的,一般的分红也是按照股额来进行分配,社员的出力越多分得的钱就越多。这样种模式的优点是产权关系清晰,打破了个人与家庭的局限,每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都兼容在一起,在生产中进行互助合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地理环境限制。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众所周知,喀斯特地貌占据了贵州地形的绝大部分,加上贵州的土壤不够肥沃,且中低产的田地较多,因此贵州的粮食产量也不高。由于贵州大部分为山地,难以耕种,在平原上可以工作的机械而在贵州山地上是不能展开工作的,这对于贵州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图1)

(三)贵州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高。贵州各类农副产品知名度不高,也没有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就目前的农村企业来说,大多还是以个体经营的方式存在,缺乏规模集群化效应,对于单个企业来说难以付出额外的精力去加强品牌效应是他们所存在的弊端。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就目前贵州的发展规划来看,贵州省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来促进贵州农业的发展,对于各农业相关产业也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但具体细化到各乡村建设来说,还是较为不足的,相关配套的各项发展政策太过简单,在落实政策层面效果也还不到位。所以,加强政策的落实是目前贵州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农民自身意愿不足。在传统落后的粗放耕种管理模式下,农民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是极少的。对许多农民劳动者来说,外出打工或经商是一条更好的就业选择。因此,当前在全国推行新农业合作社改革试验区的实践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打工青壮年返乡的农民积极性普遍不高。

四、区块链技术对山地农业经济的影响

本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针对山地特色农业经济,研究多元化资本主体(智能合约)、销售模式(共识机制)等问题,分析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应用区块链技术,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经济是一种探索和创新。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基于一种能够自动按照用户固定访问时间顺序来自动储存相连的数据信息的分布式数据区块结构,其利用了P2P网络环境去中心化特性,使得用户成员之间随时随地都可以安全和便捷准确地实时交互与传递各种信息资源。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全员共同参与、数据不可篡改、可实时追踪与溯源、数据公开透明等特点,保证了在区块链技术体系内的每一个网络交互和参与者之间的每一份资源真实与完整,储存可信的交易数据记录。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数据化、全员参与、不可受人为恶意篡改、可追踪和溯源、公开透明等特性对于各行业是很重要的。在当前许多重点行业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已有效实现了快速转型或升级发展。对于农业经济来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售后等服务大都通过人工进行,效率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产品消费者,不能完全了解从生产到销售的流程信息,产品信息不具有透明性。当前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是传统农业模式的束缚,导致贵州山地农业的转型升级很困难,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尝试解决这一难题。

二、文献综述

贵州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发展农业特色经济,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而且也能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比率。周欢、刘洪认为制约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因素有五点:贵州的边远地区思想意识落后、农业相关技术推广受阻;贵州的耕地细碎化、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贵州的产业政策宣传力度小,技术培训体系不完善;贵州目前基础设施建立不完善,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困难;农业科技人员匮乏,农村的劳动力素质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大对农民种植农产品的宣传培训力度。贵州政府应着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在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应用的研究上,李天明、严翔、张增年等提出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的框架。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以及可溯源等特性,通过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来实现数据的传输以及信息的传递,这样的网络系统是可靠、安全、开放以及透明的,对于产业相关信息的存储也较为合适。郭佳慧指出,当前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有信息不对称、融资难度大、成本控制差等问题,而当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物流企业中,可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加密技术、智能合约、身份识别和去中心化特性助力企业融资。陈巧萍介绍了农产品跨境电商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模式。刘浩研究的区块链技术对于智慧农业发展中分别介绍了区块链技术解决智慧农业产业各个环节的问题。

三、当前贵州山地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一)山地农业发展形式。以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经济:合作社制经济模式并不是一个传统经济新名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委员会,各地的农村都先后建立与发展这种经济模式,形成了许多小型农业农村合作社。近年来,贵州积极统筹推进各级新型农村专业实用生产合作社组织系统建设。合作社的经营盈亏都是全员共有的,一般的分红也是按照股额来进行分配,社员的出力越多分得的钱就越多。这样种模式的优点是产权关系清晰,打破了个人与家庭的局限,每个人的利益和集体利益都兼容在一起,在生产中进行互助合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地理环境限制。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众所周知,喀斯特地貌占据了贵州地形的绝大部分,加上贵州的土壤不够肥沃,且中低产的田地较多,因此贵州的粮食产量也不高。由于贵州大部分为山地,难以耕种,在平原上可以工作的机械而在贵州山地上是不能展开工作的,这对于贵州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图1)

(三)贵州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高。贵州各类农副产品知名度不高,也没有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就目前的农村企业来说,大多还是以个体经营的方式存在,缺乏规模集群化效应,对于单个企业来说难以付出额外的精力去加强品牌效应是他们所存在的弊端。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就目前贵州的发展规划来看,贵州省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来促进贵州农业的发展,对于各农业相关产业也做出相应的发展规划。但具体细化到各乡村建设来说,还是较为不足的,相关配套的各项发展政策太过简单,在落实政策层面效果也还不到位。所以,加强政策的落实是目前贵州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农民自身意愿不足。在传统落后的粗放耕种管理模式下,农民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是极少的。对许多农民劳动者来说,外出打工或经商是一条更好的就业选择。因此,当前在全国推行新农业合作社改革试验区的实践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打工青壮年返乡的农民积极性普遍不高。四、区块链技术对山地农业经济的影响本研究应用区块链技术,针对山地特色农业经济,研究多元化资本主体(智能合约)、销售模式(共识机制)等问题,分析何时候及时响应用户的需求、在企业完成交易谈判后就可以自动执行命令,这减少了交易流程的同时,也提升了交易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工成本。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机制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区块链共识机制是由各个节点信息保持一致的区块,再由各个区块连接组成链条,形成区块链。当一个机制反应,其余的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以达到共识的效果。因此,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性质:(1)一致性:区块链上所有节点的保存在区块链前面部分是相同的,这是为了保证信息的传递。(2)有效性:由某一个节点所发布出来的信息会被其他的各个节点记录保存在其自己所在的区块链系统中,以确保信息的有效性。

对山地特色农业经济的运用。去中心化管理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在区块链网络中,由于是去中心化的服务,这种服务不再依赖于中心服务点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并且在这种P2P网络服务中如果一个服务点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整个服务的运行,有效地解决了中心化服务的弊端。区块链网络系统由于去中心化的管理,使得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参与反应,在各个节点进行信息的验证、分析以及传送,整个过程是安全且高效的,在一个区块的节点完成区块内容的验证之后就会自动保存在本地,那么整个交易就完成了。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管理,把产品从培育、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信息记录在数据库中,产业链上的各个相关部门都可以查看,且记录在区块链上的信息一般不可篡改,安全性高。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在网络上进行,所以较纸质的交易记录更有利于保存。

智能合约保障系统高效性:智能合约是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就会自动执行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一旦智能合约开始执行,那么这个交易的过程就会被记录下来,因为在智能合约的运行中有许多的机制,如数据存储机制、事物处理机制等。在区块链中,数据具有不可篡改性且数据存储之后也是可溯源的,运用公私钥签名的智能合约是不可抵赖的,智能合约可以使得各个企业之间互相建立信任,也保障了各方约定的合同可以自动执行。这种可信机制解决各企业数据可信度低、核验成本高的问题,也直接打通了各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并且智能合约对于企业资信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解决了企业融资的问题,提高了交易效率。综上所述,智能合约既可以让交易自动执行,也可以使资金流转更加透明,更利于企业间的合作。简化了交易流程,保证产品在交易中各种金融资产往来的合理性、安全性,提升双方交易的信任度。溯源防伪体系保证了产品安全: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关注的就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要想提高销量,最重要的就是让消费者相信你的产品是合格安全的。在区块链技术中,上链的数据信息是不可篡改的且可以溯源。所以,建立溯源防伪体系有利于产品的溯源与销售,也保证了产品的安全。

例如,某一产品通过智能合约协议,让各个关联方提供产品种植信息、种植环境、生产日期、产品检验、产品销售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信息记录在区块链的各个节点上,形成分布式存储,这样区块链中的各项信息数据会实时共享上传到云端,各企业就可以实时看到产品的相关信息,满足批发商对于产品的合格性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性的需求。对于溯源防伪体系的建立有助于产品信息的保存与传递,在满足各企业与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会间接保证产品在质量上的完整,如此更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当前已经有许多的农村产业运用区块链技术,并且取得很大的成就,这对于贵州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区块链技术是完全新兴的技术,山地农业运用区块链,可以实现行业间的转型升级,以谋求更好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来说,沿海城市已经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了当地的农业的发展,实现繁荣富裕的目标,对于内陆省份的贵州更应该结合当下的发展趋势,顺势而为引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贵州经济的发展,为贵州的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欢,刘洪.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径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3).

[2]李天明,严翔,张增年,田阳,吴鑫,李超群.区块链+物联网在农产品溯源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1.57(23).

[3]郭佳慧.区块链技术在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今日财富,2021(19).

[4]陈巧萍.区块链发展下农产品跨境电商的良性生态系统构建[J].农业经济,2021(10).

[5]刘浩,武止戈.区块链技术突破智慧农业发展瓶颈的应用方向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0).

作者:宋明智 覃丹嫱 李婷 吕琳琳 黄倩倩 金玉芳 单位:贵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