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饲养管理分析3篇

时间:2022-12-30 10:54:01

序论:在您撰写饲养管理分析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饲养管理分析3篇

饲养管理分析1

0引言

黄牛饲养培育需要注意各项内容。且整个犊牛生长过程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所以从饲养人员的角度上来看应高度的重视各项环节,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还需要对饲养管理技术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预防疫病,促进黄牛正常的生长,不断的提高其养殖水平,以提高经济效益。

1黄牛疾病发生的原因

1.1未落实好疾病综合防治措施如果没有创造出良好的养殖环境,牛圈舍卫生不干净,那么很有可能致使黄牛发生疾病,但就当前养殖场的情况来看,防控条件并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在整体上,即便规划其布局,没有确保更加合理,还有就是防疫工作和消毒工作投入力度不够,且当黄牛发生疾病时,处理并不到位,还没有集中的进行隔离,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疾病大量的传播。有的养殖场虽然加强黄牛疾病管理工作,但并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1.2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如果黄牛发生疾病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常表现,饲养人员需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处理,这就需要黄牛饲养工作人员具备基本的养殖知识,还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就当前饲养场饲养人员的情况来看,自身的综合素质仍需要有待提高,通常只是观看黄牛外在来判断黄牛是否发生疾病,这种主观性难以正确的做出相应的判断,还会影响到对黄牛疾病的治疗。

2山区黄牛饲养管理技术

2.1科学配种、选种为更好地养殖黄牛,应高度的重视黄牛配种和选种工作,并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因为只有对黄牛品种合理的进行选择,才能促进黄牛养殖,不断的提升养殖水平。配种母牛不到1岁就强行配种,会给犊牛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母牛不满1岁,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如果就进行配种工作,会出现胚胎营养不足这一现象,还会影响到犊牛生长发育,犊牛在母体中发育还不完善,免疫力会低下,难以确保犊牛质量,还会增加饲养管理工作难度,也不利于发挥黄牛养殖场效益。市场上,对黄牛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在养殖黄牛的过程中,应注重黄牛自身的素质,在黄牛配种这方面,对于黄牛养殖场而言应对母牛进行选择,所选择的母牛要发育良好身体健康,由此,保障犊牛在母体中营养充足,使其为养殖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黄牛配种和选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鉴定黄牛发情情况,因为这在黄牛品种改良这方面非常关键。这就需要黄牛饲养员和配种技术人员多沟通交流,以直肠检查的方法共同的完成母牛发情鉴定,而且在这一期间,如果发现母牛发生疾病,需要检查母牛自身的情况,以便明确母牛发情的时间,使其做好配种工作。在黄牛选种中,不仅要根据当地养殖具体环境,还要充分的考虑好黄牛各种因素,促使养殖场黄牛的养殖工作顺利的进行,不断的提升养殖水平。所以,在日后黄牛饲养管理期间,必须要选择好黄牛饲养品种,因为这非常关键。在黄牛选种的过程中,应以优良品种为主,以便改良养殖场中现有的黄牛,做好黄牛配种工作,确保黄牛质量,使其发挥养殖场经济效益。在黄牛选种这方面,所选择的牛最好是品种牛,尤其是短角牛和海福特牛,以便进行养殖。

2.2为黄牛创造良好生长环境为确保黄牛饲养管理工作有效的实施[1],不断的提升工作水平,有必要提高黄牛肉食品的安全性,其中为促使黄牛更好地生长,需要有良好的饲养环境,因为这会关系到黄牛肉的安全。对于饲养管理人员来讲,应意识到生态化处理饲养环境的重要性,定期的对养牛圈舍清理,尤其是牛圈舍的粪便和杂物等,以确保牛圈舍的干净卫生。如果具备一定的条件,可在养殖场附近构建一个堆粪池,以便作为肥料供田间种植应用。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促使黄牛健康的生长。

2.3科学合理选择黄牛饲料饲养员需要对黄牛生长的饲料进行选择,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对各个饲料特点应给予充分了解,并根据黄牛生长特点进行选择,确保黄牛生长期间营养达到均衡,进而促使黄牛生长。黄牛在各个生长阶段中,对饲料的实际需求和类型不同,所以饲养员在喂养黄牛前期,需要结合黄牛生长的情况对饲料做出相应的选择,以增强黄牛肉的口感。

2.4做好犊牛、育成牛、妊娠母牛的养殖工作为实现黄牛饲养管理[2],需要采取正确的饲养方法,这就需要根据黄牛生长的情况,从多种饲养方法中选择一种来应用。对于饲养人员而言应做好犊牛养殖工作,待犊牛出生后,应确保母乳能供应的上,让犊牛及时获取初乳,并间隔一段时间饲喂。因为妊娠母牛的初乳营养价值比较高,能增强犊牛免疫力。待犊牛7日龄后,饲养人员在饲喂犊牛一些辅食,以提高犊牛采食能力;随着犊牛不断的生长,待14日龄后,饲养人员在饲喂时,应选取的颗粒型饲料并加入一些食用盐,以确保犊牛摄取的营养更加的充足。在犊牛1~6月龄这一期间,对于饲养人员而言应明确每天饲喂犊牛精饲料的量,还应适当地投喂干草料,以便犊牛采食。随着犊牛不断生长,到3月龄后还要断奶,选择饲料饲养,以便日后发育。犊牛生长到6月龄后可称之为育成牛,这时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可充分的利用育成牛饲养管理技术。在育成期,黄牛生长速度比较快,所以,对于饲养人员而言在饲喂育成牛时,所选择饲料应以粗饲料为主,确保每天实际摄取量。饲养人员还应对黄牛群进行分群,也就是以分群方式来饲养公黄牛和母黄牛。加强对妊娠母牛饲养管理,而且在具体管理期间,应高度的重视妊娠期母牛膘情这一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控制。通常来讲,母牛妊娠天数为280d,且在前4个月胚胎生长的不是很快,在营养这方面不会有很大的需求,到5个月后,腹中犊牛会快速的生长,还会增加营养的需求量,这时饲养人员应补给妊娠母牛足够的营养。除此之外,在母牛妊娠前期还要投喂精饲料。在妊娠母牛预产前1周,可投喂优质青草等饲料,在母牛生产的前3d,需要合理的配比精饲料,并在产房中饲养,进而促进母牛顺利的生产。还需要控制妊娠母牛泌乳期的体重,从生理学的视角上来看,泌乳高峰期母牛在其采食这方面必将会达到高峰期,但在当前黄牛养殖中,母牛的泌乳高峰期要早,进而会降低母牛的体重,这就需要饲养人员观察母牛泌乳的高峰期,选择好饲料,确保母牛体重达到平衡[3]。

3黄牛疾病防控措施

3.1定期消毒养牛圈舍为做好对黄牛疾病防控工作,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确保牛圈舍的更加干净卫生,还应不定期对牛圈舍消毒,避免养牛圈舍产生细菌。尤其是饲养槽环境及饲养器具等,并记录好相应的信息,以便开展日后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促使黄牛健康的成长,在此期间,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黄牛很容易发生的疾病,加强多发期的控制,做好清洁工作,降低黄牛发生疾病的概率,避免造成经济损失。在清理牛圈舍期间,如果发现器具损坏需要更换新的器具,并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以促进牛群健康的生长。畜牧业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饲养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方式培训黄牛养殖户,强调创造出良好养殖环境的重要性,确保养殖场实现科学养殖。对于上级管理部门而言需要提前的整理好饲养管理的一些方法,并向养殖人员普及,还应注重对黄牛养殖技术的应用。

3.2做好对黄牛疾病免疫工作黄牛的疫病防控过程所涉及到环节比较多,还具有一定复杂性,其中为做好黄牛疾病防治工作,需要落实好相应的防控措施[4]。黄牛养殖场(户)需要不定期的向黄牛接种疫苗,使其达到预防目的,可向黄牛注射抗体,进而提高黄牛抗疫能力,待接种疫苗后,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如果发生疫病,避免大量的传播。为降低黄牛感染疾病的概率,有必要做好黄牛疫病免疫工作,因为这是最主要的一种手段,也是黄牛饲养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这就需要黄牛养殖场(户)高度的重视黄牛疫病免疫工作,并根据牛群实际情况把这项工作做好,以降低牛病发生疾病的概率[5]。通常春季是黄牛疾病发生的高发期,所以,黄牛养殖场(户)更应做好春季疾病防控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还应高度的重视黄牛免疫工作,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对于养殖场饲养而言,应充分利用疾病免疫技术。做好黄牛疾病免疫工作,进而促进黄牛健康的生长。

3.3做好黄牛疾病诊疗工作在进行黄牛疫病防控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常规免疫,这就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手段,并充分的应用疫病治疗技术,以便更好地处理,进而促进牛群健康的成长。如果黄牛感染疾病,在初期不会表现出一定症状,养殖人员难以及时发现,往往还会忽视治疗,最终影响到了对黄牛疾病治疗,而且初期在治疗疾病这方面非常的关键。所以,对于黄牛养殖人员而言,在具体养殖期间,需要充分的掌握好牛群健康的具体情况,这样在牛群中,如果有的黄牛发生疾病还能及时的发现,还需要黄牛养殖场有效诊治。春季是疾病发生的高峰期,更应做好疾病筛查工作,以便筛查中患病的黄牛,还应对黄牛的身体状态进行观察,看是否存在食欲不振的现象,如果发生特殊的现象,需要全面的检查黄牛的身体。如果黄牛患有疾病,这时饲养员应判断出具体的病情,以便有针对性处理。如果已经明确有的黄牛患有疾病,需要对黄牛集中隔离统一的处理,在此基础之上,总结黄牛当前的表现,将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饲养工作人员应意识到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疾病防控部门提出要求有效的落实。隔离完患病的黄牛后,还应控制观看人员观看的次数和时间,以便疾病大量的传播。还应不定期检查患病黄牛饲养的一些用具,定期进行消毒,如果发现工具损坏应及时的更换。总之,要根据黄牛发生疾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4定期检查黄牛生长的情况动物防疫部门已经制定了关于解决黄牛生长期间出现疾病相关措施。对于黄牛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充分了解当地防疫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和疾病防控的相关要求,当了解后有效落实。还应以定期的方式来全面检查黄牛自身情况,并进行上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存储数据信息,以便形成完整的数据库。

3.5打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饲养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能否提高黄牛疾病防治工作水平,如果饲养人员具备多方面能力,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防控疾病的相关知识,那么如果黄牛发生疾病,能及时发现解决处理,还能做好防控工作。对于黄牛养殖场(户)而言,有必要提高饲养人员综合素质,并以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方式为主,开展宣传交流讲座,为他们传授疾病防控相关知识,同时还应做好对饲养人员管理工作,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防疫部门还应向黄牛饲养管理人员工作提供相应指导,并教会他们如何识别出黄牛是否发生疾病,与此还应引进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员,打造专业化工作队伍,进一步提升黄牛养殖工作水平。

4结束语

在黄牛养殖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落实好黄牛疾病防控措施,促进黄牛饲养进行,避免发生严重的风险,注重对黄牛饲养管理技术的应用,并对黄牛疾病进行把控,不断的提高黄牛质量,使其为黄牛养殖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推动黄牛养殖业的发展。

作者:樊关代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憨班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饲养管理分析2

笔者根据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地方山羊的品种改良试验及科学饲养技术试验,通过品种改良技术试验数据分析及山羊科学饲养技术应用策略的研究,提出了以求能够改善羊肉品质和养殖效益的措施,通过示范推广,有力地促进了西南地区山羊产业可持续发展。

1山羊品种改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山羊肉的品质需求逐渐提高,对于养羊户来讲,羊肉的品质直接决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养殖效益,为此养殖户开始了地方山羊品种的改良,由于刚刚开始进行山羊品种的改良,在改良品种的选择和繁育关键技术的掌握上还不是很成熟,导致改良效果不是很明显,有时还会出现产羔率、产肉力等生产性能不如原来品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山羊品种改良技术的发展难度,为了满足市场上的需求,养殖者开始了新的山羊品种改良技术的研究[1]。

1.1推广冻精技术在进行山羊品种改良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冻精技术”,将优良品种山羊的精子进行冷冻保存和利用,在新品种改良的繁育中进行推广,这样能够提高优秀种羊个体的利用效率,提升新品种山羊改良的进程。

1.2引进优良山羊品种在改良过程中,引进优良品种不能盲目,需要科学选择。一是引进品种的初选,主要是针对地方品种的不足引进改良品种,这样既发挥了地方品种优势又使改良品种的性能得到充分体现;二是改良品种的筛选,通过引进的品种进行选育试验,根据试验成果数据确定引进的改良品种;三是把好引种关,引进优良品种和优良个体,才能够培育出更加优质的山羊,重视引种隔离和消毒工作。在山羊改良的繁育过程中,要利用优秀个体进行选育,才能够在品种改良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1.3实行科学育种管理山羊品种改良工作很繁琐,首先,科学制定改良计划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其次,建立育种组织机构,责任明确到人,分工合作;第三,做好选育试验,详细记录试验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理和分析记录的生产试验数据,形成成果,推进品种改良工作;最后,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繁育,执行淘汰标准,选择多羔公、母羊留种,逐渐达到山羊的品种改良。

1.4采用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家畜繁殖的一项先进技术,它是人为利用器械代替公、母羊自然交配的一种方法。人工授精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配种的效率和优秀种公羊的利用效率,还能够缩短优良品种的培育时间,减少山羊品种改良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从而提高配种效果和生产效率。

1.5加强关键时期的补饲饲料营养均衡供给对山羊品种改良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做好繁殖母羊的空怀期、妊娠前期、哺乳期等关键点的补饲工作,这样能够保证繁殖母羊的受胎率和初生羔羊的品质;及早开展羔羊补饲,加强羔羊的营养管理,在品种选育的过程中能不断的提升山羊的生产性能。

2山羊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技术的支持我国整体的羊群育种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尽管我国羊群的品种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但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与创新。当前,我国的品种改良工作主要是依靠从国外引进优良的羊群品种来与本地羊进行杂交繁育,但是,选择育种的方式缺乏一定的先进性,不能很好地筛选出那些高产质优、抗病性强的羊的品种。另外,我国整体育种改良工作缺乏集中性的研究力量,工作技术需要提高,尽管也有一部分单位开展品种改良的研究工作,但是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导致研究工作开展过程比较慢,现有的育种改良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需求。

2.2缺少资金的支持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羊的品种改良工作上缺少足够的经济实力,育种改良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简陋,对于种羊生产繁殖的配套设施也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并且缺乏完善健全的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对于原种场、改良站、繁育场、以及人工授精站点等设施的建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办法很好地满足育种改良工作,同时,工作条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不能知道和督促养殖户们的养殖行为。

3山羊科学饲养的创新途径

3.1建造一个科学的羊舍对于羊群来说,选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首先是场址的选择,羊场应该首先选择向阳通风干燥的地方,不应该选在低洼的山谷,潮气大,不利于羊群的生长,并且还应该考虑是否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将周围的地形和工厂全部进行排查,严格把控污废水不会进入羊场,如果污废水进入羊场,就会造成羊群大面积的腹泻,影响生产质量,羊场还应该远离交通要道和人群密集的地区,防止人群工作对于羊群的影响,但是还要保证交通便利,能够保证饲料及时运输,对于场地的边缘地区,应该选择天然屏障作为栅栏,并且应该单独设置一个处理病羊的地区,防止羊群二次感染。其次,对于羊舍建造,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保持良好的通风和一定的坡度,冬暖夏凉,冬春季节比较寒冷,可以建设棚舍结合式羊舍,夏天比较炎热潮湿,可以建设楼式羊舍,并且应该严格按照时间给羊进行疫苗注射和驱虫,保证羊群的质量[2]。

3.2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对于养殖单位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养殖档案,档案中要包括两部分,引种和育种。将每一只羊的品种、时间、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和饲养情况等都详细的记录在档案中,方便之后的调查,并且育种档案还要包括母羊和配种公羊的耳号、生产日期、数量以及羔羊的体重,每一份文件至少保留两年。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养殖档案后,应该进行标准化饲养,选择优秀的饲料和牧草,并且根据羊群的年龄进行不同的配置。例如,在新疆地区,一些棉花的种子壳在生产使用过后,可以再重新加工进行利用,作为羊群的辅助饲料,不仅如此,一些果树的枯枝烂叶也可以作为羊群的饲料,这种形式符合了生态产业链的循环目标。实施科学饲养,一是合理的羊群结构和适时分群,保持基础母羊的数量,按照羊的生产阶段及个体情况适时分群,根据季节和羊的体重适时出栏。对于养羊户来讲,如果羊群结构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羊群增殖慢,不利于品种优化,从而降低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学习,提升山羊的科学饲养技术水平,把握山羊养殖的圈舍设计、牧草种植、品种引进、科学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关键技术,重视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和市场信息预判,在生产实践中积极学习饲养管理知识,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实现养殖增产增效[3]。

3.3合理开展疫病预防接种,及时监测科学饲养需要科学的疫病预防和治疗。进行羊的免疫接种是疫病防治的最好办法,所以,养殖户每年应根据当地的疫情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免疫接种计划,按照程序定期免疫接种,不要盲目地乱接种,否则会诱发某些疾病。疫苗接种后定期抽检,确保免疫成功。

3.4进行育种品种的改良

3.4.1 科学引进父本品种当前阶段,我国优秀的羊品种还比较少,在羊的养殖和生产过程中,为了满足品种改良的要求,养殖户们大多会选用优秀的父本品种与本地羊进行杂交繁衍,所以,科学的引进优秀的父本品种对于羊的品种改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父本种羊要选择那些体型高大、生长速度快、羊肉质量上乘以及肉用性能比较好的种羊品种,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人们发现特克赛羊、萨福克羊以及杜泊羊等品种与本地羊经过杂交以后,可以得到优良的后代,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肉用性能。在父本种羊的选择上,萨福克羊体型较大,适应能力比较强而且羊肉的产量也比一般的羊要高,而杜泊羊能够适应炎热、干燥、潮湿等多种环境,采食能力比较好,成熟期比较短,生长速度比较快,并且瘦肉率高,因此,这些种羊品种都可以作为父本,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4]。

3.4.2 选用优良的母本品种一般比较理想合适的母羊品种一定要凸显出其在产肉性能以及繁殖能力方面的表现,而且,必须要在母羊发情的季节进行杂交配种,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生产多胎羊羔的概率,而且母羊还能够提供良好的哺乳水平。另外,还应该选择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地气候的母羊,所以,养殖户们大多选择本地母羊作为杂交配种的母本,大多选择湖羊、小尾寒羊等品种的母羊做母本。这样,在一个优良的母本和父本的繁育之下,有更大几率获得高质量品种的山羊,从而在不断进行繁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山羊的质量,也能够让山羊的养殖户更好的进行山羊的养殖。

4结语

山羊产业发展离不开优秀种质资源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因此,山羊养殖户要结合地方品种的优势,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引进优良品种改良更新,这样才能够保证山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山羊的品种改良,为西南地区山羊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种羊,在不断的进行选育过程中,培育出优良的山羊品种;通过科学的饲养,为我国羊肉市场提供了高质量的羊肉,也为人民的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作者:肖相勇 单位: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饲养管理分析3

三元母猪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饲料品质、饲喂量、风险管控等,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而有效提高猪场每年断奶仔猪数量,保证养殖场生猪出栏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1三元母猪的种用背景

三元母猪是指杜洛克公猪与二元母猪杂交产生的后代。母猪的生产效率直接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非洲猪瘟发生以来,我国市面上二元母猪供不应求,导致其价格逐渐上升,国内生猪产能严重不足。引种风险高、价格高成为生猪养殖业面临着两大困难。因此想要快速恢复生猪产能,养殖人员应首先解决种猪问题。在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为了有效解二元母猪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为了有效节约养殖成本,避免疾病的发生,降低养殖场生物安全风险,大多数养殖场采取封闭式生产模式。因此,三元母猪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突破点[1]。大多数养殖场将三元母猪留作种用。直至2019年三元后备母猪销售量达到40%以上,2020年三元后备母猪销售量接近80%。因此,可推算在未来三元母猪的占比数量将持续不断上升。但与二元母猪生产效率相比,三元母猪的生产效率下降超过30%。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三元母猪的繁殖性能,保证三元母猪的生产效率是必须攻克的难题。

2三元母猪种用存在问题及原因

2.1存在的问题

2.1.1 遗传现状三元母猪具有生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低、肉质好的遗传性状。2.1.2 繁殖难题三元母猪的一个现状决定了母猪种用存在的难题,发情率低,泌乳性能差,产子数少。三元母猪是由商品猪培育而来。培育过程中过度关注生长发育速度和背膘,这导致母猪繁殖性能受到严重影响,三元母猪配种率和分娩率分别达到75%和70%左右。因此,三元母猪种用繁殖性能差,明显低于二元母猪。这也导致了三元母猪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淘汰率高、母猪母性较差、配种成功率低、胚胎着床率低、妊娠期间容易出现流产现象、分娩后泌乳性能差、后代生产性能低等生产问题。

2.2原因三元母猪种用劣势明显的原因,除了与遗传特性相关外,主要原因为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三元母猪繁殖性能较低的根本原因。

2.2.1 选培不严格。养殖场在对母本进行选留时缺乏严格的选择意识,一味放低母猪选留标准,甚至只要是母猪就可以。这直接导致大多数养殖场内三元母猪配种率低于50%。另外,对于三元母猪后备阶段的培育不重视,直接选择未发育完善的三元母猪进行发情配种,进而导致猪场生产现状不理想。2.2.2 配种不科学。生猪养殖场内配种环节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环节。导致母猪配种结果不理想的因素较多,例如,精液选择、初配标准以及配重时机等均可影响配种结果。大多数养殖场对三元母猪的配种精液选择条件不严格。另外,未掌握最佳的配种时机,进而导致整体配种效果较差。

2.2.3 饲养管理不合理,母猪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对母猪繁殖性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妊娠期内饲养管理良好,可有效减少流产概率,为母猪的顺利分娩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当导致三元母猪具有较高的流产率、难产率和返情率。

3三元母猪杂种优势

3.1饲养周期短三元猪是通过终端杂交得来的商品代猪。通过将杜洛克公猪和二元杂交母猪进行交配,从而得到三元猪。该选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良好的育肥性能。因此,三元猪具有生长发育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等优势。目前,生猪总体存栏量下降,商品猪在数量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因此,选留三元母猪进行繁殖既可解决二元母猪数量不足的问题,又可缩短饲养周期,满足市场需求。通常养殖人员从选留种用的三元母猪到分娩只需要10个月。而仔猪生长至出栏仅需6个月。因此,总周期为16个月。而引进纯种母猪进行繁育,繁育周期至少需要22个月以上。

3.2繁育成本低,生物安全性高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产品供不应求,进而导致猪价居高不下。种猪市场中健康的种源数量少且价格过高。二元后备母猪在非洲猪瘟暴发前,每头价格在2500元左右,猪瘟爆发后增至两倍。因此,大多数养殖场选择自留本厂的三元商品母猪进行繁殖。既可有效降低成本,同时又能减少与外界猪群的接触,避免疫病的传播,有效降低生物安全风险[2]。

4三元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

4.1严格把控饲料品质做好饲料品质的把控工作,可有效避免饲料对妊娠期母猪产生不利的影响。养殖过程中,若养殖人员将发霉、变质、冰冻或有强烈刺激的饲料饲喂给妊娠期母猪,则容易导致母猪出现流产现象,同时也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因此,养殖人员应严格控制饲料品质,做好饲料的储存工作,保证饲料储存室通风良好、环境干燥。另外,养殖人员还应定期清理食槽、料线管道内长期残留的饲料残渣,避免母猪采食变质的饲料,导致流产现象的发生。其次,养殖人员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起到良好的脱霉和解毒效果。

4.2合理减少饲喂次数为了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和传播,大多数养殖场应降低母猪的饲喂次数,避免多次饲喂造成人员频繁出入猪舍,导致疾病的传入。不仅不利于疫情的防控,同时也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场应减少饲喂次数,更改饲喂模式,从而有效降低母猪出现喂料应激反应以及工作人员进出猪舍的频率,进而有效降低生物安全风险。另外,减少饲喂次数还可有效提高妊娠期母猪产仔合格率。

4.3饲喂湿拌料湿拌料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妊娠期母猪出现便秘的现象。导致妊娠期母猪便秘的原因众多。例如,长时间的限饲、机体生理变化、饲料水分含量以及母猪饮水量等。长期便秘会使三元母猪子宫受到严重的压迫,进而导致子宫供血不足,引发妊娠期的三元母猪出现难产、产死胎、弱胎等现象。妊娠期间将母猪干饲料和水按照1∶2的比例制作成湿拌料进行饲喂,不仅可有效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同时还可增加饲料中水分含量,进而可有效缓解妊娠期三元母猪的便秘现象。

4.4加强风险管控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加强对三元母猪的风险管控工作,从而有效降低母猪妊娠期间发病概率。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背景下,妊娠期间的元母猪容易高发多种疾病,例如子宫感染、蓝耳病等。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加强对疾病的风险管控力度。妊娠期间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从而降低周边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另外,还应不断提高妊娠前、中、后期母猪群的感染阈值。其次,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还应在饲料中添加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添加剂,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除此之外,还应做好饮用水的酸化消毒工作。

4.5分阶段饲喂三元母猪妊娠期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不同妊娠阶段内建议采用适合的饲喂模式,从而保证胚胎正常生长发育,降低胚胎畸形率,减少母猪流产、难产概率。

4.5.1 妊娠前期妊娠前期的饲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三元母猪的受胎率以及胚胎的成活率,防止母猪出现早期流产现象。三元母猪属于商品育肥猪的一种,因此性格较为活泼好动。妊娠后应将其进行单独饲养,防止个体间出现打斗现象,引发流产。另外,养殖人员还需提供全价的妊娠母猪料,定时、定量进行饲喂。严格控制妊娠前期母猪的采食量,避免母猪出现采食过多导致营养供给过量,进而引发机体内孕酮分泌量下降,造成胚胎死亡现象的发生。对于头胎的三元母猪,在妊娠期间养殖人员更应严格控制饲料的饲喂量。妊娠前20d,每天饲料饲喂量应维持在1.8~2.2kg左右。20d后应根据母猪的体况进行饲喂量的调整,逐渐恢复到正常饲喂量。同时,还应额外添加适量的青绿饲料。饲料供应时,应保证其品质优良,避免将发霉、变质或冰冻的饲料饲喂给妊娠期母猪。

4.5.2 妊娠中期妊娠中期是指妊娠1~3个月。妊娠中期的饲养目标主要以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维持母猪自身营养代谢。妊娠中期,养殖人员应提供全价妊娠母猪料,同时应提高饲喂量,保证母猪每日饲喂量在2.0~2.3kg左右。不同的母猪应根据体况和膘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妊娠2.5个月后,妊娠母猪的乳腺进入关键的发育阶段。养殖人员此时应严格控制饲料饲喂量。日粮中能量不可过高,一旦过高会导致母猪乳腺中脂肪大量沉积,母猪乳腺泡的发育受阻,进而导致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下降,影响分娩后的正常泌乳性能。

4.5.3 妊娠后期妊娠后期是指妊娠3个月至分娩前一周。妊娠后期子宫内的胎儿生长发育迅速。初生子猪体重65%的增长来自于妊娠后期。因此,该阶段母猪对于日粮中氨基酸、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需求较大。日粮中必须含有充足的营养元素,否则容易导致母猪分娩后出现瘫痪现象,且仔猪体质弱小多病。另外,妊娠后期也是母猪乳腺充分发育的阶段。该阶段养殖人员应逐渐从全价妊娠母猪料转变为哺乳料。同时,养殖人员在饲喂时也应进行定时、定量饲喂。根据母猪实际体况和膘情调整饲喂量,保持日饲喂量在2.5~2.8kg左右,从而满足子宫内胎儿的快速生长发育需求[3]。定时、定量饲喂还可有效提高仔猪的出生重以及同窝仔猪的均匀度,并且可有效促进乳腺发育为分娩后良好的泌乳性能奠定基础。

4.5.4 围产期围产期是指妊娠的三元母猪分娩前后一周。围产期的主要饲养目标是保证母猪顺产、乳腺通畅、防止便秘、壮胎等。母猪分娩前和分娩后一周是妊娠期间内最为特殊的时期。该阶段内母猪生理机能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较为特殊。此时,养殖人员在保证母猪体况良好的前提下,应做好乳腺通畅、增强产后泌乳功能。因此,需要养殖人员严格限制日粮饲喂量。同时应保证饲喂的日粮具有易消化的特点,防止母猪出现便秘、难产现象。由于三元母猪怀胎数量较少,因此为了有效避免仔猪个体体型过大,导致母猪难产现象的发生。养殖人员应在母猪上产床前两天进行限制饲喂,降低日粮日饲喂量至2.5kg左右。除此之外,对于母猪分娩前降低饲喂量工作也应根据母猪膘情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可一味降低饲喂量。对于膘情良好的母猪必须减少日饲喂量,避免母猪分娩后乳汁过浓,导致仔猪吮吸困难,诱发乳房炎的发生,对于膘情较差的母猪,养殖人员还应适当增加日饲喂量,从而满足母猪分娩后泌乳对营养的需求。另外,该阶段内日粮中应适当添加5%的麸皮,防止母猪出现便秘现象。同时还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电解质等添加剂,从而有效缓解母猪分娩时应激反应。
4.5.5 哺乳期哺乳期是指母猪分娩后至仔猪断奶期间。哺乳期的饲养目标主要为提高母猪泌乳量、降低母猪减重量、保持母猪体况适宜,使其顺利进入下一个繁殖周期。哺乳期内,养殖人员应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同时还应增加母猪采食量,从而满足母猪自身和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三元母猪自身泌乳性能差、产奶量不足。因此,往往会造成仔猪因营养摄入不足出现死亡现象,导致保育期的仔猪死淘率大幅度上升,同时还增加了饲料消耗量。因此,加强哺乳期间内饲料的选择和控制,对提高三元母猪的生产性能十分重要。母猪在分娩后应使用哺乳母猪料,从而满足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防止母猪出现营养供给不足或失衡,进而大大降低仔猪出现营养性腹泻的概率。饲喂时最好选用湿拌料,采用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进行饲喂。母猪在分娩第2d时,养殖人员可将1kg的干料加水搅拌成湿拌料进行饲喂,随后每天增加0.5kg。分娩一周后恢复正常饲喂量,保证母猪自由采食。在环境寒冷的季节,哺乳期饲料中还应添加脂肪等能量物质,同时做好青饲料的补充工作,保证机体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综上所述,做好三元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工作对实现养殖场的生产需求至关重要。养殖人员应充分了解三元母猪的繁殖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妊娠前、中、后期进行分段式饲养管理,进而有效提高母猪产仔数以及仔猪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崔双保,王聚新,梁慧娟,等.改善三元母猪繁殖性能的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21,17(9):100-101.

[2]刘国信.种用三元母猪的精细化营养管理[J].四川畜牧兽医,2021,48(9):35-37.

[3]杨映红.三元母猪妊娠期饲养管理要点及提高产仔数的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5):23-24.

作者:周伟龙 单位:陕西省华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