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9 10:31:04
序论:在您撰写网络发展思路分析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研究背景
网络文学,指网络作家在互联网上写作连载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以供读者阅读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与传统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实时更新以及实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契机,许多优质创作者依托这一广阔的平台,创作出一部部更自由、更充满活力的网络文学作品。从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问世以来,网络文学已经发展20余年,其早已褪去原有的“小众”与“亚文化”标签。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创作者已达千万,其中专职签约作家有70余万人,读者人数更是超过4.5亿,这些无不表明,网络文学已经形成了一种规模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1]。与此同时,网络文学IP改编也如火如荼,动漫以及游戏行业依托原有的网络文学IP,发挥自身所长,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革制作方式。
二、《斗罗大陆》及其背后庞大的动漫游戏王国
《斗罗大陆》是唐家三少创作的穿越玄幻小说,也是网络文学IP改编成游戏、动漫的成功之作。2008年12月14日《斗罗大陆》自起点中文网首发,2009年12月13日全文完结,并于2009年5月首次出版线下实体书。2017年7月12日,“2017猫片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揭晓,《斗罗大陆》获得第二十二名。2020年9月,2019中国网络文学排行榜揭晓,《斗罗大陆》入选IP影响排行榜。《斗罗大陆》有多款游戏改编,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斗罗大陆——武魂觉醒》与《斗罗大陆——魂师对决》,后者影响更大。《斗罗大陆——魂师对决》是与《斗罗大陆》动漫官方阅文集团合作的手游,其在画质、玩法、操作性上进行一系列革新,仅上线一周下载量便突破百万。该游戏建模细腻还原动漫角色,完整再现了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在为玩家带来游戏体验感的同时,也让玩家重温了《斗罗大陆》的经典剧情。与同名游戏相比,制作精良的动漫无疑是更能还原IP的一种表现形式,《斗罗大陆》动漫由杭州玄机科技与阅文集团合力制作。2018年《斗罗大陆》首播,在短短的24小时之内便取得了突破两亿点击量的成就,一举创造了国内动漫的首播纪录。开播至今,《斗罗大陆》已更新226集,观看量破千亿,其精良的制作更是被誉为国产动漫的特效巅峰。
三、动漫游戏改编对网络文学作家的影响
(一)IP改编后的变现网络文学诞生伊始,起点中文网的大多网文作者都是在闲暇之余写作,写作的初衷是迎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影响其收入情况的是书迷所投的月票及推荐票。但如今,网络写手的写作动机在资本市场的不断影响下,从满足读者需求转向了制造IP然后变现。唐家三少是中国网文界的风云人物,连续数年的版税收入都超过1亿元,并数度登顶中国网络文学作家富豪榜榜首。读者的订阅与打赏、线下实体纸质书版税以及游戏影视改编授权的收入总和,是中国网络文学作家富豪榜的最主要评选依据。唐家三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网络连载、纸质书版税、手游、影视改编这四个方面,对其收入贡献最大的便是手游和动漫改编这两个板块的巨大收入[2]。目前,唐家三少手握17部精品IP,其中最知名的无疑是《斗罗大陆》系列。IP产业涵盖电影、电视剧、动漫、游戏以及文创周边等各个领域,唐家三少能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头名,离不开IP改编动漫及游戏带来的巨额收益的贡献。
(二)将个人打造成大IP的一部分自IP诞生之后,带给消费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自身不再像以往那样关注商品自身的属性价值,转而更在乎IP赋予产品的附加属性。一部电影,一本漫画,一款游戏甚至一首歌,一个动作都可以被打造成一个热门IP。不管有无购物需求,“双11”期间大多数人总会去“剁手”,去“血拼”,因为“双11”本身就已经成为一个热门IP。这充分彰显了IP对消费者的诱导能力。唐家三少借鉴笔名给小说《斗罗大陆1》中的主角取名为唐三,有了女儿之后,又把《斗罗大陆2》中的女主人公命名为唐舞桐,随后又将《斗罗大陆3》的男主角用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唐舞麟来命名。除此之外,他在微博评论与书迷进行互动时号召他们加入唐门——《斗罗大陆》系列书籍中的著名组织,同时也是现实中唐家三少粉丝的聚集地。作家与粉丝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系列的营销活动之下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也增加了其小说的曝光量。这无不表明了作家本身便是网络文学IP的有机组成部分,作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与作品的曝光量和知名度更是相辅相成。
(三)针对特定读者的写作传统小说没有特别明确面向的读者群体,属于老少皆宜。而网络文学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针对特定读者群体的类别化写作趋势愈发显著,几乎所有知名网络文学写手都有自己特定的读者群体,为了满足特定读者的阅读喜好,作家们也会不断更改自己的写作习惯。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网站及APP对用户信息的收集使得网络文学读者的分类也越发细化。现在的网络文学主要集中如武侠类、玄幻类、青春类、都市类、军旅类、修仙类等领域。而在玄幻领域,唐家三少是无可争议的大神,其读者则大多数是10~25岁的男性,同时这类群体也是游戏和动漫的最主要消费生力军,他们最大的特点便是青春热血、爱憎分明。因此,为了满足他们的喜好,唐家三少进行了许多针对性写作,包括保持十多年如一日的笔风、各种经典的用词以及俗套的剧情。虽然他因此饱受诟病,但备受其固定读者的青睐,而这也是其留住读者的最大法宝。
四、动漫游戏改编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影响
有些作家在写作伊始就考虑到了可能会有改编的需要,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会刻意增加主人公的表现力及张力,营造曲折的情节,制造一系列矛盾与对抗,丰富画面的色彩,以便于将其改编成动漫或者游戏,IP化的痕迹非常明显。
(一)迎合游戏改编的人物设计以唐家三少为例,其大部分作品都是游戏和动漫产业争先改编的IP。在与动漫游戏行业长此以往的合作中,唐家三少愈发熟悉改编的节奏。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有性格鲜明的主角个人在磨炼中不断成长的故事情节,更多情况下是以“史莱克七怪”“光之晨曦猎魔团”为代表的团队合作。单人副本、多人协作的游戏玩法呼之而出,每人操作一个角色、多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人在团队中都不可或缺,这是大型多人同时在线游戏的精髓。
(二)场景变换和地图升级游戏带给人的新鲜与刺激感,是其最能吸引玩家的特质,这需要作为改编基础的小说中具备不断变幻的场景。场景的空间设置以及游戏地图需要小说作者的精心设置,同时还要拟定主人公成长的基本脉络,为玩家在副本升级、商城拍卖、装备搭配、技能选择等方面提供开放式的玩法。如此一来,原本小说流水账式的顺叙叙事模式便成了游戏自主选择性最大的制约因素。如果要直接采用小说作为游戏脚本,原本的叙事模式势必需要改写,若是采用插叙、倒叙等叙事技巧,又会使得改编难度加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玄幻小说是以主人公的出世开始写起,遵循一路走来,经历各种磨难,不断在战斗中成长,最后成为至强者这一线索,以此为改编提供最大的便利。
(三)跨媒体互动一个知名IP的诞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经营,多种媒介的跨领域联动是打造优秀IP行之有效的手段。IP在诞生之初,一般只在单一媒体上发布,比如金庸的小说,最初只在报纸上进行连载,直到被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各种衍生产品才逐渐被发掘出来。如今的网文作者都希望能进一步挖掘IP的各种媒介表现形式,使得网络文学IP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实现多领域联动,营造出超级IP。因为能够充分表现网络小说天马行空的幻想,动漫及游戏领域便成为极佳的选择。在书本、荧屏、网页、手机等多种渠道“出镜”才能保证IP的产业链延伸具有可行性,而不是从始至终停留在IP初始的媒介上。在不同的媒介平台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不断赋予IP新的阐释、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提升其曝光量,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流量。通过网络文学这一媒介,IP初始呈现形式得以被激活,开始被大众所了解,但想打造超级IP,这绝非一日之功。在各种媒体之间的跨界传播、互动发展,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包括IP本身内容的不断丰富深化、周边的推出以及粉丝的积累等等。IP蓝图的开拓需要粉丝的助力,IP每一次在新平台的亮相都是其又一次“涨粉”的黄金时机,同时,IP长期的运营也会有粉丝相伴左右,例如,有的粉丝会以cosplay、同人小说等方式将IP中的人物呈现出来,将自己化身为IP中的一分子。
五、动漫游戏境域中的网络文学发展困境
(一)小说游戏脚本化倾向严重伴随着各大游戏厂商对网络文学IP的改编,网络小说游戏化倾向愈发突出,原本正常的网络文学作品逐渐向游戏脚本靠拢,这使得小说与文学的轨道渐行渐远。一旦网络文学成为网络游戏的脚本,必然会导致网络文学的高度模式化,长此以往,网络小说写作会很难有所创新。无论是“斗罗系列”中的唐三、霍雨浩、唐舞麟,还是“斗破系列”中的萧炎、林动、牧尘,他们的经历看似磨难重重但最终都会成为一方世界的至强者,而他们的奋斗历程则完全被限定在与不同敌人的战斗之中。这样的叙事方式看似爽快,但其实缺乏深层次的人文内涵,局限于主角狭隘的个人成长历程中,虽然常常以出生卑微最后拯救苍生的形式表现出来,但都架构在一个虚无缥缈的想象世界。主人公的成功无非被简单归结为超人的毅力、惊人的天赋以及几乎完美的性格,这种写作方式必然会使得读者产生“套路”之感,甚至能猜到接下来的剧情。
(二)高速写作维持更新使作品缺少打磨网络文学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但也涌现出不少佳作,《大国重工》《明月度关山》《大医凌然》等作品在读者群体中引起广泛热议,《大江大河》《小欢喜》等由网文改编而来的电视剧也获得了口碑收视双丰收,成功原因正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回顾和真实刻画。然而,能达到这些高度的小说少之又少,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仍旧粗制滥造且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人物单调、情节错乱、同质化倾向严重[3]。
1.人物刻画单调同样是通俗文学,与金庸先生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和恢宏的故事背景比较,大多数网络小说的人物刻画过分单一,如在唐家三少的作品中,主要人物也就寥寥几人,内容无非就是对主人公性格、能力、奇遇的反复刻画,主人公脸谱化问题尤为突出。而配角大多走个过场,甚至伴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被作者与读者所遗忘。
2.情节错乱高强度的更新需求势必需要作者高强度的写作,可能连作者自己都忘记了之前的人物与情节设定,这使得网络小说常常出现情节错乱的现象。哪怕是武侠经典巨作《天龙八部》刚在报纸上连载时,也曾出现过前后故事情节矛盾、人物设定前后不符等状况。被读者指出后,金庸在发布新的章节前便会对情节与人物设定进行更加仔细的打磨、悉心修改。
3.同质化倾向严重网络文学的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当某一热点题材出现时,网文界便会一股脑儿地追逐热门题材,其中穿越、宫斗都是近些年的热门话题。以穿越小说为例,在高峰期时,光以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为主要故事背景的穿越小说便不胜枚举,从读者们所支持的对象来看,甚至可以分出许多派系。同一时期,网络上的“四爷党”“太子党”“八爷党”之间纷争不断,便是同类穿越作品泛滥的结果。
六、结语
伴随着网络文学的持续发展,网络文学IP的改编给作家的创作与读者的阅读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IP改编热潮的当下,这些变化使得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均得以拓展,但过分IP化也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与此同时,文艺创作中存在的“以数量换质量”“抄袭模仿、千篇一律”“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在网络文学领域表现得也尤为突出,这些都制约了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20多年来,读者与网络文学共同成长,伴随着读者阅读量的增加,那些缺少内涵、没有逻辑的单纯“爽文”将不再获得大众的青睐,而那些刻意迎合猎奇心理、片面追求感官刺激的作品,必将被市场淘汰。精品IP的诞生都必须经过时间的打磨与沉淀,拒绝跟风写作,抵制粗制滥造,摆脱模式化写作,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才能创作出更多“爆款”佳作。扎根于广袤中国大地、投身于现实生活、讲好时代故事,在提高创作质量上持续发力,我国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作者:丁皓杰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网络发展思路分析2
一、前言
5G被誉为可以和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提并论的又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革命,目前全世界已经形成一个共识:谁能主导5G和人工智能,谁就能在未来30~50年间主导世界,它是继当下4GLTE标准后网络技术标准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可以预见,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而言,5G技术将是一次全新的发展业务、规模的机遇。5G技术会是加快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一种通用技术速度的推进器,会推动移动通信网络变成一个高普及率、高适应性及低延时性的平台,不仅会改革世界范围内的行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可能孕育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因此,5G技术的发展相当于一个全新的赛道,对于国家、社会、各个行业等多方面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处于互联网行业风口的广电网络行业。2019年6月6日,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代表全行业获得了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中国广电行业步入了新的时代—5G时代。5G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广电网络想要抓住这个机遇,就必须顺应5G时代的发展,探索出一条5G新业态下的广电网络发展道路,开创新的经营模式。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为整个广电行业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电网络应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5G新业态下,改变的不仅仅是网络传输速度提升,更是人们生活智能化的改变,所以,广电网络不仅仅要利用5G高速、高效的传输手段,把优质美好、丰富和谐的广播电视内容传递给用户,从而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感,更要利用广播电视智能化的技术,将5G技术与智能设备相融合,充分利用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将以往用户被动地接受推送内容转变为根据个人喜好主动地选择内容,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的目的,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二、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如今广电网络想要抓住5G商业应用发展的机遇,就必须把握好当前4G向5G技术更新换代的时机,利用其进行业务上的创新和终端升级,以下三点表现出这个良好时机。首先,4G网络市场运营接近饱和,增长速度极为缓慢,而新兴的5G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由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相较于2019年0.4%的涨幅明显提升,其中5G与人工智能贡献颇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比上年增长35.7%。流量消费的持续高速增长与整体电信业务收入的低迷形成了落差,这就需要通过技术的更新换代来重新刺激市场复兴。与此同时,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5.94亿户,比上年末回落0.5部/百人。4G用户总数达到12.8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80.8%,由此可见,4G市场已经趋向饱和,而新兴的5G市场将是下一步开拓的关键点。其次,随着短视频行业的蓬勃发展,5G移动视频将会是下一个行业竞争的应用战场,而广电网络自身在移动视频应用方面积累深厚,有着天然优势,在视频制作方面,以4K/8K、VR/AR为代表的5G高质量移动视频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体验需求,将会是未来广电网络5G主营业务之一,在收入方面占据较大比重。最后,随着5G基站建设的持续快速推进,5G网络覆盖率已非常可观,我们能够预见:当下将迎来一个手机升级更换的潮流,终端市场资源的争抢将会非常激烈,这也是广电网络在5G新业态下实现人人通、终端通的目标的一次机遇。而广电网络能否抓住这次机遇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4G手机用户更新换代时的选择,当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已经纷纷推出5G手机,在即将到来的又一波新机发售潮中5G手机必定仍是主流,且价位分布、功能应用等方面也更加合理,有望基本实现市场全覆盖。在共建共享、携号转网等政策的号召下,5G技术将不再是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这对广电网络的5G技术步入新时代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5G技术还将引领互联网进行产业化的升级,这也会进一步地扩大互联网市场,从而更好地支撑广电网络5G技术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中国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其中移动数字经济的比重仍落后于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在经济转型的趋势下,各个行业也都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字化升级,而当下这都将依赖于5G技术高速、低延时和大连接等优点。互联网产业化所扩大的市场也是一处战场,而广电网络凭借自身优势,在5G新业态下,在同一起跑线上,反而更容易在这个市场中的传媒、基建等领域成功突围。
三、5G时代广电网络未来发展趋势
(一)资源整合趋势随着中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和新旧媒体的融合,为方便用户要求改善信息,增加信息渠道,相关广播电视服务应采取措施,提高各类信息的融合度;密切用户与信息频道的联系,充分展示传统广播电视网络的特点;在网络平台上整合不同手段,实现企业纵向整合和创新的目标,如流媒体视频;电子商务等成功平台;必须科学合理地整合传统产业,形成新媒体行业;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媒体产业所带来的稳定利益,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创新,积极利用5G技术融合互联网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新媒体产业。
(二)全网IP趋势整个IP网络是语音、图像和数据在公共网络平台上的集成。整个IP网络是广播电视网络、传统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完美融合的基础,五年期间,传统广播电视网络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当下,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基本应用,而且光纤的成本也在持续降低,这些都为传统广播电视革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广电集团应加快宽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网络共享资源提供良好平台;推动建设成本更低、体验更好的视频内容平台,同时顺应当下互联网潮流打造良好的线上娱乐平台。广电集团在传统的视频播放方面有着自己的天然优势,然而,对于现如今流行的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新媒体行业也存在着巨大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将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相结合,扬长避短,促进中国传媒业的可持续发展。整个IP网络在成本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的网络发展中,整个IP网络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社交媒体的发展对不同行业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广电5G优势与不足的理解
(一)对优势的理解首先,当下5G技术仍是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仍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商业价值丰富,而广电集团作为首先获得5G商用牌照的企业之一,在后续5G技术的开发应用上就具有了巨大的政治优势。而利用此优势广播集团就可以吸引互联网行业及其他5G相关行业的注意力,从而可以拉到足够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来进行产业革新。利用大众文化传播领域的产业优势,如高科技视频和视听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为“大文化传播+互联互通”创造差异化服务,促进广播电视电缆的整合;无线(5G通信和广播电视)和卫星系统,具有三维通信,并与电视广播公司和广播电视媒体机构集成。创造新的企业和服务形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对不足的理解首先,广播和有线电视是移动通信市场的新参与者;产业与市场都需要长时间来发展;缺乏市场用户和巨大市场份额的支持,整个产业链将需要一个发展周期。其次,由于低频网络容量相对不够,因此必须形成低频重叠网,逐步形成“低频”中频网,而低频终端则最多支持四发四收天线技术(4T4R),和5G标准的六十四T六十四R比较,下载速度显著欠缺;它还需要通过多频协作网络,以更高的速度进行5G移动互联网服务;最后,由于5G广播电视终端链起步相对较晚。通信设备与终端制造商的后续速度目标是支持射频与5G的终端设备链,比5G晚6个月到1年。
五、对广电5G融合业务发展的三点思考
考虑到5G的未来发展,广播网络后续的经营发展也将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接下来广电集团应当围绕5G技术重点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产品,增强观点集团的品牌竞争力,这将为以后的扩展并占领市场、实现持续盈利提供有利条件。具体而言,广电集团应当做好现有的有线电视用户的转化工作,在保留自己核心用户的基础上再扩展5G新用户,从而获得稳定的用户基础,以支持5G轻松接入广播电视网络的基础工作,积极开发大屏幕和小屏幕之间自由切换的新业务,以此在广播电视逐渐式微的今天实现发展新用户的目的,增加除电视广播以外的额外收入。我们可以考虑首先在三、四线城市取得突破,然后渗透和发展第一、第二城市和农村市场。原因有两个:第一,虽然第一和第二低层城市非常有价值,但这也是三大电信公司首次填补第五带宽2.6GHz和3.5GHz频段的领域。短期内为三楼和四楼;广电5G可以发挥低成本、广覆盖的优势,力争在第三层和第四层成为网络领导者;启动广播电视标签5G,实现用户发展突破;做好基于内容的流量管理工作,为广播电视创造差异化的商业服务;信任5G技术,努力推动智能广电发展;推动移动通信与5G广播方式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优势控制广播电视、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内容,构建新的综合多媒体服务平台,多时段覆盖、多阶段传输;整合新媒体传播特点,转型内容制作流程,推出“内容丰富、高速传输、多屏切换”的视频内容特色。此外,还要充分意识到当下互联网用户主观意识增强,广电集团要主动顺应用户终端的变化发展,比如在内容搜索方面,就要对用户端从之前的被动转为到主动,合理利用大数据分析为用户进行智能推荐,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感,才能发挥视频内容特色的作用,从而推动互联网新媒体与电视广播的融合,在不同方向上改善客户视频的体验,如清晰、多视角和交互式视频网络;最后,随着“无线和电视-5G万物互联”,在行业和服务互联网的垂直应用开发和扩展方面正在做得很好;强调国家公共服务战略资源核心网络的价值。
六、对融合业务发展的实施建议
(一)将有线电视用户转化为5G融合用户,促进实现大屏小屏自由转换根据2018年全国广播行业统计公报,中国有线电视用户的实际数量为201百万,约6亿个人用户,广电5G将考虑家庭和个人用户消费5G下信息内容的需求,充分利用VR/HR、4K/8K等技术,将传统电视业务和新媒体通信进行融合,开发创新的无线综合业务。以广电网络集团传统、具有优势的广播,电视业务为起点,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及时更新、扩展视频内容,并利用VR/AR等画面增强技术结合其他应用服务来提高广电集团信息内容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利用差异化优势,使5G用户接受有线电视广播,充分扩大广电广播在5G通信用户中的传播程度,使其不仅能从5G通信的传播中受益,而且能承担最低的成本,还能享受到广电信息、文化创新、视频、多用途应用和所有应用互连,还要吸引有线电视接收用户转为广播电视5G综合用户,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综合业务弹性。就业务战略而言,我们需要主要关注视频公司的特点,处理小屏幕与大屏幕之间的关系,并不间断地进行多图像转换。为了能够让终端用户切实体会到智能传输技术和多屏切换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方面所带来的益处,广电集团还要重视5G宽带在家庭用户群体内的普及,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目前其宽带覆盖率仍不高,广电集团就要使用5G技术为无线宽带网络提供低成本覆盖。在广播电视节目5G的早期阶段,利用网络轻负载的优势,争取更多用户能够传输网络。
(二)建设视频集成播控平台,推进内容的流量经营赋予广播产业的属性一个完整的角色,考虑建立一个视频综合播出平台,创建一个新的通信平台,用高新技术获取新的视频,引导广播公司的改革;电视和网络服务;这不仅有助于快速实现所有终端接入和接入的战略目标,还为5G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在具体策略上,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在中国推广广播电视频道,推进广播电视内容的全覆盖;加快广播电视内容平台的交流,为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提供无障碍的综合媒体服务。移动终端和PC终端。通过从广播行业收集高质量的广播内容,完善和丰富平台内容体系,实现内容的大规模整合,打造一个庞大、特色、优质的服务平台;第三,终端安装了服务以增加用户黏性。我们可以定制5G机顶盒和5G移动终端,实现多屏共享和交互。第四,我们鼓励用户使用高质量的内容。广电集团还应该尝试扩展视频内容,各种体育赛事的忠实粉丝也是不可忽视的观众,另外,当下直播行业如火如荼,对于这些领域广电集团也要不断加码,充分发挥5G延迟度低、传输稳定、图像清晰的优势,对不同视频领域进行差异化包装,以满足其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对于视频也要进行细致分类,尽量给观众带来便利,分类可以按照视频时长,视频形式、视频内容等进行;电影、电视和综艺节目,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长期免费、付费和会员制的节目,满足各种各样的人,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付费内容。
(三)以“行业应用”模式开展特色服务,开拓行业垂直市场当前各个行业的垂直应用大多尚不成熟,但伴随5G技术的发展应用逐步加深,5G相关行业的垂直产业应用必定迎来极大的发展机遇,此时对于广电集团而言正是开拓市场的良好时机。广电5G更加重视智能广电,为决策者、商业和民用领域创造更具潜力的平台价值,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优势,将新兴技术用作大数据;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智能服务的质量,积极进行文化宣传,从而构建广电集团的集内容制作、视频播放、城市智能、互联网+等诸多网络服务为一体的企业生态,以下两个方法可考虑逐步实施。首先,推动传统高格式广播电视业务与新概念视频业务之间的垂直视频应用。专注于高科技视讯服务的全行业应用,利用5G等大型节目平台实现带宽,并提供超高传输速度,进行大型的四K/8K超高清赛事、高品质体育赛事和视频广播服务,以360176改善观众的欣赏感受;直播、VR/AR技术等,同时也将逐渐扩展至智能社区、智慧城市、森林防火等公共服务领域。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应用,如支持和信息服务、交通、智能物流等。全面展示5G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广、衍射性强、损耗小的特点。以“无人有我,无人有我”为特征的广谱无线电和电视广播的全部好处,人口稀少,场景多样而复杂。提高国家灾害管理和通信在预防和灾害预防、应急措施等领域的基本能力,公共安全、紧急情况;重大事件发生时的边境管制和安全,改善紧急情况监测和预警,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其次,可以考虑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重要站点的网络覆盖率。在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沿线建设低频无线电和电视网络5G,使用户能够实现有效通信和获取数据服务。信息沟通和数据的科学评估与实施;日常管理延伸到政策分析等企业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人工智能。使用大数据和其他技术实时向云端发送超清晰视频数据,支持勘探,提前识别潜在危险数据和行为模式,提供超清晰安全监控,创建无人机和其他应用的安全控制;并利用5G的低延迟和高连接性实现安全组织。
七、结语
综上所述,5G新业态下,技术革新不仅是在网络速度方面带来了新体验,更是为我们的实际生活创造了便利,它必将涉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如精心治疗、人工智能技术等,而在5G技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广播集团就应该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紧跟5G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5G技术的陷阱性,积极扩展节目内容,提升视频质量,以尽量贴近用户真实生活,进一步提高用户满意度。
作者:陈磊 单位:福建广电网络集团龙岩分公司
网络发展思路分析3
记者: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应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数据安全工作?沈昌祥:生产是客观存在的,生产形态也是客观存在的。自从有了人类文明就有数据,数据科学发展主要经历了数值计算、数据工程、数字社会三个阶段。在数值计算阶段,机器代替手工过程,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通过数十年发展实现了产业自动化;在数据工程阶段,关系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出现提高了综合效率,逐步实现产业数字化;在数字社会阶段,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通过数据采集,提炼数据产品,形成新型产业生态,因此进入了数字产业化、智能化阶段,促进数字经济跨越发展。当数据成为了生产要素,对保障数据安全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家《数据安全法》指出,“数据安全,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数据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以及具备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数据之于数字经济,好比血液之于人体,保障人体健康最终要靠免疫系统。《数据安全法》明确要求,“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所以构建数据产业新生态,要从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入手,保障产业链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前提。
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加快推进,专门针对数据而来的勒索病毒爆发,攻击者将核心、重要数据另外加密后不能用,导致系统瘫痪,如满足开价要求还可恢复,这是极其严重的网络勒索攻击,对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2017年,勒索病毒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相继爆发,包括工控系统和物联网等也被感染,这些都与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直接相关。去年,美国成品油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公司遭受了勒索软件的攻击,被迫关闭东部各州的供油网络系统,对美国能源供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美国政府宣布东海岸17个洲及华盛顿区进入紧急状态。我国大量已建在建的网络系统和数据中心,如果被勒索病毒攻破,后果不堪设想。同时,也存在数据被盗取进行非法买卖的可能,危害个人信息安全、商业机密乃至国家安全。所以数据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但解决起来首先是产业链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的问题,筑牢数字经济的底座。记者:您刚才提到网络攻击特别是数据勒索病毒攻击日益猖獗,今年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将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新基建的安全防护建设应该重点注意些什么?沈昌祥:“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目的是优化国家的数字经济战略布局,通过数据要素跨域流动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我国正在迈入数字社会的发展阶段,网络安全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安全,要构建集网络传输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个人设备隐私保护、供应链安全为一体的总体安全保障体系。这里涉及到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隐私计算等一系列网络新技术应用,但其安全防护的机理仍然万变不离其宗,即主动免疫安全可信。
首先,新基建安全防护要建立在主动免疫和可信计算技术基础之上。区别于杀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的传统被动方法,主动免疫可信计算可在运算同时进行安全防护,以密码为基因抗体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免疫能力。《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中也均对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标准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要求应当优先采购全面使用安全可信的产品和服务来构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夯实网络安全基础。第二,新基建安全防护要构建管理中心支持下的可信计算环境、可信边界、可信的网络通信的“三重”防护框架,并实现可信动态访问控制。人机交互可信是发挥算力节点、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对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源头和前提,必须对人机交互进行动态可信识别、度量和控制,纠正过去不管计算环境要素的访问控制策略模型,改变只基于授权标识属性进行操作,而不作可信验证、难防篡改的安全缺陷。第三,新基建安全防护要构建安全可信的管控体系。通过风险分析准确定级、评审备案规范建设、严格测评整改完善、监督检查消除隐患、感知预警应急反制等“五环节”全程管控,实现攻击者进不去、非授权者重要信息拿不到、窃取保密信息看不懂、系统和信息改不了、系统工作瘫不成、攻击行为赖不掉等“六不”防护效果。
记者:近年来业界涌现出零信任架构等技术理念,对于这些新技术新理念您有何看法?沈昌祥:零信任架构的理念并不新鲜,我国在1999年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中早就提出基于身份认证的动态访问控制要求。零信任架构所倡导的网络无边界,不符合我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原则和发展现状,本身也无科学原理支撑,难以满足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总体需求,也不符合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战略和制度规定。我们倡导开放创新,但要科学分析是否符合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具体需求,切忌盲目跟风。可信计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如在增值税防伪、彩票防伪、二代居民身份证安全系统、中央电视台全数字化可信制播环境建设、国家电网电力数字化调度系统安全防护建设中广泛应用,事实证明符合实际、行之有效。具备可信计算功能的国产CPU、嵌入式可信芯片及可信根等可信计算3.0技术设备,正不断进行技术的迭代演进,将以产品链的形式形成巨大的产业空间,促进产业生态的转变。记者:请您介绍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沈昌祥:随着海量数据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据安全成为大数据快速发展的瓶颈。
所谓大数据是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进行处理的海量复杂的数据集合,具有多源异构、非结构化、低价值度、快速处理等特点。这四个特点决定大数据处理系统普遍是基于云计算平台来实现数据各种环节的梳理计算,也可分为业务信息处理和系统服务保障两个维度来定安全等级,并应该按《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2019)进行安全框架设计。应参照网络安全的安全防护框架,构建数据系统主动免疫三重防护框架,包括基于可信通信网络的数据采集源、可信检查边界、可信计算环境及可信安全管理中心。数据通过在计算节点规约清理搜索关联、变换挖掘分析评估,形成数字产品基本形态,再在应用节点实现知识表达、共享交易。从长远角度,要从根本上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要求我们突破基础软硬件核心技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同时,要落实等级保护要求,优先采用可信计算产品作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的核心技术装备,打造整个数字产业化新型安全可信生态空间,为数字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作者:范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