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休闲体育发展思考3篇

时间:2022-12-27 15:10:41

序论:在您撰写休闲体育发展思考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休闲体育发展思考3篇

休闲体育发展思考1

1成都的休闲生活方式

在“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自然环境熏陶下,在金沙、蜀汉等历史人文背景积淀中,历经三千年的繁衍、传承,养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成都人心态平和,不狂暴浮躁,不急功近利,讲究生活的质量和情趣;成都人不仅善于创造价值,更懂得享受生活,体现出一种直指生命本体意义的人生哲理和无上的生存智慧。以知“快”守“慢”、“张”“弛”有度为主要特征,独具个性魅力的成都休闲生活方式自此产生。中国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女士曾撰文说:“成都是一个具有休闲基因的城市!”作为自然天成的休闲之都,成都的休闲不是少数人的高雅消遣,而是一种大众化、平民式的休闲,“一个人,一碗茶,一出戏,一座城”便是成都人怡然自得,悠闲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休闲中创造,在创造中休闲”是成都人的生活理念,在成都人看来,休闲是人生命活动中的驿站,是人生长跑中的短暂停留,是利用闲暇的时间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是对生命轨迹的回顾和整理,是对下一步行动的判断。因此,成都人的“休闲生活”不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小农意识,而是知快守慢,张弛有度,是富有天赋和创造性,是成都这座城市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生活方式等诸元素高度聚合浓缩的精华与结晶。

2社区体育与休闲生活方式的关系

2.1社区体育的本质是休闲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需要一种平衡紧张的心态,卸去社会的面具,从喧杂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返朴归真,回到人性的本原。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体育恰恰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释放紧张、慰藉心灵的平台。社区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强化”的竞技体育,也有别于“教化”的学校体育,社区体育更多的是与休闲联系在一起。从功能上看,社区体育与休闲是统一的:休闲强调的是通过一种方式来使得人们休息放松,以达到身体机能恢复,进一步实现个体社会化;社区体育则是通过体育运动来满足参与者的锻炼需求,以便增进身心健康,更好的改善其生活质量。从实现功能的途径来看,社区体育与休闲亦具有一致性:为了放松身心,离退休老人可选择静态的钓鱼、散步;年轻人则可选择动态的球类项目甚至极限运动。由此可见,社区体育实则是休闲生活方式的一种存在状态或者说是延续和补充,其本质仍是休闲。

2.2休闲生活方式是社区体育的立足点休闲生活方式是一种高度自我的、强调个体心理满足的、重视兴趣爱好的、非功利的、以人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在越发重视休闲的现代社会,社区体育不能仅被视为人们追求健身效果的一种工具,更应是一种追求“闲适、惬意”的生活方式。它在内容、形式、功能上与休闲日渐融合,而这种融合的立足点在于人们对休闲的理解和把握。将休闲生活方式看成现代社区体育的立足点,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物质财富或实用工具与技术,而在于为人们构建一个理想世界,守护一个精神家园,使人们的心灵有所安顿。随着闲暇时间的延长和相对集中,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正在出现变化,人们参与休闲的目的也是各不相同,人们在选择休闲生活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社区体育,使得社区体育与休闲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了人们休闲生活的有益补充。

3成都社区休闲体育开展的情况

以成都市中心城区(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区)的社区居民为调研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7日—27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750份,回收率为87.5%,其中有效问卷1584份,有效率为79.2%,回收率和问卷有效率均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3.1多数居民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时间偏少各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的时间由于年龄、生活环境、工作性质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受访对象中,多数人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较为随意:其中每周不超过2次的为39.4%;每月2—3次的为12.5%;非常少甚至不参与的比例为23.5%。而每周经常性、有规律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且每次持续时间在1h以上的社区居民仅占受访者的24.5%。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出休闲体育还未完全成为每位成都社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2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多元化成都社区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受访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成都社区居民中有:53.0%的首要动机是为“增进健康”,此外还有19.6%和12.4%的社区居民参与动机是源于“个人爱好”或需“缓解压力”。这表明增进身体健康是成都社区居民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目的有相对统一的认识,但随着社区居民知识观念的不断更新及生活结构的改变,其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动机已呈多元化趋势。

3.3居民选择休闲体育活动类别丰富成都社区居民参与各类休闲体育活动的热衷程度为:散步、慢跑(37.3%),棋牌类(16.7%),隔网对抗球类项目(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16.2%),广场舞、健美操、体育舞蹈(8.8%),同场对抗球类项目(篮球、足球等)(7.4%),旅行观光(4.5%),养生功法(2.2%),其他(7.0%)。以上调研数据反映出成都社区居民愈发重视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对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亦多样化且开始向娱乐性、竞技性、健身性方向转移。

3.4社区现有休闲体育活动场所配置不足受访社区居民对休闲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满意率为51.8%,有75.1%的受访者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在选择休闲体育活动场所时,受访社区居民将离家较近且免费开放的广场、公园等作为首选地;周边学校场地几乎为免费开放且设施良好,成为第二理想场所;而随着成都城市建设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各住宅小区的配套活动场地设施逐步健全和完善,渐成为社区居民的第三选择场所;而高尔夫球等收费较高场所的人数则相对较少。

3.5社区对休闲体育活动组织管理重视不够各社区从事群体工作人员少、兼职多,难以有充裕的时间组织开展休闲体育活动。调查统计显示:在对社区休闲体育活动的组织发动、经费投入、服务保障等方面,有49.0%的社区重视程度为一般,不太重视的社区为18.6%,不重视的社区为9.5%,有18.1%的社区为比较重视,非常重视的社区仅为4.8%。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多数成都社区居民希望社区管理者能进一步加强对休闲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4对成都社区体育发展的思考建议休闲与体育结合是成都休闲生活方式发展的必然方向,社区体育与休闲结合是成都社区体育发展的趋势。社区体育在群众体育中的独特地位,使得休闲体育成为社区体育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成都社区体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4.1合理规划配套社区体育运动场地应重点加快成都社区体育活动用地规划建设的落实和推进力度,规划建设成都环城健身带工程,加快各区的一场一馆一池和社区健身路径、健身小广场、健康绿道和健身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同时探索学校体育场地向公众开放和公共体育场地向学生开放的管理模式,探索建设区域性体育活动中心,积极完善体育场地开放的新途径,完善促进开放的政策和机制。

4.2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活动推广组织当前成都社区体育的开展基本上都采取自愿原则,活动的组织也以自发为主,缺乏约束机制,这种现状无益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可以由社区居委会牵头,创建、推广社区体育健身协会,让其承担起统筹社区体育设施管理、体育赛事和活动组织以及健身团队服务、居民科学健身指导等职责,使之成为社区体育事业不可或缺的基层骨干力量。同时逐步通过社区体育健身协会的自主管理,不断开拓创新社区体育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探索社区体育组织发展新模式。

4.3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将专职体育工作者、各区体育专干、各行业体育协会工作者、学校体育教师以及相关社会体育工作者纳入成都市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进行系统建设和打造,努力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体育部门要通过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他们培训,传授其新颖的活动组织理念,科学健身常识等。社区体育指导员也要因地、因人引进新的运动项目,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变、求异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

4.4创新拓展社区体育活动形式要充分发挥成都基层群体体育团体、社会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业主委员会的积极性,与时俱进,创新组织、内容和形式,让更多的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活动的必然要求。应积极营造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动员吸引社区居民坚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使涵盖职员、学生、老人、妇女等不同人群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展示、交流、竞赛相互交融,形成“年年有安排,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节庆有重点,季节有高潮,常年不断线”的社区体育活动格局。在坚持群众性、娱乐性、参与性、健身性、科学性的基础上,借助成都各社区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等资源优势,培育和打造特色鲜明、效应显著、影响广泛、群众喜爱、社会基础扎实的社区体育活动项目。

作者:王天文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休闲体育发展思考2

1前言

为了促进高校教育深化改革,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与需要的合格大学生,教育部联合五部委共同制定和发布了《高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强调高校深化素质教育应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应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培育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人类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随着生产力不断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累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由传统的为了吃饱的物质追求转变为追求较高的生活质量,如何利用余暇时间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研究课题,体育运动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高等体育院校作为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必然要承担其重要的社会责任,为和谐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2我国休闲体育快速发展的背景分析

2.1大众余暇时间的增多上个世纪末期开始实行一周五天工作制度,同时延长“五一”和“十一”等法定假日时间长度,对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纳入到了带薪休假的行列当中,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全年休假时间已经达到了116天,随着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如何更好的安排休闲生活已经成为当下大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休闲体育活动以其科学、文明、健康,有利于身心放松和发展的特点迅速的被人们所接受。

2.2大众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为了“吃饱”而发愁,转而向如何才能够生活的快乐健康而转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的增加、对与增加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大,日常在文体健身休闲娱乐项目上的消费比例不断攀升,正是由于这种生活理念的转变,使得休闲体育成为当代人重要的生活娱乐方式,休闲体育也以其特有的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特点而迅速被大众所接受。

2.3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文明病”,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使得都市的人们身心都处于亚健康状体,如何拜托“文明病”已经成为当代刻不容缓的问题,休闲体育运动兼具娱乐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双重特性,既能够娱乐放松,还能够提升身体素质,是治疗和预防当代“文明病”的不二选择。

3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情况

3.1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的开设情况教育部在2006年开始对我国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等体育院校进行备案,首批被教育批准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等体育院校共有两所(武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此后其他高等体育院校也相继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截止2013年初,教育部备案招收培养休闲体育人才的高等院校已经发展到了40所,其中具备招生资格的高等体育院校有14所,占总数的35%。由此可见,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休闲体育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3.2休闲体育专业的归属情况目前已经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高等体育院校,将休闲体育专业划属于不同的学院和管理部门,例如:上海体育学院将休闲体育专业建立成独立直属的系别,命名为体育休闲系,而首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和山东体育学院将休闲体育与社会体育相结合,成立了休闲与社会体育系或是直接将休闲体育专业划拨给社会体育系,武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将休闲体育与管理学相结合,成立了休闲体育管理系,以上这些例子充分表明在休闲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休闲体育的专业归属问题,各高等体育院校还没有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划分和命名。

3.3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课程的情况休闲体育学科在我国是新兴学科,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娱乐休闲体育活动需求的不断增多和高等体育院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育能够服务于社会的人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专业。由于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较快,目前各高等体育院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课程的设置也基本上是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和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需求而设定,例如:上海体育学院的休闲体育课程,开设了高尔夫、户外运动(攀岩、抱石、龙舟等)壁球和健身舞蹈和健身操等课程,而山东体育学院开设了民间休闲体育、奥运体育文化和体育娱乐游戏,武汉和广州体育学院的休闲体育课程更多的是强调休闲体育产品的营销与推广,沈阳体育学院休闲体育课程更加强调对休闲体育运动的指导,尤其可见,目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休闲体育项目的专项学习,休闲体育运动的指导、休闲体育产品的营销与管理。

4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前景的思考

4.1积极创新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休闲体育是全新的学科专业,是人类经济社会深化发展的产物,其突出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群众性和社会性。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对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等,应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规格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需求。

4.2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大纲休闲体育是体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依然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体育基础课程,例如:体育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等高等体育院校基础课程,同时还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开设具有学校和地域特色的休闲体育课程,同时要积极的制定具有与时俱进特色的教学大纲,最大的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的鲜明特性。

5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前景的展望

从2006年第一所高等体育院校注册招收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开始,休闲体育专业在我国已经度过了近10个年头,休闲体育运动早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休闲体育专业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专业,被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所认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化发展,尤其是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我全面建设国小康社会的提出全新要求,休闲体育必将迎来第二次快速发展时期,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必将借此“东风”,适时加强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培养更多优质合格的休闲体育人才,从体育层面上助力我国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

作者:范美艳 王宇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

休闲体育发展思考3

“十三五”是继十二五规划完成后另一个错综复杂的时期。世界格局和我国国情都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特征,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上新台阶的良好契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体育,首次将休闲体育的概念纳入到国家体育发展规划之中。为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普及水平,满足人们健身休闲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接连印发“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这份报告,给中国体育业带来一次新的助推。表明休闲体育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对体育普及工作高度重视,休闲体育的发展空间深度将进一步拓展,其特有价值将更契合人类需求。

1休闲体育的内涵

在我国,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至今还没有一个能被大部分人普遍认可的概念出现。从古代亚里士多德再到现代皮普尔等学者都对休闲体育的内涵有过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卢元镇先生谈到有一种体育是“人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自愿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他们既不受限于体育教学的种种严格规定,也不追求高水平的运动成绩。

2“十三五”契机下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

2.1内容形式更加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自动化程度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劳动方式逐步转向休闲化,由静到动、由机体活动向心理感受的变化体现出人们休闲观点的开放进步,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投入,体育项目形式将得到大幅丰富。

2.2休闲功能进一步放大从传统的个人效益,上升到如今的全民健身、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和谐社会的构建。休闲体育隐含规则性可提升国民的自律意识,其发展可为社会和谐进步注入新生力量,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休闲体育。由此可看出休闲体育的功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理念上是一致的。

2.3休闲时间增加《劳动法》对于八小时工作制的保障,为人们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提供时间上的保证。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向社会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从制度上为国民休闲需求提供了保障。

2.4休闲导向价值观引领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随国家经济的发展,“休闲时代”正进入国人生活。此价值观导向下人们都愿以各种形式去参与活动。人们通过休闲体育的系统教育和对休闲体育文化的重建,构造精致的精神家园,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

2.5促进各民族地区间稳定休闲的社会功能决定了不管任何民族都有休闲的需求,它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聚集到一起,通过它宣泄情绪、表达情感,扩大交际圈,从而形成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增强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2.6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休闲使得人类回归自然和本性,要其成为大众的、自觉的、科学的健身方式,成立一支专业的具有组织能力的休闲体育方面的研究、教育、经营的团队尤其必要。休闲体育广阔的市场势必引发对其人才的需求,专业构建是社会发展必然选择。

3“十二五”背景下休闲体育的发展瓶颈

3.1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休闲不分时地,实际只有科学的活动才利于个人及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误导人们曲解休闲的概念,如何改变人类扭曲的观念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2公共休闲设施大局结构欠合理居民参与休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场地设施的限制,并对其休闲体验和活动持续时间产生影响。城乡、中西部一些农村、贫困地区之间设施数量和质量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居民消费能力有别,一些企业经营者在确定价格、决定营销策略时未考虑此因素,导致场地资源的闲置浪费,致使休闲消费能力较低的人群远离休闲消费和活动。

3.3贫富差距导致的休闲时间差距我国的贫富差距虽逐步缩小,但免不了其依旧是人类休闲的屏障,在生活水平和质量未达到一定期望水平的居民看来,休闲是一种奢侈、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只有当人们不再为生活资金而烦恼进军休闲活动才显得理所当然。

3.4休闲体育消费范围局限我国休闲体育消费范围呈现区域、人群、时间、地点等方面的差异局限。

3.5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稀缺在休闲体育办学蓬勃发展之时,是经历过半个世纪的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等的发展革新征程的;国家政府在考虑专业人才如何培养时遇到了很多瓶颈。专业怎么设置、区分、对应、定位等;社会机构运营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企业建设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投资运营决策单一片面,导致企业机构运营收效较差。

3.6融资渠道局限在休闲体育发展还不是特别成熟的阶段,仅靠国家支持资金维持发展不是长久之计,融资渠道需要拓展开。相关企业、政府对于社会力量的调动性不足,投资主体客体单一,融资来源狭窄压缩休闲体育发展空间。

4“十三五”背景下休闲体育的发展对策

4.1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大众媒体,各报刊、杂志、电视等都要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去做休闲体育价值、功能的宣传,相关部门应该立足整合宣传资源,充分挖掘公园绿地、体育中心、校舍操场、社区空闲场所潜在的辐射功能,创新宣传视角,最大化媒体和现实资源的功用。

4.2注重休闲体育资源的开发投入相关部门应该特别注重一些休闲体育的自然环境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加大对休闲基础设施的保养和投入,定期维护现有资源,做好其运营管理工作;加强对各种场馆、空闲绿地的综合利用,对农村简易场地设施的创新改造,支持城区提高场地设施质量;城建部门应将体育场地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土地利用的季年度用地计划中,合理布局布点,在维护和综合利用场地的同时新建服务设施。

4.3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和扶持相关部门应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政府应该根据财力状况给予预算中支持,对于各地项目执行成效明显的地区给予激励支持措施,在安排预算时加大补助力度,地方项目负责单位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方案组织实施。

4.4探索多渠道的休闲体育营销和经营利用好各方面的经营途径,利用发展飞速的网络和各个附带有营销功能的组织合作,相关部门创新机制激发活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多渠道的休闲体育营销和经营的献计中来,在集思广益的同时切实探索休闲体育的经销路径。4.5注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任用相关部门应聚焦专业特色、服务对象、区域特色和课程开发等方面的选择与定位,加大对优秀拔尖的院校的支持力度,重视对稀缺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任用,为其创造深造的机会、规划良好的职业前景,留住高材生防止外流。4.6成立相关休闲体育专门融资部门相关部门应该保证休闲资金的充足,够周转够投资,安排专业的人员规划休闲资金的使用、处理好与支持企业部门的关系、落实资金支持是否到位等问题,定期出外宣传拉赞助为休闲事业注入新的“血液”备用。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论消遣与娱乐[J].体育科学,1983(1):8-12.

[2]王艳.十二五契机下休闲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融合的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5):56-60.

[3]杨芳,张琴.休闲导向价值观引领下生活方式变迁[D].西安体育学院,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03-17.[5]《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N].人民日报,2013-01-11.

作者:王光婧 单位:四川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