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6 15:13:00
序论:在您撰写审计风险控制研究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引言
在国内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实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途径[1]。在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审计的社会关注度正在逐步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审计报告书的可靠性也被质疑。同时,会计企业本身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风险,基本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实际管理系统质量不高,审计人员缺乏较强的职业能力。对于审计业务,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都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这种情况使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大幅度增加。审计风险涉及整个审计过程,规避审计风险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始终保持警惕,并密切监测审计行业的发展,从而保障自身长远发展[2]。
二、审计风险理论概述
(一)审计风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审计风险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一般来讲,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客观性决定了审计风险不能被消除,但是普遍性又决定了审计风险可以被人为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风险是由多种方面的内因和外因共同造成的,具体阐述如下。一是审计程序缺乏针对性,审计技术方法落后。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近几年我国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当前,不管是政府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在实践中使用的审计程序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传统的审计程序已难以满足现代审计工作。此外,由于我国审计发展时间较短,传统审计程序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与相应的审计目标相衔接,审计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完善[3]。二是内部管理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不全面。在审计控制工作中,内部管理体制不严谨,责任追究和实时监督不到位,审计人员可能心存侥幸。同时,事务所人才机制不完善,缺少有效的业务考核晋升机制,导致审计人员稳定性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审计人员专业道德素质和工作经验不足。员工道德素养参差不齐,有可能为了个人利益而作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判断。另外,刚入职场的员工缺乏工作经验,对审计专业知识、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了解不够,也会增加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四是被审计单位自身因素。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要求被审单位积极配合,提供符合事实的业务数据与情况。但有些单位账目混乱,无法提供准确数据或者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因而增加了审计风险。五是市场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审计工作在大方向上受到国家政策制度和市场监督管理的影响,监督管理制度如果不够完善或者不能有效落实,审计工作就得不到保障,从而加大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控制的内涵与目标审计风险控制,是指在审计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有效措施对审计活动加以调节,最终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审计风险控制目标是尽量少地投入成本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最大程度满足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需求。
三、C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现状与问题
为了更好地进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研究并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措施,本文将以C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为例,通过可控措施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
(一)CZ会计师事务所概况CZ会计师事务所是一家普通合伙企业,成立于21世纪初,注册资金为100万元,有5位注册会计师。经过多年的努力,CZ会计师事务所获得了迅速发展。如今,CZ会计师事务所已取得会计、审计、税务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执业资格。近年来,该事务所凭借出色的业绩、严谨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在当地行业中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稳定广泛的客户群体。
(二)CZ会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流程审计风险的控制贯穿审计的始终,其中各阶段流程为业务承接、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1.业务承接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业务承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客户。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事务所具备完整的选择判断流程,了解客户的信用程度是否良好、是否拥有独立完整的内部控制机制和会计机制、该客户提供的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可靠与完整。除此之外,事务所还应结合审计单位审计要求,看自身是否有合适的审计团队可以完成该业务,最后作出是否承接的决定。2.审计计划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在此阶段,审计计划制订者应当在清楚被审计单位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对审计内容和涉及的事项进行罗列和详细说明,并制订相应的审计计划。3.审计实施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内部控制合规性的检查和对会计报表进行实质性检测。审计员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内部控制制度,并据此判定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在此之后,审计员要对所查明和评估的风险作出合理的反应。在审计执行阶段,审计员应采取全面措施,并制定和执行适当的政策。4.审计报告阶段的审计风险控制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结果,传达了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质量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水平,是整个审计项目的一个完成点。在此过程中,CZ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流程如下:首先,审计小组编写审计报告,根据各种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征求审计对象的意见;其次,审计小组在按照既定程序审核完被审计单位后,与审计对象的管理层交换审计意见,以确保审计意见或结论有充分的根据,且能够被审计单位接受,并由审计小组组长再复核;最后,签发审计报告和签署审计意见,完成后将审计报告交给客户。
(三)C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1.业务承接缺乏有效控制通过案例可发现,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承接阶段缺少必要的有效控制[4]。诚然,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有其制定的一套业务承接风险规避制度,但是在真正进行业务承接的过程中,制度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因为在成本利润理论下,事务所为了抢占先机争取到更多客户,或者节约更多成本以谋取更多利益,容易简化业务承接阶段风险控制步骤,所以会增加审计风险。2.程序执行缺乏有效性在开展业务时,CZ会计师事务所的正常运作不断受到相关程序执行风险的威胁。例如,在盘点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实物资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大大增加了盘存工作的复杂性。为了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事务所采用抽样盘点方法,但这一方法通常会增加审计风险。在特殊资产盘点过程中,CZ会计师事务所的盘点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到审计证据和风险程度。3.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尽管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领域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对被审计单位的专业知识了解不足,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比如,在CZ会计师事务所对一家取暖公司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并不清楚每种型号机械的情况,事务所考虑到成本,也没有聘用相关专家。此外,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的培训少。CZ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较多时,会雇佣实习生以降低工作强度和解决人手短缺的问题。另外,保密意识不足的问题也困扰着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C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员的日常行为缺少控制。比如,仅因第二天要去给客户送审计报告,一些工作人员就轻易地将含有财务数据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报告带离单位。4.质量复核缺乏严谨性在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办公室主任可能对工作人员、初步底稿的内容过分信任;第二,审计组长经常受到客户时间要求的约束,这会限制审查的质量;第三,审计工作繁重,工作量大,审查不全面。
(四)C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缘由内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组成了审计风险,要想分析审计风险,就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然而,内部风险和控制风险是由被审计单位决定的,检查风险则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这是审计风险中唯一可以通过事务所影响和控制的,导致该风险出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本案例中,以下原因占主要部分。首先,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扩展业务时,容易出现过于依赖私人关系的情况,这导致其无法获得充分且客观的审计证据。其次,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亲属、裙带关系盛行,严重影响单位工作气氛。再次,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领导层单一。作为个人独资或两三人合资企业,领导享有绝对话语权和决定权。此时,领导的管理能力很重要,倘若管理层决定出现重大失误,那对事务所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5]。最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高素质人才匮乏。在我国,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创办门槛低,规模小,成员也比较简单,注册会计师更是少之又少。
四、C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方法与防范措施
(一)内部风险的防范措施因为内部风险受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但与其内部控制制度无关,所以被审计单位在进行日常业务处理时应遵守业务处理规则,尽可能减少业务处理错误,从而减少会计报表失实问题。与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应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来判断和分析固有风险水平,以此降低审计风险。
(二)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因为控制风险受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且与其内部控制制度有关,所以被审计单位应建立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贯彻实施,以此降低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提高会计报表重大错报被及时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积极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理有效,并以此估计控制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三)检查风险的防范措施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第一,强化风险意识。在委派审计人员之前,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安排有经验的审计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并与项目小组的其他成员协商。第二,加大培训力度。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职业能力,以满足新时代新要求,事务所应定期组织职业能力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等。第三,不断提高领导人的领导能力。不同于职业资格和业务能力,作为公司的发起人和带头人,其首先要具有领导精神,掌握领导能力。领导者应不断通过学习或培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学会倾听员工意见,以此降低企业审计风险。第四,完善奖惩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应制定奖惩分明的制度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在留住员工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多盈利。2.加强企业复核监督第一,建立监管团队。事务所应招聘或者选拔出专业人员组成监管部门,同时开展监管培训,以此提高监管部门的检测水平和监管工作能力。第二,完善审计复核制度。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规定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复核,从而保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提高抽样能力。在成本利润目标影响下,事务所无法对所有内容事无巨细地进行审计。例如,在涉及一些库存量大、型号复杂且储存地点不同的库存商品盘点时,事务所只能抽样盘点,此时需要事务所快速准确地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抽样样本,以此降低审计风险。
作者:张桂敏 单位: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审计风险控制研究2
前言:当内部审计融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审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善性。帮助企业规避潜在的风险主要是因为目前许多企业经济活动中,为了提高收益,会出现铤而走险等情况。也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而内部审计制度与财务信息的强制披露等构成的成熟内部控制体系,更能够促进市场竞争公平,并发挥出其主体的更大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简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事业相关财务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难以预料,或是有效控制的风险因素,从而造成财务状况出现波动等情况,加剧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而客观来讲,财务风险是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始终,企业永远都不可能消除财务风险,只能够采取相关有效措施来提前规避风险,或是将风险对企业的危害降至最低。一般来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若是采取赊销政策扩大经营业绩时所带来的风险则会随之增加。而如何更好地把握这类经营风险,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务必要相结合,更要将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
二、内部审计的概念和特征
1.内部审计的概念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于各类业务和控制展开独立的评价,从而确定其一系列的内容是否符合公认的方针和程序,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能否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而早在1947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正式第一次提出了内部审计这一概念,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且客观的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加企业的价值,并且改善组织现有的经营状态。随后在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等相关文件中也指出了内部控制,能够帮助财务活动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于法律法规的遵从性。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资产损失,重点体现在最终的经营效率效果上。
2.内部审计的特征目前内部审计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内部审计工作是以一种内向服务工作作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强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和控制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所开展的一种审计活动,是对企业内部提供服务,促进企业更好地进行经营管理来规避风险,并且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内部审计会根据具体服务的内容来确定审查的范围,而企业内部服务内容经营业务越广泛,审查的范围也越广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内部审计需要审查的范围要包括单位以及所属单位深度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的措施情况,以及单位内部发展规划、战略决策和年度业务执行情况,还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单位和所属单位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情况。第三,内部审计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董事会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其本身的存在并非会参与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与其他业务相比,内部审计客观上会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而审计人员是否可以正常地行使其权限,且不受任何控制的有效开展工作,也与单位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内部审计并非会对外面有借证的作用,因此所出具的一系列审计报告,一般只是在单位内部所使用,不得公开。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价值作用
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价值作用主要从咨询作用、战略评估、风险预期、提升效益和指导作用五个方面展开分析。
1.咨询作用由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会对企业所经营运转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财务收入等内容进行监督和评价。区别于其他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源配置会更加了解。特别是对于内部的融资活动、经营管理模式或是投资战略规划等所制定的建议和策划也具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和参考性。说明内部控制在财务风险控制中有着风险财务的咨询效果。通过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各项经营数据,对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可以有效鉴别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大致发展情况,并且实际深入企业内部经营运转,对于咨询的方式和业务部门展开工作的对接更能加速相关政策的制定。这也说明企业内部的相关审计人员要牢牢把握好审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的事项和要领,也要做到定期对内部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展开综合评估,从而找到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完成企业的资源配置,并实现企业投资融资的客观正确,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资料。基于本质来讲,内部审计工作也属于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专门为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提供针对性服务时,可以在风险控制中具备较强的咨询作用。也能够在进行风险管理或是做出一些重大的事情决策之前提供极大的便捷帮助,更能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概率的产生。
2.战略评估内部审计运用到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中会对于财务风险的类型风险所造成影响,影响范围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多个方面展开充分的分析,并且深度挖掘出诱发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讲,这些因素会出现在投资融资活动或是资源配置过程中,而目前许多企业在经营运转过程中已经深刻认识到进行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并且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于风险加以控制,而内部审计的存在则是能够控制财务风险十分有效的方式。企业相关人员根据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财务风险展开全面研究,更能够有效地发现内部审计工作可能会对财务风险中的影响,对于风险根据进行分类,按照风险等级加以评估,也能够为企业后续风险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若某个民营企业在制定融资战略规划时,企业管理者十分重视内部审计环节,并且将其视为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关键所在。了解企业内经营运转项目,针对融资活动确定风险战略,指导企业今后的融资方向,而这一举措也无形中加速了企业更好、更快地实现融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融资活动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时,也能够确保其融资的战略会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更能够从此确定企业短时间以及很长时间内的经营管理目标,帮助企业发掘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将财务风险控制效果扩大至最佳。而通过上述分析可得知,通过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进行高质量的财务风险评估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3.风险预期由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会客观、真实地分析出企业现阶段的财务经营管理情况,并且对于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中监督评价的功能,也能够在对数据分析筛选时及时发现财务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并及时上报到上级部门,也能够将这类潜在财务风险规避在根源,而根据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潜在财务风险,防范于未然,具体来讲内部审计部门为了更好地提高审计质量,也需要对于相关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工作经验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确保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可以认真细致地分析企业中的数据,及时挖掘出财务风险并进行预警,确保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来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保驾护航,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避免企业受到更加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而企业经营管理中也需要对投融资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财务风险,根据管控风险措施进行合理管控,而内部控制风险等级也需要结合企业内的财务战略以及可能会诱发一系列风险因素而考量。通过上述分析得知,一些企业融资活动中需要展开全面的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融资战略来确保经营运转的科学合理。针对这一情况,也可以运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借助大数据的技术对于各类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帮助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企业当前的风险机制起到一定整合的作用。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内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引入审计的方法来规避风险,将风险管理与审计相结合,对内部财产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尝试引入多元化的监管机制,实施一种科学合理的监督,并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的审计工作平台,对于所分析得出的数据结果将更加真实、客观。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现代化的设计目标,也能够铺垫企业构建出更加立体化的风险管控体系,在未来规避风险。
4.提升效益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在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因此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讲,对于所有企业而言,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会出现资金的流动,而对于不同资金活动产生的财务风险各有不同,特别是在受到外部经济冲击的情况下,对企业内部的经营运转更是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承担风险越大,可产生的经济效益越多。因此,越是一些大中型企业越是运行一些大型的经济项目,实则越是要进行内部的审计,通过审计将财务风险控制,最低时即便是大型的经济项目,也能够在产生很多经济效益的同时来减少风险。客观来讲,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并非是单纯针对是否出现偷税漏税等一系列事情入手,而是要着重分析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情况,是否会存在潜在的风险,并及时规避。通常情况下,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几乎每年都要进行财务审计,或是要邀请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来见证,最终的审计结果要公开透明,而进行审计内容更多是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核查,了解财务状况是否与预期属实,若是存在偏差时,要进一步深究原因。进行公司审计也是为了保障企业可以处于规范良好的运转。近年来,公司审计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完善,审计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而内部审计工作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事实上,当前公司内部审计包括很多方面,因此在许多环节上更要注意自己的实际安排。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计划和决策上,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和结果,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也都将成为未来决策以及投入具体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依据。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将内部审计与战略发展相结合,在做完审计工作以后,根据结果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融资战略和发展战略,确保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正常,有限的资金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自然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5.指导作用上述分析得知,内部审计工作应用到企业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中,可以有效识别经营的风险,并且对其风险的因素指标内容进行更加客观的判定,对于企业风险的预防效果展开科学评价。这个过程中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是以两种模式为主,第一种是通过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商务活动进行管控。第二种是通过不同类型的风险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系统也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防主要的措施所在。这也说明,通过采用内部审计,可以在企业尚未发现风险之前,便通过对于财务数据报表的整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做到提前预判预知的作用,所制定的一系列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都是对于企业后续财务管理起到了明确的科学依据和指导的效果。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在应用到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还体现在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梳理运营的脉络,理清方向。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内部的审计工作也务必要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情况相匹配,可以客观有效地梳理一系列基本的脉络,来确保企业财务运转方面的效果可观,例如在企业财务运转、风险实施的科学管控。从基础上要适当地增强财务管理有序性与规范性。一般来讲,企业在便利财务风险中也需要财务审计人员对阶段性的账目、财务运作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综合客观的分析,明确资金运作的基本思路,确保对于财务风险可以形成一种具有先进性的认知,能够促进财务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规避和控制,也能够避免因风险的扩大而造成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与此同时,企业在开展一系列风险管理工作时,为了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也需要对于财务经营管理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解读,进而对于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和风险防护计划提供明确的思路,支持和保障不断加速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的进程,积极努力夯实企业现代化管理理念,可以不断地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并且将其作为基础来推动企业早日实现未来的战略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种能够提前预知潜在风险,并且给出指导作用的重要管理功能,更是需要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还要将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于企业内的时钟。确保内部审计可以紧随市场的变动,结合企业当前客观发展情况来创设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史康佳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审计风险控制研究3
一、风险识别与控制在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的必要性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稳步推进,医院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经济活动日趋繁杂。签订经济合同是医院实现经济活动的首要步骤,所以,经济合同管理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医院内部的监督管理部门,在医院经济合同管理中履行着重要职责,经济合同审计也是医院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经济合同审计是“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有关经济合同法律、法规及单位内部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运用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医院与外部企事业单位签订、履行、变更、终止经济合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审计监督、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即为分析经济合同在合同签订前、订立阶段以及履行阶段的关键风险点,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即为针对风险识别的关键风险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帮助发现和堵塞合同管理中的漏洞,帮助医院规避风险,维护其合法权益。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既帮助医院防风险、保安全,又可以在经济业务开展初期利用审计专业知识为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减少合同的不确定性风险,为医院科学决策提供专业支持,推动医院高质量稳健发展。
二、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公立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流程可以划分为合同签订前、合同订立及合同履行三个阶段。经济合同审计应贯穿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主要划分为合同签订前审计、合同订立阶段审计及合同履行阶段审计。为了防范经济合同风险,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需在经济合同签订前、订立及履行阶段审计中识别关键风险点,保障医院的利益。
(一)经济合同签订前审计经济合同签订前审计阶段识别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合同立项的风险和经济合同招标的风险。1.经济合同立项的风险。经济合同立项审查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1)经济合同立项时,项目主管部门是否进行过可行性论证及市场调查,特别针对大型医疗设备、高值耗材购置、信息软件开发项目等,是否存在主要根据医院批复的预算来决定购入与否的问题,而不是通过科学论证,进行技术性调研、经济性分析,确定项目需求的合理性。未进行可行性论证或论证不足的项目可能导致合同无法签订或者合同即使签订后也难以执行,最终使得医院效益受损。(2)重大经济项目,临时性、突发性项目或超预算项目是否经过院党委会或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并提供会议纪要。(3)经济项目是否已列入医院的年度预算计划或者其他计划,且符合该计划的要求。2.经济合同招标的风险。经济合同招标审查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1)招标文件的内容编制不恰当。比如招标文件的内容有缺失、与医院其他已经过招标的项目相抵触或者部分子项重复,招标文件中拟签订的合同条款不符合法律法规或医院规章制度。(2)经济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格或资质材料是否存在问题。经济合同对方当事人生产或经营资质证明、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并与合同标的内容相符,是否附有法人授权委托书,证件是否齐全有效。
(二)经济合同订立阶段审计经济合同订立阶段,审计识别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合同内容的风险和经济合同审批的风险。1.经济合同内容的风险。经济合同内容审查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1)订立的经济合同条款内容是否与招标、议标结果记录一致;(2)合同文本条款是否齐全,文字表述是否准确;(3)合同所有条款是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或医院规章制度。2.经济合同审批的风险。经济合同审批的风险主要是指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审批制度未建立或者不完善。审批制度未建立或者不完善可能会导致出现以下情形:经济合同由项目主管部门草拟负责人签字后,直接送至院领导处签字盖章通过,或者有的经济合同虽然经过逐级会签,但是会签人员并没有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导致经济合同风险未被发现,给公立医院带来经济损失。
(三)经济合同履行阶段审计经济合同履行阶段,审计识别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合同履约的风险和合同变更、解除或出现违约等突发情况的风险。1.经济合同履约的风险。本文所说的经济合同履约风险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规定执行所带来的风险。从公立医院角度来看,经济合同履约审查的风险主要包括:(1)项目主管部门人员或联合相关部门是否与合同对方当事人在执行合同中就合同所约定事项进行逐一验收、检查;(2)是否主动有效地跟踪合同履行相关重要节点;(3)是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付款方式、时间进行付款;(4)针对部分涉及时间较长的合同,是否关注对方经营状况,如对方经营恶化,对合同如期如约履行将产生重大影响。2.经济合同变更、解除或出现突发情况违约的风险。按照合法程序签订的合同,对合同各方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都应承担各自的权利义务。但在合同的实际履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合同变更、解除或出现违约等情况。审查经济合同变更、解除、违约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1)项目主管部门在合同变更时,是否及时签订书面补充协议,并按照医院制度规定经过相关部门、领导审批通过。(2)项目主管部门在合同解除时,是否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及时告知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3)项目主管部门在对方当事人发生违约时,是否按照法律规定以及合同条款约定进行及时处理等。
三、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针对上述在经济合同签订前、订立及履行阶段审计中识别的关键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经济合同签订前审计1.经济合同立项的风险控制措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建议医院在项目立项前进行可行性论证,特别是金额较大的项目(具体金额按照医院制度规定)应开展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可行性论证能帮助医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项目实现的效率性,避免由于可行性论证不足导致合同无法完全执行造成的损失。可行性论证需要经过医院项目主管部门、专业技术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以及法务等部门进行讨论并打分,最终确定该项目是否通过可行性论证。公立医院内审部门应要求经济合同签订部门在合同签订前明确该经济项目是否已经列入医院的年度预算计划,并且符合该计划的要求。内审人员需审查该项目立项材料中是否有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说明该项目已经列入医院的年度预算计划。对于重大经济项目、超预算或计划外项目必须经过院党委会或者院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内审人员应审查相关会议纪要文件。2.经济合同招标的风险控制措施。公立医院内审人员必须掌握与经济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合同法、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并不断学习相关政策。内审人员如果发现招标文件的内容有遗漏、与医院其他已经过招标的项目相抵触或者部分子项目重复,应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建议,否则招标文件一旦确定,经济合同一般无法修改或者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招标文件中经济合同条款应与法律法规、医院的规章制度一致。如某公立医院《工程项目竣工决(结)算审计办法》规定“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将工程决(结)算材料送交审计处,审计处自行或委托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凭审计报告办理结算手续。”则在招标文件中经济合同应注明“需凭审计报告办理结算”,以避免工程结算时与对方当事人可能产生的分歧。内审人员应建议项目主管部门起草招标文件时,与审计、财务、法务部门等一起商讨招标文件内容,规避招标文件中的风险。内审人员应对经济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质材料进行审查,主要包括:是否具有企业营业执照,重点关注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是否与合同标的内容相符;法人委托授权书;代理公司授权书;如购买医用耗材还需关注产品注册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资格证明。
(二)经济合同订立阶段审计1.经济合同内容的风险控制措施。公立医院内审人员应将项目主管部门送审的经济合同,与招标、议标单上结果记录以及中标供应商的承诺书进行核对,核对内容主要包括:合同中所约定事项的名称、规格、价格、数量、质量、时间以及付款方式、验收标准、违约责任以及发生争议时的解决方式等。内审人员若发现有不一致的条款,应尽快通知项目主管部门将合同内容补充修改后再次送审。公立医院内审人员应审查经济合同文本条款是否齐全,文字表述是否准确。例如:经济合同文本要素是否完备;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有无遗漏之处;当事人在合同中的名称是否统一;合同金额是否一致;合同期限的表述是否准确且前后一致;对于使用范本起草的经济合同,文本中空白项是否填写清楚完整、部分条款内容修改后是否前后一致;合同是否列明附件清单且与实际送审附件内容一致;经济合同中依据的法律法规等内容是否过期或失效等。此外,内审人员必须掌握与经济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不清楚与合同标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应及时向专业人士、院法务办咨询请教学习。2.经济合同审批的风险控制措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建议医院建立完善的经济合同审批制度,明确医院管理层建立完善的经济合同审批制度的重要性。完善的经济合同审批制度应包含审批程序、职责和权限等内容。审批程序是指公立医院所有经济合同的签订,必须由项目主管部门、使用部门、法务部门、财务部门等逐级会签,然后将经济合同送至审计部门审计,最后送至分管院领导处签字、开立法人授权书后加盖经济合同专用章,经济合同才算正式生效。审批职责和权限是指制度中应明确各部门具体责任和审批把控的范围,通过严密规范的审批流程,确保合同文本的合理及合法性,最大程度地帮助公立医院规避风险。
(三)经济合同履行阶段审计
1.经济合同履约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上述经济合同履约存在的风险,公立医院内审部门应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1)监督经济合同履约情况。公立医院内审人员应不定期抽查各类经济合同履行情况,特别针对执行期较长的合同应重点关注。抽查内容包括:①是否按合同规定时间、数量、质量、金额履行?②验收、付款程序是否经过相应的权限人审批?③付款方式、时间是否严格按照经济合同支付?④经济合同是否存在变更、解除、违约的情况?(2)进行经济合同履约后审计评价。经济合同履约后审计评价,能够闭环经济合同的全过程审计。经济合同履约后审计评价,可从经济合同预算执行情况、经济合同履行效率评价、经济合同履行后的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开展,帮助公立医院对今后或类似经济业务的合同管理各环节(合同签订前、合同订立及合同履行三个阶段等)提供经验借鉴。
2.经济合同变更、解除、违约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上述经济合同变更、解除、违约存在的风险,公立医院内审人员应采取下列风险控制措施:(1)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在合同变更时,按照医院制度规定报相关部门、领导审批通过并通知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确认后,经院方与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按照法定程序对合同进行变更,及时签订书面补充协议。(2)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在经济合同解除前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通知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为项目主管部门与合同方当事人谈判提供审计、法律及财务建议等。(3)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在对方当事人发生违约时,及时向院领导报告并通知法务部门对违约事项处理提供指导,按照法律规定以及合同条款约定处理违约事项。四、结束语通过对经济合同审计流程的梳理,识别可能的风险,公立医院内审部门能提高对风险环节、风险点的关注,针对关键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为医院经济运行和效益提升保驾护航。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合同风险的识别,依据不同的医院规章制度、不同的信息技术条件、不同的人文环境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应当依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经济合同全过程关键环节的制度设计和流程优化。在医院经济合同审计过程中,内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内审人员一方面必须依据政策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求,加强专业学习,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危机意识和大局意识;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内审人员急需学习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经济合同审计的效率,以及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楠.医院经济合同审计的关键控制点[J].中国内部审计,2012(7):67-68.
[2]陈益民.公立医院加强经济合同风险控制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18(12):72-74.
[3]张璟,卢宁,孙丹平,任红路等.探讨大型公立医院经济合同审计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J].中国卫生经济,2016(9):114-115.
[4]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卫生系统内部审计操作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郑海萍,王株敏,张征炬,石红琴.风险导向视角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12):1565-1567,1584.
作者:顾晨 王岚 赵辞瑶 尤敏 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