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商业保险发展研究3篇

时间:2022-12-26 11:55:35

序论:在您撰写商业保险发展研究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商业保险发展研究3篇

商业保险发展研究1

1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式的健康促进,“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开发健康管理服务类保险产品,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开展治未病健康工程、健全多层级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健康管理新型组织,鼓励社会家庭参与健康保险[1]。《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动健康保险与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的合作发展[2]。《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保险机构提供综合保障服务、投资社会健康服务领域[3]。《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商业健康保险专业优势”,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体制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4]。可见,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创新发展,对推动体医融合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2商业健康保险助推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作用

2.1依据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属性与功能商业健康保险具有突出的服务健康的社会属性。因此,健康保险对体医融合健康产业的助力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也更容易实现跨行业、多部门的融合创新和协同发展。同时,在参与“治未病”健康管理的工作上,健康保险具有与医疗服务、运动健体、健康管理都不相同的功能与价值。健康保险能以第三方的主体身份来提供健康服务,既可以分别与医疗、健体、康养等健康服务机构开展双向合作,也可以作为促进体医融合相关健康产业的补充剂、粘合剂、强化剂,发挥服务社会健康和促进社会健康的重要作用。

2.2依据商业健康保险的专业能力与优势健康保险的本质是对健康的风险管理,是一种健康保障机制、一种风险管控手段。商业健康保险在数据精算、风险评估、保值防损、强化健康保障方面具有专业性,依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分析设计出来的健康保险产品及服务,能为参保人提供健康检测、健康保障、风险干预、慢性病管理等相关产品和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健康保险产品可以作为医疗服务、运动健身、健康管理、康养保健等健康服务产业的合作平台和联动纽带,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些难题。

2.3依据商业健康保险的契约关系与互助性商业健康保险的产生和行为,实质是一种契约经济关系的建立和维护,这种关系的成立是基于参与保险行为的主体之间的约定和认可,并且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障服务、运动健身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的合作,是以合作双方或多方的共同选择、共同利益、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在法律与合约的效力之下,有利于使医疗、体育、保险及其他健康服务产业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互助关系。健康保险对体医融合健康产业的助益,主要体现在能健全大健康保障体系、创新治未病健康管理组织形式、丰富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在健康服务产业相互结合的关系网络影响之下,也将有利于社会群众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健康生活行为的规范及对自身健康发展的科学规划。

3商业健康保险助推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商业健康保险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市场机制作用,能为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带来新活力和新动力,具有促进居民健康生活、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推进政策实施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3.1商业健康保险促进社会居民健康包含了健康管理服务、体医结合特点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能为社会居民提供健体指导、健康规划、疾病预防、风险管理、医疗保障、康复保健等一系列更为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务。这样的商业健康保险能大幅提高社会居民的健康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居民降低医疗保障的投入、减轻医疗费用支出的压力,获得更为科学的健康保障管理、增强运动健身的意识、加强健康教育和身体素质、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强化对疾病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满足居民对健康管理服务的科学化需求,提升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度。

3.2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首先,从保险行业的发展上看,商业健康保险进驻体医融合健康产业,是极大地开拓了自身的业务内容和发展空间,丰富和深化了健康保险产品及服务的内涵和意义,有利于展现商业保险机构关注民生、助力健康、服务社会的企业文化及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其次,从健康服务各产业的发展上看,构建健康保险与体医融合健康产业相联手的健康服务平台,不仅能够有助于多方主体对社会健康数据更为全面的掌握,还有利于实现医疗、体育、保险等产业之间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解决目前保险市场功能与价值发挥不充分、医疗健康保障体系不完善、运动健体产业升级缓慢与融资困难、对社会群众投资健康的意识引导不足等问题。再者,从健康产业的整体发展上看,健康保险与体医融合健康产业相结合是推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路径,有利于破解体医融合健康促进道路上的壁垒和困境,促进健康服务各产业间形成优势互补、合作互益、融合创新的协同发展。

3.3商业健康保险推进国家政策实施商业保险机构加入与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合作的发展轨道,是对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等有关政策的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担起推动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的担子之后,能通过市场机制的力量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的脱钩改革,进而让政府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转型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4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

4.1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的案例平安人寿保险于2016年推出的“平安run健康管理计划”(即HelloRunClub,以下简称“平安run”),是一项能让用户通过“运动涨保障”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购买相关保险的用户如果能在累计18个月或24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步数目标,即可获得5%或10%的增长保障额度的机会。通过查阅平安健康保险APP发现,2021年的平安保险中覆盖了“平安run”活动的险种增多,对用户的健康管理内容也有所增多,主要包括:健走8000步、跑步2公里或5公里、健康知识的问答学习、同步运动心率、早睡早起挑战赛的每日任务;记录体重、血压、血糖的每周任务;健康年龄测评的每月任务等。如果用户能在规定的时期内完成上述相应的健康行为,即可获得对应的“健康信用”和“健康金”。“健康信用”可用于享受保险费率的优惠,不同“健康信用”区间对应的优惠率分别有5%、15%、30%三种。“健康金”可用于兑换商品。据2020年的数据统计,已有1100万用户参与了“平安run”活动,其中超过459万用户达成了健康管理目标并获得了免费赠送保险保障的奖励。根据南非Discovery保险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参加了“平安run”的人的“健康年龄”比其他人平均年轻5.9岁,即预期寿命长5.9岁。相关的案例还有,众安保险于2015年推出了运动赠送保险的“步步保”健康管理计划;2018年,中国人寿保险推出了走路兑换保障的“健康万里行”活动,目前该活动的参与人数达到了70万以上。

4.2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的案例分析国内商业健康保险融入健康管理项目的时间主要在2016年之后,与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计划及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意见等有关政策息息相关。以平安保险产品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可见商业健康保险结合运动健身、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商业健康保险对用户的健康管理正在向打造体医融合的、注重防治未病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和治理。在健康管理的内容上,主要是收集用户的基本健康数据和运动数据,因为信息上传的操作简单且活动门槛低,因此,获得并积累了大量用户的参与和关注。在健康管理的时间上,以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为期限,符合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的周期性规律,也符合实现身体机能强化的时间要求。在健康管理的回馈上,运用了“健康信用”和“健康金”的概念,强化了“健康信用”与“健康保障”成正比、与“健康风险”成反比的关系;直观地展现了“健康”是“金钱”、更是无价“财富”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用户投资健康保障的意识。在健康保险的设计上,从传统的注重风险评估、医疗保障、理赔补偿等中、后期的保险保障,补充了运动干预、健康维护等前期的健康管理,升级为了具有全周期管理特征的健康保障模式。在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中融入“运动干预”、“健康维护”、“健康管理”的元素,对用户而言,能增强体质健康、加强健康管理、提高健康保障、强化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对保险机构而言,能降低理赔费用、拓宽保险业务、提高行业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而言,符合社会形成健康生活生态圈的需求,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需要。

4.3目前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从商业健康保险助推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上看,健康保险与运动健体、防治未病、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相互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目前保险行业中鼓励用户参与运动健身、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商业保险机构较少,没有形成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管理共识和参与规模。第二,现有的涉及以运动健身活动来干预健康风险的险种数量有限,对融入运动健体、体医融合、防治未病等健康管理元素的险种开发不足。第三,现有保险产品中健康管理服务的手段较为单一,健康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健康管理目标不具有防护疾病的针对性和个性化选择,保险产品及服务存在着健康关怀、运动引导、健康管理的融入和相互衔接不够顺畅的问题。

5商业健康保险助推体医融合健康产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1.以政策为指导,强化研发团队,创新产品升级商业健康保险应积极以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文件为指导,发展能与基本医疗保险相互衔接、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健康保险产品及服务,开发治未病保险、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等,扩大健康保险受众人群覆盖面。健康保险产品的创新升级需要经过数据精算、综合分析、功能设计等专业工作,来满足商业健康保险既要能实现本身的商业价值和保险价值,还要能实现对用户的健康管理价值。这就进一步要求商业健康保险能与医疗保险平台对接、能与体育健康产业结合,充分发挥预防疾病风险和保障身心健康的功能,同时,保险的产品和服务还应符合人体生命周期发展、体育运动健身、中医养生保健的有关科学规律。因此,保险公司需不断强化研发团队,将数据统计、人工智能、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运动医学、中医保健、体育健身指导等多方面的专家纳入产品研发团队之中,构建拥有多学科人才支撑的综合型研发团队,围绕健康保险产品的研发进行多学科的业务交流和技术连接,设计出融合“体育+医疗+保险”优势的,具有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功能的保险产品。

2.积极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发展在当前的政策鼓励下,商业保险机构应主动参与投资医疗服务业和体育健康产业,争取在产权结构、利益关系、联动效应上与医疗保障体系、体育健康产业等社会健康服务领域进行紧密连结。首先,商业保险机构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公办民营、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改制公立医院、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服务机构、设立医疗保障机构等,在组成结构和属性关系上成为医疗组织机构里的一员,进而更有利于推进医疗保障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次,发挥商业健康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出资兴办或合办综合性体育健身场馆、运动康复保健中心、多功能健身体育俱乐部、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户外运动休闲养生园区等健康服务机构,一方面可以拓宽商业保险机构在健康服务产业中的商业版图,另一方面可以让保险用户成为这些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能丰富和提升对用户的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还能收集到与用户相关的健康数据,有利于提高用户对企业的粘合度和满意度。再者,商业保险机构还应进一步建设和推广综合性健康养老社区,完善养老社区中的健身指导、专业护理、健康管理、娱乐生活等服务机构,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

总而言之,应加快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服务、健康管理、运动健身、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产业形成新交集、新业态、新格局,在新交集中整合资源、各取所长、融合创新,积极探索商业保险机构提供防治未病、体医融合式健康管理服务的新业态,形成多元健康服务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扩大商业健康保险在社会健康服务领域的供给和投资,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健康服务产业结构,为社会群众带来更好的健康保障和健康服务,推动体医融合健康产业的发展。

作者:谢意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商业保险发展研究2

一、商业养老保险介绍

(一)养老保险简介

养老保险属于一种理财型保险,它利用保险特有的长期资产属性,来帮助我们实现更高质量的生活。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其中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使劳动者在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晚年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中的核心,为各国政府所重视。而商业养老保险相当于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是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一种年金保险,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

(二)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1.社会中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养老保障面临着巨大压力。当前全球老年人口数量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根据图1中的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目和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社会抚养老年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近年来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革,传统的几世同堂大家庭格局正在逐步转向小型化的核心家庭模式。所以居家养老条件也正在逐渐弱化,这也使得养老保险服务的改进与提高的必要性越来越明显。

2.社会性养老保险存在不足,覆盖范围有限。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可知,截至2016年年底,主要发达国家养老金整体替代率(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退休前的工资收入)水平约为75%,相比之下,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为3.79亿人,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8580亿元,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仅为31.44%,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并且对于全球范围内基本社会保险不能覆盖的人们来讲,商业养老保险都将成为首要的选择。

3.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想为老年生活减轻经济负担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在未来十年内,步入老年、有养老需求的群体大多是改革开放之后步入工作岗位的人。这部分群体充分享受了过去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红利,生活水平普遍更好。所以这部分中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状态,更有可能在年轻时留出更多的预算投入到商业养老保险中,即这些中高收入人群有着更高的保险意识,增加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

二、各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一)美国

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主要包括三部分:社会性质的福利保险、“401K”账户和“I-RA”个人退休账户。企业为参保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和企业每月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投入退休计划中的资金享受延迟付税的优惠。除此之外,企业向员工提供多种不同的证券组合投资计划,员工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投资风险完全由职工个人承担。年金保险的另一种主要形式便是I-RA(个人自愿投资型退休账户),是否购买取决于居民个人决策。IRA账户同样属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账户,投资没有保底性收益,目前在养老保险金市场上目前占有最大的份额。

(二)德国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德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整个德国较高的保障水平给财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现收现付制的养老模式运转开始出现危机。为了保持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德国政府自2001年开始推行李斯特养老金改革。该项改革的目标群体是受到法定养老金减少影响的人,如法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农业从业者、公务员和军人;接受失业保险金或领取降低收入能力金以及在家中照料他人的人。其补助方式涉及很多种:税负较少的低收入劳动者可以采用直接补贴的方式,高收入职工可以将特殊津贴从所得税中扣除;同时还对雇主和职工向企业年金计划的缴费和收益实时免税政策。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银行存款计划、私人养老保险、基金储蓄计划、养老基金或者直接保险等都可以作为李斯特养老产品。

(三)瑞典

瑞典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金支出越来越多但是经济增长越来越缓慢。又出现了大量的提前退休现象,于是在1999年后,瑞典推行了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商业养老保险方面推出名义账户和实账积累:名义账户部分采用DC模式,一部分留在参保人账户并投入到公共投资基金中共同管理;实账积累部分,由养老基金管理局将缴费的一部分划出后投资到私人基金和共同基金公司进行运营实现保值和增值。除此之外还有职业年金,缴费率取决于居民就职行业和参保人员年龄。改革以来,瑞典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收入总数大且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三、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一)发展情况

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实行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补充性年金保险,三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对于非社会性养老保险的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覆盖面很窄。在更多元化的第三层次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中,主要包括传统型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万能型寿险与投资连结保险。

作者:刘姝池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商业保险发展研究3

一、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三大支柱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发展失衡,第一支柱独大,第二支柱覆盖面小且发展迟缓,第三支柱缺位,效率性与可持续性方面存在问题。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强调广覆盖和待遇水平的公平性,目标是为消除贫困,提供基本保障,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但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仅在42%左右,保障水平不高。近几年,城镇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增长远低于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替代率已进入下行周期。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微弱。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9.6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548万人,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7985亿元,而城镇就业人员(不含机关事业单位)40827万人,覆盖率仅为6.24%,覆盖率低且预计短期内仍将发展缓慢。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起步晚,参与度较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下行和企业年金的基本缺失,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现有养老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补充力量,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保险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人们认识到了纯粹的突发性风险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极大增加了人们对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需要;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也提出了丰富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的需求,这些都为商业养老保险长远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有助于加快多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缓解社会养老保险压力,应对人口老龄化冲击,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养老保险服务多样化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保险产品服务,提高退休人员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逐步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影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

商业养老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属于市场化调控的范畴,是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59号)印发,从顶层设计上注入巨大动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迎来了新的阶段,找准影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目前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不强据统计,2019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连续8年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恩格尔系数的划分标准为: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017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7,却连续3年上升。依照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基尼系数的上升表明我国个人收入不平等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研究表明,个人收入水平增长与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成正比,随着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人们更加关心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精神需要,必将带来商业养老保险的高速发展。但是,个人收入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个人收入差距较大,导致人们还不足以自由地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二)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受限《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商业保险公司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投资不动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设立的投资组合类型一般包括开放式投资组合和封闭式投资组合。其中开放式投资组合资金运用一般要求:流动性资产的投资余额不得低于投资组合价值的5%;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相关金融产品、其他金融资产的投资余额不得超过投资组合价值的75%,其中单一项目的投资余额不得超过投资组合价值的50%。这样的资金运用方式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很难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导致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困难。

(三)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不够丰富目前各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主要有传统型养老险、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寿险、投资连结保险等,这些产品或者无法抵御通货膨胀,或者收益达不到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较高的产品又具有高风险。缴费方式不够灵活,对被保险人缴费年龄限制苛刻,无法满足投保人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四)商业养老保险服务滞后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网点较少,分布不均衡;保险承销人员为拉保单不计后果,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保险承销人没有深入了解产品内容,简单夸大保险收益的内容而有意忽略免责条款等内容,甚至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欺骗消费者;售后服务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管理方式陈旧,没有跟上信息时代发展变化,仅仅关注货币形式的养老保险金,没有全方位融入养老服务产业。

(五)商业养老保险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人仍然对商业养老保险缺乏系统性概念,只承认其作为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将其与存钱进银行等同,对其理财功能认识不足。商业保险公司不能积极运用各类科学宣传手段加强宣传,缺乏有效咨询渠道,人们无从了解商业养老保险的优势。

三、融合发展的对策和方式

商业养老保险健康发展,需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为根本,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提升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使用效率,扩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拓宽服务领域和渠道,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调控优势,推动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融合发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一)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商业保险公司应积极发展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相衔接的保险业务,与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合作,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在基金受托、账户管理、投资运营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针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风险偏好的企业,制定与开发出灵活、独立、专业的企业年金和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有效满足不同企业多层次、多样化的福利、报酬、激励、投资、养老健康等需求。

(二)允许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运作推进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参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允许商业养老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重大战略,落实好国家为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对商业养老保险公司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免征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资本市场长期投资者的作用,依法参与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为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适度发展境外投资业务,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通过合法的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商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三)丰富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在社会养老保险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开发更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满足投保人在养老保障、财富管理方面的需求。开发重点根据不同需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安全性高、保障性强、可长期领取性产品,如契约型个人养老保险、团体养老保险等;一类是防范性保障性产品,如意外伤害保险、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同时,针对无子女家庭、“空巢”家庭等特殊群体,开发具有多种功能和服务的综合性产品;针对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这一类老年群体,开发包含护理项目的综合性产品,在投保人退休后为其提供多样化养老保障选择。

(四)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发挥商业养老保险资金优势,与各类养老机构合作,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租赁、托管等方式,积极兴办养老社区以及养生、体检、康复、护理、休闲等养老健康服务设施,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并发展针对老年人托养和文体休闲活动的责任保险,提高经济效益。

(五)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保险从业人员准入门槛,提升商业养老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建立学校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有效开展教学试点,实现对保险人才内部针对性培训,积极引进国际保险人才。完善服务标准,建立以投保人满意度为核心的服务评价体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升级,积极设立商业保险公司服务网点,为投保人提供便捷服务,突出销售、承保、赔付等关键服务环节,提升投保人消费体验,巩固商业品牌和信誉。

(六)加强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宣传力度以商业养老保险满足人们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为重点,积极做好商业养老保险的舆论宣传工作,通过广告、报纸、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方式为自己打响名声,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商业保险意识。利用自身产品优势,在开展综合服务的同时树立公司品牌。

结束语:

研究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融合发展,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国家财政负担不断加重的问题,急需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多样化发展,这些都给商业养老保险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市场化、低门槛、灵活度高的个人养老保险模式,既能为第一支柱补缺口,缓解社会养老保险财政压力,又能为第二支柱补短板,使人们不受所在单位条件限制,建立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计划。大力宣传普及商业养老保险知识,进一步增强人们的商业养老保险意识,推广成熟的模式和经验,为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不可否认,商业养老保险规模还不大,仅占市场份额的很小一部分,自身建设还有待完善。通过对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可以为今后二者的融合发展提供借鉴,促进养老保险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洪燕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