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术教育培养论文3篇

时间:2022-12-22 11:49:42

序论:在您撰写美术教育培养论文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美术教育培养论文3篇

美术教育培养论文1

一、以作品本身为起点,作品表现与欣赏教学相结合,营造创作环境

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通俗来讲就是增强学生对美感的体验和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表现自我的创造性人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美术作品表现所需要的情感与创作欲望。在欣赏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会“看”,通过鉴赏去认识到美的存在,形成初步的感性思维;其次,教师要“讲”,解释一些特定的艺术词汇,让学生重新认识,帮助引导他们直接观察、亲自体验,增强形象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再次,让学生要“想”和“悟”,让他们与物象有种心灵感悟的沟通和精神意识的建立,使他们亲身领悟到作者的感知思维。例如,在《蒙娜丽莎的微笑》欣赏教学中,学生都知道这是达·芬奇的名作,而如果想让学生全面把握作品的神韵,教师就不能从结构、色彩等方面照本宣科进行讲解,必须要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例如,向学生传授达·芬奇是真人描绘的第一人,是将作品对象从宗教传说中的神仙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凡人的第一人等方面,进而更好地阐述这幅名画在整个画坛的里程碑意义。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优秀绘画作品、建筑工艺作品等作为教具,诠释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让学生获得某些感知,继而帮助他们进行理性分析,进而通过心灵感悟,以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看—讲—想—悟”的教学过程,是由静到动、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是考验学生能否把握整体形象的过程,是提升学生运用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过程。

二、以创作角度为重点,创作表现与角色互换相统一,培养创作意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等能力,接触各种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以获得丰富而独特的体验。而现在的高中生不能进行独立创作,没有任何实际动手能力。这就驱使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注重欣赏与技能的同步培养。美育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首先要激起学生的情感与学习的兴趣。在欣赏教学中,利用地方资源和网络渠道,采取参观见学、电影片段、幻灯等现代化教学途径,运用文学性的语言表述,介绍一些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作品,让他们在欣赏各种造型语言的既抽象又具体名作的同时,理解到作品的精神内涵,体会到色彩变化、笔融、肌理、素描等美感效果,挖掘他们的想象潜能和拓展他们的思想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师生问答、学生互问互答、讨论教学等手段,让学生从创作者的角度来欣赏作品,带着创作任务来欣赏评析作品,使学生从旁观者转换为创作者来鉴赏作品,这样的角色转换带来的是欣赏作品时创作思维质的变化,是让学生自觉的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创作意识是创作者的重要思维方式,学生只有时时从创作表现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具有创作意识,就有可能从艺术鉴赏过程中激发创作意识,产生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念,从而创作出新作品。学生通过鉴赏与模仿和自己创作任务相似的经典作品,可以从那些经典作品中获得启发和顿悟,进而融会贯通所掌握的知识。三、以教师素质为根本,人文知识与教育方法相融合,引导创作能力高中美术教师必须紧跟素质教育的步伐,转变教育观念,钻研教学方法,才能担当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重要角色。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的素养,而且要理解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更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走出来,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知识的更新和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新的美术教育理论、方法不断产生。因此,合格的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只有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才能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理论、方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丰富教学内容;只有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不应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从塑造人的角度来探索,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为出发点,以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为落脚点,从而培养开拓精神的创造性思维。同时,美术课程的课程性质不仅培养学生的美感,而且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创作能力,于是应当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学习美术知识,让美术教学要走出教材、走出教室,在历史和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例如,参观博物馆和展览会,了解传统和现代文化,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走进民间作坊,体会工艺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领会文化精髓,进行创作和设计。只有整合利用资源,才能充分展示美术教学的多面性和灵活性,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以创作模块为中心,模仿借鉴与迁移转化相互化,形成独立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活动注重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见解,运用不同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独特的创作。通过美术艺术实践,增强学生作品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因此,将创作凸显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师应当针对美术学习特点,重视新型教学方法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借鉴。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先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然后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临摹教学。单纯模仿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虽然创新含量较少,会束缚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但是可以通过模仿学习经典作品的表现手法。当学生能较好模仿出经典作品,技能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作品表现的能力也会逐步形成。其次,培养学生进行迁移转化。通过鉴赏,学生知道掌握真正好的艺术和各种风格流派,成为高级的鉴赏者和评价者;通过不断的模仿借鉴,学生才能熟能生巧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进而能融会贯通进行创作表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活动来发展技能和鼓励学生运用一定的技能实现自己的想像和表现目的。最后,鼓励学生得以自我表现。首先,学生们要会模仿他人的表现方式和借鉴他人使用的某种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甚至能优化自己的作品。其次,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在作品上添加自己的想法,以形成“新”的作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介绍和讲述作品的背景、名称、作者、手法、色彩、透视等人文知识和艺术词汇,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注重学习作品的优点、思路和借鉴方法,并结合创作任务,构思自己作品的创作表现想法和手法,最终形成全新的个性独特的作品

作者:刘玉娟 单位:南京市秦淮区文枢中学高中部

美术教育培养论文2

由于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他们在遇到学习的困难时,会显得情绪低落,对课堂的注意力就会下降。尤其是在美术课上,没有了对课堂的关注和兴趣,那么充满活力的美术学科在学生面前变得黯然失色,甚至反感。兴趣是人力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广泛的学生往往对很多的事物有一种非常向往的心情,并且会乐于去观察,去思考,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会加强。我们应该在课堂的设计上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在学习上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在评价上给予学生鼓励。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对当前中学美术课堂教育的教学有了些体会,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挖掘有过很多的困惑。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以及学生美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以下总结。

一、师生同行,寻找创作的源泉

在美术课堂中,往往老师会把纯技巧性和理论性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表达时,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倾向于“教师化”,老师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老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散失兴趣。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的作品去教师化,不老套,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的脑子里有“货”,让学生自己寻找创作的源泉。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比如自然风景,人文活动,精神面貌,从自然、社会活动和身边的事物中挖掘美的一面,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其中的一种美放大并认真品味,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有了创作的生活资源,就有了创作的可能。我在上创作课时,发现很多同学画面凌乱,学生也显的很焦躁,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表现出放弃的态势。于是,我开始鼓励大家,但效果极差,无论我怎么用语言去鼓励,学生的状态依旧没有改变。这时,我开始与学生沟通,他们都表示,老师要求他们表达的事物,他们都没有太多的印象。这一节课下来,让我明白问题的存在,学生是缺少了对生活的观察,他们连基本的构造都不明确,就更不要说进行创作了。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是要善于去扑捉生活中的美,懂得去欣赏它,去品味它。然而毕竟学生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就像是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对什么食物都感到新鲜,但是没有掌握捕食的技巧,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学生就是狮子,他们的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欣赏能力和对作品的评价能力,产生对美的敏感度,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思维

相对而言,美术课是大家较为喜欢的课。但是到了课堂上让他们欣赏作品,画这画那,动脑子去想,学生又不愿意主动参与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发现问题不在学生,而是我们的课堂,因为学生感受不到课堂的活力,课堂的内容和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也就不愿意去动脑了。我想,每个老师都想把一节课上的很精彩,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开拓自己的思路,但学生的思维是需要老师去激发的,如何去激发和引导呢?我个人觉得课堂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如果能准确的定位,情境创设恰当,就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充分感受,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自觉的去追求知识点。例如:我再漫画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创作漫画人物,先是展示作品,让学生对照模仿,学生是兴趣全无。之后我将内容作了一些改动,在课堂导入和情境设计上作了些文章。先让学生来欣赏一段动画片,再由学生现场表演动画场景,并模仿动画人物表情,让全班同学共同评价。顿时,场面马上变得热情高涨起来,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再因时制宜地让学生动画片中的人物表情画在本子上,随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人物。一堂课下来,学生显得非常活跃。虽然每个学生的程度不一样,作品的表现也存在差异性,但是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生的兴趣激增,思维开阔,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

三、教师引导,培养创新能力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竞争意识比较强,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小型绘画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而且我们的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教师倾向的影响。能独立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挥洒,创作出令我们难以想象的优秀作品。比如水粉课,本来教材上要求让学生欣赏水粉作品的图片,然后分析并尝试的去画,但是上了一个班级之后发现学生对这些东西根本不感兴趣,原因在于太难,他们根本不会画,可是水粉画也不是说上一两节课就能画的好的。所以,我在教材的基础上把上课内容作了改动,首先是介绍水粉的特性,以及水粉工具的使用方法,不要求学生狗用何种常规的方法去做,让学生自由调色,开展一个调色比赛,随意找了班级里的几种物品的颜色,让学生小组合作调色,看哪个小组最快调出最相近的颜色。这个时候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参与率较原来直线上升,我觉得这样的改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创作意识大大提升,因为在调色过程中,其实很多学生会自主创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颜色,我认为虽然课堂中没有讲太多的内容,或许学生对于水粉的理解还是很肤浅,但是,这一节课学生在感受到水粉画特性的同时,体会到了一种合作、和创新的收获。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需要,都有表现个性的强烈欲望,我们的教育不能抹杀学生的表现欲望。我们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蒙者,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我们最真诚的心去点亮孩子的内心,燃起他们心目中艺术的火花,特别是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课业压力很大,在美育教育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有自主创作的空间,鼓励他们,肯定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让他们的创意得以释放。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者:徐平平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火龙岗中学

美术教育培养论文3

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许多学校在硬件和软件上狠下功夫,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可是当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儿童画有如下几个特点:(1)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2)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3)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儿童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搞好课堂教学

我们的孩子临摹能力强,基本功扎实,但创作能力比较差,解决问题的关键,仍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课有别语文、数学,它是一种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它首先要求学会欣赏美,学会发现美。小学美术课主要分为四大类:欣赏课;绘画课;制作课;工艺课。如何来上好这些课呢?(1)利用各种电教设备,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来制作CAI课件。它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材料,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2)利用各种电教设备,解决课堂难点。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制作表演时,通过摄像机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投放出来,能解决学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地理解创作过程,学会怎样去表现美。

三、加强四个能力培养

四个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对物体能抓住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四、课外多画日记画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带有成份的味道,不符合儿童感知规律。好的儿童作品应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充满童趣。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我辅导的学生获奖作品的题材大多数选自他们的日记画。如何志铿同学参加广东省“迎回归,庆团圆”绘画比赛获一等奖的作品,他的日记画中记下自己某一天的梦,梦见自己变成天使与香港的小朋友团聚,想象大胆,构思巧妙,充分反映他对香港回归的喜悦心情。在这基础上,我给他提出了一些意见,便画了《团聚》这幅画。总之,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又不增加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作者:刘冬红 单位:河北省昌黎县第三学区五里营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