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生自律能力培养3篇

时间:2022-12-22 11:44:49

序论:在您撰写学生自律能力培养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生自律能力培养3篇

学生自律能力培养1

中职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中考的失败材料都源于生活。生活的内容博大精深‚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写者‚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无奈的被迫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作要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的写作生活习。他们思想文化素质较低但思想又好高鹜远‚心理脆弱而自化‚形成学生的自律机制。我实施的写作教学就是让学生写尊心又特别强‚对社会了解肤浅而又急于深入社会‚想进步而作”每日一得”、”每周总结”‚用这种写作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写又缺乏基础和耐性。他们是一个矛盾的特殊结合体‚他们写作作能力和促进学生自律能力的养成。

能力和自律力都函待提高。中职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我的做江泽民同志曾题词鼓励广大青少年自学、自理、自护、自法是让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写作功底和实际情况‚拟订一个切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二十实可行的计划‚从学生写作”每日一得”开始。让学生从每天的一世纪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状‚如何引导学生逐步由’他律”学习、生活中经过提炼出当天的新的、最大的、最有意义的收走向”自律”‚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是学校获‚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这种方式的日记和随笔让学生抓住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感悟的瞬间‚进行必要的构思‚并清晰地记录‚为以后的写作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积累素材。让每个学生个性化写我见、我感、我闻、我想、我识‚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强化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欲恶‚让学生先从写”自己”开始‚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才是学生发展的原动力。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善于和别人比较‚挖掘发现自己的自律‚指自我约束‚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长处发展潜能‚学会发展自己的特长‚积累让人羡慕的资本‚和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以促写出自己的反思、进步‚调动学生的表达需要‚这样就能写出进个体的发展和进步。

它主要表现在自爱、自省、自控三个方有个性的写作。面。我国历来把自律、自省、修己等看作是做人、做事的基础‚每周末写作一篇”周末总结”‚反思自己一周以来的进步是反省自身以及教育别人的基本内容。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自和需要完善的方面以及下周的进步设想、措施‚并且通过学习律‚社会生活的秩序才能稳定井然。小组、班级的交流、讨论‚落实”写作”与”做人”的有机结合‚形写作则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学生习作。马成’他律”与”自律”结合的机制‚最终达到学生”自律”能力的斯洛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是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养成。这种写作方式‚最初是每天检查‚后来变为每天抽查。然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所能达到的或个人所能够达后是学生检查抽查;通过一年半的努力‚学生形成写作的习到的最高度的发展。”惯‚就完全变为学生的自发自觉行为了。学生写作逐渐由语句写作与做人在文学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文如其不通顺变为通顺;由一句话变为一段话一篇文章;写作内容由人”‚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身立业之本。比较单一、生硬变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实;写作方法、技巧写生活真实之事‚记录生活、再现生活、规范生活‚让学生抓住也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学生的写作内容通过家长会或邮寄给感悟的瞬间‚进行必要的构思‚并清晰地记录‚把个性化的写家长等方式‚让家长知晓并督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坚持作与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提高学生的每天写作‚通过长期这种写作教学氛围的营建‚使学生写作能写作能力也促进学生自律能力的养成。我言我心‚做到言之有物、扬我个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让学生充分展示实现自我发展‚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促进自律能力的养成。

让学生的写作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在自主体验探究中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真正使写作成为生活化的一个过程‚成为”我手写我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过程中自主、自觉、自律、自愿地写作‚在做中写、在写中做、在写和做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学生在写作”每日一得”和”每周总结”的写作过程‚坚持自律的”道德长跑”‚建立一种学生自律良性机制。”每日一得”督促学生反思自律‚以保证每天以新的收获、进步、发展点滴做人生自我完善的积累‚而且让班级学生共同监督其进步;”每周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规划;尤其是每周的班会课开放的组织学生围绕”每日一得”、”每周总结”谈论感悟‚让学生交流谈自己的进步发展和不足‚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自律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学生在写作的驱使下‚不断自律‚每天有进步‚每周有发展‚不断积累点滴发展让学生由量变转化到质变‚整个写作过程中贯穿了学生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由于平时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强化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达到了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学生具备”自律”能力‚才能”自主规范‚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才能发展得更好‚社会秩序才能出现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这才是”不教”的最终体现。我们要从学生的情感入手‚注重人性化教育‚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我们的教育就可称其为”真正的教育”‚教会学生学会自律‚学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长期任务‚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者:谭世波 单位: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

学生自律能力培养2

云南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民族风情浓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但是,近年来云南旅游市场一直存在诸多问题,缺乏旅游服务诚信,旅行社低价恶性竞争,导游强制购物、辱骂甚至殴打游客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也影响了云南旅游业的整体发展。2017年云南省政府出台“史上最严”旅游市场整治措施,目的在于规范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品质,力争在短时间内改变云南旅游乱象,推进云南旅游业转型升级。但是,旅游服务诚信问题仅仅依靠政府行为和政策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而导游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旅游业的灵魂,导游人员的自律能力直接影响着旅游服务品质和未来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和提高导游的自律能力,是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服务诚信,提升云南旅游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自律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培养时机

自律即自我约束,自律能力指个人以社会公德为准则,依据自身的道德思维、价值观念来支配、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一种能力。个人自律能力的发展过程,一般会经历三个时期:1、他律时期:这一时期是从个人出生到小学教育阶段,因个人年龄尚小,无法通过独立思考形成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只能依赖成人及其所处的环境,通过接受他人的限制来约束自己的行为。2、自律意识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是指初、高中阶段,个人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和阅历逐渐丰富,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了一定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识,但还没完全形成自律意识。3、自律与他律结合时期:这一时期指高中、大学阶段,个体的自律意识进一步强化,开始能够为了他人以及集体的利益而自觉克制、控制自己的行为,个人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也日趋清晰。个人自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个人今后的人生发展及社会交往。从自律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高中、大学阶段是引导和纠正学生个体道德行为,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培养自律能力最关键的时期。云南各类大、中专院校长期肩负着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重任,是导游人才输出的主要出口,如何准确把握学生自律能力培养时机,加强实施对导游专业学生自律能力的教育和提升,是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云南导游队伍自律能力,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服务诚信的关键。

二、云南导游专业学生自律能力现状抽样调查

(一)抽样调查对象及抽样范围为了进一步了解云南导游专业学生自律能力现状,明确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的方向,2017年3月,我们对昆明地区两所职业院校的5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50份,有效卷占90.9%。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云南导游专业的学生,内容涉及对自律能力的理解、自律能力对导游工作的重要性、导游的服务诚信、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等,问题设计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个别开放式问题。

(二)抽样调查结果抽样调查结果表明:50名学生中有47名学生对自律能力的理解完全正确,认为自律能力就是遵纪守法、自我约束,占被调查人数的94%;在你认为自律能力对导游工作的重要性问题上,56%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32%的学生认为很重要,12%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或不重要;在在校期间你能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学生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的问题上,76%的学生表示能,但仍有12名学生表示有时不能,占被调查人数的24%,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自律能力不强;在如果明知道购物店的商品质量不好,你是否还会因为购物回扣推荐给游客购买的问题上,仅有27名学生表示不会,其他的23名学生表示仍然会继续推荐给游客或让游客少买一点,占被调查人数的46%,导游专业学生的服务诚信问题令人担忧;在你如何对待导游讲“荤”笑话的问题上,仅有25名学生表示坚决不讲,占被调查人数50%的学生表示只要游客有需求或为活跃团队气氛可以讲,导游专业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需要得到各院校的高度重视。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备选的16门课程中,学生仅能从3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了解自律知识和自律能力,并影响其日常行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自律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明显不够。

三、导游专业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

(一)导致导游专业学生自律能力差的原因导游专业学生多为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学生来源具有多元性,文化基础较差,知识掌握的准确性、系统性、全面性较普通中、高等教育学生有很大差距;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道德教育、遵章守纪的养成上相对较差;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坚韧能力、自控能力、注意力等方面较为欠缺。正是由于以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导游专业学生自律能力的形成较慢,从思想上、行为上难以自我约束,自觉抵制和克服不良现象的意识薄弱,势必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因此,导游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开展自我教育,包括自律能力的培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导游专业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路径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律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应充分发挥学生在自律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精神文明、公民道德修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思想意识,普及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团体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传播遵章守法意识,使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个体的自律能力。有效利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头作用,树立政治教育榜样,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学生服务,通过与身边学生的思想交流和生活帮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

2.将学生自律能力的养成融入进教师教学活动中大多数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以大量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型课程为主,只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意识能力在学生职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教师应将学生的意识能力特别是自律能力的养成融入进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律能力在自己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自律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的自律意识进行引导和渗透。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自律知识、自律能力、自律行为养成过程进行考查和考核,督促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的效果。

3.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导游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导游人员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应结合导游人员的职业特点,加强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责任、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荣誉等内容的教育,并将这些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导游专业学生个人内在的道德品质,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道德规范和行业纪律。正确处理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利益关系,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严格遵守旅游合同,不擅自更改行程,增减项目;不欺骗胁迫游客消费,不以不实宣传诱导消费,合理合法赚取劳动报酬;自觉维护旅行社、导游的良好形象等,通过职业道德标准来规范和要求自己,形成导游自律意识,帮助学生解决未来导游工作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实际困难。

4.树立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旅游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服务意识是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导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和自律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应进一步树立导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培养学生愿意为游客服务的思想和意识,坚持顾客至上原则,热情待客,礼貌待人,一视同仁,服务周到;努力提高专业素养,爱岗敬业,积极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自己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服务举止、服务礼仪等方面不断完善服务细节。同时,对学生而言,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学校应进一步树立导游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帮助其提高服务竞争力的同时,也要让他们更多的关注社会责任,参与并支持旅游行业的自律性管理建设,与全社会一起共同营造诚信、和谐的自律环境。

5.组织开展诚信建设活动信誉即诚实守信,是商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导游行为的基本准则。学校应积极开展学生的诚信建设活动,与导游专业学生签订导游人员自律公约,倡导学生在未来的服务过程中遵纪守法,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自觉抵制旅游市场不良风气和违法违规行为;正确引导游客健康理性消费,杜绝以任何理由损害游客利益;积极践行文明旅游规范,承担文明旅游宣传、服务和引导责任;自觉维护导游人员的良好形象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构建积极健康的旅游市场环境;自觉接受旅游行政执法部门和广大游客、社会各界的监督;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向上级部门寻求帮助,寻求合法解决的途径等。导游专业学生诚信建设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推进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工作。总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导游专业学生更应具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刘韧 郭寰 单位: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学生自律能力培养3

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道德能力与素质,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面对21世纪,随着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利益的保护,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偷观并存,如何引导青少年的道德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是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自律能力,指道德选择和行为是依据作为道德活动主体的人,通过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愿作出的,它可以表述为道德上的“三自能力”即自立、自行、自控能力。自律是道德人格完善的内在机制和主观途径。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人格在道德方面的规定性,它由价值目标(动力和导向因素)、价值原则(准则因素)和道德责任心所构成的统一体。道德人格完善,则指主体自主作出的道德决定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不受任何阻碍地被实现的状态或境界。具有自律的人表现出健康人格特质如自觉性、自制性、包容性、坚持性和自主性等。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中国古代道德修养论中的“慎独”、“主敬”与西方的“有得于内,无待乎外”对我们培养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有所启示,下面来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挫折教育。也称逆境磨炼,是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驾御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是说让学生不在挫折中消沉、徘徊,向挫折学习,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奋进、崛起,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挫折承受力和适应能力呢?孔子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暗示身处逆境更利于修养砥砺品行,颜回在陋室而不改其乐,表现出对贫困逆境的超越和对“道”的神往,得到孔子的赞扬。孟子也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肌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不能”(《孟子·告子下》)。俄国的奥斯特罗夫斯基在经历童年的磨炼,战争的考验后,在身残志坚下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光辉巨著。

二、自我评价教育。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一定的品德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自评作为自律的有效手段,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我意识,它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学生对祖国集体的爱、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廉耻感等品德知识,都建立在对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之间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2)自我激励,青少年学生自觉性、自制力较差,品德中好行为习惯不稳定,通过自评可帮助学生自我反省,进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3)自我调控,在实际生活中,常有的行为不为人知即“个人独处”的情况,经常检查一言一行可以保持正直的人格和品德的纯洁,从而抵制外界的不良诱因。

三、道德问题讨论。所谓道德问题,是由个体在特定条件下不能实现预期目标而形成的,它包含认识、目标、障碍三个因素。问题的解决,是从困难障碍中寻找一条出路。德育实质上是一个由“已知”出发,帮助学生在个人与他人、集体、祖国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利他利己,动机与效果相结合,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可以说,德育是道德问题解决的教育和教学。当代西方德育课大多数都引进美国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采用道德难题讨论方法,把培养判断力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一是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要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自己对善恶作出评价;二是德育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应该指出的是,学生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不但要有行为上的自由,而且要有理智上的自由,不但要有外在规定他律性的保障,而且要有内在需求自律性的支撑。四、道德责任心培养。强调个人对社会尽责是我国德育的传统,孔子主张“仁以为己任”,明末顾炎武疾呼:“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小学思品课本里提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然而,当前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为此,德育应指导学生树立对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甚至对全球的责任,树立学习责任心、生活责任心、工作责任心等,在家庭生活、社会公德、职业规范等方面接受社会关于个人道德责任的各种要求。五、设置活动性德育课程。实践活动为自律能力的形成提供一个锻炼机会。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道德观念,可以说是“认知性德育课程”中的“理智的道德”,易导致学生在走向社会面对道德困境时,常产生言行脱节、表里不一等“双重人格”现象。而活动性德育课程是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过程中认识社会生活的真面目,进而参与社会生活改革与创新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社会道德环境中具有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自主负责的行动能力,不妨称为“实践的道德”。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内容包括勤工助学、社会公益、生产劳动、社会宣传和咨询、晨会、班团活动、课外活动等。其作用:(1)引导学生分辨周围发生的突出社会现象,(2)注重学生自育的主动性,(3)为自律品德发生提供保证。

作者:石斌齐 单位:重庆市酉阳民族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