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术创作能力探析3篇

时间:2022-12-21 11:58:46

序论:在您撰写美术创作能力探析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美术创作能力探析3篇

美术创作能力探析1

一、更新理念,培养创作自信

在上班初期的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把美术课作为主科负担后的“休闲”,尤其是在主科受挫的时候,学什么都没有信心。我知道只有找回孩子学习的自信,让孩子体验成功,才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后来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那些自信心薄弱的孩子,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美术课堂上,要让学生们经常尝到成功的滋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要求教师制定适度、适宜的学习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能力强的学生常常能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能力较弱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就较少。因此,孩子们的要求也要根据孩子的能力大小来决定。例如,在画一座房子时,能力强的学生在画好房子后,还可以自由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房子进行加工处理,以展现自己的独特理解力。对能力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画出房子即可。讲述画面内容时,能力强的孩子要求用完整的美术语言去讲述自己的画,而能力弱的孩子只要求用简单的语言讲述所画的内容就可以了,并且能力较弱的孩子要每人都请,并给予鼓励表扬,这样,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评价作业时,教师要尽量地在学生作品中找闪光点,加以表扬,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别优化美术教学,培养创作能力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中心小学牟宗一的学科很难得到优,而只要在美术课上发现优点就必须指出来,并给一个优,如果还有优点就再加一颗星。每次改完作业孩子们都会欣喜地告诉同伴:“看,我又得了一个优!”“瞧,我得了一颗星星!”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童趣化教学,激发创作动机

没有幽默感的生活是枯燥的,没有幽默感的美术课堂同样也是枯燥的。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童趣化的教学方式,让美术课堂充满情趣与人文情怀,让美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师生间互动,共同参与到美术学习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得巧妙,就能先声夺人,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就会对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直观的插图、挂图、照片、临摹作品等作为课堂导入的材料,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视角刺激,将学生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还可运用谜语导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故事、猜谜都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活动方式。所以,孩子们会兴致盎然地参与其中,并可长时间保持兴趣。他们天性喜欢玩,教学中我还会穿插一些游戏、表演、比赛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不再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课堂上,教师应经常以肯定的口吻,对学生说“想得不错,再画大点会更棒”、“你真棒!”“构图不错!”等等,学生们从教师肯定的态度中获得了巨大推动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

三、优质作品鉴赏,启迪创作潜能

在创作时学生最大的困难是脑无所想,胸中无物,所以,无从下手,使原本富有创造精神的创作课堂变得概念化、一般化。此时,教师可整理一些优秀的艺术画作,带到课堂上供学生欣赏,指导学生理解画作的内涵,艺术表现技法。一部优秀的画作,往往是作者情感和生活感悟的表达与评价,是作者心里愿望的寄托。如在欣赏画作《烟尘污染的结果》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幅画作是来源于生活的观察,通过表现环境被破坏后的严重后果表达了小作者担忧,无家可归的小动物们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同情心和保护欲望,神情并茂的画面催人泪下,用强烈的情境感染引发学生们的深思: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做?而《家乡的景色》是以幸福的农村生活为创作蓝图,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农村生活的美好,学生受到很大启发,创作起来脑子里就有内容了。教师应善于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美可以是一幅风景、一个人物、一件事、一篮水果等等,只要展现出来的是美好的、触动人心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创作素材,以激发学生创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走进大自然,丰富创作情感

大自然是绘画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孩子学习创造、素材积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情感释放的最佳场所。我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看看山、水、田野,或古桥、老房子……感受真实的自然。有时,让学生在校园里走走,启发观察校园中的风景、同学,哪怕是一片树叶,只要是美的、动人的,都可以入画;有时当场范画自然景物。通过启发和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身边的生活了,也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学生绘画表现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总之,美术教师应寻求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在富有情趣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每个孩子都生活在阳光中,生活中充满积极向上的信念。这是每个美术教师永远的追求。

作者:牟宗一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中心小学

美术创作能力探析2

随着我国文化相关事业稳固、长足的发展,健全与完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学校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艺术事业发展的要求。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要,在我国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更多的是为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具有前瞻性的探索与创新。对于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而言,其在社会职能中应用相应专业的高水平创作技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系统完备的专业性知识可以使其在工作中更得心应手。艺术审美的鉴别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在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前提下,学生应拥有更佳的表现力。

一、扬州大学艺术硕士培养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为了突出专业方向的特点,扬州大学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倡导使学生形成以实践为主的学习思路,在教学中穿插美术理论教学和对学生个性、艺术素质的培养[2],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专业把关。学校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指导与集体训练、创新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同时辅以论文的写作与指导等环节,积极创造艺术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导师负责层层筛查,在开展创作实践教学的同时,对于课堂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实行学年学分制,争取在多方位的整合上提升艺术硕士的整体水平。

二、扬州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队伍日益壮大,各种创作研究和人才培养在社会大环境下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扬州大学艺术硕士教学的宗旨是力求让学生进入高端美术人才行列,对于均衡培养人才的关键性要素,即数量与质量的比例关系和内在影响因素,需要对其进行长期探索。其中的内在作用力需要提取样本分析,从而提纲挈领、对症下药。从目前全国范围内的艺术硕士培养状况看,尽管各院校在培养方案中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高层次”“应用型”等目标,但在实践中,部分院校依旧存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异。因此,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教师更应该准确了解学院的定位,不可有一蹴而就之心,而应在变化中求发展、求超越。

1.培养模式单一化,培养方式程式化在本科阶段,扬州大学的教育侧重学生对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而在研究生阶段,教师对知识的深度和技能的讲授应当上一个层次,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要更加专业化、实用化。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被发掘的,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对于艺术硕士来说,教师应该在学生入学初期就对其个性化人格特质和偏向兴趣做好统筹协调。明确艺术硕士的培养目的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延展作用,学校不能为了提高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长足发展。不论是艺术硕士学术型人才还是专业型人才,这一点都是不可忽视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对学术型研究生绘画创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培养方案单一或趋同,就会使学生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无论是培养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最终的目的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二者只是存在培养侧重点的差异,而在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培养思路局限化专业实践形式化在教学过程中,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对于艺术硕士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影响[3]。学校也是一个小的社会,有时会因管理问题导致对于学生的培养流于表面,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管理固然重要,但是艺术学科具有与文理科不同的特质,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一味重视管理则会在无形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思想固化。因此,部分教师如果缺乏创新活力,开展机械式、“填鸭式”教学,只会使学生缺乏创新动力,难以得到正确的学习指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必须在培养模式中显现出其实践性。一些学生的创作带有些许的功利色彩,有获奖可能性的比赛就积极报名,没有获奖可能性的比赛就直接放弃。因此,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创新创作的重要性,通过开展新颖、有趣的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帮助学生平衡好参加比赛与自主创作的关系,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部分学生难以准确地评判自身绘画创作的意义,难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创造力。而研究生阶段是学生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容易迷茫的时期,教师应该为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衡量和规划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部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足在国内高校的艺术硕士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衡量其职业素养的标准之一,也是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还是综合性院校,其艺术硕士教育均应将专业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内容[4],这是艺术硕士培养的应有之义和立足之本。目前部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相对不足,还停留在临摹、效仿的阶段,这无疑违背了绘画创作的初衷。实际上,学生在初期学习阶段是可以进行临摹练习的,但从协同人才培养的开阔目标和个人的未来发展方面看,学生应在平时努力开阔自己的创作视野,探索不同的绘画创作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确定自己的绘画风格,这也是部分综合性高校在艺术人才培养过程容易忽视的地方。部分高校一以贯之地采用文理科培养人才的模式,虽有助于教学管理,但不利于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优秀的作品源于好的灵感,适当的管束才会给学生寻找灵感提供自由的空间和机会。创新之始,在于思维,艺术设计尤其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无论是学生自发的兴趣指引性实践,还是学校的全局引导性实践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社会外在需求的角度看,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实行艺术硕士创作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措施

首先,艺术硕士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学校的引导两个方面。针对学生自身而言,其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创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创作能力。对于学校而言,其要起到监管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实施创作实践奖励机制,明确实践的重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很多教师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在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很多学生已经成年,这就要求学生拥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遇到问题要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对于艺术硕士来说,这同样也很重要。学生最终要进入市场、走向社会,接受检验与考验。其中,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应用型”和“职业化”,有深度的创作难能可贵,这需要学生经历、体验生活。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课程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加入学生小组,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及时分享自己的创意。在课堂上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学生讲述为主。在完成有针对性的课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课题选取方面展开深入的思考。以辩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即针对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鼓励学生进行多种角度的思考。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不局限在单一的题眼中,从而让具备一种载体承载多种创作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将得到发展,认知水平和创作能力将得到针对性提升,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结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形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对于艺术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以从绘画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高校应制定新的教育举措,采用新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以推动我国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作者:陈益枝 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创作能力探析3

一、色彩写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继承传统绘画的写实方式,并结合现当代教学思维观念与实践方式,培养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方向)学生的色彩写生能力和绘画综合水平。从该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写生现状看,虽然教学已经取得了诸多经验和成绩,但部分学生在写生理念、创作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生色彩写生中的存在问题

“艺术表达生活,因而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总是反映现实的精神和整个现实社会。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将现实世界心灵化后的呈现,因而社会现实秩序影响作品的艺术表达,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部分统一于社会结构的整体形态框架之内时,就会显示出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规范。”[1]综合以上理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相比专业的美术学院,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绘画能力的总体要求不高,导致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水平等方面相对滞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适应专业写生课程,部分教师也难以提升学生的绘画技巧。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在以后工作中应用不多,也无须加强对艺术“形而上”的领悟。他们在写生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构图不合理,画面内容多而杂乱;缺乏对单个物体的详细刻画;色彩对比不够鲜明,脱离背景色;画面整体效果不和谐;等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从根源上加强学生对创作内容的理解,包括从认识美术的起源到发展概况、从原始美术到现代艺术等,因为这些都是社会孕育的文化产物。其次,应该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多欣赏国内外代表艺术家的优秀写生作品,重点分析他们的创作方式和作品结构特征,让学生在写生中把握写实与想象的辩证关系。最后,让学生以专业绘画创作进行感悟、实践,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作品。

三、色彩写生教学模式的现状调查

1.案例教学法目前,部分教师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掌握色彩知识和透视原理。自然界没有纯粹的黑色,和白色一样,它存在于所有颜色之中。在色彩写生中,只要添加少许的黑或白就会产生变化无穷的色度,内涵丰富。“现代绘画艺术之父”保罗·塞尚运用二维的多焦点透视法则对形体进行分析、归纳,强调创造形态的主体性,使艺术表现空间和形体塑造变得更加自由。他认为大自然的形状总是呈现为球体、圆锥体、圆柱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效果,而且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是由一些基本几何形体的相互穿插结构组成的,这才是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塞尚将所有的形状都归结为极端简化的要素,参照几何学脚手架的方式组织现象的无限复杂性。”[2]这些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写生不是单纯地对景照搬,而是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最终形成自己专属的创作方式。

2.讲授法要想使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教师必须让他们理解艺术不是纯粹模仿,而是在实践中发现和认识自我,经过主观审美完成创作。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方向)学生的审美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如,有的学生喜欢写实风格,有的喜欢抽象风格,有的喜欢拼贴风格,等等。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创作方向,这样他们创作出的作品才会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良好的观赏效果。

3.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既满足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在画面空间中建立视觉图式,利用空间深度对画面内容进行排列,又可以使各部分内容形成错峰关系,实现绘画观念和视觉图式上的双重突破。事实上,这种教学法存在于创作者思维和现实之中,对于学生而言更具有挑战性。

四、色彩写生能力的培养方法

色彩写生与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需要让学生把握色彩写生的基本规律、观察方法、分析方法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此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1.更新观念,提升创作能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绘画技法,以抒发自我情感。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方向)不同于其他专业,其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绘画技法。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新学生的创作观念,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写生能力的训练。如,凡·高的作品风格独特,往往运用个性鲜明的笔触,使画面的色彩欢快、丰富,画风也具有形而上画派的特征,追求画面以外的精神内涵。

2.注重结构,凸显视觉效果古希腊雕塑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其没有违背基本法则,遵循人体动态结构,并以此激励艺术家不断探索骨骼结构和解剖学的奥秘[3]。当前,部分学生存在面对繁杂景物时,不知如何提取对画面的有用因素的问题。笔者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首先,结构是决定一幅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其次,画面是物与我的交融,如果学生一开始受所处环境中的风景形态、色彩对比、明暗关系等影响,往往难以处理好画面结构或者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而影响画面的整体布局。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注重自我感受,学会提取画面精髓,让学生认识到从清晰的轮廓线到微弱的边缘、从近景到远景,都不能脱离背景关系及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可以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描绘,以此使画面松紧结合,具备完整性。如画面出现过多断层或透视性问题,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画面整体进行分析,防止出现方向性错误;第二,调整空间结构,在原画的基础上把握全局,整体考虑并提炼重点表现内容,增强自我辨析能力;第三,注意更深层次的视觉要素,透过表象看本质,凸显写生创作最直接的视觉效果。

3.色彩平衡,激发创作需求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学习有较高的兴趣,一些学生则认为美术包括造型基础、设计应用、手工制作等,涵盖知识面太广,学起来较为吃力,因此逐渐丧失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世界各地的早期绘画作品,都是通过物体的轮廓线、局部亮度与局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存在,在某些文化中,至今仍然可以看到这种方法,它被用于哪些品味极高的高雅艺术中。”[4]所有绘画都是视觉形象的产物。人们在特定情景中观察的景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色彩对比效果,通过阴影或着色方式保持色彩平衡,使局部颜色趋向于统一,最后呈现和谐的视觉效果[5]。对写生创作来说亦是如此。教师应向学生明确,一幅画面呈现的理想视觉效果,首先是景色可观、轮廓清晰,与周边环境色调一致;其次是画面节奏和谐,尤其是合理运用了互补色(红色与绿色、蓝色与橙色、黄色与紫色等。画面色彩并不都使用物体的固有色,而是强调色彩平衡、视觉体验效果、构图的颜色秩序等,并促使每种颜色都趋于平和、稳定。

4.表现自我,突破内心局限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为了借助潜意识创造意象,用一种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诱发幻觉。他曾列出过一张自己发明清单:厨房用的透明人体模型;根据顾客印模浇铸的家具;宣纸做的电扇雕塑;安装在汽车上的万花筒眼镜;新闻记者使用的摄影面具;等等[6]。受此启示,笔者对近几年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方向)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能力现状进行综合调研分析,将培训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写生创作能力上,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方式,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色彩写生课程模式探索

在学院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方向)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化教学能力,端正其美术学习理念,增强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探索欲望。具体在课程模式上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的制定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培养画家、雕塑家、工艺美术家,而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综合素质。教师应该适当地降低技能教学难度,指导学生在日常练习中顺利完成作业,使学生通过努力收获成功的喜悦[7]。

2.提升审美及文化素养教师在课程中应该融入更多实践内容,不应该只是在教室内进行理论教学。这样,学生通过色彩写生不仅可以加强对绘画与视觉艺术的认知,而且能够理解不同艺术类别的共性,还可以了解美学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

3.探索写生创作新形式创新写生形式意味着,教师除了在室内让学生参考图片资料等展开创作,还应该探寻适合学生发展的绘画形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艺术气质,教师应该帮助其在掌握、吸收绘画语言和规律的情况下,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这是创作的最终目的。结语色彩写生是创作者与大自然的对话,一切绘画理论都源自人们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这充分说明视觉和感受贯穿写生创作的全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具备扎实的绘画水平,这样学生创作的作品才能打动观者。

参考文献:

[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英)罗杰·弗莱.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M].沈语冰,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147.

[3](英)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4](英)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沛馨,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5](英)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6]胡建君.大师艺术教育经典:靳尚谊[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

[7]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美术出版社,2009.

作者:李影彬 单位:湖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