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11:53:12
序论:在您撰写阅读能力培养论文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生能否完成实际有效的数学学习,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基础及相关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体受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数学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作为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自行对问题进行系统解析并以此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石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目前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存在不同的差异,从而使得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尤其是数学阅读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及培养。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不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问题,将自身授课过程的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上,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但缺乏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针对这一问题,一线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对规范性的策略加以研究。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构成
基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小学教学的相关要求及教学任务,学生应当掌握的数学阅读能力应当包含对于信息的准确筛选能力及语义转换的能力、题目信息理解能力及逻辑关系分析能力。首先,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具备对于信息的准确筛选能力及语义转换的能力。数学阅读与传统的阅读方式之间存在差异,数学阅读本质上是对于数字信息的提炼及对相关数学符号之间进行一定的运算,而传统的阅读方式则是对于文字的阅读及相关语境的理解。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数字符号、几何图形及一些运算公式,其需要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对数学阅读中所出现的知识点及相关内容进行提炼,有目的性地对信息进行筛选。在完成筛选及提炼的工作后,学生还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知识储备情况对数学阅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吸收及转化,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相关学习效率[1]。其次,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需要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充分掌握题目信息理解能力及逻辑关系分析能力。在传统的书面阅读中,这一类阅读的侧重点往往在于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及相关文字的合理运用,侧重于强调对于文字内容的理解。而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视化程度低,往往无法通过书面语言进行详细的理解及相关运用,由此使得数学阅读对于学生的题目信息理解能力及逻辑关系分析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由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阅读内部关键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题目信息理解能力与对于题目内容的逻辑关系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让学生正确地解析数学阅读内容的实际含义及其中存在的各类逻辑关系,重视厘清逻辑关系中的上下链接,以此促使学生能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获取自身所需要掌握的数学学习技巧及相关的逻辑内容。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运算及解答过程中,可以重点带领学生对应用题内部所提到的各类逻辑关系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对这一类的数学题目及相关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知,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一类知识点进行其他数学题目的解答,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说到小学数学,学生总会直接把它与解题画上等号,且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情愫是又恨又爱,并感觉总是不如语文那么美妙、那么感性。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有知识的学习,而并没有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和学习数学的快乐,更无法获得成功的快感,因此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渐淡且与数学的距离渐远,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任务。数学阅读主要用于自主学习,它不是完全依靠教师为学生解答一切,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清晰地罗列出题目中的繁杂信息且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最终得以解决难题并体验胜利的喜悦,从而觉察到自己拥有的巨大潜力[3]。
(二)有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修改的新课标中这样说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仅仅对数学概念与结论的死板记忆和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更要主动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生活,而自主进行操作和探索、学会与人协作交流、拥有较高的阅读自学能力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那么,阅读就是体现自主学习的最好方式之一。长期以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并不强烈,更多的还是在等待教师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很少通过阅读教材或寻找课外资料来探索“为什么”背后的丰富知识。而学生通过数学阅读获得的学习动力可以将习得的知识经验投入实际操作性和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并由依靠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变为独立学习,从而自主地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水平[4]。
三、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带领学生对数学语言进行新的理解和接触与其他文字阅读模式不同,小学数学阅读本身具有相对较强的逻辑性,对于学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相关数学运算能力要求较高。由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及锻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对学生展开趣味教学,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及数学阅读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训练时,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数字游戏,这样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成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阅读信息筛选比赛、课堂教学教学内容的知识抢答小比拼、学生之间的互相改错小比赛等。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育程度选择合适难度的活动,能够在提高课堂教学内容趣味性及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数学逻辑及运算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最终的数学阅读及数学学习成果。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还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外展开数学阅读。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总体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挑选数学读物或绘本,将经过筛选的数学读物或绘本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及相关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丰富知识存储量,开阔视野[5]。
(二)推动数学阅读过程中阅读与思考的融合要想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阅读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提升,同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的数学阅读内容及涉及方向进行适当的规定和规范,并在规定和规范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思维进行更进一步的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实质有效的数学阅读学习。在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之前,教师应当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任务,确保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能够对自身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利用阅读了解到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并在解决过程中对这一阅读内容进行吸收及理解。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时做出反馈,且在学生对数学阅读中的内容产生疑惑时,对其进行一定的帮助及讲解,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6]。此外,推动数学阅读过程中的阅读与思考相融合,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数学阅读中对于关键信息的寻找及提炼能力,促使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吸收及理解,营造优质学习氛围,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对数学教材及相关习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往往并不存在于教材表面或习题表面,而是隐藏在其中涉及的数学逻辑之中。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和思考,就无法理解其中的关键知识点甚至会直接遗忘。因而,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抓住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宽度,还要抓住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理解的深度,以此来减少教学工作中内容空泛的问题,从而提高实际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思考的数学阅读。例如,在开展针对习题解题思路方面的数学阅读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对习题中提到的关键词进行圈画,并针对这些关键词寻找习题中的知识点及难点,确定习题最终的实际解题思路及解题方式,从而在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习题的运算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当学生对习题出现理解困难或解题困难时,教师可以将习题的具体应用带入实际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积累寻求其他角度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7]。
(三)鼓励学生在数学阅读时进行交流讨论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数学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及数学阅读环境,推动学生在数学阅读方面的相关应用能力不断提升,需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集体性,减少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及相关阅读活动时的单独行动,并强调课堂及学校的集体帮助性,以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作用。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的数学阅读,同时鼓励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小组及团队的实际作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进行相关学习活动时取长补短,并在对数学阅读产生疑问时,也能及时寻求其他成员的帮助,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而在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能进一步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及增加相关的知识面,增强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对数学阅读中所含知识点的吸收及转化能力。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往往能够最大限度地对于同一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及探讨,且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接触其他的解题思路,拓宽看待问题的角度,并对自身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效思考及解决。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这一课时,因为统计图具有较强的阅读性,对学生相应的阅读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学生在这一课时的学习极易出现各种问题。对此,教师可以在正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图相关内容的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绘制,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8]。
(四)将阅读拓展到学生的课外生活领域因为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小学课堂时长设置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短,所以使得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比较有限。在这一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的实际掌握能力进行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课外拓展,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应的数学阅读。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大多依托于周边环境的发展及影响,在与周边实物进行交流及接触的过程中,会形成相对较为完善的思维模式。由此可见,适当的环境条件及氛围创设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对于自主探究的动能及相关发展意识,推进其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由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及课外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数学阅读环境及相应学习氛围,为学生筛选并提供相应的优质数学读物。教师在为学生筛选数学阅读读物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所选读物具备的数学能力指导性,以及学生对于读物的需求方向,选择内容质量上乘且符合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的相关读物。优质的读物能够使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将现实与想象进行一定的融合,并将原本抽象的数学思维及数学知识进行具象化的表现,实现学习与阅读之间的相互交融,强化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的融合程度。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获取完善的数学理解能力后,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互理解能力发展,从而提高总体学习成绩[9]。此外,要想更好地达成阅读的教学目标,完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对于数学阅读能力的相关培养工作。由于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相对较差,还不具备完善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展开数学阅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督促监管工作,促进学生在数学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0]。四、结语在对学生开展统一规范的数学阅读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针对性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小红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
阅读能力培养论文2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事业革新的需求[1]。小学生由于受到个性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其自律意识与学习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在日常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长时间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切实实现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就应当充分借助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学教学活动形式,重点加强对学生思维逻辑与推理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强化自己的阅读能力,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效的同时,为学生未来开展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石。
一、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人类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是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基础。对数学题目进行阅读,进而提炼数学信息,是小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前置性条件。因此,数学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提升其解题能力与解题质效的重要途径。另外,为了充分贯彻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目标要求,教师理应由数学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综合化数学能力的培养者,同时不断提升对学生自主知识探索能力的要求。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性数学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当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自律意识与学习意识的培养,重点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未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夯实基础。而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自主知识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为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简化知识理解难度,进而提升其数学学习质效。
二、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趋于浅表化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教师在潜意识中将阅读教学与语文课程联系在一起,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责任全部划归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数学阅读思维培养的重视,进而导致在当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过于浅表化,并未将其作为主要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2]。与此同时,小学阶段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认知水平较为有限,很难有效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性数学知识,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果,大部分教师都是先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概念的记忆,然后通过列举相同题型完成数学教学。然而在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实现对数学概念与公式的深度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阅读思维能力的作用,进而导致在日常解题中,只要题型稍加变动,便无从下手,无法实现准确解题。
(二)学生数学阅读兴趣不浓小学生数学阅读兴趣一直无法提升的主要因素在于其并未深入理解数学阅读的深层次含义,也未体会到数学阅读的乐趣所在[3]。同时,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学在用词方面比较严谨。比如,“除”与“除以”虽然在字面上讲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其所代表的数学含义却是天差地别,也正是由于数学阅读的严谨性,导致学生觉得数学阅读缺乏灵活性,较为枯燥,进而并未真正体会到数学阅读的趣味性。此外,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开发不足,导致学生对数学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致寥寥,学生自主知识探索能力与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提起。
(三)数学阅读教学方式有待创新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主要是以自己作为教学活动核心,更加注重自身的教学需求,而一度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机械灌输”式教学形式进行知识传授。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由于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质效与学习需求。与此同时,学生长期在“拿来主义”模式下汲取知识,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深思意识,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实现对知识的巩固,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的数学阅读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还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进而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循声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数学信息敏感度的提升[4]。
三、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优化路径
(一)挖掘数学教材知识内容,加强学生阅读引导受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的影响,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与教师讲解成为小学生汲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不仅涵盖数学知识重点,同时还包含一些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的注意事项,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的基础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未来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夯实基础[5]。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阅读教学素材,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在提升学生数学阅读思维能力水平的同时,帮助其实现对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问题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即根据教材知识引导说一说例题中是如何提出数学问题的,并分析问题,再借助教材中的表格,将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进行梳理,尝试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重点关注学生的讨论方向及验证方法,并对遇到瓶颈的小组给予相应的指导。然后教师进行提问,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复述,尝试说一说解决类似数学提问的有效路径。之后教师将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整合,并引导学生一起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剖析,重点讲解学生忽略的知识点,指引学生有效掌握应用题的解题路径。最后为了验证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质效,教师可为学生展示巩固训练问题:“在课间操活动中,一共有5组学生在跳绳,每组10人参加,参加拔河的学生比跳绳的人数少13人。”让学生根据当节课所学的解题策略,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尝试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看看哪个小组解决的问题最多。解题结束后,教师进行提问,让学生复述提出的问题与解题路径,并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能够认真参与针对教材知识的阅读活动,并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汲取知识,进而能够有效拓展自身的阅读思维,从而为未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夯实基础。
(二)优化数学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质效,首先应当重视对其兴趣的开发。对此,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积极转变以往“机械式灌输”的教学形式,充分彰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学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对开展数学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数学阅读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预设探究情境中的数学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提炼,进而能够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数学阅读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思维敏捷度的提升,让学生在汲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切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提升对数学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进而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6]。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可借助希沃白板与学生一起进行俄罗斯方块游戏,游戏结束后进行提问,让学生说一说“刚才游戏中的图形一共有几种运动方式”。此时学生还未掌握平移、旋转及轴对称的概念,因此只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描述其中的运动方式。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意见引出当节课的学习主题———“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并为学生展示刚才游戏中各种图形的运动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图形进行分类,看看每种图形涉及哪种运动方式。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一起通过进一步阅读理解概念的关键点,开展对本节知识的探索与归纳。最后为了帮助学生对本节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课堂闯关游戏活动,如“判断各个图形分别是由原始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形成的”,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闯关游戏,同时教师要为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抢答器,让学生快速阅读题目并抢答问题,答对的小组积一分,答错的小组扣一分,最后对各个小组的成绩进行整合,为胜出的小组发放糖果作为奖励。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同时能够有效增添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在提升学生学习质效的同时,为其未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奠定基石。
(三)创设数学阅读情境,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情境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一些较为抽象且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性知识转化为声像课件,让学生通过对声像课件的观看,从多个感官途径进行感受,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汲取,这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降低对数学概念性知识的理解难度,提升其理解质效。此外,教师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数学教材内容为核心,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数学阅读活动情境,再结合情境引导学生一起探索高效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快速梳理题目中的有效数学信息,并能够找到信息中的关联词,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实现数学解题质效的有效提升[7]。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为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可结合希沃白板为学生展示探究情景:“老师准备了一些糖果,打算分给每个同学作为奖励。每名同学一次能分到一颗糖果,然后反复循环往下分,当糖果剩下12颗的时候,不够再分一轮。如果从同学们手里拿回来8颗糖果,这时每个同学的手里刚好有10颗糖果。请问班级里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老师准备的糖果是多少颗呢?”让学生结合问题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并尝试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本组的讨论意见进行复述,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原来剩下12颗,拿回来8颗糖果后,班级里每个学生的糖果相等,所以班级中学生数为12+8=20(名),如果每个人能够分到10颗糖果,那需要从学生手里拿回8颗糖果,因此糖果的数量为20×10-8=192(颗)。最后教师将题目中的算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要点。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高效的数学阅读方式,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本节知识重点的有效掌握,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效的同时,为学生未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夯实基础。
(四)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加强数学阅读训练小学生因为对社会事物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猎奇心理[8]。因此,在日常数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多组织学生开展数学阅读训练活动,将数学知识与阅读活动进行充分融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汲取,同时使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摸索高效的数学阅读方式,进而实现数学阅读水平的整体提升[9]。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的“倍数的特征”为例,学生在面对倍数相关数学试题时,由于刚刚接触倍数,对于相关概念并没有牢固掌握,因此面对这类问题时经常会算错。基于此,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建构一个小组比赛活动,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之后通过教师读题、每组抢答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阅读训练。题目如下:“①小明和小丽一起去采蘑菇,小明采了5个蘑菇,小丽采蘑菇的数量是他的2倍,请问小丽采了多少个蘑菇?②小明和小丽一起去采蘑菇,小明采了5个蘑菇,小丽采蘑菇的数量比小明多两倍,请问小丽采了多少个蘑菇?③小白兔和小猴子一起拔萝卜,小白兔拔了2根,小猴子拔了6根,请问小猴子拥有的胡萝卜是小白兔的几倍?④小白兔和小猴子一起拔萝卜,小白兔拔了2根,小猴子拔了6根,请问小白兔拥有的胡萝卜是小猴子的几倍?”通过这一“陷阱式数学题目”的创设,小学生非常容易进入题目“陷阱”,对此,教师应通过小学生的回答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与点拨,在游戏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细心的阅读意识,进而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10]。
四、结语
为了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提高对学生阅读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学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充分彰显学生在数学阅读活动中的核心地位,重点开发学生参与数学阅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多个感官途径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汲取,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效的同时,为其未来对数学知识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石。
作者:肖丽梅 单位: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
阅读能力培养论文3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数学阅读体现在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理财要阅读数据,分析趋势、房屋建筑要阅读设计图、商业买卖中的促销手段也可以用数学阅读“见招拆招”,等等。由此可见学会数学阅读方法的重要性。而“数学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存在于学生数学学习中,也引起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关注。“数学阅读”日渐被大家熟识,纵观网络热搜,横看各地各校的教学实践研究,甚至日常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彰显出其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力。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出了“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和“四能”(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又提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无论是“四基”课程目标的实现,还是“四能”数学素养的培养,又或者是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阅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
一、数学阅读的意义
数学阅读,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形式和方法。狭义的理解是指教师提供数学教科书、或提供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或课外数学读物等资料,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反省和内化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数学是一种科学、一种文化、一种科学语言、一种学习工具,无论是文化的传播,还是语言的学习,或是学习工具的运用,都离不开数学阅读。除此以外,通过数学阅读能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
(一)部分学生不愿阅读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数学阅读的意识不强,缺乏兴趣,获取知识的方法单一,通常是在教师的讲解下被动接受知识,不愿主动阅读,审题过程的阅读也只是一叶障目、敷衍了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听到如下对话:“看错了”“粗心了”“题目没看清”“哦,原来题目意思是这样的”等等,这些往往是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足导致的。看题就动笔,不管对错,不论结果,没有思考过程是学生缺乏数学阅读能力的直接体现。
(二)部分学生不会阅读部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弱,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强,难以真正理解题意,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加上数学语言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内涵丰富等特征,数学符号、概念、术语本就不容易理解,这就更要求学生认真细致,才能理解透彻其中的含义。学生如果无法理解、读不懂题或没读透题目的意思,或读题时出现虎头蛇尾、断章取义现象,就会造成会做的题目仍会失分的后果。
(三)部分教师不“让”阅读在当前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数学阅读重视意识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或快速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往往会把多余的、无关解题的字句舍去,而忽略了放手让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阅读经常被教师代劳,或者多以课件、图片、简洁的符号替代,甚至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阅读感知的环节,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练,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做题时养成漏读或断读的不良习惯。
(四)部分学生读而不思数学阅读对一些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且没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容易浮躁,产生逃避心理,但迫于解题需要,不得不潦草对应,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惯性审题,为了读而读,没有思考,没有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从而忽略了题干中的细节与要求,部分“貌似神离”的数学问题,造成混淆,形成不良的阅读思维,导致无效解题现象的发生。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以纲导读教科书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读物,其浓缩着众多教育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有着明确的学科特点,遵循着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呈现载体。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要以教科书为中心,不能只是粗略地阅读,而是要做到精读、细读、反复读。另外,教师要注重编写有价值、简约的导学提纲,为学生阅读教材提供“拐杖”,让他们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梯度,拓宽思路的目的,让学生真正做到高效阅读。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时,笔者编写导学提纲如下:《乘法分配律》导学任务单:认真阅读教科书第26页例7,利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完成导学任务,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做上标记。作业一: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①照样子举例:(4+2)x25=4x25+2x25②发现:()叫做乘法分配律。③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作业二:理解乘法分配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乘法分配律:4x2+5x2=(4+5)x2作业三:完成例7下面的“做一做”教是为了不教,设计导读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列提纲的意义在于为阅读和思考提供平台和空间。启发性、兴趣性、多样性的导学提纲不仅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向,培养其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以笔带读数学阅读和其他学科的阅读一样,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只有做到“眼观、口读、心悟、手动、脑思”,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水平。良好的阅读方式和审题习惯,直接左右着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答题时,用一些符号作标记,比如在需要引起注意的文字下方划线、圈圆形、画三角形、用不同颜色涂一涂,等等,标记出其中一些有用的字、词、句,逐步养成边读边记边思考的好习惯。另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必要条件和隐性条件,以更好地发现、探索、感受、体验文本的意蕴,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在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式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用笔圈出重点词“围成”,而不是“组成”,“3条线段”而不是“3条直线”等。又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一课,阅读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时,教师要引导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只有”“四边形”,从而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疑是拓开思维的羽翼,动笔读则能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专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笔带读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提高阅读质量,开拓数学思维。
(三)以练促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想要形成基本技能,不能仅靠简单的重复操作,也不能一味依赖于机械的题海战术,而应通过适量的训练、灵活的训练、举一反三的训练、触类旁通的训练,才能达成掌握基本技能的目标。而读题能力是学生有效练习的基本保障,也是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一环。目前学生使用的课本,练习题等,要么以文字数字的形式呈现,要么以图形的形式呈现,要么以图文数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无论以什么方式呈现,读题,都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从题目中获取有效资源,提取有用信息,并且剔除不必要的干扰条件,做到删繁就简。教师需明确,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读题能力是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中之重。例如,如,在学习完《积的变化规律》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练习题:①某养殖场有一个正方形鱼池,面积25平方米。因实际情况需要,把这鱼池的边长扩大到10米,求扩建后鱼池的面积。②某养殖场有一个正方形鱼池,面积25平方米。因实际情况需要,将这鱼池的边长扩大了10米,求扩建后鱼池的面积。”在这两道题目中,“扩建到”和“扩建了”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解题的关键点,学生只有认真读题,并能够准确区分这两者的意义,才能顺利地解出正确答案。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通过仔细推敲,逐字、逐词、逐句理解,以把握题目的意思,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
(四)以思启读史宁中教授谈数学核心素养时提到: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思考,将架起数学阅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教师应找准思考的切入点,创设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完“分段收费”后,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如下练习:某公司推出39元话费套餐,收费标准如下:套餐含拔打国内电话150分钟,国内数据流量10GB;超出套餐后,拔打国内电话0.15元/分钟,国内使用流量0.29/MB,李老师10月份话费清单显示:拔打国内电话200分钟,国内数学流量5.37GB,李老师10月份要缴纳话费多少钱?看一看:分段计费,200分钟可以分成套餐内和两个阶段计费。想一想:套餐外收费(元)0.15x()=()(元)列式计算。设计以上作业的意图,是为了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有目的、有方向、有技巧地阅读,“看一看”中,带着思考“会看”200分钟分成两个阶段计费,“想一想”中,引导学生“会想”两个阶段如何分别计费。从而在阅读中分析数学关系和数学情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与数学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荣荣,彭冰.“双减”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J].教育艺术,2022(1):37.
[2]王尚志.参与数学课程改革的经历与感悟[J].基础教育课程,2021(19):4-10.
[3]赵绪昌.准确把握课标变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调整及实施建议[J].中国民族教育,2012(1):53-55.
作者:钟晓燕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江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