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创新能力培养分析3篇

时间:2022-12-21 11:44:54

序论:在您撰写创新能力培养分析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创新能力培养分析3篇

创新能力培养分析1

物联网是把所有带传感器或者控制器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按照规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完成实时监测、定位追踪、报警联动、远程控制等功能的一种网络技术[1]。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涉及工业控制、智慧城市、智慧环境、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重点探讨在物联网技术驱动下的高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物联网时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1理论教学改革目前,高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理论教学通常以80C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课程内容包括结构原理、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存储器扩展技术、应用系统接口设计等[2]。80C51系列单片机构架比较老旧、性能弱、功能单一,因此本次教学改革将单片机核心更换为ESP32模组。ESP32拥有主频高达240MHz的32位双核处理器,集成以太网、蓝牙、触摸传感器、霍尔传感器、UART、SPI、I2C、ADC、DAC、PWM等功能模块[3]。教学过程中缩减了单片机基本原理课程内容,增加了物联网相关的以太网技术、蓝牙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内容。理论教学48课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互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扩展实践应用项目(包括一键配网、OTA升级、热点广告机、云平台接入、微信接入、超声波传感器、颜色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为学生提供工程源码及相关参考资料,进行课外学习和掌握。

1.2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硬件设计及调试、软件设计、系统综合调试等过程。实践教学总共安排18学时,从理论教学第10学时以后开始穿插进行,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ESP-WROVER-KIT开发板和多种实验传感器模组,单人单桌进行实践操作,统一使用C/C++语言和乐鑫官方IDFV4.0开发环境完成。实践教学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1.3课程设计改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是锻炼提高学生应用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课程设计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的第1周或者下一学期前的1周完成,由学生自由分组和选题。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拟题必须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单片机跟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方向的课题。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负责集中授课以及设计指导。项目组由2~3名学生构成,各成员分工完成不同的任务,小组项目负责人协调完成最后作品的综合调试和设计报告撰写。课程设计的课题项目需要使用ESP32单片机模组、各种实用传感器、以太网通信、蓝牙通信、RFID或NFC无线传感网络等相关模块和技术。设计课题必须由负责指导教师审核通过才能实施,学生自行查阅设计相关的技术文档和资料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完成设计电路原理图、制作焊接电路板、编写系统软件、调试硬件和撰写设计报告等任务[4]。课程设计考核采用分组现场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分要点包括方案合理性、作品创新和实用性、设计报告完整性、实践表现、答辩表现等内容,最终通过综合表现来评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课程总成绩=导师评价成绩×70%+学生评价成绩×30%。

1.4教学手段改革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理论教学部分,打破了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等理论教学手段[5],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实用小项目培养学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和实际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教学部分,除了要保证基础实验和课程设计实践有效实施以外,还应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科技比赛、创新创业、教师科研以及企业应用型项目。鼓励学生在开放实验室或宿舍进行物联网相关作品的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更为实际、更加全面的科学研究训练[6-10]。

1.5考核方法改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的考核应从理论、实践、平时三方面进行,重点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理论考核:期末理论考核试题涵盖课程基本概念、理论、原理、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要突出重点、难点知识。保证考核题型多样化,弱化文字描述类题,强化应用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题,综合应用题侧重物联网技术背景。实践考核:实践教学考核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着重突出实际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辅助提高基础理88论知识学习质量。从平时验证实验和综合实验过程的理论分析、电路设计、软件编写、综合调试等方面进行考核。平时考核: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构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教学效果。课后作业从作业的完成度、正确率、规范程度等方面考核。小组讨论从参与积极性、主导作用、语言表达、理解思路、独立见解等方面考核。

2结语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推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实践结果表明,物联网技术与单片机结合符合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课程的教学革新和学生思维创新、团队协作、应用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余旺新 潘小莉 覃孟扬 刘永富 单位:玉林师范学院

创新能力培养分析2

为了更好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与时俱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运而生,该专业是将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运筹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等四个专业合并为一个新的专业,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2]。所培养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掌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据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能够解决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和数据科学中实际问题,能够胜任在科学、教育、信息、金融及相关科技等领域从事科学计算、数据分析及软件开发等工作。目前,全国已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了不同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数学+计算机”模式,侧重与培养学生的计算数学能力,以计算机为辅;二是“计算机+数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三是数学与计算机并重的培养模式;四是“数学+数据科学”模式,即在专业培养中融合了当前社会发展热点大数据领域相关内容。各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都是在积极探索研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催动社会前进的脚步一直不停歇,这也使得全球进入了数字技术时代。科技进步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来实现。数学科学是科技基石,计算机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必备条件。社会发展对于数学科学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是各领域的不可或缺的人才,对于各领域的科技创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该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也是持续不断,从不同的角度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度研究[3][4]。有从课程建设角度进行研究[5][6],有从实践教学角度对该专业进行改革[7][8],亦有结合大数据来改革专业培养方案[9][10]。数字中国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等方面快速发展[11]。为了培养满足数字中国发展建设需要的信息与技术专业人才,需要持续不断的调整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将其打造成更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12]。

1以创新实验驱动,打造专业课课程群

当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即以计算数学为主的方向、以计算机为主的方向,以及数据科学方向。创新实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较大的帮助。创新实验不是仅仅一个实验,往往涉及到多门课程的综合,或者一门课程中多个知识点的融合,才能完成该实验。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创新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更有效的作用。目前机器学习已经成为大数据领域的关键理论、方法与技术,这也使得机器学习走进了本科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对于机器学习有一个系统扎实的掌握,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开设创新实验,利用综合性案例、创新性案例等驱动教学。例如“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数字分类”案例,涉及到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不同的学科领域的课程;再如“人脸识别”、“数字图像增强”和“基于正交变换的图像配准”案例等,涉及到高等代数、图像处理、数值分析、积分变换和计算机编程语言等课程内容;“区域经济活力及其影响因素”等案例,涉及到了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创新实验的开设会更好的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能有效的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以创新案例驱动,建设了较为完善的专业课课程群。即结合众多创新实验案例,拟定完善的课程体系,构建各类课程群,并增加课程之间的联动,重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课程群主要包括“计算数学类课程群”、“计算机类课程群”、“机器学习类课程群”、“创新实验与实践”等。课程群里的课程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在于学生的学习收获。计算数学类课程群主要包括数值分析、数学建模、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课程。计算机类课程群主要包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离散数学等课程。机器学习类课程群主要包括数据挖掘基础算法、深度学习原理及应用、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智能优化算法等课程,创新实验与实践课程群主要包括数学建模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在每个课程群又都安排了创新实验项目,让学生既能夯实理论基础,又能让学生学有所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科研领域的一些问题。

2围绕数字中国,夯实教学设计

科技进步使得全球进入数字信息技术时代,数字中国应运而生。围绕数字中国建设,扎实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为了做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积极推进创新实验的普及,还要扎实做好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而教学设计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都精心制作了教学设计,把每一门课程都建设成为“金课”,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认识知识,由任课教师讲透彻知识,学生学会知识,进而确保学生掌握每一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设计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中国的作用,以数字能力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驱动教学设计逐步完善、逐步提高。在每一轮的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发布调查问卷,积极收集学生反馈,并由课程组召开课程总结研讨会,根据实际授课效果、学生收获情况,认真修订教学设计。同时也积极选派任课教师参加国内各高校组织的相关课程的教学交流与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授课理论与经验。在教学设计中还要体现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因素与指标等,建立考核系统,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的反应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课前预习反馈情况、课后思考题完成情况等,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下一次修订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

3立德树人,扎实课程思政

构建“学科、专业、思政”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将课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入课程建设,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为指引,形成具有爱国精神教育和德智体美劳的特色育人体系,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主观上接受并认可这些思想、先进事例、优秀的人和物等,将数字中国、智能制造贯穿于课程思政教育中。让学生自发的利用“数字能力”中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感受数字中国,并让学生在课前的五分钟时间里展示自己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的关于数字中国的信息,以及对数字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祖国还处于发展之中,虽然在很多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领先世界的优势,但是还有很多领域存在被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需要我们这一代大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争取早日解决这些技术难题,解决关键问题,抢占科技制高点。从而引导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都能有效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掌握一门课程、一门技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4深化改革,积极探索

坚持创新驱动教学。切实围绕“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目标扎实做好每一步教学工作,真正发挥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教师要更好的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找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确保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学生和创新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此外也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数据挖掘挑战赛等由各学会或者企业承办的学科竞赛,引导学生积极申报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把这些竞赛和项目作为检验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验收因素之一。这些竞赛和项目,不仅仅考察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快速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分析文献的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深化教学改革,不仅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同时也改革教学团队,努力营造新的创新环境。教师团队积极扩充编外教工,主要来自于工科专业、企业单位技术主管等,这些专家熟悉相关科技领域的需求,熟知数学对于科技进步的支撑和具体需要。吸收这些专家进入教学团队,可以让任课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作出更合理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激发教学主体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5结束语

数字技术促进社会进步脚步加快,数字化也是工业化加速的必然结果。面对数字技术的发展,提高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数学是科技的基石,计算机是必须的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融合了数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学科,在数字技术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能达成。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仍旧需要不断的深入,以提高该专业的培养质量。

作者:胡金燕 杨云峰 高伟 辛华 李文赫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创新能力培养分析3

在学科素养环境下,创新是语文教学中的发展核心,而这种创新能力对学生之后的实践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加之科技的发展也需要学生用创新来推动科技的进步,此时更需要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准探析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基础上,围绕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完善的语文体系中实现自我能力的不断攀升。

一、重视兴趣激发,点燃创新火花

在学科素养背景下,兴趣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源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保障和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当在高中教学中找准学生的兴趣培养点,利用多样化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以此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具体而言,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和谈话的形式进行课程导入,以此实现兴趣激发的教学活动,之后,语文教师还应当把兴趣培养渗透于各个语文教学环节,努力为学生创造愉悦轻松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在科学合理的语文学习活动中激发语文思维活力,维持学习热情。当学生有了这样的保障和基础后,才能够为进一步点燃创新火花奠定良好的基础。①比如,当教师教学《将进酒》古诗词时,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境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CCTV“经典永流传”栏目中陈涌海弹唱的“将进酒”,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慷慨激昂的音乐旋律中真实地感受和体会《将进酒》豪迈之韵律,以此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接着,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文章中的诗歌并且思考:“《将进酒》诗眼是哪一句呢?”学生会在寻找诗眼中探寻到多种结果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你觉得这句是诗眼呢?”并且指导学生联系所学内容加以说明,而这样开放性的思考问题对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极大的助力作用,促使学生开展更为深入地阅读探究。当课程结束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读将进酒”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在这样创造性的写作中,于不同文体中抒发自己在学习阅读《将进酒》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语文创新思维,让学生把这种语文创新思维有效地转化为语文创新能力。②又如,当教师开展《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在兴趣激发环节中引入“龟兔赛跑”趣味性概念,激发学生兴趣:“一只兔子若是一秒钟能跑10米,而乌龟一秒钟跑一米,此时乌龟在领先于兔子10米起跑,乌龟被兔子让了10米,一秒钟之后,兔子跑了10米而乌龟只跑了一米,并且到达11米的位置,兔子追上乌龟后又往前跑了1/10米,请问在上述推论中,兔子可以追上乌龟吗?”此时,生活化的问题能够快速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地集中,而学生在这样问题引导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好奇心以及对新课程的探究欲望,以便语文教师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围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质疑精神培养,奠定创新基石

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而这也是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塑造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为学生之后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石。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在学科课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综合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思维水平及理解能力的发展状况,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对质疑问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对策研究张云钧题的探究,使学生在质疑中有效地进行讨论和探究,从而实现学生语文智力和智慧思想的交锋,促使学生在这样教学方法的辅助下解决百思不解的语文问题,并且在集中讨论中加强和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让学生在取长补短中打破原有语文思维的固化,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语文创新思维及语文创新能力。③又比如,当教师在进行《荷塘月色》的教学时,可以首先让学生精读文章内容,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语文难题,之后,再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系统的阅读学习后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这和文章所要描写的景色内容有什么关联吗?作者为什么说快乐是他们的,而作者什么都没有呢?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活时代背景,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上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出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灵感也能够被快速地激活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再如,当语文教师教学《过秦论》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首先带领学生一同疏通文章中的大意,之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文章内容,当第1遍精读学习结束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在阅读中所遇到的“拦路虎”。因为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内容理解不同以及思维能力的不同,故此学生提出的语文问题也是各有不同的,像有的学生提出:“作者写《过秦论》的意图是什么?”有的学生则提出:“秦朝兴亡的过程以及其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借助小组合作的高效学习方式,对问题深入地开展探究,借助学生多样化的语文思维解决课堂问题,从而保障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④

三、巧用思辨手段,提升创新素养

在学科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思辨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深入浅出地学习文章内容、分析文本大意,并且在理性状态中合理地独自表达自身观点,让学生养成用事实说话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全方位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价值、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意义,并且让学生在语文思辨中提升综合素养,深化创新学习能力。⑤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的相关学习内容,并且在课堂上逐步引导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学习基础,去伪存真,层层深入地探讨文本内容,从而找寻合理的答案。之后语文教师应当精心地准备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以及课堂教学反馈等,力求有目标、有层次地渗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塑造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并且学会创造美,不断地促进学生语文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比如,教师在《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思想探究教学中,可以首先借助问题进行课程导入:“大家对《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的了解有多少?有人认为《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核心思想是批判和揭露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而这种看法是当代人对于《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的错误解读,也是一种超生活、超时代的解读,不符合对真实历史的解读。有的人则认为真正的文章主题思想应当是宣扬封建主义忠贞观,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及礼教在乱世下不能为继的悲情隐忧,告诫人们应当重塑封建礼教绝对权威。你同意哪种看法呢?”学生会在思辨思维的作用下集思广益。紧接着,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现在请大家再次阅读文章,是否还坚持之前的看法,而这样的解读是否符合真实的历史情况?并且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背景如何,在文章中的依据?符合真实历史的主题思想又是怎样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也可以补充课外所收集到的知识。在展示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派各组代表到讲台中陈述本组的探究学习成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上台演讲应当是即兴的,并且能大胆表露本组的意见。同时允许其他组的学生随时进行提问,本组学生及时地补充意见。当学生出现思维混乱或冷场时,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完成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后,语文教师不应当忽视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在本次课堂探究中,同学们最终得出的结论为:《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是一种对封建家长制以及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和批判,是对青年男女的幸福生活的一种摧残,是一种超生活及超时代的过分解读,也是不符合主题产生规律的偏见解读。《孔雀东南飞》赞赏的是‘刘兰芝’身上特有的‘宁死不侍二夫’的贞节,尽管‘刘兰芝’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她也有许多的优点。不仅如此,《孔雀东南飞》批评了以刘兰芝和焦仲卿为代表的不尊重家长的错误思想,希望后世之人能‘戒之慎勿忘’……”从而完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塑造。⑥

四、创新花样教学,实践创新能力

在学科素养下,现在社会缺少的并不是重复机械的“偏才”,而是有创意、有新颖点子的时代人才。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需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出学生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学习潜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特点,逐步地引导学生在系统科学的学科学习中实现大胆创新,使学生的语文心智在网络时代中愈发成熟,让学生在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加强知识储备和信息储备。由于网络时代的影响,许多问题答案会来的较为容易,巨大的网络信息量一波覆盖一波,不同平台中迥然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容易让人失去方向,而高中学生也会被波及,失去自身的独创性。此时,语文教师则可以在学科素养下,借助花样教学方法锻炼学生头脑,使学生在实践创新能力过程中实现学科素养的提高。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续写故事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经典小说,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主续写故事,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笔能力,同时更可以培养学生独创思维,使学生不被教材本身所拘泥,跳脱出语文教材的束缚。

像在小说《祝福》的续写中,有的学生写出“我”在被祥林嫂悲剧命运震撼之后,决心改变自己的懦弱性格,并且积极投入到革命事业建设中,努力为解救底层的劳动妇女命运而奋斗;也有的学生积极地发挥想象,写出祥林嫂婆婆、柳妈的命运;还有的学生写到鲁镇受到革命冲击,而鲁四老爷一家逐渐衰败的结局……在一系列的语文读写活动中,学生内心情感有了极强的代入,学生的创作思维再一次被猛烈冲击,而这种语文创新能力培养是不容语文教师所小觑的。⑦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写故事结局。戏剧大师曹禺的《雷雨》一文深入人心,对此,高中语文教师便可以在完成对学生《雷雨》的基础教学后,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发挥想象,再创作故事结局,为《雷雨》改写一个全新的故事结局。学生在勾画文章结局过程中,其固有的语文学习思维将被打破,创作思路不再受约束,更不会拘泥于传统固有的语文创作模式。其中,有的学生是这样改写《雷雨》结局的:“鲁侍萍及其儿子大海在带领工人运动后,取得胜利,这一举措也感化和温暖了周朴园,促使周朴园决定痛改前非、改过自新,选择站到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中。”有的学生这样写道:“在勇敢追求自由解放中,繁漪最终在周冲的帮助下逃离了周家,重新收获自由……”从而让学生在改写文章结局的学习思维中实现创新思维、创作能力的全面塑造。⑧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小老师”到讲台上课,比一比哪位同学上的课更加地别出心裁、吸引大家,在这样的角色置换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头脑思维,同时还能加强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创新思维能力的塑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⑨五、结语综上所述,在学科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未来阶段语文教学开展的核心方向,这将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学生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学习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让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更加符合我国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为我国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奠定更好的根基。⑩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学科核心素养下,积极围绕学科学习内容,深化学生的创新语文学习能力,努力为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张云钧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