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 11:15:11
序论:在您撰写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分析3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也是一门两极分化很严重的学科,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适应性很强,有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却出现了畏惧与逆反心理。《学科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数学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三类。首先,学生在初期学习阶段会对数学形成初步概念,比如对自然数的概念,再比如,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这些构成了后续学习内容的必要基础。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慢慢接触到了函数、分数、比例等概念,从具象到抽象,数学将协助并影响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概念与逻辑思考能力。再加上数学中的各类图形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教学实践呢?本文将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探讨学科教育如何渗透进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一、注重实例和直观材料相结合,激发数学兴趣、进行数学心理建设
皮亚杰曾提出:数学运算结构发展的基本过程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是极为相似的。这种数学思维能力的获取是不断进行反思性的抽象思考才能逐步获取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实例和直观材料,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直观材料,如教师准备好从海边捡来的十个贝壳带入教室,在桌面上邀请学生一同演示无论如何排列或者如何改变计数的方向与先后顺序,贝壳的总数不会发生改变,这样就可以引出加法的交换律的概念,这样可以将晦涩难懂的数学定义与概念在生活中的场景中打乱重组,采用一种最生活化的方式将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学科知识传达给学生。当然,教师还可以从作业设计的角度出发,设计让学生课下动手的作业,结合直观材料的运用,进行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对此类作业的设计,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激发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积极性,选择学生年龄段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进行数学的心理建设。这样不仅会打消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抵触与消极情绪,还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与自信有着深远意义。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以布置给学生这样的作业:“同学们,回家之后收集并观察一下中国的剪纸艺术,挑选剪纸中具有对称特点和对称之美的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自己仿照剪纸的形状用剪刀制作一幅作品,带到班级后讲解一下如何剪出具有对称美的剪纸、你发现了对称图形具有哪些特点。”学生们对中国剪纸是比较熟悉的,剪纸的素材是比较容易被学生收集到的,作业内容涉及数学中对称的知识,教师在讲解对称的知识之前,先让学生从生活出发,面对直观的图形,自己动手操作,操作之后分析和思考对称的特点。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以上的作业设计。学生在面对这个任务的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完成这项作业非常感兴趣,即使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也会积极地解决问题。作为一般思维形式的判断与推理,以定理、法则、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数学概念则是构成它们的基础,正确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数学作业的设计如果注重将数学概念与直观材料结合起来,势必对学生认识概念和掌握数学知识具有积极的作用,这背后其实也隐含着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助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用实践训练数学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技能作为一种活动方式,一般表现为操作活动方式和智力活动方式。因此,本人阅读和查找有关数学技能形成过程的研究文献,发现以上两种方式的分界线并不明显,在一些情况下是很难区分的,往往是更偏重于哪一种技能的二者综合。基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能够容易监控到的是学生比较外显的操作技能。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的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自身的认知能力是分不开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操作技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例如:长度测量、尺规作图、画圆形等都需要学生的操作性技能。操作性技能的形成受到学生内部心理的控制,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密切相关。例如,数学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画圆”这一技能,首先要听取教师的讲解,观察教师的示范性动作,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和程序,然后才能去实践。在学生的认知阶段,首先要了解圆的有关知识,以及圆的特点和用处。在开始尝试画一个圆之前,学生要认识到圆必须有圆心、半径;圆上的部分叫作“弧”,掌握了以上与圆有关的知识之后,还要认识圆规这个画图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最后,才能模仿教师的动作自己去操作,在反复练习中熟练地掌握圆的画法。由此可见,在数学技能培养和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认知的内容包含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操作流程、学习工具的使用、动作的分解步骤、动作的整合顺序等。
三、关注学生的元认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元认知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1976年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与监控,元认知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起着主要作用。”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元认知能修复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目标,激活和改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强化学生在数学解题中的主体意识。比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后,教学中先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再让学生去读课本内容:“一个四边形从一个顶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为几个三角形?这几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加起来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关系?五边形呢?以此类推……n边形呢?”思考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理解读什么、怎么读。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或段落。元认知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的思维,在反思中不断调整与矫正自己的思维方向,使得思维逐渐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元认知能力是数学自我研悟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提高数学素养、增强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培养阅读能力,创设问题情境,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教师认为数学与阅读之间似乎关系不大,其实,这是教师对数学阅读的认识不够全面产生的误区,有些教师认为,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只有教师讲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这就导致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难以养成,即使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学生也只是停留在只读不思的表面层次上,机械地记忆概念、公式、定义、定理,体会不到阅读的要点。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学生只有自己理解文字、思考概念之后,才会对数学材料中数学内容与思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及给出创新见解,最终才会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但学生如果对阅读的对象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就会很糟糕.元认知心理学上认为认知主体的“需求”是引起学习动机的内在条件,即由于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导致的内心紧张状态和不适感。教师在设置数学阅读问题时,要能引起学生的阅读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阅读,可以将机械阅读转化为深度阅读。所以教师要根据数学材料的内容,依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理论,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在与材料相关的问题情境中,使问题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会成为鼓励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推动力,学生的阅读水平久在“难度较高层次—阅读—思考—理解”中螺旋上升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对影响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和有关阅读策略进行重新审视和认知。
应用题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一般通过对问题中量的关系进行分析,适当地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加以解决。很多同学见到应用题就发怵,觉得题目长,文字多,关系复杂,难以把握。其实应用题关键在于读题,弄懂题意。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率问题、浓度问题等,其中的基本关系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之中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非常重要,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教与学”的心理学研究不仅能对数学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还渗透到多个学科教学中。以上是从数学技能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几方面谈了自己的研究与发现。当然,教育心理学理论不仅仅在以上几方面对数学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还可以在数学知识、数学概念的教学上融合教育心理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趣,让数学教学符合教育规律。
作者:胡宝田 单位: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分析2
在各个领域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数学的“踪迹”,特别是理工类与经管类等对数学要求较高的学科领域。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和现实生活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高校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能将教学重心局限在理论讲授上,而是要关注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落实。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吸收数学理论知识后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探索,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入手,达成这一目标呢?
1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高校不断扩招,愈来愈多的学生步入高校,这就使得不同学科背景与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与应用上出现差异。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严重的惰性心理,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只是为了毕业,才机械地应付学习任务与测验[1]。另外,一些高校十分重视高年级学生的课外实践,所以将大多数的理论知识安排在大一,这无疑加重了大一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教师也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数学知识,以此保证教学进度与任务,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对其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带来阻碍。另外,高校运用的教材以理论授课为主,对案例的解读相对较少,这极易造成课堂沉闷、乏味,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课堂状态不佳,最终的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2]。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个人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学生通常是习惯性地理解数学知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换言之即能够听懂教师的讲解,但是却不知如何运用,无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模型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但不少学生并不具备运用数学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不懂得怎样发挥数学模型的作用,这就导致其数学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2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意义
2.1有利于迎合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重点在于强化数学的应用。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与学生接触的客观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归纳数学理念和公式,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3]。
2.2有利于革新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教学模式的选用和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选择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和唤醒学生激情的模式进行教学。课堂讲授的效果只有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协作的情形下才能够得到体现,这就说明了先进模式融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如若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启发和指导,那么最终的效果必定会更加理想。在具体教学中,师生必须要有合理、有效的交流和互动,由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3有利于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对某个数学知识进行实验、运用后,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且对其的印象更加深刻,对学生记忆的强化极为有益[4]。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期间,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依照教材内容,逐步探究、推理,无论结论是否正确,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全身心投入,不仅不盲目依赖教材,还不过度依赖教师,这对学生主动思考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利的。
2.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新时代,教师不再是单一地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当成课程实施的目标,并加以有效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对这项工作予以充分重视,并且通过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达成上述目标。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以此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当然,在此期间,教师要把握好微课视频的播放时机,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视频的作用,起到辅助课堂思考过程的效果。不论是微课视频的制作还是播放,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这值得广大教师重视。
3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
3.1尊重主体地位,调动自学思维“教师授而学生受”的模式已经无法迎合新时代的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推陈出新,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师为导,生为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何为“师为导,生为主”呢?它主要指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说话”的权利,不代替学生学习,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5]。在数学教学中,这点也是如此。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严格遵循这一原则,将学生视作课堂主体,调动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的自学思维。需要说明的是,数学有着极强的抽象性,学习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感到困难、吃力,如若未能及时得到舒缓,很容易产生恐惧或抵触等情绪。特别是在解答数学问题时,部分学生由于难以找到正确的思路,所以萌生强烈的畏惧心理。此时,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打破既定的数学知识接受思路框架,以更加开阔的视角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搭建良好平台。例如:在教学“线性代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并未直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知识,即数学行列式的基本特征、内容等,再由此引申出线性代数领域的矩阵知识。当学生对线性代数基础定理有一定的把握后,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矩阵定理求解线性代数的问题,以实现对学生自主解题运用思维的培养,为其数学应用能力的形成夯实基础。
3.2紧跟时代步伐,革新授课方法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要积极革新、优化授课方法,更加关注学生数学应用实践素养的培养,这样才会有更加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如今,高校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授课方法、手段,较为常见的有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师可以选择这些方法进行授课,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进来[6]。就微课来说,它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如若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生动、直观的微课视频,就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启发学生以直观思维视角进行数学探索,获得教学实效的最优化。例如:在教学“函数与极限”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实施教学,将其融入函数极限的讲解中,让学生结合微课视频自主探索函数与极限的基础知识,真正转变以往枯燥的授课模式。如此,学生通过对函数与极限知识的迁移、联想,深刻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加深新知理解的同时,巩固以往所学的函数基础知识。
3.3开展建模活动,培养应用意识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基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高校数学教学,实际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就不能拘泥于教材和课堂,要对教学进行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其中,数学建模大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高校较为常见的一个赛事,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引领学生认知相关概念,在活动中助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认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这门课程的价值[7]。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建模活动中形成运用简便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设置相应的奖项,吸引学生踊跃参与,激活其思维,增强其数学应用能力。另外,在选择数学建模内容时,可以从学生的专业入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有着极大的帮助。例如: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围绕“某个机械装置热量的计算”这一课题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某个机械装置热量的基础上,设计一个正确的热量回收装置。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更愿意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探究当中,为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4健全评价机制,发展应用能力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良好的评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在改进不足的同时发扬长处;另一方面,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8]。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这点也不例外。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传统理念根深蒂固,过于追求“分数”,未能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使得教师对教学本质出现了认知偏差。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健全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整体、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助力。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课堂表现等进行分析,侧面检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精准的综合性评价。在此前提下,还要发挥自身的“引路人”作用,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
4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应用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校数学教学,有利于迎合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革新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锻炼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工作者,要以先进理念为引领,充分认识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价值,从尊重主体地位,调动自学思维;紧跟时代步伐,革新授课方法;开展建模活动,培养应用意识;健全评价机制,发展应用能力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构建高质量数学课堂,在完成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高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前提支持。
作者:谭振雷 单位:景德镇学院
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分析3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学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人才也不断提出新要求,但高校教学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能力没有提高、职业认同感低、专业素养不高,影响到学生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学习的激情,导致学生越来越不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符合国家新要求的人才。本文探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寻找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1]。
一、应用型人才概述应
用型人才是指应用所学的知识到工作实践中的人才。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教师要注意考察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的要求进行教学,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方案。应用型人才更多强调的是技术的熟练性,因此,要注意熟练性的培养。对学生的技能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更符合岗位的要求。
二、高校教育现状分析
(一)没有完善的教育体系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只是一味地传授理论知识,对学生其他素养并不重视。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与中学阶段一样,单纯地对学生进行书本知识的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所学的知识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只是理论而已,对其将来进入社会工作没有丝毫的帮助[2]。
(二)对学生的管理不够严格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严格,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业不重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没有规划。学校只是按时地给学生上课,至于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丝毫不关注,对学生的工作能力丝毫没有培养。
(三)教师的定位不够有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不足,没有认真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打心底接受,对教师这个职业没有深刻的认知,没有满足感与愉悦感。对于学生做不到打心底的喜爱,在教学中做不到认真教学,会使学生学习不好,教师在教书过程中也不愉快。在教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感受不到幸福感,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感受不到荣誉感。为了避免此类情形,教师要不断地认识自己的职业,从心底接受这份职业,对学生从心底接受。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做到不断学习,知识只是停留在基层。一些年纪较长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足够多,不再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经验,有的年轻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而且还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这就使他们越来越达不到教学的要求[3]。
(四)学生自己对未来认识不足当今时代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许多本科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很多学生找不到好工作选择继续深造,选择攻读硕士、研究生。而且很多学生对未来情况的认识不足,在上学期间依然是得过且过,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认真学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对现在的就业情况没有足够的认识。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选择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企业调研,要明确培养学生的技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或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不断地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针对社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以一种平等的心态来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学生的喜好与特长对学生进行训练,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习,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太多的规划。在改革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习专业知识,坚定信念,寻求多种途径提高教学能力。一些年长的教师不能以教学经验丰富为由就拒绝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年轻的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要不断地开发教学资源,多方位地指导学生。师资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根据专业的特点,邀请专业知识较强的专家到校给本校教师讲授专业知识,开设讲座来促进教师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4]。
(二)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在优化课程体系中,教师要做到“注重基础、加强实践、提升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发展情况,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调整教学的方式。下面几种教学方式可供参考。第一,案例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式教学,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讨论理解,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由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负责补充,课堂的案例由小组间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实验教学法。在教师改革教学中,要多加强实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验中,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明确重难点。第三,数学建模法。例如,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Python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Hadoop分析系统与Linux系统应用实践等,这类课程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程序方面的学习,加强上机课程训练的强度,课后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不断地看视频,不断地操作,从而做到对软件熟知。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调整教育目标与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工作素养同时发展,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校应紧密围绕企业的职业要求来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学生课程建设,丰富课程体系。专家、企业、教师相互配合,构建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师要调查社会职业对学生的要求,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懂得如何教育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发展条件的体系。
(三)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变革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热爱自己的职业,培养教师专业认同感,使教师从心理上接受教师这份职业,明白自己的职业,树立职业的目标,形成职业的情操[5]。教师只有在心里认同接受自己的职业,才会在与学生交流、课堂互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教师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积极地向有经验的教师讨教经验,并且融入自身的教学中。在教学时,不断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当今时代,大学教育越来越丰富,大学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强,大学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多去图书馆查阅新的理论,多上网观看相关知识,学生要明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做到了解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向着社会的需要方向发展。四、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对学校的教学越来越重视,高校对学生的教学也非常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理解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教学中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教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会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不断地要求自己做到完美,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康.新课改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1):131-133.
[2]薛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1):234+236.
[3]李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3):15-17.
[4]谭广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才智,2018(11):97.
[5]房庆祥,赵建伟,张宝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9(01):50-54.
作者:高帆迪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