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2 15:28:13
序论:在您撰写班主任德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引言:
有关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培育是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恰当的时间找出合适的切入点。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中也要求了学生需要全方面、综合发展。新时期,人们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关注不断提升。在小学阶段,学校开设了思想品德课、政治理论课,其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能够良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因此班主任需要科学运用相关课程,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加以有效应用,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德育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而帮助学生尽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小学阶段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尤其关注思想认知,小学生受其年龄与阅历的限制,思想、心理层面成熟度不高,判断是非的能力通常不足。同时,学生又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尤其现阶段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其信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行为与思想将会对小学生造成错误的示范与引导,严重者将会促使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开展正确的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有助于提升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辨别事物的判断力,进而促进思维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立德树人是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任务。同时,德育课程已经在各阶段的学校教育活动中广泛开展。比如小学和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都是要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小学的德育在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它是学生正确三观确立的指明灯,让学生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它能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它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常识,知道自身行为的底线,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主要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以及开展一些“德育”主题活动。在德育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多有说教色彩,而且比较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抵抗,并伴有严重的应考心理,导致德育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学校德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行为、政治上树立标准,规范他们的个体行为。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也忽视了学生不良习惯、抗击挫折、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在德育主题活动中,也会因为老师和学生执行能力等原因,多使得活动流于形式,师生都有很强的应付心理,达不到德育的目的。此外,在学校德育中还存在“少深层次挖掘、德育实践较少、教师专业素质差”等问题。所以,学校德育教学的效果亟须加强。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渗透途径
(一)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主体,也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其在课堂中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学生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角色,以身作则,并注重相应的教学语言、行为规范等,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想行为榜样。具体而言,班主任需要端正教学的态度,在课堂中应保持友善,对于相关知识、管理规则等讲解标准、细致、规范,同时还需拥有充沛的激情与活力,以阳光、正直的作风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正面的引导,以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培育学生对待知识、生活的负责态度,以认真、严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专注、细心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关心与鼓励,肯定其在学习中的付出与收获的成绩,消除学生因学习艰苦而产生的不良情绪。教师通过耐心地指导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在教学评价中实施德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因此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鼓励与肯定,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投入程度,另一方面还可有效提升其自信心。因此,在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在阶段性的教育后,根据相应的情况作出客观的教学评价。但在评价中需要注意其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德育知识,客观了解自身的能力与不足,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育,加强对于德育的培养。同时,存在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为敏感,较易因教师的批评、责备等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造成在后续的课堂中出现胆怯、自卑等现象。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以及学生的心理状况后,应当次啊去适当的方式、科学友善的方法开展评价工作。如对于胆怯、羞涩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评价过程中给予鼓励与肯定,并提出一定的期望,促使学生能够增添自信心,敢于自我释放与展示。
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探究
(一)营造班级学习氛围班级内部的学习氛围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在班级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通过和一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沟通后,了解到他们对学习德育知识不感兴趣的原因是觉得所学的内容离实际生活太过于遥远,学习了也没有太大的用处,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难以找到好的学习方式,无法有效提高自身的成绩。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建立不同的兴趣小组,每种兴趣小组可以自主设计宣传海报,吸引学生加入小组中,同种兴趣的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在跟相互之间的交流中,能够帮助小组成员提高学习成绩。通过此种形势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同时还可以带动和帮助存在生活或学习问题的学生感受别样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自我价值感。此外,有些学生性格偏于内向,在班级的日常表现也是比较沉默,即便他们对于一些问题拥有自身的主观看法与认知,但也并不愿意直接表达出来。此类型学生在德育学习意识方面容易存在不足,也较难在班级中获取浓厚的自我价值感。对此,班主任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励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在实际的班级德育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全员参与到学习的兴趣中,激励内向的学生也参与到学习的激情中去,鼓励学习困难的同学多向老师请教,不能让学生的问题因为得不到解答而产生失落感。
(二)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德育教育水平在班级的德育教育中,除了以名次、分数、表扬等方式促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外,还可借助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度等,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而能够实现优等生、学困生之间的搭配,各个竞赛小组之间避免出现差距较大的现象。通过在小组间开展学习竞赛,并将个人成绩纳入至小组成绩中,促使每个组内的个人能够以小组整体的胜利为目标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此外,班主任可以在小组的内部实行以优带差,优优相促的制度,在竞赛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将期末考试、课堂表现、学习完成状况等作为考核竞争标准,进而综合衡量学生的德育水平与实际状况,并促使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德育学习成效。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交往动机,其将会对学生的德育课程学习行为产生影响。一般认为,班级中的交往动机将会为学生带来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学生将会更乐意与兴趣相似的学生相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学生的交往动机也将会受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将会下降。对于德育任课教师而言,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通常较长,而任课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短。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构建德育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帮助任课老师树立威严,促进学生与任课老师形成和谐、深厚的友谊与信任,从而能够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此外,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观点,从而展现自身的德育能力与水平。教师应当善于借助言语的力量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展示德育素养,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和赞赏,即便有些学生不够好,或者差强人意,也要表扬其善于动脑,勇于表达自我的精神,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说,其在表达自我的时候,更应该给予鼓励,促使其能够提升自我。只有师生互动,班主任才可以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德育状况,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提升学生学习德育的自信心与热情,逐步的开放自我、展示自我,从集体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四)引导学生追求目标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表现目标是个体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其中,学习目标指的是学生内心深处想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处理事务时能够更加完善,进而产生了相对应的学习动机;而表现目标则是指,学生希望他人觉得自身优秀,而并不希望他人觉得无用;追求学习目标的学生,不仅体现在追求学业的成功还表现在追求自我成长。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德育课程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自我成就感,即使失败了,也会在失败中寻找根源,总结学习,从而锻炼自身的能力,这种类型的学生所拥有的德育追求心理通常较强;追求表现目标的学生,通常并不会特别在意成功、失败所造成的结果,其更为关注成功、失败给所带给他人的影响,此种类型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则较低,在德育学习中如果达到了相应的预期目标,就非常容易产生满足感、懈怠心理,时间久了就会厌恶学习。对此,班主任应当客观、正确地引导学生区分成就感等相关内容,避免学生自身产生虚荣心、功利心,从而能够教育学生正确的追求德育课程学习目标,并将自身的成长设定为个人发展的首要目标。在这种模式下,对教师在班级德育教育管理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个人也应当避免班级管理功利化,并不能仅简单的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竞赛成果,还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价值观等。在班级管理当中,虽然有着一定的升学压力,但是教师还是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双重教育。对于小学班级的德育教育,可以分阶段进行教育,对于低学段的新生,要让学生认识到树立长远理想的重要意义,对于中学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懈怠的现象,对此可以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有些解决学生的懈怠心理;对于高学段的学生来说,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心态问题,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成功和失败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减轻压力。
(五)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德育教育触及心灵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该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应当科学判断与识别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需要,并能够根据德育教育的目标、任务、理念、方式等有效实施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当下社会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有许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相对舒适、家庭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又或是过于溺爱孩子而导致学生心性较为自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面对此种情形,班主任更需要为学生提供浓厚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鼓励学生朝着思想道德良好、性格品质优秀、行为习惯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教师也应当及时与家长沟通,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好学生的心理状态,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互动,够促使家长以更加积极、主动地态度配合班主任做好德育教学中的各项工作。教师可以重点强调家长应当在家庭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因为这些要素能够反馈给学生,呵护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此外,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当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做出正确的引导与正向的肯定,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进而促使德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不仅应当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水平,还应当对学生的素质、思想道德等及时关注。德育教学作为一项极为艰巨的教学任务,需要班主任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逐步贯穿、渗透,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同时,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也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竞争与合作提升德育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设定明确的德育教育目标进而升华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拥有积极自我价值的人才,为国家、民族振兴与社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孙昕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班主任德育论文2
在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负担逐渐增加,学业压力也逐年增大,这时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各种问题。作为班主任,需要以德育管理作为调节手段,敦促学生在高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一、坚持以生为本,创建有效的品德教育管理目标
班主任需要能够逐步明确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以生为本的德育班级管理理念,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石,从而正确指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各项行为。这就需要班主任可以深入到班级中的每一处,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以及自身素养进行系统性梳理,并且进一步整合学生档案,更加科学地制定教育计划。班主任必须在班级中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来设定三个目标:长期总体目标、中期总体目标和短期总体目标。长期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整体基于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总体延伸。中后期总体目标是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教师德育工作所能够得到的变化,短期总体目标是:基于一切从实践出发,具体所开展的德育活动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意愿,作为总体目标的延续,学生在各学科活动过程中总结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二、重视潜在教育,降低单纯性枯燥乏味的批评
潜在性教育是需要进行长期关注的一种德育工作途径。从班主任的角度来看,潜在性教育的主旨是围绕自身做起,通过班主任在班级中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养成适当的行为习惯。这样让教师的德育工作更具有引导价值可以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实现自身行为的塑正。这样即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教师也更加乐于接受,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首先,班主任要从自己的行为做起,将违背德育理念的行为进行更正,发挥出榜样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所禁止的事情一定要杜绝,班主任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能够依靠班主任的行为来作为指导。上课规则是不迟到早退,这时班主任以身作则,坚持提前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上课出勤率得到显著改善。其次,让学生逐渐树立了一种努力学习和竞争的观念,实现了对自身的管理,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首先需要能够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如课堂开展的主题活动和在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在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二是及时优化公告栏和文化墙的设计,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密切设计课程学习内容。最后,班主任注重发现学生的专业精神,为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专业精神提供机会,积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加强师生沟通,有效渗入德育教育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进行德育的关键方式,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让学生自己讲,一方面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谈话,从学生那里掌握大量的信息,进而更好调整德育工作。德育之初,班主任要确定如何与学生交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获取有趣的事物,分析学生的习惯,逐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他们的性格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课余时间,也需要经常倾听学生的关心和关切,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好朋友,及时跟踪他们的学习状态。只有班主任充分关注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德育的总体目标才能在无形中实现。班主任要注重与学生日常交流互动的内容,与学生形成好老师、乐于助人的朋友关系,让学生在学校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制定以肯定性鼓励为基础的德育管理方法。
四、注重德育实践,丰富学生德育体验
德育需要做到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统一。但是以现阶段下的德育管理而言,应试教育影响较大,学生需要面对高考压力。他们的日常工作和道德教育的发展有其弊端。此外,很多人认为班主任是班主任,消极地影响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意义,低估了班主任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德育实践的重要价值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理论与实践教育是高中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在班级中的各项进度,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集体活动中了解德育知识,引导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减轻学习负担,增强体能。在郊游活动中,教师设计适合高中生的德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集体荣誉贡献力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掌握德育核心理念,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此外,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向老人传递温暖的活动,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触动学生的心,让学生得到升华。
五、创新德育方式,符合学生德育发展需求
在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高中生思想行为发生巨大变化的新时代,积极创新德育理念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与时俱进是这个时代的要求。首先,教师能够分析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德育工作的开放性和现代性,从而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并其让德育工作充满时代的竞争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此外,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德育工作水平,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的楷模,通过德育工作强化学生的认同感,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例如,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行为,教师要深入分析其内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信息时代,电子产品众多,尤其是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当前学生的标准配置。但是高中阶段学生缺乏自制力,课堂上有偷偷玩手机游戏或存在用手机聊天的倾向,严重影响课堂秩序,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顺利成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并提醒他们注意将手机带入课堂的影响。并从多种角度来组织相关的情景,通过体验式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课程开展的危害。
六、实现家校统筹,制定多元教育方案
虽然当前阶段下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教师在学生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学校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回家后,学生、家长、学校三方之间缺乏联系渠道,导致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不畅,学生成为架接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唯一方式。老师想要表达的想法没有很好地传达给家长,他们也无法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意见。从这个角度看,要实现家校融合,就需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让学校在德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家庭发挥正当的作用。为了推进德育教育,家校融合应不断搭建家校沟通渠道。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只能通过学生进行,就很难开展德育工作教学。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主要基于大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渠道,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向家长报告。在其中找到更有效的德育策略。例如,使用微信和QQ,高中教师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和家长小组,及时反映家长组学生的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地了解和解决,不留任何问题。这不仅解决了家校沟通问题,促进了学生的德育,还通过实现对学生的实时指导和理解,提高了课程教育效率。综上所述,高中德育管理应从班主任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入手,在此基础上,根据师生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实现有效的实践性质教育内容,保障学生学习手段。借此,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熏陶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共筑高中管理中的德育教育体系。
作者:陆萍 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班主任德育论文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也不乏一些不良信息,容易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些影响。因此,教师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激励策略是初中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及方式,针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运用激励策略是较为有益的。开展德育工作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班主任要结合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特点,实施切实有效的激励策略,从而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传统教学中,一些班主任往往是以学习成绩为依据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好就是决定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唯一指标,但事实上,这种评判标准是有缺陷的,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综合素质能力及水平。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视,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班主任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健康发展。对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可以采用激励策略,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目前所拥有的条件下向下一阶段迈进,而且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有效地运用激励策略,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引导学生明确未来的规划初中阶段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时期,同时也是开启高中学习的前提阶段,此时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对未来的迷茫,有些想要升入高中,有些则想要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以培养专业技能,还有些学生甚至想要出来找工作,等等,因此对于初中生发展方向的引导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班主任增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学生不至于因为不良信息的误导而走入歧途。同时,班主任也要树立德育教育工作的意识,认识到高效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生未来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绝非一种阻碍或限制。班主任要因势利导,运用激励策略使学生感受德育教育之美,感受德育教育给学生带来的积极作用。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人除了同学以外就是班主任,班主任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就大大要求班主任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自习课上班主任要减少玩手机的频率或者不玩手机,取而代之的是拿出一本经典名著阅读,这样学生在看到班主任的行为后,便会也停止发呆或看闲书,而选择做习题或完成作业等。这虽然微不足道,但足以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的影响,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对学生的良好习惯或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语,要经常表扬德育教育中表现良好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模范标准,让普通学生向优秀学生看齐,从而在优秀师生的引导下积极践行道德教育的理念。通过正确有效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激励策略因学生特点而异班主任如果一味地采用激励措施,就难以兼顾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有些班主任认为要对犯错的学生加以惩治,这就没有考虑全面。事实上,有些学生是适合用惩罚的策略来激励其成长成才,但是往往更多的学生抵触这种方式,反而激发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心理较为脆弱。班主任应考虑到这一点,照顾学生的脆弱心灵,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和尊重,以防学生因为逆反心理的冲动而造成对德育教育的抵触。比如,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主题探讨中,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讨论,影响了他们正确三观的树立。对于这些学生,班主任要格外关注其身心健康发展,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耐心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摒弃错误观念,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从而造就新时代的优秀青年。由前可知,人自出生起,便因各种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出不同性格的人。这是基因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共同造就的结果,因此,教师不能以一样的方法或手段对不同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通过遵循某一种原则或途径,来实现德育教育的正常开展。这既不符合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也不符合条件不同方法不同的情况。这也就是说,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不同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三)用语言奖励作为激励手段班主任在进行对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语言鼓励的方式对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给予表扬和赞赏。语言是心灵的产物,俗话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但是一些班主任往往没有意识到良言的重要性,取而代之的是以打击、呵斥学生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种打击教育模式容易激起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逆反心理。由此可见,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采用温暖人心的话语来引导犯错的学生,多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从而形成端正的品行以及坚强的意志。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语言激励不能过度,适当的批评教育也是有必要的。换言之,在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劝说学生积极向上,但学生却不置可否或者依然我行我素时,班主任要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如一些学生总是不按时提交作业、不认真听课,那么班主任必须要给题目上一堂批评教育的课程,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教师可以采取奖惩并用的方式,对于积极向上的学生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适当批评,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奖惩的尺度问题是需要班主任深刻反思的,不能放任表现优异学生的骄傲自满情绪,也不能激发表现不佳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
(四)用实物奖励作为奖励措施班主任对学生的言语激励很重要。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良好的激励手段,即是用适宜的实物激励学生。比如。班主任可以对先入团的优秀团员给予实物奖励,可以是一本名著书籍,也可以是一支钢笔,等等。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赠与不同的实物奖励,尤其是针对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行为给予赞赏和激励。实物奖励的价格不一定非要特别高,但其中蕴含的心思要多,比如对热爱中国足球的学生来说,奖励一个足球就显得特别珍贵;对于升学愿望强烈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一本中考必刷题。这些奖品的价格虽然不是很高昂,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班主任的用心,对学生的重视,这也可以激励其他没有获得奖品的同学,向德育方面做得优秀出众的同学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物奖励是激励策略的一个补充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如果实物激励变为了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唯一手段,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奖品反正价值也不高得不到也没关系的心理,还有的学生可能会争先恐后地去争抢得到奖品的机会,以至于学生热衷功利而耽误学习……因此,在认识到实物激励带给学生积极一面的同时,班主任也要看到其负面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从而采取更好的德育教育方法。
(五)正确树立德育教育新观念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使得德育教育深入人心,但是一些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创新德育理念的必要性,还坚持着老一套的德育教育模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德育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及时转变德育理念,不能再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要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比如,班主任可以单独设置德育班会,播放爱国主义电影或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仪式等节目,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下,让学生树立对道德楷模的信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促使其树立积极学习德育知识的新风气。正确的德育新理念是德育教育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班主任要摒弃过往的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树立德育新理念。所谓德育新理念是以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因此,班主任必须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手段,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努力。
三、结束语
对于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中最后三年的初中生来说,德育教育工作至关重要,这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养成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习特点,采用激励策略来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自觉配合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正是在此过程中,德育知识将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学生心田,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达峰.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实施[J].吉林教育,2021(10):188-190.
[2]廖秀凤.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科学咨询,2021(8):164-167.
[3]李明,宋传霞.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效率的几点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56-57.
[4]韦琼,蒙小华,张建平,孙桔红,曹怀明,文中成.试论新时代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暨第十四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编(议题三:课堂有效教学实践)[C].2018.
[5]王丰.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与教育艺术浅谈[J].知音励志,2016(18):18-19.
作者:吴宝山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红星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