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9 11:46:30
序论:在您撰写安全管理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0引言
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建于1986年,总面积4900平方米,至今已使用35年。馆藏文献以体育学、运动医学为主,信息资源覆盖学院所有学科专业,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体育文献信息中心。近年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的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的需求。特别是在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球,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让高校图书馆的安全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高校图书馆存在的安全隐患
(1)图书馆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公共卫生安全存在隐患较为理想的图书馆环境应秉持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馆内全年温度应在15℃~27℃之间,相对湿度在35%~65%之间,二氧化碳的浓度应低于850ppm,悬浮颗粒物应低于0.1mg/m2[1]。以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例,在馆舍建造时期,未能考虑到通风、除湿等方面,导致馆舍内部空气流通性较差。近年来,为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图书馆学习与查阅文献资料,图书馆不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将馆内书刊借阅、自助自习、电子阅览等服务功能,由原来传统的闭架人工借阅转为开架自由借阅,让借阅变得更加自主便捷。这种情况下,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读者和工作人员聚集在此,他们咳嗽、打喷嚏或与他人说话,都有可能将病菌传染给他人。特别是在11~12月份,为保持室内温度,减少了通风次数,但由于各类考试临近,图书馆人员流动量较大,这就加剧了室内空气污染,增加了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风险。
(2)图书馆物品使用率高,易受污染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期刊等馆藏纸质文献资源,储存环境较为密闭、潮湿,通风性较差,然而物品流通性比较高。有实验数据表明,一本3年以上的图书,可能存在超过400个以上的各类病菌,若图书归还后未能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将会对馆员或读者带来健康安全的隐患。此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内的电脑、鼠标等公共设备面临同样威胁。有实验数据表明,公共计算机机房内键盘的微生物数量每平方厘米约为500个,鼠标每平方厘米约为40个。这些微生物能够在设备上存活时间较长,从而加大了呼吸道相关疾病的传播风险。目前,从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相关报道中得知,接触传播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3)图书馆物理安全与信息安全隐患目前,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馆舍已经投入使用35年,馆舍部分设施由于年久老化,出现了部分墙体顶部开裂、线路老化、书库藏书架承重过载等物理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会影响图书馆的正常服务。另外,新冠疫情爆发后,由于读者无法前往图书馆使用纸质资源,只能通过线上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访问量不断增加,大量的用户进入访问网页,增加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隐患。
(4)图书馆数据安全隐患近年来,为了图书馆智能化发展,高校图书馆投入使用了很多智能化终端。这大大提升了对图书馆各种资源的使用与管理效率,但相关的终端和服务器记录了大量数据,比如,读者在图书馆的学习状况,查询与借阅纸质、电子资源的相关记录,参与交流、讨论的场景等。这些数据经过采集、整合、存储、传输,又会产生新的关联数据,一旦遭到非法入侵,数据存在被泄露的风险,致使图书馆数据库安全受到威胁。
2高校图书馆安全治理方案
(1)加强危机意识,提升防范能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常态化防控状态,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服务读者的重要场所,需要具备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在日常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对措施向全体馆员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全体馆员的危机意识、防范技能、应变能力与心理抗压能力,以提升图书馆的应对能力,从而形成防范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的第一道屏障。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图书馆应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实现统一指挥。其主要的任务是及时控制传播源头,切断传播渠道,以保障未感染人员的安全。图书馆应制定完善的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的一系列应急服务方案,如遇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迅速响应,统一行动,采取措施。在制定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处置方案及其他相关的应急处理方案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进借阅方式。增加网络平台、应用程序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服务功能,实现无接触自助借还、自助更改借阅期限、超期免除处罚等优化服务内容,降低读者因借阅而造成传染的风险,以保障读者与馆员的安全。第二,增加消杀设施。在进入图书馆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查设施,例如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器;购置图书消毒设备,对借阅归还的书籍、期刊进行紫外线杀菌;定时对地面、走廊、楼梯、卫生间、电梯、自习桌椅、书架等设施进行消毒;电子阅览室内电脑、键盘、鼠标等公共使用设备应定期消杀;在主出入口区域设置废弃口罩投掷点并定时销毁。第三,公开相关信息。图书馆应拓展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利用图书馆出入口、电子屏、网站主页、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将图书馆疫情期间的开放时间,图书期刊借阅新规定,馆内应对新冠疫情的相关处置方案等信息及时告知读者,以避免由于信息发布滞后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3)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者不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一边看书一边吃东西,习惯蘸口水翻书,将借阅的书籍随意摆放或用来占座,看书时在书籍上乱写乱画等。这些不良行为不但给图书期刊带来了污染,还影响了自己与他人的健康。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为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也应该杜绝这些不良行为。因此,图书馆应在阅览室粘贴或悬挂宣传标语,加强读者遵守良好借阅习惯的意识,让读者认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给自己与他人带来不好的影响。此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读书推广活动,增设公共卫生相关的专题书目。在活动期间,利用图书馆主页或微信公众号向读者宣传公共卫生知识,以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2]。
(4)引入先进技术,增强信息安全防护为进一步解决疫情期间图书馆信息访问量集聚增加的问题,图书馆的技术部门应升级或扩容相关设施设备,以进一步满足用户访问的需求。同时增加相关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保障信息安全。目前可以通过认证请求、控制访问、用户识别、防火墙拦截、内容分析、数字签名、信息分析与认证、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技术措施来提升信息安全级别。在提升图书馆信息安全系统中,应增设主动识别、实时监测的相关设施设备,若遇应急状况能够及时做出预判和保护,以降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损失。此外,对图书馆防火墙设备应不断提升扩容,增加对数据的侦测、监听、过滤、分析,加强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端口管理,以保障信息传递的安全。另外,还应加强对信息安全不同层面的管理,以满足不同层级的信息安全需求。
(5)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由于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量的增加,图书馆的各项数据也与日俱增,因此,数据安全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的相关设备,以降低数据库发生问题的概率,减少停机维护时间与次数。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定期维护图书馆数据,及时删除已注销用户的数据,以保障数据存储设备拥有足够的运营空间。对部分登陆口令过于简单的用户,提示其做出修改。作为数据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加强业务能力与综合知识的培训,增设保护数据安全的责任机制,以防止数据外泄。此外,图书馆可通过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网站主页等渠道,增设一些数据安全知识的小视频,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大家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以增强馆员与读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6)建立主动防范机制,健全安全工作制度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主要部门,应发挥其独特作用,并设置专人负责该项工作,通过建立主动防范机制加强预警监测,及时发现可能诱发的安全风险隐患,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及时响应应急安全预案和工作操作规程,以提高图书馆应对安全工作的能力。同时应加强上下联动,信息共享,数据研判等机制,及时上报相关安全信息。
3结语
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呈现常态化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已成为安全治理工作重点关注的领域。高校图书馆作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文献信息资源,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应通过运用各种有效的保障措施,确保图书馆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不断为用户和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与服务。
作者:罗羽佳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安全管理分析2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强调,“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要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首都机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多年发展实践完善,形成了以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为核心,巡查管理系统、安全状态监控系统和安全随手拍为基础的全员安全业务线上处理平台——“1-2-1”智慧安全管理系统。
1智慧安全管理系统概述
首都机场“1-2-1”智慧安全管理系统是在国际民航组织倡导的安全管理体系(SMS)运行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安全隐患零容忍机制,开发的全员安全业务线上处理系统。该系统由“1个平台、2个子系统、1个随手拍公众号”四部分构成,即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巡查管理系统、安全状态监控系统和安全随手拍公众号,通过PC端、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三种媒介,系统框架如图1。1.1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以安全管理体系(SMS)框架为指导,具备安全目标与绩效管理、隐患风险管理、安全信息管理相关方共享、督办管理和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用于验证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追踪风险管控措施,实现了安全管理体系全部要素的信息化。
1.2巡查管理系统巡查管理系统以巡查任务管理为核心,开发了巡查管理、任务管理、巡查监控、病例式档案和统计分析等主要功能,用于执行防火检查、巡查、车辆装备保养等任务。基于beacon定位技术的巡查管理子系统可以实现防火检查、巡查任务定人定点定时自动派发;巡查路线的规划与到位统计;防火巡查在岗人员数量、巡查路线和发现问题的线上监控;任务执行情况、巡查到位情况和问题整改情况的统计分析。
1.3安全状态监控系统安全状态监控系统以风险监控为核心,具备风险视图、风险地图、安全统计等主要功能。当前安全状态监控系统接入了巡查管理子系统、施工动火审批系统、运行管理系统等20余个业务系统关键运行数据,设置1-10分的关键安全风险指标体系,实现了公司级、部门级消防安全风险等级的实时监控。
1.4安全随手拍安全随手拍以首都机场安全管理委员会为运行主体,驻场单位一线从业人员为主要使用对象,隐患风险共享、共防、共治为目标,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安全文化氛围。
2智慧安全管理在机场防火巡查、检查中的应用
首都机场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防火巡查单位对航站楼驻场单位的入室防火检查和公共区域防火巡查,构建了驻场单位自查,航站楼管理部防火检查、消防防火监查的三级防火检查体系。
2.1防火检查标准化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试行)》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等相关标准,结合航站楼不同场所、行为的火灾风险特点和落实三级防火检查体系需要,统一防火检查单的内容、频次、格式和要素标准[4-5]。首都机场消防安全归口管理部门制定了包含20个防火检查单的防火检查体系,其中航站楼的12项防火检查单如表1所示。通过在巡查管理系统中录入防火检查单,制定防火检查任务、设定检查周期频次,并根据首都机场安全网格化与安全责任拼图建设成果[6],选定防火检查责任人。巡查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定时派发人员执行防火检查任务,并上传有效问题项到安全信息化平台隐患库,实现了防火检查的内容、频次的标准化管理。
2.2防火巡查全覆盖可监控为落实《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则》中“接到火警信息后,专职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的队员应当按照3分钟到场要求赶赴现场扑救初起火灾”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中“旅馆、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间应至少每2h巡查一次”的要求[7],首都机场航站楼设置45个防火巡查岗位,至少每2h对航站楼内全部区域巡查一次。为实现防火巡查范围全覆盖,以每隔10m和每个消火栓箱上设置一个beacon点位的原则布置防火巡查点位。在巡查管理系统中录入防火巡查任务,预设任务派发点位和巡查路线,巡查人员到达预设点位后,系统自动匹配地址信息派发任务,打卡签到,完成全部区域的防火巡查后,提交任务检查单。
2.3消防安全隐患闭环管理闭环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SMS)提出的重要安全管理方式,是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水平的重要方法。智慧安全管理平台通过将SMS要素信息化,实现了隐患排查治理全过程闭环管理。
2.3.1防火检查、防火巡查结果和自愿上报内容数据融合智慧安全管理系统手机端APP执行防火巡查、防火检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和机场地区工作人员通过安全随手拍微信公众号上报的有效问题可以“一键入库”,直接上报到安全信息化平台隐患管理库,启动公司安全隐患整改流程。
2.3.2隐患排查治理全流程信息化本着“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首都机场在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处理中全流程完成防火检查计划的制定执行、防火检查任务的实施、隐患整改方案的制定、隐患临时管控措施的落实,隐患整改效果的验证等所有环节。
2.3.3消防安全隐患闭环管理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从有效问题“一键入库”到隐患整改验证完成的全流程记录,通过该系统可以查看安全隐患整改实时进展、预警临期安全隐患、挂牌督办逾期未整改隐患、汇总隐患整改效验证意见,实现了隐患排查治理全流程闭环管理。
2.4基于数据驱动的消防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是SMS的核心,是实现符合性监管过渡到基于风险监管的精准监管要求的基础。在安全状态监控系统中根据风险管控清单的归属部门、风险类别和指标属性分类,划分出553个消防安全风险因子,设置1~10分的关键风险等级体系和高风险报警阈值,并通过风险监控算法实时计算各类风险的分值。
3小结
首都机场通过“1-2-1”智慧安全管理系统,实现了防火检查的标准统一、全流程可监控和全部位覆盖、以及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初步构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火灾风险状态监控,有效提升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但随着机场新能源车辆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和机场智慧消防体系的建设,有必要对防火检查、防火巡查标准和安全状态监控系统评估算法进行更深入系统研究。
作者:张俊 单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消防救援管理中心
安全管理分析3
预住院管理是指病房没有空床,患者提前办理住院手续,系统自动分配虚拟床位,但患者尚未真正入住病房的一种住院管理方式。预住院患者可以在入住病房之前,在门诊完成常规检查和术前检查[1]。为了保证患者安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结合电子文书系统,在与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密切沟通的基础上,规范并优化患者预住院流程,实现了患者门诊-预住院-住院的无缝对接,确保了预住院患者待床期间的医疗及护理安全[2]。
1人员组成及分工
由两名住院医师,两名N2级以上护士及两名N1级以及熟悉辅助科室设置及住院流程的护士,组成预住院患者安全管理小组。两名住院医师随机对当日收治预住院患者进行疾病初步筛查,确定是否满足预住院条件。如有明确危及患者生命的危险因素存在,立即安排住院;如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可办理预住院手续。由当班的N2级护士根据患者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等风险评估量表,对办理预住院患者首次进行风险评估,对有风险患者每日与家属沟通并进行动态再评估。当班的N1级护士负责实施防范措施,进行健康宣教,必要时引导及陪同患者做相关检查等,并及时反馈,协助N2级护士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和安全措施。患者入院后,再次进行入院风险评估。
2风险评估
2.1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共分为7个评估项目,即:(1)年龄>70岁或<10岁;(2)意识状态为烦躁、谵妄、躁动;(3)走动能力为步态不稳、需要助行器或轮椅、需他人扶持;(4)自我照顾程度为失禁、尿频或腹泻、需他人协助如厕、洗漱、洗澡;(5)过去1年内有跌倒坠床史;(6)使用镇静、安眠、降血压、降血糖、利尿、泻药等药物;(7)环境/设施如地面湿滑、光线暗淡、走道有障碍物等。每个项目分值为1分,有风险≥1分,至少每日1次评估,发生病情变化或风险因素发生改变时适时动态评估。
2.2自杀/走失风险评估
必备条件有4项,具备其中1项即为风险人群:(1)疾病晚期或治疗预后较差,有绝望感;(2)言语流露自杀意念;(3)有自杀家族史或自杀未遂;(4)有重型精神障碍病史。高危因素如下,≥3项即为风险人群:(1)家庭经济困难,有欠费;(2)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佳;(3)治疗依从性差;(4)可能有抑郁状态;(5)社会关系紧张;(6)性格孤僻、偏执、情绪低落;(7)近期有亲友去世或亲密关系丧失;(8)丧偶或独居;(9)有酗酒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10)存在睡眠障碍;(11)存在持续疼痛等。
2.3患者自理能力评估
分为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共10项。自理程度分为完全独立、需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3个级别,分值分别为10分、5分、0分。评估结果≤40分为重度依赖,41分~60分为中度依赖,61分~99分为轻度依赖,100分为无需依赖。2.4评估结果共有病例350例:男193例,女157例;年龄14岁~82岁;肺部手术159例,食管手术175例,气管手术3例,胸腺及纵膈手术13例;待床日为3天~4天,患者预住院期间门诊完成相关入院及术前检查需2个~3个工作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方面,无风险患者283例,≥1分患者67例;15例患者存在自杀及走失风险;患者自理能力评估方面,重度依赖13人,中度依赖25人,轻度依赖45人,无需依赖267人。
3安全防范措施
针对67例有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在外卧床休息时做好安全设施防护,起床时避免动作过猛,如有头昏、目眩等不适及时呼叫家属或平躺。活动区域应光线明亮,尽量减少障碍物,如需放置应固定位置并告知患者。患者外出时应穿防滑鞋,如需行走较远距离应有人陪护。对于存在自杀风险和倾向的患者,告知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相关措施。嘱咐家属24小时不间断陪护,陪护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勿将剪刀、铁具、绳索等危险物品放置在患者活动区域内,及时检查患者周围有无存放过量药品。患者如厕或外出时予以陪同,多沟通并安慰鼓励,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如患者有抑郁情绪,积极寻求心理医师帮助。对有风险的患者要求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发现异常及时与医院联系。针对自理能力有缺陷的患者,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分类等级给予家属相应指导,根据患者自理能力做好健康宣教,使用合适的运送工具进行门诊检查,必要时可以租借轮椅。同时,教会家属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方法,嘱咐专人陪护,多沟通,消除患者消极自卑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结果
建立预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登记本,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号、住院号、诊断、来院日期、风险评估项目、评分及分级、事件类型等。在患者入院前由当班N2级护士负责统计预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前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本研究350例患者中,存在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无1例发生跌倒事件,走失/自杀发生率为0。以往医院床位紧张,患者及家属等床心切从而选择其他医院就诊,导致流失严重。采取预住院管理后,患者在预住院期间不收取床位费、护理费等,门诊检查正常进行并可以随住院报销,检查完后办理住院即可进行手术,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住院时间随之缩短,在院感染风险随之减少[3]。通过预住院的开展以及对患者进行安全风险防范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满意度由89.86%提高至98.18%。5小结医护工作者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还要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作为医疗服务的目标。平均住院日是直接反映和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缩短平均住院口是提高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4]。术前住院天数是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共性因素[5],合理降低术前平均住院日具有重要意义[6]。实施门诊预住院管理模式,可增加住院收容数量,降低术前平均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人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患者流失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医院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必然趋势[7]。虽然预住院模式填补了患者待床期间的安全空白,但由于医护人员未对预住院进行有效的分级护理安全管理,仍有未及时发现的安全隐患盲区。探讨预住院患者安全问题,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签署安全告知同意书,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谢作楷,陈朝伟,蔡战英,等.预住院管理在单病种均次费用控制中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3,16(5):19-20.
[2]季娟,陈菁菁,徐珩,等.肾脏病科预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学报,2011,12(21):45-47.
[3]胡燕平,胡艳荣,刘晓涛,等.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与提高医院效益的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8-9.
[4]周慧芬,潘景业,张纯武,等.实施预住院制度降低平均住院日[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7-8.
[5]莫春梅,杨大桂,石应康.基于18家医院的10个单病种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23-25.
[6]李淑霞,赵作伟.合理降低术前平均住院日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45-47.
[7]杨博,李杨,郎红娟.门诊预住院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6):42-44.
作者:张晶 郎红娟 商江丽 张娜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