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服装设计应用

时间:2022-12-08 15:11:44

序论:在您撰写服装设计应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服装设计应用

服装设计应用1

“创新”是三宅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这一关键在于对西方设计理念的冲击和突破。传统的欧洲服装设计注重感官刺激,追求凸显人体线条的曲线,不注重服装功能性,而三宅一生重新寻找服装活力的源泉,从服装文化和哲学上探索新的设计美学,并设计出前所未有的、追求舒适的、尊重穿着者个性的服装,使身体拥有最大的空间自由。服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的一种类型,同样具有与现代设计相似的美学构成要素: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技术美。

1三宅一生作品中的形式美

西方的服饰形态早期是与东方服饰相近的,到了中世纪后,欧洲采用了窄衣文化,从而使东西方服饰有了不同的形态与审美观念。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民族、文化、心理因素,也包括地理、历史等其他因素。在形式上,十三世纪后,西方服装越来越趋向于贴身合体,逐渐消除面料之间自然悬垂的空间感,利用“省道”技术使服装越来越立体化,也能更好地展现人体的曲线。[1]20世纪50年代西方出现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服装设计师,他们的设计内容更多的是研究结构与廓形。当时带有廓形感的服装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例如郁金香型和圆屋顶型,这是20世纪50年代很典型的两种服装廓形,突出纤细的腰部,同时圆润的肩线成为当时的特点。三宅一生的作品中更多的廓形是H型,保留出服装内部的空间,而外部空间隐藏了人体自然优美的线条[2]。三宅一生的服装并非是古代东方的翻版,也完全舍弃了西方的传统造型,他的服装更是东方与西方的冲突结合,在表现东方服装要求的同时大量融入西方元素,例如在一些服装中可以看到古希腊柱式、古罗马的爱奥尼亚式、多利安式等款式。三宅一生的设计理念的根本是“一块布”,来源于1970年名为“pieceofcloth”的带袖子棉纱的亚麻布,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的理念。“一块布”有很多种不同的形式,但最根本的是没有服装自身的结构,在服装结构上自由摆动,释放出自由的创造力,使观者为之瞠目结舌。结合“一块布”的技术原理,通过电脑编程的方式将服装版型和织造程序进行编录,然后使用一条线织出一整件衣服,全程不使用裁剪、缝合等手段,制造出来的衣物是一个整体,就像一块布一样,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裁剪和再创作。

2三宅一生作品中的功能美

服装设计中的功能分为两种,一种实用功能,一种审美功能。实用功能能够直接满足人对于某种物质的需要,也称为物质功能;审美功能则能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它是设计与人际关系之间高层次的精神功能因素。功能美是取决于产品的功能设计,不能脱离其功能而遵循纯粹的形式美。三宅一生的褶皱系列则很好地将功能美中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体现出来,褶皱是三宅一生品牌中非常重要的标志之一。褶皱系列的面料是由形状衍生而来,服装结构根据人体的形状,随着身体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折叠的数量和松量根据人体的运动和服装风格以及功能需求设置,整体外观的变化也促成了运动和空间形态的美感,改变空间形态,又形成新的褶皱外形和线条。三宅一生的褶皱系列,拥有传奇般的魅力,宽松裙子上的细密褶裥,再配合身体的起伏运动,能够展现出流畅的线条美。像图1所示那样的褶皱服装在平放的时候,会呈现出二维的几何图案,但是服装穿在身上又完全符合身体曲线和运动的韵律。三宅一生的塔式连衣裙,纸灯笼一般的塔式裙体在穿着的时候变得完全立体,而散在地上又是完美的平面化。这完全符合功能美的审美功能,满足人在穿着这个服装时的审美需求。像这样的褶皱系列服装就像人的第二层肌肤一样舒服,整个服装留给穿着者足够的空间却又不失人体的曲线美感。三宅一生设计的褶皱系列可以自由自在地上卷起来,也可以自由自在地行动,不被束缚,不需熨烫,穿着时依然平坦,这是三宅一生的作品的功能美里的实用功能的完美的解释。

3三宅一生作品中的材料美

服装的三大要素是服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色彩、面料、款式三个方面,面料是色彩和款式的载体,它的性能和外观更容易影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因此也会影响更多的服装风格。不同的面料有不同的工艺要求和结构方法,这些不同风格的面料丰富了设计师的创意语言。三宅一生对服装材料的使用,改变了高级成衣一直以来平坦和流畅的风格,设计中将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如日本纸、白棉、针织棉、亚麻等,创造不同的纹理效果。三宅一生把设计延伸到面料领域,被称为“面料魔术师”,三宅一生对面料要求极高,无数次地加工和改进面料,所以三宅一生的面料总是有神奇的效果。在面料的颜色上,非常喜欢用黑色、灰色、深色以及印地安人的孔经染色,使用的深色色调充满了强烈的东方感,用大面积的色块拼接来改变风格,增强服装的完整性。这里不得不再提到三宅一生的“褶皱系列”,这一系列的设计概念,希望任何体型身材的女性,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够穿着有褶皱的衣服,它便于清洗,易穿着,舒适度也极高。各种颜色的褶皱面料经过无结构的剪裁,轻盈防皱且不需干洗的一件式,让人们从禁锢中解放,散发独特的浪漫气质[3]。对于三宅一生来说,他会使用任何可能或不可能编织的材料,希望设计出像人类肌肤一样自由舒适的褶皱,同时又适应人体和运动之间的形态变化,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发独特的褶皱面料。

4三宅一生作品中的技术美

三宅一生的作品中除了褶皱系列中的褶皱面料体现了技术美之外,最能体现这种技术美的便是三宅一生的“1325折纸系列服装”。其中数字1表示一整块儿面料,数字3表示三维立体,数字2表示面料根据二维形状对折,最后的数字5则意味着设计所希望带来的全新立体体验(如图2所示)。三宅一生在这次的系列里采用日本折纸技术。面料如折纸般,提起顶部的折叠处旋转着向上拉,服装的立体形态呈现出来。服装的结构由所有褶皱和几何形状表示。脱掉的衣服由于重力而被放置并返回到扁平的二维形状。这个系列的服装采用的是可循环利用的旧聚酯纤维PET塑料瓶制作而成的精密褶裥,这种材料表面平滑有光泽,耐磨性好。2015春夏巴黎时装周中,三宅一生的创意总监YoshiyukiMiyamae先生更是将折纸系列展现得淋漓尽致。在2015年春夏女装中推出的折纸工艺品般的空气建筑廓形时装(如图3所示),展现了独特的3—D蒸汽延展技术。3—D蒸汽延展技术是指将蒸汽灌入提前做好褶皱处理的特殊面料,面料就会膨胀为立体3-D廓形并出现凹凸不平的网格。整个系列中出现了很多像纸灯笼一样立体的披肩和阔袖上衣,整体造型虽然体积庞大,但却如薄纸一样轻。

5结语

三宅一生的设计不论是“褶皱系列”还是“1325折纸系列”,一直都延续着三宅一生的设计理念,一直贯穿着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三宅一生的服装以无结构为基础设计,脱离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用反向思维方式培养创造性。掰开、揉碎、再组合,形成惊奇的结构,并具有广泛、温和、典雅的内容。这是源自东方服装裁制技术的创新,反映了在生活中的日式哲学。从三宅一生各系列设计来看,他很少去跟随流行趋势或者流行文化来设计繁复的服装,他一直坚守的核心观念便是减少外在的束缚,赋予人体最大的自由。“我不想做任何人,我只想做我自己。”三宅一生,被誉为“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在形式美、功能美、材料美以及技术美上都展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美感,他充分发挥艺术的属性,然后运用高科技手段,给服装设计注入新的审美情趣,引领时尚。

作者:王雨晴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应用2

1青花瓷纹样

青花瓷是我国传统瓷器艺术的瑰宝,它圆润对称的造型、独特典雅的花纹获得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艺术美感的极高评价。青花瓷上的花纹虽只有一青一白两种色调,却给人静谧,端庄和艺术的感官,使人为之沉醉,更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青花瓷以白底蓝花为重要特点,通过用毛笔蘸取天然钴料进行描绘装饰,青花蓝艳宜人,色泽淡雅,纹样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有缠枝花纹、卷枝纹、莲瓣纹、回纹等,美不胜收[1]。

1.1青花瓷纹样的传说青花瓷的青花纹样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名为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青花瓷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开启了釉下彩绘的新潮流。相传元代时期有位刻画的青年工匠叫小宝,妻子名为青花。小宝在刻瓷胚上的花纹时,青花建议用颜料绘画会更好,小宝却说没有找到可以在瓷器上绘画的颜料。青花进入矿山寻找,虽然找到了矿料也付出了生命。小宝潜心研制画料,将青花找到的石料研成粉末,配成颜料,用笔蘸饱,画到瓷坯上。经高温焙烧后,白中泛青的瓷器上出现了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青花瓷便从此诞生。后人为纪念青花,就把瓷器上的蓝花叫做青花。

1.2青花瓷传承的意义青花瓷是我国传统瓷器文化的瑰宝,其纹样具有天然质朴、玲珑剔透的美感,富有东方韵味,是一种让人可以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欣赏的艺术品。青花瓷纹样是我国传统且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它目前甚至以后的发展状态值得我们去探究[2]。青花瓷纹样的层次分明,它独特的节奏和构图的形式值得我们如今对于服饰图样的思考,并值得我们学习。因此青花瓷青花的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2青花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2.1均衡对称的构图形式青花瓷的纹样分为三种类型,主体纹样,配合主体纹样和辅助类纹样。纹样种类丰富繁多,但因为布局合理,给人多而不杂、层次有序的感受。主体纹样也就是主题纹样,位于画面的中心并且明确主题,配合主体纹样是升华主体纹样的图案,属于主体纹样的配画。辅助类纹样即协调其他两种纹样的存在,是为了让纹样看起来更有秩序而添加的分割线和边角等。三者结合,才形成了完整的青花纹样[3]。青花瓷纹样的构图可分为两种,规律连续式和适合式。规律连续式构图是纹样元素或者几个元素相加,以一定的规律重复循环的排列,可以为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的形式,形成有规律的却不杂乱的精致纹样,如图1,其主题通常为花卉等植物纹样。青花瓷纹样中最有名的缠枝纹,包括缠枝菊、缠枝莲等,都是以规律连续式构图构成,枝叶作为配合纹样,多而有序,极具美感。适合式构图是根据青花瓷的多种外形来定的。制作者一般根据不同的器型轮廓来决定纹样的内容,这种构图的青花器具以圆形、多边形、椭圆形居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宝相花纹,如图2,根据瓷器的圆形轮廓,花纹围绕成圆形,从内到外,层次分明,。多层精致的青花瓷纹样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展现了青花瓷独特的美。

2.2构图丰满的造型特点青花瓷的瓶身造型由唐、宋已经发展较成熟的形体而来,大多是圆润对称的瓶身,中间形成对称的“圆肚”,凸出的部分也反射出瓷瓶的剔透白皙。最为常见的有油锤瓶、柳叶瓶、双耳瓶、花口瓶、葫芦瓶、瓜棱瓶。其中,油锤和柳叶多是清代康熙年间所产,也是青花瓷器最常见的瓶身类型。一般来说,青花瓷瓶身都有一部分凸出,上面的位置像肩膀,中间凸出则像圆肚。制作者大多根据瓶身的造型来决定纹样的大小和轮廓。元代的青花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依照瓶身的造型,纹样填满整个瓶身,极为丰富,给人圆润之感。笔法以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磁州窑、吉州窑的窑工擅长绘画,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可以说,元代是青花瓷纹样最丰富的时期[4]。

2.3清新淡雅的色彩特征青花瓷纹样只由两种颜色构成,一蓝一白却成了传统艺术的经典。青花瓷纹样需要人工手绘完成,让本来晶莹剔透的瓷器更加丰富和精致。手绘的方法也是以水墨画技法为基础,色,勾、皴、点、染等勾线的笔法为青花瓷添姿添色,硬朗爽快的勾线加上瓶身的晶莹剔透都展现了古代巧夺天工的绘画技巧。青花瓷的青色是由一种叫钴矿物原料提取而来的,而且需要再加工才可使用,或许因为原料的珍贵和加工的繁琐,才会有传世美艳的青花瓷,所调和的蓝色是钴、锰、铁组成,三种原料的比例不同也会有浓淡深浅不一的蓝色,也因为原料产地的不同和制作手法不同,所以各个朝代的青花瓷的蓝色有所差异。元代和明代色彩浓郁却显雅致,清代的青花瓷上的水墨山水令人印象深刻,留白较多给人清新淡雅、细腻雅致的感觉。因蒙古族对白、蓝的极度喜爱,这两种颜色成就了青花瓷的经典组合。充分展现了蓝白相结合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几种类型。以水墨画技法用青蓝色钴料在青花瓷上作画,构图也参照水墨画的形式,色彩的浓淡深浅也依照此来绘画。它不同层次的色彩也是它独到的地方,水墨画以单一的颜色变化展现了传统文化和色彩的神韵,青花瓷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颜色的沉浸程度和效果都体现了绘画人的手艺。明代出现了青花的“分水”技法,不同颜色程度都有不同的名称,由浓到淡分别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把青花瓷纹样色彩的技巧从瓷器发展到服装上无疑是一项挑战,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3青花瓷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青花瓷纹样凭借其形态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中外人民的喜爱,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青花瓷纹样被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的服装设计师大量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在丰富了服装的文化内涵的同时,使青花瓷纹样被广泛传播。

3.1国内青花瓷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国内青花瓷服饰设计最著名的当属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的颁奖礼服的青花系列。如图3,设计者以青花瓷为主题,以旗袍为蓝本进行改良。服装以丝绸为面料,将旗袍改良成鱼尾长裙,裙腰的部分收束,运用乱针绣的手法展现青花的晕染效果。细节上,设计者在礼服的肩部和裙尾添加纹样,大方而不失优雅,滚边的处理更有传统的韵味。青花的颜色和留白部分的空灵与水上运动相得益彰,给人清新而庄重的视觉感受。林志玲在出席《赤壁(下)》的首映礼时,身穿青花瓷纹样礼裙,如图4。礼裙纹样结构层次分明,由密至疏,在裙边滚边收住,配白色高跟鞋给人留下静谧优雅的印象。总体来看,目前国内服装青花瓷纹样设计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层次分明,青花纹样布满整个服装,但是依据颜色的浓淡转换体现出图案的层次,纹样的布局虽然丰富之多但是却不失规律,主题纹样加辅助纹样和一些细节连接的纹样渐渐丰富整个服装。这种设计多用于礼服裙中,多数礼服裙贴合女性的曲线,所以设计师也会根据礼服的形状设计纹样布局。另一种是留白加细节性纹样设计。设计师根据服装的主题,设计大量留白,只在细节处填充青花纹样,比如在肩部分或服装下端加入一种青花纹样,让单调的服装丰富起来。这种方式更适用于日常穿着的服装设计中。

3.2国外青花瓷纹样与现代服装设计青花瓷纹样也颇受外国设计师青睐,他们在借鉴传统青花纹样设计的同时,也添加了自己的特色,打造独特的设计风格。如图5所示的SimoneRocha2020春夏系列,设计师选用精细的薄纱,将青花纹样以连续式排列铺满,但纹样排列层次清晰,中间留有空隙,裙子廓形注重舒适感,设计了蓬蓬袖,再加上裙部多层薄纱重叠,将女孩子的俏皮和活泼尽情地展示出来,既有复古的韵味,也体现了现代女性的个性。

4青花瓷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4.1设计理念以青花瓷独有的花纹图案为出发点,进行有关将青花瓷文化图案融入到当代服饰设计中的实践研究,探索服装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服装色彩上来源于青花瓷瓷器上特有的色彩例如蓝、白。对于服装款式,来体现出现代服饰与传统纹样的完美结合。在基础结构上,采用局部结构的放大,变形,面料上采用生物合成面料、丝,打造具备时尚感、等多元素结合的成衣。

4.2设计方案创作之初,首先重点查阅有关青花瓷历史的相关资料,各个朝代不同文化的青花纹样,收集图片。试图在设计中表现出服装与青花纹样之间相结合的关系。结合本科所学知识,绘制设计草图并完成最终效果图。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制作过程中,通过服装CAD进行板样的制作,用白坯进行样衣的制作,反复修改至最佳效果。本系列重点在于利用纹样与现代时尚服装风格相结合的特点,把面料进行复合制作,拼接制作等,并叠加辅助工艺,将传统工艺的艺术形态与现代服饰相结合,直至完成成衣制作。4.3实践表现在蓝与白的朴素中勾勒出青花瓷瓷器图案之美,运用主题式构图和连续式构图方式,将青花分布在服装的中心或细节处,以呈现于服装上的独具特点,在制作过程中,使用数码印花技术,同时结合轧花机进行压花,将传统的青花瓷图案以现代的工艺形式体现出来,希望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与创新,精准诠释灵感来源与意境。

5结语

青花瓷纹样作为中华传统纹样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代表了中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优秀的审美,它以独特的蓝白之美走向全世界,让众人为之倾倒。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思考,如何将如青花瓷纹样一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我们的设计中,如何让我们的服装设计更具有中国特色。

作者:刘司瑶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服装设计应用3

1山本耀司及其设计理念

1.1山本耀司个人简介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是日本服装设计美学的独特存在。他以反时尚的风格著称,山本耀司善于运用黑色为主色调,以独特的剪裁与拼贴手法赢得世界时尚界的青睐,他的设计充满自我态度而不媚俗,对于服装的热爱与对民族情感的传承使他的作品包含着神秘莫测的东方韵味。山本耀司在设计中融合了对于当下世界的思考,他利用经典的黑白红配色和对时尚的反叛态度,让他成为一代人心中的时尚丰碑。而各种服装剪裁手法与元素的碰撞、巧妙运用也让他的服装更加富有韵味。其设计作品暗含他对战争中支离破碎与战后创伤的恐惧与思考,在时代更迭中作品愈加沉静与寂寥。山本耀司幼年生活在战乱时期,童年经历让他目睹了母亲日常佝偻与辛劳的背影以及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的不公平与残忍,社会的不公引起他强烈的反感并以此为灵感来创造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女性形象。山本耀司立足于传统文化带来的灵感与启发并大胆创新,以打破传统的系列套装束缚、不加权威束缚的设计,用实用舒适与层次堆叠的加工与处理,让服装面料更多的和身体本身产生联系与互动。他以结构、拼接等剪裁手法遮盖住女性的躯体,以去性别化的设计大胆创新,在西方审美盛行的时代占据着自己的领先地位。山本打破西方尊崇的精致和完美的设计,做到缺憾和破坏带来的边缘化与疏离感。山本耀司的设计风格极具个人特色,品牌形象识别度极高,他以立体剪裁为设计基础,以钟爱的无色系来统一服装系列风格的色彩基调,在造型中运用夸张的比例和不对称的松垮宽大的造型来打破所谓的完美主义。作为20世纪80年代进入巴黎时装圈闯荡的东方设计师,他让世界都注意到了这股“黑色”力量,被称为“时尚界的一代宗师”。山本耀司的无性别主义与反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大众心中的完美主义观念相背驰,却在当时引起大批潮流者的关注与抨击,可以说山本耀司重新定义了时尚的范围,引起了人们对于西方主流时尚之外的认知与探索。不仅凭借独特的个人风格打入西方主流市场,也影响着西方的设计理念。创造新事物的本身也是破坏旧事物,在某种程度是一种继承发展的关系,这种破坏与重构的理念是山本耀司思想的主线,时尚并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更好地做自己[1]。

1.2山本耀司设计理念山本耀司在设计中弱化传统的男装女装的概念,以中性的风格去设计服装。他的设计作品以一种无性别化的设计风格将他的理念展示在大众面前。山本耀司的作品通常以无色系居多,大多以黑色为主要设计线索,没有过多的装饰手法,也没有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浓郁色彩的对撞,而是以单一色贯穿整个系列设计,整体风格呈现出神秘、沉寂的氛围感。山本耀司的作品,也并不仅仅单纯追求无色系,更多是一种对自由的精神信念的追求,看似简单粗糙的布料剪裁拼接,却在结构与层次变化上花样百出。以山本耀司本人的理解来说,他并没有什么固定的风格,而是一次次地反叛自己设计过的风格,这也是山本耀司的创造力所在。山本耀司认为黑色是最具有态度的颜色。黑色不仅能够吞噬五彩斑斓,也能够衬托出服装的廓形与高级的细节感[2]。山本耀司对于自由的憧憬与追求更是体现在他的设计作品中,他热爱巴黎人的自由态度,所有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去生活。因此对于条条框框的厌恶是另一个刻在他骨子里的条例,对于规矩的叛逆心理,这里的叛逆是对于世俗条例的反叛与对自由的热爱。他丝毫不避讳自己是个叛逆的人。山本耀司的秀场服装也大多以黑色为主,通过立体剪裁的手法去重新解构服装的造型,让面料不再是板正规律的对称款式,而是赋予服装自由呼吸的空间感,看似随意的剪裁与拼接,却是思考过作品整体的和谐感与层次感而设计的巧思。肃穆的色彩通过剪裁的手法变得灵动透气。他的设计风格与西方的流行时尚美学相背驰,曾引起强烈的批判与褒扬。对于这些褒贬不一的评论,山本耀司并没有刻意迎合西方审美,也没有表示与之对立,而是不喜欢约定俗成的着装理念,他始终相信完美是无意义的,而在事物中的各种支离破碎的无秩序与重构才是更有意思的[5]。山本耀司在设计中讲述了许多对生活态度与自由的思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布料白与本黑色的拼接,偶尔出现的红色打破着系列作品中的沉闷,这更像是一种解构美学,利用纯粹的色彩解构表达出内心的思绪。山本耀司的解构手法穿插在各个系列的交织中,而在这种拆解下,带有日式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又能将衣服变成一块完整的不规则形布料。山本耀司认为女性应该多穿男性服装,因为女性在工作的时候很有吸引力,并不需要强调女性的曲线线条,把身体藏在布料里,会更加具有吸引力与活力感。而将女性元素加入男性服装则使服装具有柔美、奔放、前卫的率真,也会淡化一些硬性的东西,变得更加放荡不羁、热爱自由。时尚更是一种对于思想态度的表达。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再需要强权视角定义人生态度的时代。女人不需要为男人穿衣服,男性也不需要在意世俗规定的男性气概。相反,每个人都应该穿着舒适,取悦自己。性别不再是对于男女性别的束缚,更不能影响我们表达自我。这样,‘雌雄同体’的观念再次得到了强化。山本耀司用独特的解构手法在无色系中传递着品牌理念[2]。

2山本耀司服装设计中的形式语言

2.1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表现色彩、造型和材质面料构成了服装。山本耀司的系列作品表达了他对于黑色的热爱与痴迷。他的设计作品去繁就简,也没有视觉色彩对撞,这一点与日本的传统美学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山本耀司的服装利用粗糙的布料与暗黑肃穆的颜色配搭组成了超凡脱俗的视觉感受。深入品味山本的设计风格,越是能感受到其故事中神秘的隐忍感与探索欲。黑色是慵懒随性也神秘莫测的,黑色本身就是非常吸引人的色彩,能够衬托各种色彩,更能让其他色彩显得更加夺目,是最不可或缺的角色。另外,黑色能够衬托设计的层次感与丰富度,让作品展现更多的内涵。山本耀司的不规则廓形设计更是与黑色相辅相成。在极简的色彩美学下,最体现细节的妆面与发型也就成为另一个具有表现力与视觉张力的亮点,山本耀司秀场上模特的唇妆以黑白相间,浮夸的爆炸式黑发造型,在典型的日本艺伎的审美上加入现代元素。当服装采用极致单色设计时,设计的重点则会转移到对造型的关注上,整体廓形与妆造会成为展现风格特点的另一个突破口。日本物哀美学的思想也是通过不规则与不对称来控制平衡感。黑色的意境以及倾诉欲似乎比任何色彩都更加强烈,使服装产生一种极度深沉的表现欲望与情感氛围[4]。

2.2结构与廓形的视觉表现二十世纪的欧洲服装美学还是以束缚女性的腰身为流行,花瓶式的畸形审美观念也是对女性自由的约束。山本耀司则把服装与性别的男女概念模糊化。他极擅以夸张的廓形设计来遮挡女性的身体,不去突出女性的曼妙曲线,而是刻意模糊性别的界限。在山本耀司的设计中,大量的解构与夸张的褶皱造型之间重组、交错堆叠,以及不对称的剪裁、门襟以及裙摆等,看似不合理的作品处处都体现了他心中的自由世界。山本的每一次作品都充满着生命力与创造力。例如在白色拼接西装上加上一抹亮丽的红色,在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时又出现耀眼的红,像是一束光,出现的很突然却又有迹可循,充满个性张力。随着山本耀司设计思想的发展,他对于面料的思考不再仅仅关注面料的物理材质,而是注重感受面料本身的轻重质感与内在生命力,去感受它的想法来思考。他感受面料自然的收缩与变化,历经时间的沉淀显露出的不同质感。经历这样的过程,布料呈现出它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山本耀司掌握不同面料的特性去设计,使黑色更好地展现不同层次的美感,并运用到最合适的位置。山本耀司认为黑色布料别有韵致,黑色是最优雅的存在,散发出不可言喻的危险信号,不觉产生隐隐约约的情愫。西方以突出女性的曼妙特征为美,而东方则是以含蓄内敛为尚。山本耀司在遮盖人体曲线的基础上设计出不对称美感,经常故意将服装做成像是还未完工的样子,以此来反抗约定俗成的观念,挑战人们对“完美”的执念。山本耀司将褶皱布料与个性的不对称剪裁技法相衬,偏爱使用暗色、单色的不同材质肌理。面料的独特肌理处理也充满了对于材料本身的破坏与创造,注入独特的视觉美感与触感,传递出一种别致的沉稳和内收的力量[1]。

3山本耀司的反时尚设计风格

3.1反时尚设计理念反时尚可以理解为对于当下社会主流审美地位的背弃与反叛、与某一时期的主流潮流特征相背驰的设计风格或文化,或是对于主流相抵抗的方式等。反时尚可以是造型大胆前卫、色彩冲击力强烈,或是刻意去规避主流,以个人的艺术造诣引领新的风尚[3]。山本耀司常以无性别的概念去设计,以宽大的比例与廓形去遮盖女性的身材曲线,以女性元素中和男装设计,重新定义了服装的可能性。山本耀司的剪裁整齐细致却没有规规矩矩的感觉,洗水和布料都是常用的黑色来营造自由随意、慵懒松散的特点。山本耀司的服装品牌上的“还有什么比穿戴得规规矩矩更让人厌烦的呢?”表达出他的品牌精神。他曾将真实的出版报刊印在衣服上,并用混乱、无序的艺术形式展开“对当今世界的陈述”,以此表达对时事的记录。他擅长运用悬垂、层压、褶皱等方式对服装设计进行非对称的破坏、涂抹、剥离、撕裂和切割,刻意模糊了性别界限。这样的瑕疵美学是来源于山本耀司对于年幼战时记忆的思考,也和日本传统的审美特征有关,瑕疵之物让人感受到无限的真实感与生命力。山本耀司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始终贯彻了其独有的性别模糊、极简剪裁、去设计、线条与褶皱、黑色美学等理念,常给人以自由散漫甚至于颓废无力之感。有人评价山本耀司的服装,像是行走在路上的透明人,徘徊在社会边缘地带的怪胎。不难发现,其美学理念都与当时的主流审美背道而驰。通过作品的解构来反应对当下社会的讽刺。他并不是脱离时尚或摒弃时尚,而是创造属于自身的一种时尚,变成另一种范围内的主流[2]。

3.2无性别主义风格设计师山本耀司的雌雄同体的服装美学打破传统和服的束缚感的念头,其中其实也包含了山本耀司自身对于传统观念等权威礼教对女性约束的一种厌恶。传统西方时尚观念中充满了男性对女性的一种强权凝视,强调对于女性身体曲线的一种勾勒。传统观念的时尚往往是由男性视角所主导的,是为了设计出“男性眼中的完美时尚女性”。山本耀司通过解构与颠覆性的剪裁,同时去颜色化的处理,采用中性色来达到模糊性别的感受,甚至是设计出男士裙装与女士连体裤装这样的作品。山本耀司干净的剪裁与自由的层次设计而备受推崇,他的设计是与世俗的反抗,也是对约定俗成的观念的不妥协。山本耀司用他的行动为女性伸张正义,站在女性视角去思考当下社会的不公平,他曾说自己的衣服是为穿平底鞋的女性设计的,这是女性的自由,无性别化服装设计是他能够为社会公平做出的物质载体。这是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我的时代,独立的人格魅力是不需要迎合约定俗成的世俗观念的,他的服装任何角度都给人完整的视觉感受。山本耀司重新定义了男装与女装的界限,服装不应该需要性别之分,它是传递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态度和内在情感的视觉外衣,也是表现社会文化价值的紧密体现。“无性别”设计风格不仅是对于西方审美的反叛,也是对于时尚的理解与思考,他的作品不分国界、不分性别,却在时尚界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时尚不仅是视觉形式的表现,而是对于思想和态度的表达,服装作为文化载体体现了时代的思想价值。山本耀司的思想贯穿他所有的设计作品中,时尚的态度是做自己,不迎合任何人[6]。

4结语

通过山本耀司对于服装设计的思考与探索发现,在时代快速变化的背景下,社会文化的提升也需要反叛与否定的声音,在否定中不断创新,才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意与文化价值。美是一种态度,是对人、社会和生命的关怀与关注,设计价值和人生价值必然相依相存。山本耀司用作品中的反时尚美学理念与其价值来展望未来人们无限想象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山本耀司.做衣服:破坏时尚[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

[2]山本耀司.满田爱.化滨译.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弹[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3]史亚娟.反时尚现象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8(02):10-15.

[4]刘娟.“物哀”在日本文学中的美学意义[J].文学教(上),2018(11):34-35.

[5]孙涛.自由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山本耀司的服装设计思想分析[J].创意与设计,2018,(05):18-25[6]余亚玲.山本耀司与反时尚设计[J].西部皮革,2019,41(23):75-76.

作者:毛婉平 李正 单位:苏州大学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服务与支付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