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历程与展望

时间:2022-11-30 14:03:06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历程与展望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历程与展望

企业家”是西方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而产生的,与前工业时代主要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商人不同,企业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把企业家认同于“冒险家”。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和洞察力,发现市场的不平衡性所带来的机会,为生产过程提供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由个体企业家形成的企业家群体或阶层,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如果把企业喻为现代经济的微观细胞,那么企业家就是这些细胞的创造者,也是其运转的主要推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家的培育和成长需要特定的环境。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出现的,在40余年间,他们从萌芽崛起到壮大成熟,由零星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可观的群体甚至社会阶层。从发展环境看,是改革开放特有的思想观念、政策制度、社会氛围等造就了企业家这一新兴群体;从发展成果看,很大程度上又是各类企业家打破常规先行先试,在市场经济领域一步步拓展、创新和超越,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通过创业和经营企业,他们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也集聚起巨大的动能和势能,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他们所经历和创造的一切,成与败、得与失,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一、新时期我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历程

(一)第一阶段的萌芽期(1980—1991年)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推行及国家鼓励沿海地区兴办来料加工厂,一些农村的“能人”开始创办乡镇企业,城市中的无业青年及应届毕业生也开始下海经商,成为第一批创业个体户。随后,因长期低效益,国家出台政策允许各地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实行承包制改革,于是一批大学生、退役军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员工等开始创办或承包企业。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第一批创业者,虽还不能称为真正的企业家,但他们敢闯敢干,在国家政策不明朗、改革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以拓荒的勇气挑战常规,破除传统思维、体制等带来的束缚,在“灰色地带”勇于尝试,显现出难能可贵的企业家精神,因他们大多出身贫寒,创业的动机多是为了改变生存状态,因而被称为“草根”或“生存型”企业家。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商品市场不均衡,他们的创业填补了很多市场空白,其迅速致富的示范效应不仅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使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松动而浸入市场元素,经济活力大为增强。然而,由于他们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经营和管理企业较为粗放,除了凭借胆识或有限的管理经验外,几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因此创业的领域多为投入低见效快的加工业、制造业及商品零售业等。

(二)第二阶段的崛起期(1992—2000年)

始于1978年的市场化改革,经过10余年的推进,国家政策层面从提倡“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然而,在认识论层面,计划经济的传统思维仍很牢固,使改革裹足不前。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讲话,对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问题进行了彻底澄清,随后召开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迷茫中的创业者吃了定心丸,也掀起了第二次创业潮,由此诞生了第二代企业家。他们主要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及政府官员等。与第一代企业家相比,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创业的动力主要来自国家政策引导带来的市场机会,所以又被称为“机会型”企业家。他们有较强的责任和使命感,不安于现状,想要通过创造和改变企业面貌,实现自身的抱负,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胆对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所积累的经验为我国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他们创业的平台更大更高,创业的领域多为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建筑、房地产等。

(三)第三阶段的壮大期(2001—2011年)

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互联网科技革命浪潮在全球兴起,预示着信息产业及其带来的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一批海外的留学生、技术人员回国创业,他们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并带来国外新的创业模式,如风险基金、企业创始人制度、期权制度等,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不仅创造了网络运营的新业态,为大众生活开启了以网络信息应用、消费为主的新的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了国内的商业生态体系,推动形成全新的市场运作规则和竞争秩序。同时,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对外开放的市场化步伐迅速加快,包括现代企业制度在内的政策法规等也逐步健全和完善,这为企业家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一阶段的企业家表现出更鲜明的机会型创业特点,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寻找机会,既重视开发新产品,也重视创新商业模式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他们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成功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使我国获得“世界工厂”头衔,经济实现了跨越式高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四)第四阶段的提升期(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陆续推出如“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并持续改善创新创业环境。新时代,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并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一阶段的企业家极具创新意识和全球视野,他们抓住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产生的市场机会,投身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十分重视对原创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善于运用全球研发协同网络,推动产学研紧密联系,努力构建企业创新生态体系,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展望

我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传统较深,加之计划经济时期对私有经济的错误认识,创业经商者一直受到人们轻视,对其社会价值认同度较低。改革开放后,“短缺”经济带来的市场机会让许多经商者短期内迅速致富,而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开放政策营造的社会氛围,给予这种创业行为是正向肯定的,因而经商活动和经商者从被贬抑变为被羡慕和效仿。198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第8版刊登了一则关于“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的消息,这是我国官方媒体第一次将经商创业者称为“企业家”,同时也意味他们的作用得到社会认可。在40余年的成长历程中,随着企业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高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传统的“均贫富”观念造成的仇富心理及社会转型期残留的制度体制性不合理因素等,给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增加了很多障碍和不确定性。同时,企业家自身也存在较多“短板”,影响企业的发展。未来,我国在迈向经济强国的征途中需要更多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也对企业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社会层面如何为企业家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企业家应如何克服自身不足,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以产权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创造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

我国企业家的成长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其创业过程始终伴随制度的缺陷和体制的不完备等导致的一系列障碍和困难,这决定了以往企业家创业和经营活动的不规范和灰色性。如今,改革仍处于进行时,妨碍创业的制度、体制性因素依然存在,其中产权制度的畸形是最大的掣肘,而产权是企业家创业的成果,是其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其投身创业的最直接动力。增强企业家创业的积极性,必然要完善以产权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建立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首先,要依法保护企业家的财产权。在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建立完善的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经营所得收入,并在其合法权益遭受违法损害时能够依法获得补偿的机制。其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对违法的执法力度。企业家的创业包含大量技术发明创造,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产权保护制度的最重要内容。最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依法保障企业家自主经营。长期以来,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成为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创新不足的根源,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但仍未解决这一症结。应继续加强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界限,政府不得干预企业经营,同时完善涉企收费制度及监督检查制度,从制度、法律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企业家自主经营。

(二)建立健全创业保障机制,为企业家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企业家最大的价值是通过创业活动实现对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重新整合,从而找到新的市场机会。创业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冒险精神,因而企业家总是社会中的少数人,是国家稀缺和宝贵的财富。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就要激发他们敢想敢干的创业精神,更好地创新创业。然而,由于我国企业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较短,社会仍然缺乏对企业家价值的重视。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这为今后如何发挥企业家作用、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出了重要指引。未来,还应建立健全企业家创业的保障机制,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此,从政府角度看,各级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一,在企业注册、审批、经营等各环节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尽可能简化办事流程,为创业开辟“绿色通道”。第二,严格落实负面清单制度,降低行业准入门槛,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第三,在土地供给、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企业家创业提供优先和优惠政策。第四,创业充满了不确定性,从历史和世界范围看,创业的风险和失败率很高,这是创业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应加快建立和完善创业的容错机制,制定保护创业、宽容失败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家勇于试错,增强对失败的承受能力。从社会角度来看,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营造尊重企业家群体、崇尚企业家职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企业家应克服自身短板,增强创新意识和使命感

与国外动辄百年老店的情况相较,我国企业的寿命普遍较短,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仅约2年。这与企业的创始人———企业家自身的短板有很大关系一是逐利意识较重。某些企业家将企业利润作为经营的唯一目标,在初创期如此,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仍如此,不注重产品研发投入,最终使企业产品老化而被市场淘汰。二是从众心理经营企业。某些企业家不顾企业自身条件,喜欢追踪市场风向,哪个行业利润多,就进入哪个行业,造成行业低价恶性竞争,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三是扩张欲望较强。一些企业家不注重企业的积累,盲目扩大经营范围,意图依靠市场的无限扩张而占领市场份额,殊不知市场需求的永远是好的产品。四是“走捷径”经营企业。一些企业家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用贿赂、盗用知识产权等违法违规手段。

总之,企业家上述的短板问题归结为一点,即缺乏经营企业的远见和创新意识,以及使企业长远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国企业家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要克服自身短板,迎接未来挑战,应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前台,真正思考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为此,新时代的企业家应不断学习,增强创新意识和使命感,以向未知领域不断挺进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使企业基业长青而努力奋斗。

作者:朱荣华 单位:中国管理40年项目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