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乡融合农耕文化及乡村旅游

时间:2022-11-30 13:38:45

序论:在您撰写城乡融合农耕文化及乡村旅游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城乡融合农耕文化及乡村旅游

农耕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存在,它镶嵌在建筑遗产、民俗仪式、传统艺术作品当中;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它体现在道德观念、民风民俗、为人处世的哲理中。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能够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提升旅游体验感,有助于破解现在乡村旅游同质化高、体验性不足的难题。打造农耕文化旅游教育基地,能够加强城乡经济和文化联系,有利于保留农村形态和保护耕地,缓解城乡资源争夺矛盾。当前条件下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可以在经济上加强城乡联系,在文化上推动城乡互动,进而引发乡村在城乡关系中的定位改变,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供助力。

一、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根本突破

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乡村作为农耕文化留存至今的载体,依然受到农耕文化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农耕文化的滋养。旅游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性活动,农旅结合是乡村文化的新发展形式,既有现实基础,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因此,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是大势所趋。

(一)农耕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农耕文化生根于农耕社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和进行农耕活动时的结晶,具有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内涵。应时,即遵守规律,顺应天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规律作息,“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的二十四节气等耕种知识,就是基于应时劳作而衍生出来的农耕文化,对现代生活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取宜,即选取合适的一面为己所用。礼用为宜,因地制宜,入乡随俗,这种千百年来农耕社会生活积淀下来的“取宜”文化,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农事生产上,还涵盖了为人处世、关系往来、风俗习惯和尊礼守法等方面。像婚姻嫁娶,吉辰良时、来往礼数、媒妁言约等无不体现“取宜”文化的影响。守则,一方面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守和利用,这是农业耕作的必须要求;另一方面则演变成农耕社会的一套礼仪制度和对规矩的遵循。在古代,村规民约、伦理纲常等一直被作为广大农村地区治理的丈量尺度,守则为治,守位为兴,从最基本的守则到修齐治平的担责的变化,正是“守则”文化滋养的结果。和谐,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合作共存。这与现在提倡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但现在的和谐理念不只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融注在人与他人、社会以及自身的成长中。总而言之,农耕文化的四大内涵实际上与天时、地利、人和三位一体的发展观是一致的。顺应天时,制宜地利,实现和谐,这样的发展思路历经几千年的实践而使得其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不仅是推动乡村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新路径,也是在农耕文明的发展中寻求城乡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二)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是乡村旅游的新生

第一,赋予教育新的功能,扩大服务对象。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并加强研学教育基地建设。研学旅行,这是素质教育走出课堂、走进实践的要求,农耕文化研学则是对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突破。农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蕴含的坚韧不拔、崇尚和谐、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和文学著作、民俗艺术、农耕文化知识等文化遗产可以为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农耕文化研学旅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又能够深化劳动教育,让当代学生感悟劳动之美、学会基本生存技能。深入田野,体验劳作,参加农耕活动,为学生了解农耕文化常识、拓展生活视野、体会耕读文化精髓、明悟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提供了平台。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为打造农耕文化研学教育基地提供了前提条件,这实际上可以对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素质教育要求。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一方面赋予了乡村旅游新的教育意义,发挥了农耕文化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将城镇中小学生作为服务对象,通过教育联系增加城乡关系黏性,既能激发乡村旅游活力、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又能较好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第二,逐步实现从形式体验到文化体验,加强城乡互动。目前乡村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吃、住两方面,以农家乐和民宿为主要体验方式,这是由农民自行开发、缺乏统一规划以及盲目跟风所致。在这样的体验中,游客只能自行挖掘乡村旅游乐趣,无法真正体会当地的传统农耕生活和民俗文化风情。虽然现在也发展有农村采摘园、乡村风景观赏等项目,但它们无一不是建立在上述两方面基础上,作为吃、住体验的附加存在,缺少农耕文化内涵的形式体验。乡村旅游的兴起源于城市居民对城市霓虹和工业化景观的厌倦,同时夹杂着对乡愁的回忆和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向往。而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农旅融合将耕读文化、农耕活动与旅游体验结合起来,形成与城市中工业文化迥异的乡村文化旅游体验模式,满足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的乡愁体验和文化上的情感收获。这种游客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中切换而产生的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实际上是城乡文化交流的结果,而享受这一过程的游客则作为城乡文化交流载体活跃在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中。

(三)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是文化上的突破

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是对农耕文化的挖掘,通过旅游形式搭建起来的文化体验平台可以孕育出极具文化特色的优势项目,这就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能。事实上,农耕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且具有多样性,因地制宜发展农旅项目,一方面是为乡村旅游寻找新的突破,破解其同质化难题;另一方面则增强了城乡文化的互动黏性,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在文化教育上可以打造农耕文化研学基地,在文化互动上可以提供城乡文化差异性体验和回归乡愁的平台,这都是乡村旅游依托农耕文化做好特色、增强内涵性体验的突破。

二、城乡融合与农旅融合:城乡发展关系的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健全乡村旅游、农耕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培育机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乡村文化保护利用机制,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农旅融合成为农村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大助力。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指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城乡双要素自由流动。这实际上强调了要发挥城镇和乡村两个主体的作用,走城乡平等、协调、共赢的发展道路。

(一)文化交融:城乡文化的互动互补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镇化不断侵袭乡村地区的生存发展空间、破坏农村传统形态,造成以城市文化为重、乡土文化为轻的局面。农耕文化的远离让广大农村地区在城市的工业文化面前显得不自信,乡愁的失落也是“根文化”的淡化,这让乡土文化陷入了自我矛盾的境地。农耕文化扎根于广袤的农村大地,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包含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地域鲜明的多样乡土文化,这些都是可供农村持续开发的丰富文化遗产。农旅融合可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因地制宜构建具有乡土特色的乡村旅游基地和研学基地,实际上是以农耕文化为核、以乡村旅游为桥,搭建出城市与乡村文化交流的舞台,让乡村以城市的“精神后花园”身份明确其在城乡发展关系中的定位,继而以对接城镇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突破口取得相对独立自主的文化位置。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激发乡土文化活力,激活农村地区的历史底蕴,顺应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城乡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促进了两者优势互补,为城乡文化融合提供了范式。从单一的城市向农村输出文化到城乡文化互动互补,文化上的城乡融合不仅为农村取得了经济发展上的成功,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城乡平等关系的构建。

(二)产业联动:从“被动”到“主动”

农耕文化资源经由统筹规划的开发,实际上走向了以第三产业为核心、一二产业为两翼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首先,农旅融合是乡村地区丰富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服务产业的突破口,教育基地对接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民俗文化的产业转化、建筑风情的观赏体验等构建出一条极具乡土特色的农耕文化产业链,这是乡村产业体系的突破和对外竞争力所在。其次,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项目本身就离不开第一产业的支持,体验式的文化活动必须有深入农事活动的支撑,特别是深入品味耕读文化的旅游项目,根本无法离开农耕生活的场景接触和时代背景。最后,农耕文化的工艺品、纪念品生产成为乡村旅游服务与文旅工业相结合的桥梁。农旅融合的旅游特色要求其必须有文化产品作为品牌产品的宣传,传统工艺品、体现乡土风情的农家美食、民俗艺术作品等产业化事实上就加强了其与第二产业的黏性。这种农耕文化资源转化而成的融合产业体系对乡村而言是其内源性发展动力迸发的体现,也是乡村在与城镇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优势所在;对城市而言则是城乡对话发展定位转变的开始,因为农旅融合下的企业会主动寻求与其利益契合的合作对象,这会改变以往单一的城市向农村输送产业的被动局面。实际上,农旅融合中以第三产业为核心,一、二产业为两翼的产业融合道路也可以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借鉴。以乡村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产业融合延长一、二、三产业链,形成一核心联动多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这可以发挥乡村主体的内源动力,促使乡村主动与城市产业对接,进而推动城乡产业多元联动发展。

(三)城乡融合:文化的纽带作用

城乡融合中乡村主体作用的缺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乡村文化阵地的失守。农旅融合开发了乡村特有的文化资源,在发挥乡土文化独有价值、重塑乡村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发展了乡村的文化产业,促成了城乡融合在文化产业上的突破。农耕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保留了乡土文化的“根”,使得乡村在城乡发展中得以取得城乡文化交流中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农旅融合产业化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联动发展,催生了扎根农村的乡村文化企业,这让“城市输血”变为“自己造血”成为可能。农旅融合通过农耕文化资源的开发将城乡融合发展联系起来,就是在发挥其纽带作用的同时重新夺取乡村文化阵地,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价值理念,推动乡村乡土文化复兴。这种复兴是乡村由内而外的潜力迸发,必将使得城乡发展关系发生改变。

三、结语

文化的复兴必须有乡村文化的振兴。农耕文化一直扎根农村,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内容愈加丰富,而将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农旅融合便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点。目前的农旅融合开发还处于“1.0”时代,各种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都是农旅融合朝“2.0”产业化发展迈进的阻碍。在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机缘下,农旅融合又成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交流、城乡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突破口,这将极大地发挥乡村的主体作用,推动城乡平等、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进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J].商讯,2021(18):143-145.

[2]彭金山.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对现代农业之意义[J].西北民族研究,2011(01):145-150.

[3]董玲雪.农耕文化融入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02).

[4]张毅.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途径探究[J].南方农业,2020(21):133-134.

[5]王维佳.产业融合理念下传统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0(12):50-51.

作者:梁宇轩 张继军 单位: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