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1-18 10:04:55

序论:在您撰写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时代的快速发展引来社会大变动,而教育更应走在时代前面,提前储备人才,推动社会前进。“双减”是一个信号,教育要提前抓,能力本位比知识本位更为重要。高校改革,教育变革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然而真正有效的变革应该以学生本位,回归教育初心,注重学生内核性竞争力的培养,而非机械的知识技能传授。新文科建设大背景下,艺术学作为八大文科门类之一,如何在这特定的时代命题下,有效、科学而又可持续地培养不被社会淘汰的高质量人才,是每一位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新时代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升级为门类的艺术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及时回应现实需求,才能真正助力文化自信的提升。全面构筑“新艺科”,推动艺术学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实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新版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而最近几年时间内,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服装专业又面临被撤销的现象,服装专业的整体减少给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提出一定的警示[1]。服装设计教育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新时代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衣食住行永远是人类必不可或缺的。专业的裁撤并不代表人类不再需要服装,人类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代表人类对高品质服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服装设计教育面临很大的机遇。科技的进步催生了大量新事物,面临以数字媒体为引领的艺术设计变革浪潮,人工智能、虚拟技术的迅速发展,服装设计人才如何出位,如何以新的模式、新的思维、新的技能顺应时代发展,如何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2传统服饰文化在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中的价值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支撑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坚韧的民族精神,造就了大量独具中华特色的民族服饰。

2.1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提供宝贵素材库

传统服饰的文化价值。以楚服饰为例,其继承了先秦服饰之精髓,在我国服饰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对于中华服饰的最终形成有着重要贡献,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具地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十分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同时,楚服饰文化资源具有其无法替代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具备极强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风情。结合湘楚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文化内涵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库。楚服饰独特的设计要义、艺术特征,以及服饰所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结合当时的审美特点和设计思想,融入湖湘地域文化特色,可深入挖掘出楚服饰丰厚的文化价值。传统服饰的艺术价值。优秀的传统服饰具备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以马王堆汉墓中呈现的服饰为例,其出土的大量丝织品艺术以及深衣形制等可以看出,不论服装款式、服饰色彩、服饰面料及服饰纹样都极具特色,从其艺术特征以及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可将其以“符号化”“通识化”“地域化”的形式进行表达,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大量艺术素材。

2.2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动力

目前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瓶颈是培养有特色的优质人才。而传统服饰文化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破学生的低层次设计思维,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服装设计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形成欣欣向荣的景象。例如,近年来,关于楚服饰文化的研究及其主题活动不断呈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外秀场上对凤图腾的应用。例如,“黄金岁月”主题时装秀场,服装中的凤图腾来源于楚漆器造型上的印记。第二,以楚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中国台湾举办的一带一路·汉台民间旗袍文化交流专题活动中,运用了新生原创设计师品牌,常以楚文化为设计灵感来寻找突破口。脱离了文化的设计,或许会时尚,但容易乏味。同质化的教育,或许更能随大流,但很难走得长远。中国服装设计产业需要一批优秀而又有特色的设计师来引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设计界才会真正带给人类美的享受以及美的引领。

2.3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学生打造民族文化认同感

近几年,由于国外设计教育的长期领先,服装设计届人才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及爱国之情是高校教育需要足够重视的环节[2]。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我国民族文化与民族自信心的建立,艺术设计领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例如,2022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收获了观众一致好评,一波集传统文化讨论、艺术作品鉴赏一体的视频活动在各大网络平台铺开,艺术文化的感召力可见一斑。同时,在2022冬奥会主题服饰设计等,都不同程度体现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魅力,极大地激发了作为服装设计未来中坚的莘莘学子民族自豪感。作为楚国地域范围内土生土长的地方本科高校,对楚国的民族精神,地域文化特色都有着抹不掉的情缘。若能将楚服饰文化资源融于高校教学中,不仅能延续其民族精神,传承其民族文化,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树立民族自信与自豪感。

3传统服饰文化在高校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传统服饰文化资源丰富,高校是文化育人的宝地,只有以文化为内核,以技术为支撑,以创兴实践为特色,打造新型复合型设计人才是服装设计教育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3.1思政引领,打造文化自信

在我国一些高职本科服装专业中,服装教育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就业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提醒高校教育者应意识到人才的培养需要优质化和特色化。首先,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身意识的提高,能正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服装设计教育的价值。我国历史文化丰厚,地域特色明显。例如,以屈原文化为代表的湘楚服饰文化,以马王堆汉墓为代表的楚地汉初服饰文化宝库,都可以为本土学生提供宝贵的素材库和设计灵感。而教育者需要将文化进行深入学习与挖掘,不断提升自我品德与修养,重视文化的传承,才能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自信问题。同时,正视思政教学的真正内涵。随着思政育人政策的执行,很多高校教师为了思政而思政,难以将思政与教学真正的有机融合。而传统服饰文化在高校服装设计教育中的融合与应用是思政教育的有力举措。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具备其民族特色,教师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学生才会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美感,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直至领悟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文化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将优秀传统服饰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案例中,以打造学生文化自信。

3.2文化为内核,跨学科、多维度开辟新文科教育发展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建设,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设成文化强国目标。在文化大系统中,艺术不仅要继续发挥服务公众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功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要发挥价值引领、辅助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作用[3]。高校服装设计教育要努力做到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融入。首先,教师先行,科研带动教学,厚植文化根基。高校教育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需要高校教师科研先行,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师团队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地、深入地研究,才能为院校,为学生提供丰厚的,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让学生真正被文化熏陶,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例如,近期,武汉纺织大学成功组织了荆楚民间刺绣培训活动。培训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并且,武汉纺织大学成立了专门的非遗传承师资队伍,对荆楚文化进行特色研究,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底蕴才能使教育走得更远。同时,跨学科、多维度开辟新文科教育发展路径。新文科在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发展建设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4]。而然,在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以下为几点建议:首先,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偏差较大,教师需要通过多维度、跨学科,站在文学、历史、艺术等角度上不断拓展边界与丰富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其文化魅力,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第二,教学形式多样。随着科技发展,学生对网络、新媒体等现代时尚新颖的事物更能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运用数字媒体等技术,将传统文化以更新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第三,教学体系完善。由于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无法系统而又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断层。例如,马王堆汉墓服饰文化,在融入过程中,可以将其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深衣结构、大量丝织品以及纹样等融入多门课程,并在创意设计与专题设计环节,将每堂课的内容进行串联。

3.3技术为支撑,促进设计实践教学课程的特色化发展

科技革命推动着社会向智能化和互联网方向高速发展。新文科建设内涵指明了艺术设计专业的艺科融合趋势。技术和艺术在人类造物的历史中从未分离,艺术与科学是人类造物、创造文明的孪生子。服装设计是集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专业领域。现代服装设计教育培养模式基本存在以下两种现象:一、以技术为核心的高职技术院校。高职技术院校的人才相对文化水平基础较低,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服装生产制作技术为主,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人文素养的不足,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综合型人才。另一种现象为,以艺术、文学素养为主要核心的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国内很多高校都十分注重艺术设计人才的人文艺术素养,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设计师的设计软实力。但基于服装设计师人才的特殊性,很多企业难以接受只懂艺术的服装设计师,因此,国内大部分高校采用艺工结合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在未来的设计教育中,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教学,应进一步将信息技术以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等方式导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质量。

3.4产业为依托,产学研结合,共同打造传统服饰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化开发是一种整合性、多领域、立体式的发展体系,要实现服饰文化产业化,应借助一定的产业平台或载体,构建出以“文化创新化”“文化有形化”及“文化资源化”共同发展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例如,围绕楚服饰文化产业应用现状和问题,提出其产业应用策略。以市场为背景,将楚服饰文化与湖湘地域文化结合,找出楚服饰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的交叉点,并提取符号化元素,进行服饰文化产品以及文化服务方面的应用模式探究。第一,文化创新化。以创意为灵魂,从艺术设计层面进行服饰文化的再设计以及服饰品牌文化的打造。第二,文化有形化。以科技为手段,依托企业及先进的工艺技术,依据现代审美及设计思维,重点围绕服饰面料设计、服饰图案设计、服饰色彩设计以及服饰款式造型设计开展,进行服装产品、服装配饰及家纺等文化产品的开发,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完美结合。第三,文化资源化。以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为支撑体系,挖掘楚地服饰文化内涵的同时,合理开发,逐步拓展以楚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业、创意园区、影视动漫以及民俗文化体验活动(例如端午活动)共同发展的三位一体的休闲产业项目。

4小结

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服装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命题。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先行,只有全方位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将宝贵文化资源生动而又巧妙地融入高校课堂,学生也才能在比较好的教学氛围下得到文化的熏陶,才能真正树立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化自觉。所以,系统而又与时代发展接轨的课程体系打造是教育的核心,而跨学科、多维度拓展教学内容,以科研带动教学,以项目提升品质,才能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也就是教育真正发力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东生.论新艺科建设背景下艺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87-292.

[2]张楠.“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艺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包装,2021(5):164-166.

[3]高巍.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在行业发展趋势中的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纺织报告,2021:111-112.

[4]刘有升.林婷婷.优秀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向度[J].晋阳学刊,2022(2):89-99.

作者:冯甘红 石丹丹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