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实施分析

时间:2022-11-10 11:29:21

序论:在您撰写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实施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实施分析

引言

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针的指导下,教育部、财政部提出了“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要求当前大数据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岗证课赛”,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

一、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相融合的重要性

大数据具有的优势是通过信息共享整合社会各种资源,满足消费者需求。会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限制,如果把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相融合,将会推动会计专业进一步的发展,使会计专业人才从一个最初只关注事后核算、报告和财务数据的“账房先生”,日益转型升级为在不确定环境下为进行复杂决策提供服务的“战略数据分析师”。

(一)巩固会计专业信息基础

大数据为会计工作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可以随时掌握主营业务前端情况,并通过实时分析、挖掘和掌握有价值的信息,实现业务、信息等全方面的共享。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很好地解决会计专业在实践中因为信息无法全面获得导致模型无法运用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全面详细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会计专业人员可以直接便利地使用决策模型,同时利用大数据的云处理技术不断对决策模型进行完善,推进财务流程、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有机结合。财务和业务数据不再是独立的,而是集成的。大数据对历史交易的持续可追溯性和对未来交易的科学预先确定,为财务工作提供了更完整、准确和客观的会计信息。

(二)为会计预测使用更精准的模型提供基础

会计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预测,在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这个功能显得越发重要。其可以通过因果预测与回归分析等方法,借助以往的数据和统计方法,对销售、成本、利润进行预测,但传统预测的弊端在于通过人力难以实现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出于人力资源有限和节约成本的考虑,在以往的预测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对数据的简单化处理,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预测精准性的下降。在大数据的帮助下,用电子运算取代人力统计处理,对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处理,在精准数据的支持下对销售、成本、利润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提供数据支持。

(三)促进全面预算实时有效

大数据促进事后财务报告向实时财务报告转变。传统会计中,财务报告编制在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发生之后,且过程漫长,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三四个月,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而大数据条件下,实现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实现了企业内部局域网与国际互联网的联接,从而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实时的财务会计信息。同时让企业在这些数据支持的基础上按照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程序,规划与安排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现金流等方面的活动,以便对企业内部管理、生产计划偏向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此过程中因为数据难以实时统计造成的调整滞后性,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避免了各部门之间以自身利益为主导,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决策,也避免了各部门之间因为信息不流通而造成的重复工作。同时实时的数据统计也使数据更加精准有效,可以让企业决策者第一时间真实地了解到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从而对企业下一步战略计划做出及时调整。大数据的应用使用电子计算取代人力计算,一方面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另一方面确保数据更加真实精准。在大数据融入会计的过程之中,一方面促使会计功能从事后统计转变为事前预测,另一方面也对当前的教学模式和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与会计的融合是一个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电子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向支持,更需要对理论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调整,这便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为其提供积累实践经验的场所,而这些,正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所忽视的。

二、“双师型”人才紧缺、教学标准缺失

各高校在推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校企分离,人才紧缺;教学标准与社会需求脱钩;主体认知不足,教学目标不明等方面。

(一)校企分离,人才紧缺

“双师型”主体指的是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有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在学校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企业岗位技能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课堂上学习基础知识理论、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企业的实践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在岗位上学习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从课堂中找到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理论依据。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两个主体是完全割裂开的,院校虽然设置了实训室,却是对企业岗位工作的简单模拟,所展现出来的只是基于理论基础所构建出来的完美情境。实训室内所培养的只是特定环境的特定能力,忽略了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需要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实训室的设立存在“先天性”的不足。另外,教师专注于书本理论知识研究,大多缺乏企业岗位实践,在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岗位精英也大多忙于工作,缺乏时间研究理论依据,导致校企分离,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人才紧缺局面的出现。

(二)教学标准与社会需求脱钩

职业院校的教学标准与社会需求相脱离体现在培养人才定位过于宽泛和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两方面。大多数职业院校将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虽然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但是这一定位过于宽泛,依此标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可行性。在教学活动安排方面,首先局限于理论课程教学,以文化知识能力培养为主,忽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培养,实践操作课程学时所占比例过低。其次在人才考核方式上,仅依靠卷面成绩,忽视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和职业道德素养考核,通过课程考试即可取得毕业证书。最后在教师职称评定方式上,仅仅考虑教师的科研成果、文献发表数量而忽视其教学成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职业院校的教学标准“重量而不重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教学标准制定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岗位需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为目标。

(三)主体认知不足,教学目标不明

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不能局限于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而是要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和学生择业意愿培养出专业性人才。学校不能将目光仅仅放在学生的毕业率上,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为主体,通过单一的理论知识教学来让学生达到一种可以毕业的状态水平,而是要根据当前社会岗位需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使其能够在学校阶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相结合,满足职业要求,或是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开创考取证书、理论深造等多个培养方向,满足学生的择业选择。高等院校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而是要发挥好自身作为课堂与社会连接桥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将来的就业方向,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以往的高校教育中往往是学校占据主体地位,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在课程设置、实践训练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一度脱离了实际。例如,会计专业往往设有实训室,但由于资金等原因,这一类实训室的条件往往过于简陋,实训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脱离企业工作实际情况;供学生练习所使用的财务系统落后于市场流行系统,导致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化为自身实际技能。同时,从企业自身效益出发考虑,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新人,尤其是花费时间精力在新人的技能培训上。

三、“岗”“课”结合

学校在培养好学生文化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课程教育始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一)双体教学,据岗设课

发挥学校与企业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双主体作用,邀请企业加入学校教育之中,在课程的设置上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类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研讨,以便及时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对课程安排进行调整,制定符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邀请企业参与其中,实现课堂与职场的对接,将实训室直接搬至企业内,让学生在工作的氛围中进行实训,保障实训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贴合。引入企业资金对校内设施、电脑系统进行更新,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职位的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一门技术类专业,无法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要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高校在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在遇到实践问题时回归理论寻求思路。例如,在实训室的设立方面,会计实训软件在版本上应与市场主要流通版本保持一致,实训内容的安排应根据企业日常的工作内容进行设置,而不是完全偏向于理论知识练习;在教学方式的安排方面,以教师理论教学为主,以企业工作专家实践教学为辅,充分发挥高校连接课堂与社会的作用。将企业岗位的实训融入课程教育中,让学生在学校阶段接触到实际工作内容,在学校内完成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技能的过渡,为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提供缓冲,节约企业培育新人职业能力的时间与经济成本。

(三)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应该根据企业岗位多样性的特点具有针对性,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要求的侧重有所不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需要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设置相应课程,以岗位需求为指导,培养多样化专业性人才。如面向会计核算岗位,设置大数据应用基础、财务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云财务会计实务等课程来满足岗位对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核算方法、信息化技术、职业素质的要求;面向财务审计岗位设置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基础与实务来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及独立审计的要求;面向成本核算岗位设置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满足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求;面向出纳岗位设置出纳业务操作课程,满足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与控制、货币资金业务核算、点钞与收银技术等要求;面向企业理财岗位设置财务大数据分析、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满足资金筹集、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投资融资决策的要求;面向纳税申报设置智慧税费申报与管理课程,满足企业税费计算、填制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的要求。考虑到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运用到的职业技能,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训练,促使学生多样化就业。

四、“证”“课”结合

证书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证,还是将来工作的敲门砖,学校应为学生考取证书提供帮助,实现证书相关课程的学分认证,将证书融入学分考核之中。

(一)教学融入考证标准

将财政部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和教育部的“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实现专业知识和社会认证相结合,依据考取证书相关标准对课程进行设置。初期突出初级会计师考试,设置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课程,从简单科目入手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兴趣,通过取得初级从业资格来增强学生的信心,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在中期阶段,将教学目标定为“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此基础上设置各类岗位核算、审计、财务管理、纳税等课程,在初期目标上有所提升;在学年后期安排顶岗学习,将所学证书技能在企业实践中应用,获得企业的认证,取得实习经历证书。根据证书的考试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循序渐进,既培养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也通过获得证书不断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可参与证书考试,节省了毕业后考取证书的时间与精力,也通过各类证书增加了自身的含金量。

(二)“引企入校”、增加实训课程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案例、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独立从事财务工作,零距离上岗。初级会计师证书的考核中,主要内容是当前企业工作中常见的实践操作问题。各个高校虽然设有实训课程,但课程占比较少,所使用的设备与系统长时间未更新,实训的主要内容还是理论知识,难以模拟出真实工作环境。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引企入校,设计安排综合实训、顶岗操作、企业见习、岗位实习四个环节,让学生逐步接触财务实际工作。在硬件设施上利用企业资金及时更新会计信息化系统,在课程安排上加大实训课程占比,在内容上邀请企业从业人员进行指导,及时更新实训内容,将实训内容与真实工作情况相结合。根据证书具体考试内容将实训课程细分为企业会计基础实训、出纳业务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智能财税实训、企业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大数据与会计综合实训等。

(三)加强会计道德培养

证书的发放不仅考查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职业道德水准。人才培养德育为先,高校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道德素养。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在开设职业道德课程之余,还可以采取实际教学的模式,如案例分析、刑法普及、邀请专家举办讲座、请经济刑侦专业人士进校园开展普法活动等。近年来会计岗位事件高发,挪用公款、偷税漏税、制作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这是会计从业人员法治观念薄弱与道德水准不高的表现,这也更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将职业道德放在首位,以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为手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五、“赛”“课”结合

近年来,职业院校间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大赛逐渐兴起,这类比赛专业性强,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通过比赛可以看出当前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检验高校教育成果,应通过技能比赛推动高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设置专业化课程

教育部在借鉴世界职业技能赛事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大赛办赛模式,推进大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赛事内容增加为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测试、财务会计技能竞赛和管理会计技能竞赛三个环节,设置团队奖项。考查的知识点细化增多,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同时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以大赛内容的调整为标准,对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对课程安排进一步细化。面向不同类型的比赛,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测试环节考查的内容包括:会计制度设计、企业内部控制、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收法规、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理论课程;财务会计环节采用云财务核算平台,依据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过程,兼容信息化账务处理和财务共享中心票据录入处理两种模式;管理会计环节采用现代化会计信息系统,依据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业务数据和外部相关的政策、法律、经济等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控制和评价等决策支持。

(二)引进、培育“双师型”人才

“双师型”人才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同时还需要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大赛主要考验的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高校一方面应引进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为学生参与大赛制定专业性的训练课程,提供理论知识上的支持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在比赛中自主培育“双师型”人才。当前高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大量引进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但他们大多数是刚出校门就直接又进了校门,期间未曾深入岗位一线,缺乏相关的实践知识。而相关的岗位从业者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但是长时间未曾接触系统的理论教学,其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无法满足高校教学的需求,这导致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处于分离状态,虽然设有实训课程,但往往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是不同的人担任的,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脱节,二者难以完美同步。高校要鼓励青年教学深入岗位一线,积累相关实践知识,将自身培养成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指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语高校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其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要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针对具体岗位设计针对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水平与职业能力水平同步提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将知识认证与社会能力认证相同步,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宋雷.高职会计专业“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5):30-32.

[2]李晓兵,赵宝芳,宋秀云.论会计专业“岗证课融通、德能识共育”培养模式[J].北方经贸,2015(5):264-266.

[3]王淑平,王艳芳.浅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J].时代金融,2016(11):233.

[4]王艳芳,王淑平,肖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45.

[5]王淑平,王艳芳.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岗证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96-97.

作者:陈东升 赵珍华 单位:湖南邵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