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6 12:05:04
序论:在您撰写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0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1]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校史馆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学校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2]。校史馆具有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具备的教育功能,通过对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进行挖掘,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结合,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依托校史馆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极其具有现实意义。笔者结合昭通学院校史馆概况,构建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1校史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形式单一,实践环节匮乏,学生停留在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和通过考试层面,并未实现价值引领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效果。校史馆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场馆资源,其中蕴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校史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存在缺乏专业校史馆管理人员、软硬件设施落后、使用管理不完善等问题[3]。另外,校史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入学教育、主题讲座、第二课堂和党团活动为主,缺少专业教育方面的应用。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还不够深入,教育功能还不完善,将校史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以昭通学院校史馆为例,将校史馆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2校史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制
昭通学院校史馆是昭通学院综合陈列馆的四个分馆之一,介绍昭通学院百余年来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可对校史馆中的人物、事件、展品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下面从人物、事件、物品和文化精神等方面阐述校史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机制。2.1以人化人校史馆中的人物具有的精神风貌,所表现出来的品质,都非常具有教育价值。通过对校史馆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以萧瑞麟先生为例,他于1904年东渡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师范专科深造,两年后回昭通府,创办昭通五属师范传习所,开创了昭通现代教育的先河,而当时的师范传习所便是现在昭通学院的前身。萧瑞麟先生的经历可以与爱党爱国、理想教育等主题结合,用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苦耕耘和探索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爱党爱国,树立远大的理想,发愤图强。
2.2以事浸人
校史馆中的典型事例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供挖掘。以昭通学院校史馆中X同学的事例为例,X同学十多年来对失去双臂的哥哥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哥哥日常生活。为了照顾哥哥,他放弃了上其他大学的机会,选择与哥哥在一所学校就读。2019年,X同学被评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X同学的事例可以与道德教育和理想教育等主题相结合,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品德。
2.3以物育人
校史馆中的文物、展品、模型和照片等,这些珍贵的物品承载了所处时代大量的信息和资讯,可以促进学生对当时历史场景的还原。以建校之初的校舍照片和教师备课本为例,通过宿舍照片可以联想到彼时艰苦的求学条件和状况,通过泛黄的备课本上工整的字迹可以感受到当时教师治学之严、学养之高。前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与作风,奋力前行才有今日之美好生活,其事迹可以与理想教育或道德教育结合。
2.4以魂润人
校史馆中非物质文化资源展现了特定的文化精髓或精神风貌,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震撼和共鸣。昭通学院校史馆中设立了电子屏播放微电影、情景剧等,包括《迟到》《咱们的子弟兵》《播种希望》等获奖作品,这些作品结合学生生活和地方特色,呈现了艰苦奋斗、励志向上的精神风貌。其中,《播种希望》反映的是学生顶岗支教和热爱文学的故事,可以和理想信念、爱党爱国、艰苦奋斗精神等主题相结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在对校史馆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李广鑫等[4]关于场馆学习的思路,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场馆学习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前期设计、场馆学习过程、连接与评价。前期设计包括学习者分析、场馆资源概况分析、课程特点和目标分析,以及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在场馆学习过程设计阶段,根据校史馆的整体情况,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目标,从人物、事件、物品以及非物资资源四个方面切入,为学生分好组,设计好教学流程和问题清单,开展教学实践。在连接与评价阶段,将场馆学习与课堂进行连接,帮助学生巩固内化,并评价学习效果。
4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的教学设计
4.1学习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昭通学院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一本科生,他们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涉猎,但在学习动机方面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4.2课程分析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阐述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的设计过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是所有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的公共课,内容丰富,理论性较强,但实践环节较少,学生学习被动,并未完全实现对大学生价值引领的功能。因此,利用校史馆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优化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4.3实践主题的确定设计
研究以第二章“爱国主义”为实践主题,以校史馆萧瑞麟先生雕像、资料和事迹展区为例,阐述教学设计过程。
4.4教学策略的设计
4.4.1课堂教学
场馆学习之前需要学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之前,先带领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由于书本的理论略显枯燥和空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一些有趣的案例去启发学生,加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给学生观看《战狼Ⅱ》片段,两军交战时看见中国国旗后停战,等中国人通过之后再继续交战,以此让学生理解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案例、任务等为学生创设情境,结合小组讨论、混合式学习等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4.4.2基于校史馆的教学实践设计
实践活动的主题是爱国主义,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为什么要爱国,掌握新时代如何爱国,并从情感上真正爱自己的国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4~5个人为一组。设计问题清单如表1所示。学生带上纸和笔到校史馆,解说员重点介绍校史馆的历史、萧瑞麟先生雕像和资料。听解说员解说后,开展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和分工。到规定时间后,每个小组汇报,教师和学生对每一组进行打分。小组汇报完后,教师结合回答情况和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点评和总结。4.5教学评价的设计学生的成绩由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占60%,主要包括考勤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平时作业、期中成绩、小组合作分数等。小组合作分数由汇报评分和小组材料评分组成,其中汇报评分为每组学生评分与教师评分之和求平均分。总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占40%。
5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应用思考
5.1实践前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一共七章,每一章均可提炼1~2个主题与校史馆资源结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充分了解校史馆的特点和概况,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并对内容进行分析,根据课程内容和校史馆的特点来确定如何将二者结合,以此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然后是主题活动的设计,在分析学习者、场馆资源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可根据确定的目标来设计是使用项目式学习模式、游戏化探究学习模式还是合作探究学习模式[5]来开展学习活动。
5.2实践中
校史校情教育在激发学生爱校情感的同时,可以自然流畅地激发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6]。展区的萧瑞麟事迹与爱国教育结合非常具有说服力,通过一些留学生不回国和萧先生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重构:国内待遇低,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国家不强大,我们就不爱国了?爱国需要条件吗?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需适时对学生提供引导和启发。在实践过程中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间接教化、感染和渗透等特征,让学生因为有了活动这道“菜”而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盐”的味道,而不是抓一把“盐”撒在“菜”上让学生无法消化。
5.3实践后
实践结束后,引导学生结合感知到的材料进行深入加工,寻找场馆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相关性,形成闭环,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参观结束后,让学生结合问题清单开展小组讨论、分享经验或写观后感,进行学习的总结归纳和评价反馈,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递相结合。
6结语
研究在分析校史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情况和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校史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并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阐述校史馆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中的应用。校史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是两种学习方式的创新融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育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场馆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意义上物理环境的叠加,简单去参观几次校史馆并不能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多大的成效,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场馆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A/OL].(2017-02-27)[2018-01-01].
[2]陈祖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校史馆讲解员培养路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9):134-136.
[3]翟俊卿,毛天慧,季娇.儿童如何在参观科技场馆过程中学习科学:基于国外实证研究的系统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7):68-77.
[4]李广鑫.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场馆学习的活动设计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9.
[5]张鹏路.校史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J].教育观察,2018,7(7):43-45.
[6]张传恩.浅议高校校史馆的隐性育人功能: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史馆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4,24(3):18-20.
作者:刘思来 王菊 李宗远 李敏 杨万娇 谢小琴 陈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