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论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研究

时间:2022-10-12 16:12:55

序论:在您撰写论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论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研究

在钢琴独特的魅力吸引下,越来越多家长将孩子送去学习钢琴,以期孩子能在钢琴演奏的熏陶下养成优雅的艺术气质。然而,一些教师还在使用老式的教学方法,忽略演奏中视、听、触的联系与配合,孤立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经常因为单一化的技术训练,在钢琴演奏中出现乐曲不连贯、技巧运用不熟练、音色生硬、缺乏表现力、感情投入少等问题。

一、钢琴演奏教学中视觉、听觉、触觉的作用

通过系统论与协同学的知识,钢琴演奏可以被看作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包含了视觉、听觉、触觉等在内的许多子系统,这些系统在大脑的控制下,各司其职的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一)钢琴演奏教学中视觉的作用

视觉系统是寻找、辨别、传输信息的最直接的感官系统。视觉以辨别乐谱信息、观察演奏状态、寻找键面等方式在钢琴演奏中发挥作用。保障钢琴演奏顺利进行的视觉包括以下三种。第一种视觉,读谱视觉。乐谱是音乐作品的文字说明,承载着作曲家创作时的情感。乐谱上标写的每一个音符、休止符、术语背后都包含着丰富的信息,演奏者阅读乐谱就是在对乐曲内容和作曲家意图进行解读。第二种视觉,键面视觉。钢琴键盘由黑白二色88个琴键组成7组八度音,演奏者双手在88个琴键上的移动变化能够创造出优美的钢琴曲调,视觉向大脑传输的触键位置信息能够帮助演奏者准确弹奏出每一个音符。第三种视觉,记忆视觉。记忆视觉是内心的视觉,也是学习者常用的记忆方法。记忆视觉就像在脑海中回放电影一样,有助于钢琴演奏学习者背谱,或者在有谱无琴的情况下通过记忆回放练习演奏。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的作用

音乐听觉可以看作人对音高、音色、节奏各异的声波和具有一定含义的音乐音响的心理反映。钢琴演奏者通过耳朵能够对音高、音强、音色、节奏、和声进行有效辨别。钢琴演奏的听觉能力主要是由通过听觉器官辨别的物质性音乐音响的外在听觉能力和精神性的、预演性的内在听觉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内心听觉能力属于预知范畴,通过大量的钢琴声音积累和演奏练习后,演奏者在手指触键弹奏出第一个音符前,脑海里已经播放出了整首曲子,对接下来的整个演奏过程也有了总体的安排与设计,是一种想象的过程。

(三)钢琴演奏教学中触觉的作用

演奏触觉是指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与钢琴这个乐器发生身体接触(琴键与踏板)的感觉,包括按键与踩板的轻重强弱、大小幅度与灵活程度等方面的控制能力。拥有准确的演奏触觉,才能具备演奏生动的钢琴乐曲的能力,并且进一步生动地表现出乐曲中包含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协作运行的机制与作用

(一)视、听、触协作运行的演奏机制

系统论的原理是把世间万物都看作一个系统或者组成某个大系统的子系统。这其实是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之间、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普遍联系的学问。根据系统论与协同学,钢琴演奏本身就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演奏过程就是综合运用感官,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协调、同步、互补的过程。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视、听、触三觉都是在大脑指挥下有机、有序运行的。视觉、听觉、触觉这三个系统在整个钢琴演奏的系统中只有经历无数训练、磨合,才可以达到和条件反射一样——系统之间相互影响、水乳交融的水准。整个演奏中,三个系统的运作流程大致如下。首先,钢琴乐谱的所有信息,如音高、节奏、风格、情感等信息通过眼睛传入大脑并进行分析。经过短暂分析后,大脑立刻做出指令,操纵人体的手指、手腕、手臂、腰、腿等部位根据视觉系统提供的信息要求做出各种连贯动作。接下来,人体内在听觉系统会先一步做出反映,在已知的视觉信息指引下开始进行内心钢琴演奏,预先“排练”。之后,外在听觉会对由触觉系统各器官协调运动而演奏出的实质性钢琴演奏声音进行“监听”,并且将外在听觉与内在听觉相互比较,核对弹奏出的音乐是否准确,即是否表现出了之前接收到的视觉信息,是否和内心预演的内容一致。因此,钢琴演奏教学切忌进行单一的视、听、触训练,这三个子系统是紧密结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改变任何一点都会对整个演奏系统产生影响。例如,在演奏过程中,当乐谱中显示这一段乐章要从欢快的小快板转变为柔和歌唱的行板时,视觉系统会将这个改变“告诉”大脑,命令触觉系统马上改变,运用手腕连线带动指腹触键、减缓音乐节奏速度等方法弹奏。自然,听觉系统此刻听到的旋律、节奏等也和上一乐段不同了。[1]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协作运行的作用

1.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的协同,形成理想的音色

音色,也就是声音传达的感情颜色。听众在或激昂或舒缓,或柔和或刚健,或清脆或低沉的声音效果的组合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与沟通。一般来说,钢琴的音色由基音与倍音组成。倍音的数量由手指触键的力度、速度等决定,倍音与相对强度的不等,产生的音色也就不同,钢琴演奏呈现的效果自然不同。但是在钢琴教学中绝不能简单地将音色效果与触觉等同。[2]音色所表现的其实是作曲家创作的内容与情感,因此,它的变化与音乐中的故事内容、主题思想、旋律线走向、乐段高潮安排等内容息息相关。这些谱面信息的获得自然是依靠视觉系统的信息输入,大脑随即调动触觉系统一一对应信息做出动作,外在听觉的“监听”与内在听觉的预演、比较也在不断修改音色效果,最终获得理想的演奏音色。

2.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的协同,提升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不是简单的按琴键、踩踏板动作,演奏过程中需要运用到各种复杂的演奏技巧以增加乐曲的层次感,带给听众美的享受与情感共鸣。因此,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是弹出准确音调,完整演奏一首乐曲内容,精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方法。传统教学模式中,练习钢琴演奏技巧时,教师往往让学生采取单一的、重复的练习方式,最终仅仅达到了触觉练习的目的。这种练习方式不仅枯燥乏味,打击学习者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练琴效率低、效果差的问题。钢琴演奏的技巧有很多,不同作品要求下的力度、速度、触键方法(高抬指垂直触键、贴键法触键、冲击式触键、手腕摇动式触键、高抬指与低指触键、触键力度与速度、触键深度等)也各不相同。演奏者练习时,除了要注意指尖、手腕、手肘、手臂等部位动作的正确与连贯,也要运用视觉把控触键位置、演奏状态,运用听觉判定运用这些演奏技巧时弹出的音调是否正确等。这也说明在练习钢琴演奏技巧时,视觉、听觉、触觉的协同一致能够使演奏水平得以提高。

3.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的协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学生不只要在教学和练习的过程中学会钢琴演奏的技巧,获得音乐鉴赏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学生与钢琴乐曲之间在听和弹奏的过程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必须依靠一定的鉴赏能力。因此,钢琴教学中若将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感官结合训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钢琴作品中的美感。学生鉴赏能力的增长也能为日后的钢琴演奏打下良好基础。

三、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协作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听、唱、弹、读合一的教学方式

听、唱、弹、读合一的钢琴演奏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初学者三大感官系统的配合度。首先,在开始学习一首钢琴乐曲时,教师应先示范性演奏这首乐曲,在听觉系统的运作下,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这首钢琴乐曲的兴趣,并且使学生对该乐曲有一个大概的内在听觉。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弹奏该乐曲中的高、低两声部旋律,并且要求学生跟随乐曲分别演唱高、低声部旋律。这一步可以帮助学生熟悉乐曲的节奏、音高规律。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注意自己演奏时的指法和身体动作,形成大致的键面记忆。接下来,在跟唱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节奏、音高练习弹奏该乐曲,此时,学生的触觉系统会在听觉系统的指引下进行演奏练习。最后,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完整仔细地读谱,根据乐谱信息与刚才的演奏练习对比音调、节奏方面的差异,随即,可以让学生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系统协同合作,在读谱的情况下演奏一次。按照听、唱、弹、读合一的方式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 的视觉、听觉、触觉的配合度,使三大感官之间的联系加强,以一种自觉的形式在钢琴演奏时运行。不同于以往的先学乐谱,再根据乐谱演奏的方式,对初学者而言,这种培养方式破除了以往只重视视觉与触觉练习的弊端,从学习初始就加入了对听觉系统的锻炼。这是从本质出发,通过钢琴演奏的实质——声音,引起初学者对钢琴演奏的兴趣,同时初级阶段就使学习者养成了视、听、触协同配合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四手联弹的教学方式

四手联弹的钢琴演奏教学模式一般发生在初学阶段。教师为学生伴奏,既能够及时发现和指正学生的错误,还颇具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然而,四手联弹意味着有四个声部同时发声,对流畅度、熟练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很高,很容易出现四个声部衔接、交替不流畅与旋律不同步的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做好演奏时视觉、听觉、触觉各感官间的协调配合,就会出现演奏不和谐、有杂音的情况。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以听觉系统对比自身演奏的音调、音色、情绪与教师的是否一致,并且指引触觉系统及时调整指法、力道、速度、节奏。同时,学生还要利用谱面视觉与键面视觉,正确地读谱,调整自身与教师触键间的差异。只有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系统间的协作,使演奏中四个声部的衔接、交替、旋律保持一致,融为一体,才能保证四手联弹的音色、情绪的和谐,最大限度地提高演奏技巧和触键准确性。教师在配合学生四手联弹时,也应该注意保证自身三大系统的协同,以自己演奏出的层次分明、情绪感染力强的钢琴曲调,激发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系统,达到增强学生演奏时三大感官系统协同合作意识的目的。

(三)慢速弹奏的教学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在钢琴演奏练习时有意识地控制速度,以低于正常速度的节奏弹奏钢琴就是慢速弹奏教学方式。慢速弹奏的过程其实就是演奏的协同效应发挥作用的过程。延缓弹奏速度,增加指尖触键的时间,对熟悉乐谱的音调、节奏等视觉信息,以及形成手指记忆、增强触觉功能有很大帮助。同样的,慢速的弹奏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听见自己演奏过程中音调、音色、节奏等的失误,提高对声音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感官协同运作。

(四)“有琴无谱”的教学方式

所谓的“有琴无谱”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不看乐谱,以回忆背诵的方式直接演奏钢琴乐曲。背诵过程中会运用到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感官系统。“有琴无谱”的演奏需要四种记忆方式的帮助,分别是依靠视觉的谱面记忆、依靠听觉的音效记忆、依靠触觉的键面记忆和运动记忆,这四种记忆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又互相帮助,发挥整体作用帮助学生进行背诵式的钢琴演奏。这四种记忆必须结合,在背谱时决不能仅仅只用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记忆。“有琴无谱”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十分牢固的背诵谱图。这种教学法首先需要运用谱面记忆将乐谱的一切信息收录到大脑记忆中;然后,在跟着乐谱进行反复演奏练习时,学习者要聚精会神地听自己演奏的声响,将演奏出的声音像录音一样记忆下来,这储存的就是内心的听觉;再次,弹奏时要辨别清楚手与琴键的位置,利用视觉与触觉的配合,进行键面和肢体运动的记忆;最后,经过反复的“有谱”练习后,学习者的大脑能够总体操纵视觉、听觉、触觉的有关记忆。随后,学生进行无乐谱的钢琴演奏时,键面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录下的触键和肢体动作可以为演奏的准确性、流畅性提供保障,音响记忆储存的内在听觉可以保障演奏的音调、节奏、音色的准确,提高演奏效果。

(五)复调音乐演奏的教学方式

几个旋律声部在演奏时如同纺织线般独立存在又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这就是复调音乐。由于复调音乐旋律声部复杂多变,因此演奏时对触键方式和演奏技巧要求较高。这种复杂的演奏形式正好可以训练提升学生视、听、触三大感官间的协作配合能力。例如,巴赫第五首《三部创意曲》,乐曲包含三个声部旋律,要求演奏者的右手在弹奏时表现上方两声部独立性,这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由于其难度系数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利用听、弹、唱、读的方式,先为学生范奏乐曲,表现出乐曲静谧柔和的美,建立内在听觉。随后学生读谱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区分声部旋律线条,引导他们采用分解和弦的方式弹奏。由于右手承担的两声部相距较近且具有独立性,要弹出准确的调子和音色必须发挥高度灵敏的听觉能力和触觉能力把控音色,做到中声部低缓柔和,高声部明亮干净。学生在弹奏装饰音时,要以指尖轻快地触键,迅速拨动键面,模拟水波荡漾的轻灵之感。同时,左手的音符要求演奏者用指腹间断式触键完成。这种多声部的乐曲往往听来层次分明,这也是演奏者视、听、触紧密配合的功劳。

(六)旋律分析的教学方式

旋律,也就是曲调。旋律能够表现一首乐曲的灵魂。音乐中的七个音符的排列组合形成的线条就是旋律,它的变化是复杂而有规律的。用钢琴单独弹出一个音符没有任何意义,但如果通过一定的顺序、高低将不同音符组合成一段旋律,就赋予了它们感情和内涵。教师在钢琴演奏教学时利用旋律表达情感的作用,在各乐谱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旋律进行教学,能极大提升学生听觉、触觉、视觉的协同能力。

1.旋律线走向

音乐的情绪走向控制着旋律的变化,这种连续的变化就像连贯的线条,可称作旋律线。谱面上的旋律线一般有上行、下行、波浪型三种形式。在钢琴演奏识谱时,准确把握旋律线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提高识谱的效率和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谱面上的旋律线上行时,学生能从听觉和触觉上感受演奏出的这段音乐的力度呈渐强的趋势,这是因为旋律线在指示演奏者逐渐加大手指触键的力度和深度,耳朵听见的音色、音量会从柔和逐渐向明亮转变,传达出兴奋、高涨的情绪。与之呈现相反效果的是旋律线下行,由于演奏者根据指示逐渐减小了手指力度,这时音乐的力度减弱,音色、音量在听觉效果上也会从明亮渐渐变得柔和,这代表着此时的情绪是低落的。最后,当谱面上显示的旋律线呈波浪型时,演奏者的触键力度一定要平稳,一般用摇动手腕的触键方式帮助手指主动弹奏,呈现出的音色细腻、柔顺,表达出平和的情绪。

2.主旋律提取

主旋律是一首钢琴乐曲中的核心,最能表达该曲的感情和风格,是演奏中需要重点描绘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选取这种著名乐曲中主旋律训练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协同的能力。例如,舒曼的《士兵进行曲》,乐谱中的呈现高声部旋律动感明显,而低声部基本就是平行的同音的特质,不难看出这首曲子的主旋律应该出现在高声部。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弹奏时要协调双音两指的触键,弹奏高音声部几根手指要有意识地勾出每个旋律,强调高音声部手指力度和下键深度。教师在学生弹奏时提醒学生注意听,主旋律的演奏是否达到了音色铿锵有力、明亮结实的效果。同时,注意以低声部衬托主旋律,这有助于在听觉效果上突出主旋律声部。

3.主旋律声部交替

有时,部分钢琴曲中会有主旋律在高、中、低声部交替出现的情况,教师必须提醒学生在读谱时敏锐把握主旋律出现的部分,并且通过听觉的调控,调整手指触键的方式。例如,演奏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主题》时,首先在读谱时认识到主旋律在乐曲的前面九个小节的高声部出现,此时应该用右手演奏,低音声部由左手伴奏,第十小节开始后,主旋律变换到了低音部,此时应该用左手演奏主旋律,高音声部作为伴奏出现。

(七)提高学生音乐风格知识的积累

古人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在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中,学者们常提起“知人论世”一说。同样的,学生演奏钢琴乐曲其实就是在与作曲家进行灵魂的交流,如果学习演奏一首乐曲时对它的音乐风格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那么也难以学习到这首钢琴乐曲的精髓。钢琴曲目因其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有着不同的演奏方式,其音乐风格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授钢琴演奏知识之余也应帮助学生掌握多种类型的音乐风格。音乐风格的掌握不能全靠讲解,实际体验也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教授钢琴曲目演奏方式之前,就应有意识地为学生介绍作家的经历与创作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旋律、曲式、风格等,准确把握作曲家创作时的意图与情感。随后,教师可以播放风格区分强烈的钢琴乐曲(最好是视频播放)或者通过示范演奏的方式,使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领略不同音乐风格。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练习不同风格的钢琴曲目,在视、听、触协调配合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作品。[3]接受大量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洗礼后,学生的内在听觉和键面记忆会发挥作用,自觉对比所学到的不同风格曲目的音调、音色、节奏以及触键指法的差异,这个对比的过程也可以深化钢琴演奏中视、听、触的协同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演奏者视、听、触的协作是保证钢琴演奏圆满进行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传统钢琴教学的弊端,凭借系统论与协同学的科学理论,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明白视、听、触之间的联系,提高这三个系统之间的协作配合度,有利于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为钢琴演奏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钢琴演奏教学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媛.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触觉、视觉的协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10-11.

[2]张盈盈.构造原理角度下钢琴音色的构成[J].黑河学院学报,2021(4):147-148.

[3]龚勍.高校钢琴演奏教学中视、听、触的协同配合研究[J].艺术教育,2020(9):84-85.

作者:田晓娜 单位:韩国世宗大学 美国北德克萨斯州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