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16:02:29
序论:在您撰写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思路探索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引言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存款、取款、贷款等业务中,实现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应用,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市场活力,同时,在推动市场经济稳步发展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过程来看,受自身业务性质、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实际经营中存在较大风险,这些风险因素为商业业务开展、效益增长和服务能力提升带来较大影响。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乘上“金融创新”的顺风车,就必须在业务开展中,加强对自身经营管理风险的控制,以此来实现业务、科技、风险管理的有机统一,获得最大的经营利润。
二、商业银行风险内涵及控制价值
(一)商业银行风险内涵
风险是企业机构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会对企业的经营成本、经营效益造成较大影响。就商业银行而言,其经营风险广泛存在于业务经营的各个层面,且这些风险的发生与内外因素综合影响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当商业银行存在经营风险时,银行的最终收益会出现一定偏差,这种偏差表现为资金的重大损失和额外收益的缩减两种形式。由此可见,经营风险其实是商业银行在业务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特征,当风险出现时,其带给商业银行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两面性。为避免经营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负面影响,应在考虑银行实际经营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管理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此来保证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开展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时,需以风险因素的识别为基础,在此之上应对银行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进而在平衡收益、损失关系的基础上,努力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1]。
(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金融创新是新时期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相比现有金融体制,其能通过多种手段的应用,获得更大的利润。现阶段,我国金融产业发展迅速,多种技术要素的融合有效地促进了金融产业的创新。从金融创新过程来看,其不仅包含了制度、市场、产品等层面的优化,而且涉及金融机构、金融资源、金融科技和金融管理的改进创新。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创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金融创新实现了金融市场制度、资源、科技、管理等层面的优化,这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基于金融创新背景,商业银行可系统地进行自身结构优化和产品创新,有效地增强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
(三)基于金融创新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价值
加强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其能在消除经营风险的基础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逐渐增多,这些风险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难度,且有可能对银行造成经营成本增加、效益下降的负面影响。基于金融创新背景,商业银行应从多个层面对金融企业当前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实现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弱化经营风险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另外,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开展金融创新工作,能进一步发挥商业银行积极作用,带动市场资金、资源的流动,进而促进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商业银行风险表现
(一)内部管理风险
商业银行业务实践中,不论是存款、取款、贷款业务操作,还是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均有较多的人员参与其中。市场环境下,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愈发强烈,此时若银行内部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者因银行本身的制度缺陷,极易诱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一系列后续问题。这些风险问题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和经营效益造成较大影响;甚至在一些极端特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极有可能因这些风险因素面临破产。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效果与内部控制质量具有直接关系,所以,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经营风险控制中,加强内部管理,消除内部管理中的具体风险。
(二)管理制度风险
作为商业银行规范管理与经营的基础保证,制度因素能从理论支撑层面出发,为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制度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层面:一方面,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组织框架、经营模式、产品形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是在银行管理层面,商业银行并未能实时性地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这使得其管理制度具有一定滞后性,难以满足新时期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需要,并由此造成了一定的制度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制度风险还表现为:在风险管控操作中,有部分商业银行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完善性,其仅从整体层面提出了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但未能结合商业银行的业务实际状况,对相关制度条款进行细化分解,这降低了商业银行管理制度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加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三)主营业务风险
主营业务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风险类型,其会直接降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通常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信贷层面。就贷款业务本身而言,其需要从用户调查、资金审核、业务审批、合同签订等层面开展管理,只有实现这些业务内容的闭环管理,才能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但结合现实情况可知,商业银行在这些业务实践中存在一定问题,间接性地引起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一方面,用户调查及资信审核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基础,但部分商业银行对用户的调查不到位,尤其是在资信审核中,一些商业银行所得到的信息不完整,甚至有的申请信息缺乏真实性,这使得贷款资金回收难度增大,影响了商业银行资金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同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审批时间较长,容易引起客户流失,间接性地缩小了信贷业务规模和效益份额,增加了银行信贷业务的管理风险。另一方面,除信贷业务外,理财业务也是商业银行主营业务的重要类型。随着金融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在数量、规模和种类方面均有所增多,客户选择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财产品收益率过高、产品核算机制不完善等,这些因素会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金融创新背景下,有必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管理模式、方法进行优化,以此来消除主营业务风险,提升商业银行业务效益[2]。
(四)信息技术风险
金融创新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实践、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来看,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的基础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经验管理效率,同时也实现了银行业务形态的多样化转变,如线上金融的发展有效地激发了商业银行的活力,为商业银行带来全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表现为:互联网环境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得商业银行线上金融系统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变得强烈,在不法分子攻击威胁下,商业银行线上服务系统、客户数据均存在较大风险,极有可能使得商业银行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四、金融创新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措施
(一)优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传统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职工风险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其未能正视银行业务开展及经营管理中的风险,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首先,应重视风险控制的内部环境建设,以此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使得商业银行职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应摒弃落后的观念,在业务开展及管理中,应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银行文化建设、讲座、商业实践模拟等方式,深化风险防范宣传,以此来更新自身的行业观念,提升银行职工忧患意识。另一方面,银行的风险与自身的业务实际密切相关,为应对业务层面所带来的风险,一是要重视各种业务数据资料的有效分析,如在银行贷款中,应重视申请人信贷凭证的考察,避免信贷资料信息不真实问题。二是商业银行应重视内部资源的有效分配,在资源分配中,应重视风险投入及回报比例设计,提升资产分配科学性。此外,商业银行职工在风险防控中起到关键作用,对此应选用能力与职位匹配、具有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同时优化自身内部管理,提升银行职工对风险的应对能力。这样能使得风险控制深入人心,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构建全新商业银行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能有效指导商业银行各项工作开展,这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发现具有积极作用。新时期,针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创新,应注重以下要点:其一,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中,要求系统考虑银行的发展趋势、发展规模,同时深层次分析当前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制定合理、完善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从根源上遏制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其二,商业银行风险管控中,应重视相关人员岗位需求的有效分析,以此来落实各项风险管控制度,真正实现内部控制中对于操作风险的控制。其三,基于风险控制需要,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及建设中,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要求该内控目标应与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高度贴合,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其四,应重视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内部控制目标的细化分解,并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编制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案,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环节。其五,在全新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下,商业银行还应重视内部控制措施实施效果的监管,系统审核控制措施,针对性地对内控管理目标、方案和方法进行调整,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的发生率、危害率,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三)多措并举消除业务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业务类型多样,除基本存款、取款业务外,贷款、理财等都是其业务类型的重要组成。信息时代下,线上金融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繁杂。这些具有较高专业要求的业务给企业的管理和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对商业银行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易引起相应的经营风险。新时期,商业银行应多措并举,结合金融创新的全新要求,最大限度地消除业务操作中的风险,提升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益。在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中,商业银行首先应对自身的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及其应系统考虑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从调节经济、信用创造、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等层面进行业务梳理,在业务梳理中,应综合考虑各类型业务特点,如在负债业务中,应系统考虑银行自有资本、长短期借款等内容;而在资产业务中,应重视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的控制。其次商业银行应最大限度地保证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例,银行工作人员在接到贷款申请后,需规范开展贷款调查和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工作,然后按照贷款审批、借款合同签订和担保、贷款发放、贷款检查、贷款收回等流程进行管理,确保业务操作的规范性[3]。最后,银行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应不断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最大限度地控制商业银行业务操作中的人为风险。在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职业素养提升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专家讲座、培训活动,在提升其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打造一流的管理团队,消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问题。
(四)实施商业银行技术风险管理
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为商业银行发挥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其在创建线上金融业务模块基础上,有效地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中资金、资源的流通速率,其有助于节省商业银行运营成本,提升银行的整体收益。金融创新背景下,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发展中的作用,享受商业银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红利,还必须注意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风险控制。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信息技术在自身业务实践和信息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应重视计算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升级,选用先进的信息设备搭建平台开展工作,确保银行业务的高效、顺畅开展。另一方面,对于银行工作人员而言,其不仅要掌握扎实的金融知识技能,而且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应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务管理的影响,系统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深化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金融业务实践中的应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对银行金融业务的积极作用,提升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效率和质量。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数字化活客战略,搭建数字化智能平台,对相关客户进行信息整合,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收入状况、资产配置等进行金融产品推荐,实现个性化营销。借助信息化手段,还可以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增长率进行分析,对流失率等进行风险预警。此外,信息安全是影响商业银行线上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其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和经营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新时期,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管理中,还应注重信息风险的有效控制,确保商业银行的数据安全与企业形象。
五、结语
以金融创新引领业务的持续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发挥具有积极作用,其能从业务实践、经验管理两个层面出发,实现商业银行业务拓展与各项风险的有效控制,并借助于创新技术手段提升业绩,促进银行整体效益的提升。金融创新背景下,市场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而言,其只有深刻认识到商业银行风险内涵特征和风险防控的机制,系统分析银行在内部管理、管理制度、主营业务、信息技术等层面的风险,优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环境,构建全新内控管理体系,并在消除业务操作风险的基础上,控制信息技术应用风险,这样才能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质量,弱化风险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而在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的基础上,改善商业银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商业银行的战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光林,蒋伟.数字经济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机制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1(05):37-44+54.
[2]蒋秀才,王彬华,高峰.大数据驱动的信贷智能决策实践与展望[J].中国金融电脑,2021(05):47-49.
[3]罗春婵,秦康江,王思雯.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效率变化分析——基于Super-SBM-Malmquist模型的测度[J].北方金融,2021(04):3-7.
作者:鞠原 单位:中国银行南京鼓楼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