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1 16:13:34
序论:在您撰写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思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政权运转的物质基础,与其息息相关的管理国有资产,还是我国行政单位管理财务部门的基础工作与构成部分之一,针对我国治理系统的完善方面,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现实意义重大。近年,随着各地方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种类大幅度增多,科技含量也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增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单位资产管理也出现了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管理国有资产的新型问题,按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条例的颁发,本文展开了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明显管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从而推动行政单位的高效发展。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含义、内容和目标
1.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均属于公立性组织,因此其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包括能够以货币准确计量,且所有权归属国家,由行政事业机关行使占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的各种含有经济属性资源的总称。国有资产的管理指的是行政单位全权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行的管理权及所有权,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资产收益的享有、处分等进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统称。行政单位管理国有资产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运用、资产处理,及其一系列预核算及监管工作。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的是政府分级进行监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占用并直接支配的管理体制。
1.2资产管理目标
保证履职。要坚持为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物质保障前提,切实保障机关单位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配置科学。要坚持资产配置符合公共财政管理要求,做到科学配置、合理配置、规范配置。使用有效。要坚持立足实际需求,以资产有效使用为基础,确保资产有效配置、高效使用。处置规范。要不断完善规范处置程序,从资产报废、资产处置审批、资产处置收入管理等重点环节入手,并通过健全完善资产处置公开公示制度,按照市场化处置程序,确保资产处置的公开化、透明化。监督到位。健全完善由财政、预算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全员参与的资产管理监督体系格局,同时将内部监督同财务、审计监督同步实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国有资产中的一系列问题
2.1原始账实不符,追究责任困难
现如今,有些行政单位因体制延续变革造成了历史遗留问题,主要体现在资产账实不符,难以追究责任。如:原先单位选用的集资房屋建设,但因土地的使用权归于国家,或者撤建单位以前的国有房屋建筑,完成建设的房屋归于个人,或是撤出原先的房屋建设,但是没有进行专业审批手续的办理,由于,几十年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并无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资产管理工作也无法确定第一责任人,没有按照资产的核销管理流程及时办手续,导致资产出现了不存在的事实,但在单位的账目上仍有此类资产的存在;再如,由于管理因素所产生的问题,原先购置的照相设备、电脑等国有资产因全过程管理跟踪不完善,申领、延续使用、日常保管等资料不全,应该对已经销毁的资产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尚未办理,造成虽说有账可查,但是实物已经找不到了,更别提找出第一责任人,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原先办理的人员已经退休或者死亡,当前无法办理核销审批手续,因此这些资产始终处于挂账状态,造成账面上的资产数量逐渐积累,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数量,导致盘点人员开展工作非常困难。
2.2内部管理机构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清晰
在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基本上没有专职机构负责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且存在资产管理职能多头交叉,往往存在“谁都可以管,实际无人管”的现象。在具体工作中,单位大多比较关注资产的分配,对资产的后续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首先,由于没有专职机构负责统计本单位资产存量数据,在资产购置环节,在没有综合考虑单位现有资产配置情况下,资产管理人员往往根据主观意愿设定资产购置计划,大概率会发生多次购置、重复购买的问题。其次,在资产使用环节,由于新购置资产时未能充分考虑实际工作对资产的特殊需求,造成达不到实际使用要求,经常会出现新购置资产配置即闲置的问题。再次,在资产处置环节,由于资产现状底数不清,极易造成资产未达到使用年限提前闲置、报废等问题,从而引发资产使用效率低、过多闲置、损耗流失等人为造成的浪费。单位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由于企业尚未设置互相制约、互相监管的管理账实组织,也并未安排专项管理者落实相关工作,这些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单位管好资产,确保资产的安全性、资金高效运用的一大难题,最终造成资产的管理效果不佳。
2.3管理权和使用权不一致,造成权责不清晰
在以往的管理方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大概率存在资产管理权和使用权不一致的现象,致使单位内部机构资产管理的权责不清晰、不明确,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管理好资产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些资产因特殊原因,可能存在由多个内部机构共同管理,但如果发生资产损坏、遗失等问题,往往会出现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致使资产的非正常流失、损毁。除此之外,在年终开展资产盘点、存量统计时,相关数据分散在各个内部机构,碎片化、零散化的资产数据,极易出现数据统计过程中的重复、漏项,大大的增加了资产盘查清点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呈现出资产有多人管,实际却无人管的现象。
2.4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不能有效衔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全部来自于财政资金,所以在预算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作为基础环节,只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强化衔接,能够有效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但在实际管理中,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为两个独立的科目,两者的有效结合,还需探索和努力,随着政府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还没有科学合理的体系,使两者有效融合,行政事业单位虽然编制了采购预算,但在执行中不严谨,资产配置与处置不能相互衔接,对于闲置资产的交流共享机制不健全,资产的应用效率,需要从基础上,加强规划行政单位的相关资产,完善财政部门的管理规范性、科学性迫在眉睫,提高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可有效避免账外资产脱离监管和闲置,防止资产的流失,改善账实不符的现状。
2.5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还需提高
近年来各地已经推广使用了网络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资产动态管理,建立国资监管信息化平台,实行资产处置线上审批,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全覆盖。该系统的全面运行在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资产清查、年底会计决算报表报送、实现部门间的统筹协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高速增长,政府投资项目中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较为缓慢,造成信息系统资产与实际账务资产部一致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信息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入账不规范,资产数据掌握不够精准,投入国有企业的资产不能与系统有效衔接,完全实现资产购置、管理、处置全流程信息化还较为滞后,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3行政事业单位优化管理国有资产的对策建议
3.1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账面和实务不一致的遗留问题,建议由相关部门,会同主管单位联合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一支清查资产的小组,进行清查计划的编制,还要在社会上聘请资深中介机构,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清理确认的损毁、流失类资产,按照程序进行核销。对能够找到当事责任人的,按照程序依规进行追偿、问责。对无法找到相关责任对象的,应由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并责令加强本单位资产管理,杜绝类似问题发生。完成清理后,责任单位应对清查结果及时确认,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从而实现资产的账实一致。
3.2优化健全机构设置,合理分配职责
为最大程度杜绝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的权责不匹配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可对内部管理机构职责进行优化,按照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组建综合管理部门,合理构架资产实物、账表、监督等管理部门,牵头抓总做好日常资产管理。同时,清晰划定内部机构内部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职责,围绕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清查等重点环节,指点专职负责人,按照履职要求、岗位职责详细确定专职负责人工作职责。按照内部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逐级审核的垂直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效率,提高管理质量。除此之外,安排资产性质,依类划分管理标准,打通预算和资产管理直接的联系,形成同部署、同安排、同管理的格局,有效防止资产配置不科学、不按规定私下处置等问题。
3.3完善管理制度,明晰权责界限
财政部门针对国有资产管理,陆续修订下发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及办法,对完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规范管理资产,提高资产配置合理性,提升资产的安全完善,积极保障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了遵循,各行政事业单位可围绕资产配置、资产使用管理、资产核销等关键环节,逐一结合单位管理实际,逐项健全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流程,明确划分科室、人员权利和责任,从制度建设层面形成规范约束体系,为本单位资产高效安全管理保驾护航。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资产的种类合理划分,按照其资产的特殊属性,分类开展管理机制的制定,具体如下:房屋、土地:房屋及土地作为无法移动的是固定资产,有关这方面资产,需要对二者产权产证资产加强管理,并将数据资料保管与转交工作合理做好。车辆:单一价值高,且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也是单位的重要资产,对于此类资产,应重点围绕车辆产权资料管理和日常使用记录管理,做好相关工作。容易流失的资产包括照相设备、笔记本、录音设施等:针对这些资产,单位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并强化管理,避免出现个人将以上公用设施私自携带的情况。在资产满足报废条件时,需由技术人员进行鉴定,然后交给专业单位进行综合核销处理,处理产生的经济上收入需上交。办公设备、打印设备等:属于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资产,应由明确的使用人落实管理工作,并合理开展定期盘点工作,及其记录使用变动。针对与报废条件相符的设施,需由企业综合回收后处理。办公家具:此类资产具有很长的应用周期,且一般不发生流动,应把重点放在实物的有效存放及合规报废处理。其他没有提出的资产:需要按照企业的实况,对资产价值与流动性给予重视,对应针对管理制度。
3.4强化资产与预算管理融合,促进两者有效衔接
各单位应该深刻的认识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有效结合所带来的强大管理效能,只有合理规划资源分配工作,并进行资产配置的科学编制,才能给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从而实现预算编制可以操作性增强。以此为前提,提升预算制度的制约力,并增强预算的执行能力,以此来辅助企业降低反复购置资产或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证资源的配置效果与资产实用效率提升。
3.5优化资产管理监督,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各单位可以从具体管理流程入手,不断实现管理流程的精细化。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按照前、中、后三个阶段不断完善资产信息化管理。在事前管理阶段,各单位在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基础建设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将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统筹嵌入整个信息化管理系统,旨在有效实现资产动态运行和资产静态数据的有效衔接。在事中管理阶段,可以重点围绕资产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确保其规范使用信息技术,全面准确统计资产相关信息,实时开展资产管理趋势分析,为形成规范、合理、精细的资产管理统计表册和管理指标控制体系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同时,应重点关注专用设备、房产等资产。比如专业设备,要在系统中明确登记现有数量,还要精准的判断其使用现状,以做到准确分析此类设备的资产价值,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质量。在资产管理事后阶段,应及时发现总结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薄弱环节进行全面分析,以持续改善单位的资产管理模式。
4结语
总之,目前,行政单位在管理资产的工作中仍具有一些问题存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思考,重点关注了资产管理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内部管理机构现状、管理制度建设、管理人员培训教育等方面,对应提出的问题,逐一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对策,希望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进一步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参考文献
[1]刘春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1(12):3-4.
[2]林恬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J].纳税,2021,15(33):150-152.
作者:狄维军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