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双循环下制造业成本管控探究

时间:2022-10-10 14:03:27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双循环下制造业成本管控探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经济双循环下制造业成本管控探究

一、双循环背景下制造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经济双循环的新格局下,企业面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制造业市场被最大限度地开发,竞争压力持续增长,想要在荆棘丛生的市场中找到一条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路径,就要在应对新环境的时候,及时做出调整。制造业企业面对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重改革,要打通国内的流通环节,开发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让消费转变成再生的开端。

(一)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双循环经济格局对国内市场需求侧和供给侧进行改革,企业要想占领更多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企业效益,就要从成本控制入手,节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盲目扩张是制造业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想要获得更高经济效益的惯性手段,此阶段多数企业着眼于眼前的经济效益,重视当前产品市场销售份额,在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线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及精力,致使企业成本失于管控、资源配置失衡、模糊了战略视线,生产经营风险由此滋生。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发展,过去粗放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市场,坚持传统模式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需求侧的改革会极大程度地制约产品销售,企业要根据当前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新企业战略,打通获得经济效益的最佳路径,从研发伊始严格把控成本,树立高度的成本管控意识,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2]。

(二)成本控制系统落后

双循环的新经济格局要求企业要节约资源、节约成本,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因此如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涵盖原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成本控制贯穿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成本控制的优良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成正相关,成本控制体系搭建已经成为不可违逆的企业发展共同趋势,搭建并优化升级成本控制体系,把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的过程,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执行成本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存在执行漏洞,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没有,企业没有成本控制相关的组织机构,单方面地向下传递指令,例如生产成本要降低几个百分点、财务支出要控制到什么水平、销售业绩要达到什么指标等,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全面的控制措施。忽视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成本控制工作实操过程马马虎虎,企业经济效益难以达到预期,这是当前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部分制造业企业存在的管理缺陷。

(三)成本数据系统不成熟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成本控制是一种动态控制,需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进行监控,及时指出或预测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对策,不断调整成本控制策略。面对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供应侧与需求侧双重改革,供需变化发生巨大改变,制造型企业要看清市场需求,并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中长期生产计划,从而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成本控制的工作要有前瞻性,要具备预判功能,同时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的动态控制意识。但是不难发现,部分企业都是在风险发生后进行补救工作,做事后诸葛。这是因为成本控制工作被财务部门“一手操控”,财务人员本身不能扎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只能单纯地提供财务报表以及数据,并未建立起成熟的成本数据系统,成本管控过程无法实时收集信息,涉及生产经营的重要问题不能及时提出,事后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成本管控工作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预先管理的作用。

(四)企业部门之间的无形壁垒

成本控制工作的展开不是企业某个部门的“单独行动”,成本控制工作的伊始到结束都需要企业各个部门联动完成,例如,物资部采购物资,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制约生产制造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生产质量,采购物资质量差,生产出的产品不达标;采购数量不足或过多,会造成原料供应不及时或者原料积压,生产部门的产出能力以及产出的产品质量又会影响销售部门工作的展开,一环扣一环,无论是企业哪个环节出现偏差,最终都会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只有搭建企业部门的沟通渠道,实现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信息互通才能将成本控制的优势有效发挥[3]。然而部分制造业企业存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或者部门独立运作的情况,缺乏相互协作的意识,配合水平低下或出现问题后踢皮球,在此情况下,财务部门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成本控制过程散漫,成本控制工作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最终制约企业发展。

二、双循环背景下制造业成本管控措施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发展,使得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升级,国内由此提出适合本国市场经济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制造业企业要想从容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问题,适应新经济环境,避免企业在运营上出现风险缺口,就要适应环境,从企业自身改革开始,优化成本控制体系,发挥成本控制的优势,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促使企业朝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行。

(一)从产品设计上进行成本控制制造业产品成本主要由产品研发、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人工成本等构成。产品的精确定位是制造业生产制造的第一环节,产品设计工作包含新产品的研发、已有产品的升级换代等,然而对研发的资金投入很难准确地进行量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也很容易忽略产品研发环节。

1.产品研发上的成本控制

制造业企业产品的精确定位能够确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迅猛发展,消费者购买的速度赶不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更是为了保持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同行竞争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后续的发展蓄力。研发新产品不是简单的无中生有的工作,盲目研发新产品不仅会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还会导致企业重心偏移,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新成本研发需要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从而实现从产品研发源头就开始施行整个项目工作的成本控制。企业产品研发部应从概念产品、项目确立、市场调研、预算管理、项目预期收益、风险分析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结合市场最新动态,内化双循环经济的内涵,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及同行业竞争者的产品研发趋势,找到企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对新产品的研发合理定位,对原料选取和市场售价进行预估,在产品研发的源头就对将来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做成本预估,以此规避企业运营风险,降低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

2.产品优化升级上的成本控制

技术创新导致产品的迭代优化速度以天计算,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引导着消费者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高要求进一步推动技术的改革创新。企业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往往在市场中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对该类产品的优化改良升级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还能使该产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本控制在产品更新换代的过程中也有迹可循,首先,产品更新换代在前期的概念产品、项目确立、市场调研、预算分析以及后期生产线的搭建等方面不需要重新投入人力和资金,但并不意味着产品更新要盲目进行,产品更新换代以后是否依旧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是否可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否能够获得更好的销售业绩等问题需要做好调查,盲目进行升级优化工作,后期达不到目标说明产品的更新换代没有意义[4]。其次,产品升级换代要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生产制造的实际情况优化生产线。最后,产品的迭代升级尽量考虑使用原材料,避免已经购进的原材料浪费,把循环经济全面落实到工作中,严格控制成本。

(二)从生产原料上进行成本控制

双循环经济格局要求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在生产制造时节约资源。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占据成本控制的大部分,可以从原料采购、库存管理以及滞销库存等方面入手,把原料的成本拆分细化成多个部分,保证成本控制工作有序进行。

1.控制采购原料成本

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调查,货比三家选出质优、价低、货源稳定的供应商,为后续生产续航,但也应避免供货渠道的单一化,至少准备两到三家的供应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供货不足的问题,最后在与供货商签订相关合同时,应让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对合同进行综合评估、协同签订,保证供货原料的万无一失。

2.控制库存管理成本

制造业企业往往会存在大量库存,这主要是因为原料购进以及产出产品的库存积压,库存管理就必然伴随着一定的管理成本,如人力资源、安保工作、消防工作以及库房存储等,要想在这一环节节约成本,就要想办法消除库存,减少库存积压。督促库存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合理制定库存标准,及时汇报库存动态,协同生产一线以及销售前线,及时汇报库存过量或不足的红线,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控制滞销库存成本

滞销库存处理是制造业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的研发、市场上竞争产品的争相上市,必然会导致老旧产品没有市场,库存层层积压,最后变成滞销货物,这些货物大量占用企业资源,同时滞销货物是在原有商品价值上生产出来的,最后贬值甚至呆滞,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控制滞销库存是成本控制的一部分,单靠库存管理人员达不到控制库存的目的,需要采购部门与销售部门的协同工作,库存管理人员做好库存盘点,生产部门及时沟通生产情况以及销售部门及时汇报订单情况,做到信息及时沟通,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互联,避免因客户订单取消、生产技改或库存积压等原因造成滞销库存,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三)从生产环节上进行成本控制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流程复杂,包含原材料投入使用,生产产品的单位时长,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效率等方面,成本控制是一个覆盖面广且精细的工作,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求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做到精益求精,严格控制成本,避免浪费,实现企业原料废料的循环使用。

1.投料控制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生产之前,应组织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把原材料的使用标准化,这对企业物资的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少原料生产多少成品,一目了然[5]。在生产过程中派遣人员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监督控制,严格按照每一种原料使用的比例,精确控制原料使用,及时发现生产流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误差,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工时控制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流程除去机械化的流程以外,还存在人工流程。人力资源的控制一直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成本控制,需要对企业各个岗位的员工及时进行技能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知识传授,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机地抽查考核生产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能力,最后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惩罚奖励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3.设备使用效益控制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制造业企业的生产也逐渐普及机械化的流程,工作人员只需要定期检修、更新升级,相比之前单纯地使用人工时更加精细化,相应地减少了人工成本,但是机械化流程有利有弊,人有能动性而机器没有,设备在运转过程中需要耗费各种无形、有形资源,如何调试设备,使设备保持在效率高、耗能低、损耗小的最佳状态是企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工作,把双循环经济的内涵转变成生产过程的实际行动,实现有形、无形资源的循环利用,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

(四)从人工成本上进行成本控制

国内人口红利期已经成为过去,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都是制约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难题,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制造业企业需要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不断进行调整,加大对人员的管控,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优势,以期达到绩效考核的目的。

1.提高劳动力生产率

要想提高生产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必须从时间和技术或者说熟练程度入手,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生产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使员工树立时间意识,并且绩效考核应与员工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挂钩,薪资分配要按劳分配,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既能激励员工创造更高的企业效益,还能达到人力资源上的成本控制。

2.生产流程机械化

机械化的工作流程早已随着技术的改革创新习以为常,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既节约人力成本还能让生产流程精细化,同时设备不同于人工作业,设备24小时不停,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生产的效率,并以节约成本的方式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1,37(1):1-19.

[2]李猛.新时期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16-25.

[3]沈国兵.疫情全球蔓延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经贸发展的困境及纾解举措[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1):1-13.

[4]徐伟.基于制造业财务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分析:以钢结构制作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1(10):149-150.

[5]姚宗玉.基于成本控制模式下制造业国企的精益质量管理:以HJ制造公司为例[J].市场论坛,2019(3):10-13.

作者:殷燕 单位: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