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14:36:01
序论:在您撰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途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及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并服务技术技能人才的终身教育。高职院校要主动融入地方社会发展,加大产教融合推进力度,积极推动由校企合作向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的全面校地合作拓展,保持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同频共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新模式、新技术不断迭代,产业端急需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学生需要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是必然,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创造的本领。
1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意义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的特点是创造性的实践。创造性来源于多种知识的综合,来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创造的能力[1]。当创新创造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在教育实践中,那么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的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成效将更加突出。
1.1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大的区别就是普通教育围绕学科知识体系传授知识,职业教育围绕职业技术技能传承创新的技术逻辑进行教育[2]。专业知识的学习到创业需经过三个转化,即知识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创新创业经历的“三个转化”正是按技术逻辑展开的,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又促进创业实践保持创新活力。创新创业实践的转化思路增强了高职院校对技术逻辑培养方式的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引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可以推动高职人才培养快速进入技术逻辑通道,还能够培养出适应产业快速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1.2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可以构建“技术创新+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的丰富实践体系。创新创业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将技术创新与生产生活紧密对接,既要满足项目的创新性还要满足市场的可行性,让学生明白技术如何落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服务生产生活。创业实践的过程由三个阶段构成,从项目的选择到模拟创业再到成活运转,三个阶段顺序发生,承上启下[3]。从市场调研作出项目选择到小规模的产品开发试产试销再到组建团队进入市场竞争,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市场调研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组织能力等。
1.3推动校地合作内涵的深化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产业的跨界教育,产教融合是方向,从校企合作到面向地方政府和部门、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各类对象拓展的全方位校地合作。各类主体只有在合作中满足期待,才能让合作持久深化。高职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可加速知识创新转化为技术创新,将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在企业中转化,助力企业转型发展。在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中了解产业发展的痛点,师生创业团队针对产业发展中的不足选择创业项目,开发新产品,推动产业的整体发展。创新创业实践满足了政、校、企各方的合作诉求,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有效地深化了校地合作内涵。
2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部分,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创业知识,了解创业精神,掌握创业规律,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创业能力。考核一个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与层次的指标基本上体现在创业实践上,如学生的创业率、创业大赛获奖的层次、大学生众创空间(创业园)的级别等。各高职院校大部分措施和遇到的问题也基本相同,在创业实践上都加大了投入。
2.1“专创”理论上融合,创业实践精英化
多年来,高职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一直较低,造成社会和学校认为创业属于少部分有能力、有资源的学生,即便学校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将创业基础课排进课表,作为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但基本都停留在理论说教层面,总结经验也是称其为“专业+创业教育”。对于部分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大多数学校是通过创业学院或主管部门重新编制“创业班”,以班外班的“精英班”模式继续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其他的大部分学生则进入传统的专业实践环节。如果说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了“专创”的“貌合”,在实践环节表现出的是真正的“神离”。
2.2创业大赛红火,创业项目脱实向虚
创业大赛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创意想法,也可以将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展示,有助于提升创业成功率,起到很好的实践育人效果。随着一批优质校、示范校、双高校评比指标中列出了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获奖情况,高职院校对创业大赛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出台政策并给予人财物的支持,但面临学生不了解市场需求、项目枯竭等情况,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名次,不少学校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包装,组织一批演讲水平好的学生“背赛”,项目与实际脱离。同时,各级各类的创业大赛层出不穷,培养出一批学生成为“比赛专业户”,忙于穿梭各比赛现场,不为创业的结果只等比赛的结果。
2.3创业帮扶资源丰富,“创客空间”空置
各高职院校为体现对学生创业的重视,并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帮扶,建起了“大学生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或“大学生创业园”等“创客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空间。“创客空间”从一开始提供的免费物理空间到配套支持政策、配备导师,再到引入创投资本,提供一站式服务,共享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也实现了从1.0到2.0,再到3.0、4.0的迭代。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率没有明显提升,不少的“创客空间”不是空置就是变成了“二房东”。在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方面,各种叠加的创业帮扶资源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3校地合作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路径
根据赵延忱在《民富论》中的表述,创业本身就是实践,必须在“干中学”,创业最通俗的表达就是“弄个东西卖出去”,其关键就是“弄个什么东西”和“怎么卖”[3]。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魂”与“根”,“魂”是大学生具备的创业本领,“根”是创业项目的生命力。“魂”的能力需要在创业实践中不断增长,“根”的生命力需要在满足市场需求中验证。校地协同共建产教融合载体,让教育链和产业链对接,创新创业也可以走出校门,走进产业,让“魂”与“根”在市场运行中得到锻炼,得到验证。
3.1依托企业学院,共建“专创融合”实践平台
企业学院的建立是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企业学院是学校与知名企业以相关专业(群)为依托,围绕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内容开展的合作共建模式[4]。发挥企业学院深化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平台作用,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技术研发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让师生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日积月累中增强学生“魂”的本领。高职院校在加强企业学院建设中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技术需求和创新创业需求,可同步推进各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专业技术实训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实现专创的实践融合。
3.2依托产业学院,共育创业实践项目
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是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赋能的有力抓手。通过专业或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链,实现多专业交叉融合,支撑同一产业链多家企业发展,将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训实习实践、学生创新创业、企业服务科技创新功能有机结合,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通过产业学院建设,让师生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到产业发展状况及不足之处,以入链、强链、补链的方式培育新的创业项目。依托被市场证明的有效需求,产品产生的创业项目才有“根”的生命力,同时通过新项目的培育也可以推进产业技术不断创新迭代。新产品开发源源不断,产业学院才能真正成为产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源头活水,实现创业项目脱虚向实。
3.3依托职教集团,共建创业孵化基地
组建职教集团可以整合、开发、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组建的职教集团绝大多数属于多元合作职教集团类型,即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企业与政府部门、行业学会等多种性质的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组成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6]。职教集团实现了多个学校和多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联结,依托职教集团共建创业孵化基地,打破以往各学校独立建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物理空间的局限,将创新的内部、外部要素与资源有效地链接和循环流动起来,实现开放式整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组建跨专业、跨学校优势互补的学生创业团队,集团提供的帮扶资源可以让学生创业项目在最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有效的测试范围内、最小的试错成本下得以实验,从而保证创业的成功率,促进创客空间“活”起来。
4结语
实践教育是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通过产教融合平台进行“专创实践”的深化融合,构建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不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提高服务贡献度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延忱.大学生创业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1-52.
[2]彭振宇.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19,17(9):9-12.
[3]赵延忱.民富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4]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推进苏州市职业院校企业学院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8-03-29)[2022-04-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EB/OL].(2020-08-11)[2022-04-20].
[6]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类型与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34):8-11.
作者:张芬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