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课程研究

时间:2022-10-09 13:39:09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课程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浅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课程研究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当前,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培养途径。例如,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知识讲座,培养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进校企合作等。事实上,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建设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贾建锋、侯彦博、梁晴等人在《个人—环境匹配视角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一文中指出,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大学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汪泽幸、何斌、刘超等人在《基于课程改革的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一文中指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需从多方面进行,其中恰当的课程改革可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2]。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分别以“三个坚持”“四个强化”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各高校都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本研究希望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以大学生合作精神为切入点,探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以及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创业课程,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各大高校越来越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换到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之中[3]。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含实用的理论基础

创业是个体的一种实践行为,但是实践离不开理论基础。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课程必须包含实用的理论基础。创新创业课程需要从理论层面回答学生的以下问题。什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当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环境如何?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与能力?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等。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创新创业课程应与大学生自身专业课程密切结合。以大学生自身专业课程为背景,能更好地寻找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严重的问题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而荒废自身所学专业[4]。中国青年网的调查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都选择了传统、复制性强的行业[5]。说明大学生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过于浅薄,并且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脱离了自身专业,不能将自身专业应用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将自身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例如,刘俊燕、路美弄等人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教育融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所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之间是钥匙和锁的关系,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是无法向前迈步的,缺了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就像是没有基石摇摇欲坠的房子。

(三)课程形式多样

创新创业课程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实用性、创新性、互动性就显得远远不够。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创新创业的氛围之中。例如,开展基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创新创业课程,以课程指导项目实施落地。

(四)课程具有超前性与引领性

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引入新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法,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应该与时俱进,甚至具有超前性。创新创业课程在遵循超前性的原则下,也应遵循引领性原则。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以成熟的教学改革成果和专业的教学标准为指导原则。

二、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

创新创业精神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之一,而合作精神是创新创业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6]。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内容。高校可通过开展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在遵循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的基础之上,设立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主要课程之一。

(一)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课程主要内容

从课程设置的目标出发,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结合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设立原则与目的,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从理论层面上。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应该回答学生的以下问题:1.什么是大学生的合作精神?2.大学生合作精神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是什么?3.如何培养自身的合作精神?4.如何寻找合拍的创业伙伴?以及其他学生关心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等。第二,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应与学生自身所学专业相关。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而言,课程应结合学生自身所学的专业背景而制定相关的匹配的内容。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内容设计应以学生自身的专业教育为背景,将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合理地结合起来。例如,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内容可以设计为让学生之间3~5人自由组队,利用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创建一个小型的聊天室。这样的课程设计,既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可密切地结合学生的自身专业,学生则能从中体会到课程的乐趣与意义。

(二)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课程目标

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以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第一,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大学生的合作精神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内容[7]。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更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在校期间,要学会如何与同学、老师合作;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家人、亲戚、朋友合作,甚至要学会与陌生人合作。第二,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对大学生而言,资源、平台、专业知识等必备的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因此,合作创业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方式之一。第三,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实践目标在于通过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打造一支或更多支成熟的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队伍。(三)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授课形式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应该更注重课堂的互动性与创新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更好地掌握合作精神相关知识,更好地掌握合作的技巧,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第一,采取多名教师授课形式。不同于传统课堂中一门课一位授课老师的教学模式。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采取多名教师授课的形式。在高校中,辅导员、专业课教师、高校合作企业的负责人等,都可作为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教师。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第二,采取多种形式授课。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而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应注重实践教学。社会调查、课程实验、创新创业实践[8]等,都可以丰富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形式。

(四)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考核形式

不同于传统课程常见的笔试考察方式,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考核方式,以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采取“赛事实践+理论学习”的考核形式,在理论学习结束后,以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类体现创新创业能力的比赛结果作为课程的考核依据。根据学生作品的获奖级别给予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通过校内答辩的形式考核,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分组成立学生团队,各团队表演项目,以项目展演的结果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成绩。三、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的作用合作精神是创新创业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创新创业精神又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之一[9],因此,提高大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大学生合作精神,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人在创新创业的知识与能力、创新创业相关资源、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力量是有局限的。团队合作可以帮助个人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阻碍。一方面,在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层面,合作可以有效整合团队成员的综合能力,使团队成员的能力发挥达到“1+1>2”效果。另一方面,在合作精神层面,当创新创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扶持。因此,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作用显著,具体表现在:

(一)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

(二)多教师授课、多形式授课的授课形式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用手段。多教师授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学生从不同的教师身上汲取自身所需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整合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创新创业过程中重要的知识与能力[10]。多形式授课可更好地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寻找与自身创业观念相同的伙伴,并将彼此的观点提炼与完善。这既有利于寻找合拍的合作伙伴,也有利于在不同观点的互相碰撞中形成新的创业思路。多形式授课还能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11]。在社会调查、创新创业实践等授课形式中,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创业过程,寻找自身在创新创业中的短板,从而更有目标性地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超前性与引领性兼备的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催化剂。新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法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迷茫甚至恐惧心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创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想法。因此,在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中,采用新的培养理念与培养方法,想办法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享受创业的魅力,助力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四、结语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的研究分析,提供了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的理论依据。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可以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须具备的合作精神,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中作用显著。但是,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而言,大学生合作精神养成课只是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因此,完整的课程体系构建将是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贾建锋,侯彦博,梁晴.个人-环境匹配视角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计[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1(12):142-144.

[2]汪泽幸,何斌,刘超.基于课程改革的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J].纺织科技进展,2018(9):56-58.

[3]刘玉.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重庆:西南石油大学,2017.

[4]杜先颖.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8.

[5]易高峰.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J].中国高等教育,2018(17):53-55.

[6]王国川.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8(22):101-104.

[7]金秀岩.论高职数学课程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教学刊,2018(22):178-180.

[8]李钰田,郭建文.“赛事实践+理论学习”教学模式的课程多维考核方法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2(4):126-128.

[9]高技师.课程思政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汽车教育,2022(5):98-99.

[10]汪英晖.我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18.

[11]刘俊燕,路美弄.创新创业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融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3):82-84.

作者:郑海云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美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