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育途径研究

时间:2022-10-09 12:57:43

序论:在您撰写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育途径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育途径研究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关键时期,我国对于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高职院校开展契合于社会发展的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创业热情,为创新型国家输送与之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双主体育人为基础,以岗位成才为路径,其“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特征及基于专业教育开展的运行模式,能够保障高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行,同时将双创教育与企业需求、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因此,本研究对比国内外双创教育开展情况,探究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与双创教育的内在联系。并以本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深度剖析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育现状,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探讨基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开展双创教育的有效培育途径,以期为同类专业开展双创教育提供思路借鉴。

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内涵

中国作为世界工业强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来培养市场所需的创造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中国特色学徒制以校企双重主体育人为根本,以“学员”“学徒”双面身份为保障,以职业成才发展为途径,是一种崭新的深化职教工学结合培养形态。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将教学与生产相融合,课堂与岗位相呼应,使学生“走出去”,企业“引进来”。实行双导师制,建立专兼融合、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师团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核心竞争力,促进校企沟通,实现资源共享。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情况海外创新与创业教育相较于国内开始时间较早,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初,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教育系统体系,也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而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也在不断摸索中稳步发展。

(一)国外发展现状

以美国百森商学院为例,它拥有一整套关于学生双创能力训练的完整课程体系,并且具备相当的前瞻性。课程所对应的教学大纲,帮助学员迅速地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该学院配备了一支由专业教师、企业高级主管、风险资本家等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人员构成的师资团队,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双创质量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初创于80年代末,许多学者在不同阶段提出了多种有价值可供参考的思路。如2009年,吴海波阐明了关于高校双创教育的“16G体系”,建设与多学科专业相匹配的双创孵化基地,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知识基础和专业指导;王恩德于2013年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带有开放性的特征。在不断探索中,部分院校也取得了相应的显著效果,如清华大学等,以创新竞赛促进并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复旦大学通过提供相关实践教学,对学习者的双创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加以提高。近年来,尽管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在校园硬件设备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探索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改进,但因为高职学生的自身特征、教育模式限制等因素,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的能力仍具较大提高空间。

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情况

海外创新与创业教育相较于国内开始时间较早,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初,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应的教育系统体系,也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而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也在不断摸索中稳步发展。

(一)国外发展现状

以美国百森商学院为例,它拥有一整套关于学生双创能力训练的完整课程体系,并且具备相当的前瞻性。课程所对应的教学大纲,帮助学员迅速地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该学院配备了一支由专业教师、企业高级主管、风险资本家等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人员构成的师资团队,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双创质量以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二)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初创于80年代末,许多学者在不同阶段提出了多种有价值可供参考的思路。如2009年,吴海波阐明了关于高校双创教育的“16G体系”,建设与多学科专业相匹配的双创孵化基地,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知识基础和专业指导;王恩德于2013年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带有开放性的特征。在不断探索中,部分院校也取得了相应的显著效果,如清华大学等,以创新竞赛促进并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复旦大学通过提供相关实践教学,对学习者的双创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加以提高。近年来,尽管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在校园硬件设备配置、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探索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改进,但因为高职学生的自身特征、教育模式限制等因素,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的能力仍具较大提高空间。

四、高职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高职院校特别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发展情况,本课题组针对学生对双创教育了解程度、参与意愿、实现方式等方面对本系在校生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556份,回收535份,有效率达96.4%,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双创培育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双创意识欠缺,创业意愿不强。调查中问及学生对双创教育了解程度及毕业后规划等问题,32.7%的调查对象表示对“双创”有一定了解,67.3%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然而,当问及“毕业后规划”问题,仅有8.1%的调查对象选择自主创业,12.5%选择工作后几年考虑创业,34.7%选择专接本,36.9%选择直接就业,7.8%调查对象无明确规划。可见,高职院校学生双创理念不够清晰准确,多数学生创业意愿不够强烈。一是缺乏创新创业常识。大部分高职院校虽已设立相应课程,但缺少一套完善的双创课程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创业方向指引和技术支持等服务。二是高职学生身处学校,与外界社会环境接触较少,在适应社会环境及资源整合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同时,由于对相关扶持政策不甚了解,对财经形势变化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学生在创业项目筛选上常常短视,缺少发展战略眼光。

(二)创新思维局限,实践参与度低

调查中发现,仅有33.1%的调查对象参与过“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说明目前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以相关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和普适化创新能力训练为主,较少亲身参加创新核心能力专项实践。部分高校供学生进行双创校内实践的平台较少,学生与提供技术指导的校外企业指导老师亦缺乏交流,导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项目创新性不高,使不少项目多停留在想法阶段,无法深入实施落地孵化。

(三)双创课程形式单一,教育体系不完善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内各高职院校陆续开创了形式多样的双创教育模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弊端。一方面,“双创”教育体系有待完善,许多高校缺乏完整的授课体系,只在原有教学模式框架内设置单一双创内容课程,从而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未配备专业从事“双创”教育研究的教师进行授课,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联系不紧密的现象。

五、高职院校双创培育路径探索

(一)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升双创内驱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实施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双创教育进程,首先应塑造学生“双创型”人格,即唤起创造意识
、激活创造潜力、培养创业兴趣,提升双创内驱力。一是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服务于国家战略,增加拼搏精神和创业意识。二是引导学生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除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创新创业素质,掌握计算机、法律、知识产权等知识,拓宽创新思路,积累创业经验。三是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创造双创实践机会,如创新成果孵化营、职业规划竞赛、创新创业工作项目交流会等,有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牢固创新创业根基。

(二)建构多元化培养模式,优化双创机制

才培养模式设计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在教学实施中,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师傅共同组成双创教育教学小组,负责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养方案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师资培训、教材研发等方面工作,保障了创新创业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的高度融合。由教学主管领导、企业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双创教学质量监督委员会定期对双创教学环节,教育成果等开展评审,以确保创新创业的教育质量和实施成效。以学生为主体,企业师傅提供技术指导,专业教师提供理论支持,成立创业项目孵化工坊,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三)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丰富双创内涵新时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双创课程体系应做到三个相结合,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以及“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结合。一是开设相关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专业课包含创业理论基础、创业心理及创造性思维等理论课程,夯实专业理论基础;设有创新型战略思维、企业管理等选修课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技巧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法以头脑风暴、企业参观、角色交互等方法,使学员分组讨论课程,集思广益。二是开展创新创业讲座。每周定期开设创业讲堂,聘请具有实战经验专家,如拥有资深公司管理、实际运作经历的企业家、企业高管、机构投资者等,在传授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为学生进行务实的创新创业引导与支持。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双创主题活动。如,模拟商战、创新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组建团队,使学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管理协调能力,从而进一步将专业理论所学应用于实践中,真正意义上提升自身双创技能。四是改革双创教育模式,开展双创导师深入系部、班级举办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培育双创项目。

(四)打造高融合孵化平台,整合双创环境区别于以往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社团实践项目等方式,科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性更强的训练环境和方式。学校由合作单位提供外出实习基地、技能指导和专业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学生到公司参观、顶岗实习。学校通过平台建设成立创客空间、孵化器,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带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让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进而自我完善,最后取得提高与发展。确保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优化创新创业的教学环境。校企共建创新研发中心,从企业需求,生产技术难题入手,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项目实战,最终实现项目成果转化并交付企业。校企共建良性双创生态,共享信息资源,实现科技信息创新,科研项目孵化的目的。

(五)夯实专业化教师团队,保障双创质量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双创能力培育需要关注师资队伍的优化。校企合作共建一支由专业教师、企业师傅、经验丰富的创业者等构成的理论知识过硬,实战经验丰富的双创师资团队,并通过不断学习逐步优化,与时俱进。安排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组织参加各项创新创业论坛、研讨会、创新模拟活动以及创新案例分析会议等,积极申报双创科研项目,积累双创实战经验,增强教师双创实践指导能力。选派专业老师定期深入合作单位开展挂职锻炼,提供相关技术指导,亦可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同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明晰岗位需求,掌握前沿资讯,丰富教师双创实践经历,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企业研发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同时可作为兼职讲师直接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与合作企业以横向课题的形式共同研发企业项目,以达到完善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优化双创教学能力的目的。

六、创新“岗课证创”现代学徒制模式促进学生双创能力提升

(一)提升双创能力依托现代学徒制模块化创新

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是调研企业需求岗位,明确职业能力。加强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定期组织团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追踪回访,收集毕业生实习/就业单位反馈意见。及时了解自动化行业动态、前沿科技和人才需求特点,掌握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变化、主要岗位分布及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等,有的放矢地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分解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设置课程模块。依托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模式,根据双创教育课程的特点、市场变化以及学生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写应用教材、制定课程方案、完善科学化的课程体系,使其既满足专业教育需求,又契合企业人才需要。三是校企联合开发项目,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技能点,与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深度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创新研发中心,校企共创良性双创生态,共享信息资源。

(二)提升双创能力依托协作化育人路径的探索

依托学院与长春合心机械有限公司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双方共建曹妃甸合心机器人集企业和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团队带着生产线和产品订单,搭建校内生产线基地,在上海及长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真正实现专业服务产业发展。

(三)提升双创能力依托企业诊所孵化培育依托专业建设的唐山市首批企业诊所,师生团队为企业成功实现由传统行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提供有效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将“企业诊所”作为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服务、人才培养为一身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并依托这些实际项目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提升学生双创能力。

七、结语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双创能力的培育途径应以科学化的双创课程体系为载体,院校专业特色和办学优势为依托,企业岗位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内在推力,以“岗课证创”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开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文平.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构建:课程的视角[J].职教通讯,2021(09):8-14.

[2]谷中秀.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眼视光创新创业教育策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1):60-62+66.

[3]刘宇.“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9):170-171.

[4]黄玉霞,黄武,姚彤佳.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7):78-80.

[5]南海.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1):5-8+17.

[6]崔艳明.浅析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J].商讯,2021(21):179-181.

[7]李俭珊,刘炳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利意识与双创能力的策略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08):42-44.

[8]钟娜娜.关于高校激励高职学生开展绿色创业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1(32):81-82.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081.

[9]刘琼.现代学徒制下职业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J].物流科技,2021,44(11):165-166+171.

作者:朱晨曦; 高丹;韩永成;田超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