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09 11:54:09

序论:在您撰写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引言当前各地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难,成为社会性难题。大学生作为国家的人才资源,始终面临就业的各种挑战。其就业关乎到自身价值发挥与实现,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因素。人才市场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学生就业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面对这一现象,需要高校意识到科学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发挥教学的关键作用,能够在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成为适应国家需求的宝贵资源,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现实意义。

1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概述

1.1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

就业能力起先被认为是个体保持工作的能力,后期随着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修订,就业能力概念发生转变。当前认为就业能力不仅是字面意识,更包含获取新岗位的动态过程。需要具备找到工作的能力,并完成工作。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是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跟随环境改变产生的能力。目的在于要求大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就业过程中发挥、实现自身价值。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人才要求发生变化。对于大学生而言,其自身的就业能力内涵也同时发生变化。就业能力涵盖了各种能力,形成新的维度。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对应的维度,导致就业能力不足,需要高校加强对人才培养,能够保障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发展[1]。

1.2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国内对于大学生培养非常重视,并要求高校做好综合培养学生的工作。从未来就业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的适应就业环境,为后期就业之路夯实基础。创业创新教育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平台,充分将教学内容等合理分配给学生,为学生学习、获取技能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随着外部环境改善,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内容,对就业能力有更全面的认知,减轻未来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压力[2]。新常态下,国家的倾斜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范围,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有推动性作用。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选择,高校也需要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提供专业的教育,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影响因素

2.1意识层面

有效培养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是长期工程,要保持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需要注重实际教学与就业指导的结合,借助教育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当前高校教育实施情况来看,高校教育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较多,但是课程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难以起到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效果。探究后发现,这是因为课程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模式固定,学生缺乏参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了解不足,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粗糙,时间不充裕等问题。大学生无法在教学中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难以掌握就业技能。并且多数的高校大学生对于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缺乏创业的自信心,使得创新创业的学生少之又少,创业存在阻力。

2.2环境层面

尽管国内的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是纵观来看,市场发展仍旧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尽管在高校内能学习知识,但是缺乏就业能力,实践机会少。实际就业时,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需要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的就业空间,但是相关倾斜政策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引导力度不够完善。还需要综合性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2.3市场需求层面

各地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导致教育专业性不足。授课内容离不开教材,无法针对大学生就业内容进行有效指导,指导教育难以发挥效用。大学生对于市场实际需求缺乏明确认知,势必出现就业难等问题。

3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

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技能。两者包含了知识、思维、自主创新等多种能力,只有保证科学的培养原则,才能促进学生个人创业能力提升,从而获得成功。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建设任务需要高校转变就业指导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发现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优秀人才,将创新意识刻印在学生理念中。做到创新与专业结合,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1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核心内容规划

3.1.1树立独立自主的理念

独立自主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人格,这也是保障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基础。创业要求学生具备这一理念,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对事物进行充分地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理念,需要在学生对事物好奇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事物长期坚持与好奇的心态。独立自主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由于创业面临的风险较大,只有具备这理念,才能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案取得胜利。独立自主理念为学生提供清晰的思路,对自身职业道路有明确的规划,便于扫清道路上的障碍,独立完成工作。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走上顺风顺水的职业生涯道路[3]。

3.1.2主动探究与分析的能力

探究与分析能力,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工作中,大学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分析问题,为社会和企业解决难题。对此,高校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个人能力。面对认知以外的事物,也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过长期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能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善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为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3.1.3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业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创业意识。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意识匮乏的现象,就业选择同质化严重,对于自主创业缺乏应有的勇气和自信。针对这一现象,需要高校积极的为大学生提供动力,在教学课程中埋下创业意识的种子。并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萌发,从而基于创业方面,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工作[4]。

3.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需要结合大学生不同阶段,为其制定差异性教学体系。确保培养学生的同时,为其丰富知识框架。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课程融合,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实现专业课程与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吸收。前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框架,逐步带领学生学习和体会创新创业教学。后期在学生面临实习阶段,教师需要在充分探究学生潜力后,明确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针对性的开展指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明确教学走向的基础上,还需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业项目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3.3注重就业指导整体环境的合理优化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则是通过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其专业课程制定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促使大学生的整体能力素养得到培育。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高校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就业观念。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以长远角度看待事业发展。科学的为学生提供思想方面的辅导,保证大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在高校提供的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高校应尽可能打造完善的就业指导环境,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提供优质的指导服务,协助大学生创业就业路走的更远。

3.4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注重师资力量,通过综合为学生进行指导,将创新创业与教学充分融合。对此,高校应加强培养师资力量,在就业指导方面投入更多力量,完善教育师资队伍,给予学生更专业的指导。高校可以引进专业的教师,完善就业指导团队。注重日常教师教学内容质量,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优化,保证大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明确了创业内涵,理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才能够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专业的教育改革。并从实际角度出发,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全面提升。此外,高校还可以定期聘请各行业优秀创业者,为大学生提供讲座,现场为大学生答疑解惑。使大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创业创新的问题,有利于日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高校组建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定期召开学习和培训,对教师能力进行规划,确保教师指导理念不断更新,从而保证教育质量。教师也要增强教育的趣味性,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与师资联合,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意见。

3.5为大学生搭建实践教育平台

为了确保高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强化。需要高效开展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科学完善的规划,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的平台,保障学生日后更好的落实创新创业实践活动[5]。高校创新创业能力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知识外,还可以通过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的机会。高校还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各类实践信息,吸引学生参与实践。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实践,从中获取经验,进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能够树立良好的理念,对未来创业就业有极大的帮助。在高校假期过程中,大学生有较长的闲余时间。高校可以利用平台召集学生参加假期实习,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自主萌生出创业的想法。并通过积累经验,学习到更多的管理知识,应用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高校除了为大学生提供平台之外,还可以与其他的企业和高校联合开展竞赛。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加了解创业知识,从而结合自身想法提出个人观点。学生明确兴趣对于其未来创业就业有重要意义,理论指导也需要基于实践来检验。高校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竞赛与实践,为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课堂。搭建平台并加上教师的辅助,引导学生充分思考、指导学生解决各项难题,促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实践和竞赛中不断提升。通过积累个人就业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某高校针对于科技创新,开展了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建了专门的协会,为创业发展挖掘优秀的创业人才。并对有潜力、创意较好的项目,分配指导教师,确保项目能够入园孵化。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并重视创业项目,增强创新意识,是推动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此外,高校还可以与外界企业联系,建立起合作桥梁,为用人单位提供大学生。用人单位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和机会,使其更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提升个人能力,从而增强实践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背景下,社会经济与就业环境同时发生改变。高校更应该将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培养教育方案。通过落实创新教育,着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并强化内部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创新创业等能力,高校积极开展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质量。使得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就业之余,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性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景春,曹佳欣.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公关世界,2022(03):82-83.

[2]仲旦彦,闫秋羽.个性化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3):123-125.

[3]王风.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J].投资与合作,2021(04):171-172.

[4]龚乐,魏长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6):173-174.

[5]路畅.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法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0):147+149.

作者:吉辉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