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8 11:26:23
序论:在您撰写教师口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及实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针对我校课程开设实际,课程团队进行了一些创新实践,以期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目前,全国各师范类高校基本都在开设教师口语课程,本门课程旨在训练师范生的语音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对普通话口语交际和教师语言进行讲解和规范使用。这门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走上讲台后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师教育模式的专业化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是很有必要的。然而,从1993年高校开设教师口语课至今,由于教育形势的诸多改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碍,本门课程的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就陇南师专而言,全校有13个学院,都设有师范类专业,自办学以来一直将教师口语作为师范生基础性的技能课开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当下就业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15级在校生开始,教师资格证需要参加考试过关才能拿到,要有考试资格,就必须有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而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等级要求也难易不同,如:语文教育、学前教育等专业需要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甲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已经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教师资格证考试也开始侧重教师技能的培养和考查,也需要掌握一些教师用语的规范性知识,在目前的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师口语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形势和就业形势的需要,因此,高校教师口语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那么,本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一:课时量太少,练习时间不够,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我校教师口语课程在大一开设,分两学期,共36学时,每学期18学时。很显然,作为一门以口语训练为主的课程,36个学时远远不够。课时太少导致教学内容大幅度删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练习,课时短缺和大量练习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课程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一学年课程结束时,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于方言区的学生来讲,顽固的发音问题依然得不到很好的纠正,课堂上无法一对一进行针对性练习,直接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过关率。此外,教师虽在课堂上对教师职业用语进行了讲授,然迫于课时受限,职业用语讲述课时安排很少,因此学生对职业用语的使用仍然停留在书面文字的了解上,登上讲台和熟练运用教师职业语言沦为一句空话。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严格来讲并未完成。因此,如何在课时量紧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二:班级人数多,个体训练时间太短,教学效果差
目前学校各班级都采用行政班的形式来授课,当然,这是一种传统可行的教学方式。然而,对某些较为特殊的、以训练为主的课程来讲,此种授课方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口语课正是如此。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一般口语表达,做到熟练地发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掌握语流音变的规律,具备一定的方言辨别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基本技能,掌握重音、停连、语气、语调等技巧,使口语表达科学、严谨、简明、生动,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鉴于此,口语表达训练恰是课程的核心。然而,目前我校行政班的班级人数基本都在45人左右,班级人数较多,再加上课时量很少,学生一对一训练无法实施,分小组训练效果不佳,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高,训练结果很不理想。
问题三:对课程定位不够准确,很大程度上将教师口语课程等同为普通话
教师口语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普通话基础训练、口语表达综合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由于近年来教师资格证的考取对普通话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普通话水平证书的获得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学生普遍没有思考过教师口语和普通话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不知道二者到底有何区别。
其实,从课程定位来讲,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是一种从属关系,普通话训练是教师口语课的一个部分。普通话的学习是基础,而教师语言的运用则是教师口语课程开设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定位偏差和对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迫切需求,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对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的不合理现象。总课时36节,而普通话基础训练就占去了18课时,即使这样课时仍然不够,基础训练收效甚微。此外,口语表达和教师职业口语两大部分的内容共占用18课时,既要讲授理论,还要让学生去实践,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问题四: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单一,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目前,我校教师口语课程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先讲理论,然后留出一点时间给学生练习。练习方式也是千篇一律,除了全班所有学生一起参与外,分小组练习也是采用的方式之一。但是,因为课时受限加上班级人数多,分组练习只能是偶尔为之。此外,在练习过程中,因为时间受限的关系,即使一对一进行训练,一节课也只能是少数人参与,其他学生提不起兴趣,各自做各自的事情,课堂教学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就更应该思考用更多样更有用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教学技能的掌握。
基于以上教师口语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当中,课程团队也尝试了一些方式方法,试图改变现状,从外在环境上,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改善课堂生态,从内在因素上,注重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有价值的课堂,让教师口语课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具体来讲:方法一:针对不同专业,整合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学质量最大化
为解决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在为期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团队深入了解了各专业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现状和不同专业的特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合理的选材、设计和组织,重新制定了教学进度计划,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加大重点内容的教学时数,进行专题性的讲授,口语训练布置为课外作业,对学生做硬性要求,完成后在课堂上再利用一定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加以巩固。课堂教学不再一刀切,针对不同专业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比重,有侧重地讲练。在之前的教学中,全校所有专业地教学计划是一样的,但是文理学科有别,决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时间不同,因此,此次教改专门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区别对待。以语音训练为例,文科以女生居多,她们对语音天生较为敏感,因此,语音程度较好,练习这一块比较容易,而且我校语文教育专业还开设了现代汉语等专业课程,对语音知识有系统化讲解,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改革后,课堂讲授时对声韵调发生原理进行专题讲述,训练时也将三个知识点整合起来纠正问题,为课堂训练节省了一些时间,课堂训练幅度、难度都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时欠缺的问题,训练效果较好。
方法二: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口语训练的第二课堂
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于当下的高校教学环境,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要求在大学阶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培养新时代综合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个性在学习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这两方面都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口语课更须如此。因此,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还需尝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基于此,课程团队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辅助教学模式,如:划分兴趣小组,举办提高班,以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依托,开展多样的语言表达活动(诗词大会、演讲比赛、经典诵读),以及每日十分钟口语训练等,多方面创造条件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展现个人特长,为以后走上讲台,形成自己的教师语言特色打下基础。
方法三:利用语音训练系统,进行辅助训练
因为近年来普通话水平资格证直接影响教师资格证的考取,各师范院校都加大了普通话测试的训练力度。我校在16年底引进了一套普通话测试语音训练系统,为学生的语音训练提供平台,对口语课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该系统由学生按学号登录,有针对测试前三题进行的正音训练、纠错练习、模拟试题等形式,可以说是一对一地对学生进行语音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该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口语课程课时的不足,提供更多练习时间,为教师口语课的其他教学内容节省课时,语音系统的使用更大程度提高了课程教学效率,弥补了课时不足造成的教学效果差的局面。
方法四: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
我校担任口语课程教学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且从事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从专业程度上讲是合格的。但是,自从考取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证书之后,教师们基本上没有再进行过专业培训,教师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且课程团队的建设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如何保证教师能认真钻研课程理论知识,如何发挥教学团队的综合实力,都将影响课程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因此,要推进口语课程的改革,师资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必将提上日程。
在课程开设的前一个学期,课程团队就着手制定、修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考试方案,为课程开设打下良好基础。在授课过程中,采用集体备课、听评课研讨等方式促进课堂质量提升。同时,可以去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涵,让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从而推进教师口语课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刘伯奎.王燕.段卞霞《教师口语训练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李秀.教师口语课教学改革之我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6课题:校级教改项目《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编号:JXGG201630
作者:关薇 单位:陇南师专文学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