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时间:2022-11-23 08:19:22

序论:在您撰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对职业能力内涵缺乏清晰认识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将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混为一谈,一味将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等同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片面强调学生岗位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了限制。

1.2校企合作层次较浅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注重加强校企合作,但合作层次普遍较浅,主要停留在签订协议、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等,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以及师资培训计划等方面的合作不够深入。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关注度不够,他们更多是为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然而,学生毕业后又未必就职于校企合作的企业,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1.3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较单一,只有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来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只是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2.1加强学习,深刻领会职业能力的内涵

深化学习,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深刻领会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除了应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2校企合作,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实现全方位对接,开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共同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育人机制,使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毕业生就业实现“零过渡”。

2.2.1建立校企合作的利益保障机制

目前,校企合作还处于教育主管部门倡导,学校和企业自发合作的状态。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政府应健全相关政策,力求做到“四个明确”:一是要明确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的资质;二是要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三是要明确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四是要明确校企合作中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利益保障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2.2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根据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对专业知识进行重构,并细化为系列项目任务,针对每个项目任务设置一个或多个技能模块,采用“课堂—工作间”的方式在真实的情景中按照技能模块组织教学,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另外,人才培养方案中需突出学生创新创业、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等的培养,科学地将专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2.3校企共同探索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可选择优质企业,共同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组建订单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订单企业签订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双方资源,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授课,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订单企业就业。这种培养模式既满足了订单企业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又树立了学校的品牌特色,真正实现了订单企业、学生、学校的“三赢”。

2.2.4校企共建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应积极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通过板报等形式,以职业文化为主题,介绍优质企业和企业名人,便于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前景;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学生扮演具体的职业角色,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定期开展“企业精英进高校”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和面对面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便于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2.3科学探索,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由于我国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不少高职院校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存在较大随意性,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完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2.3.1坚持信息反馈机制常态化

加强校企合作,及时追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在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根据反馈信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

2.3.2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评价主体来看,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应由学校、学生、企业、职能部门共同完成。学生在校期间,变期末考核为过程考核,教师结合课堂表现、出勤率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将学生引入评价主体,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工作态度等进行考核;另外,学生在学完相关学科后可报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核合格后,由职能部门颁发相应的技能证书。

2.3.3坚持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坚持内容综合化,既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考虑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考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申报、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并将其量化制订成评分细则,将评定结果与各类评优挂钩,进一步激发学生促进自身职业能力发展的动力。

3结语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既是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今后,高职院校仍需继续加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力度,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