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8 03:37:19
序论:在您撰写原油脱水站工艺技术改造及节能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大庆油田脱水站是油田地面工程集输处理系统的重要站场,不仅承担着原油脱水处理及外输任务,还要为下游采出水处理站输送达标的含油污水。脱水站设施多、工艺管道密集、处理流程复杂,是油田生产系统中耗电、耗气“大户”。某区域已建脱水站两座,脱水站A负责5座转油站和1座放水站的水驱脱水任务,采用“游离水脱除器→压力沉降罐→电脱水器”三段脱水工艺,改造前,脱水站A已有油水脱除设备12台,立式储罐3座,外输及脱水机泵8台,加热炉4台及其他配套设施。脱水站B负责3座转油站的聚驱脱水任务,采用“游离水脱除器→电脱水器”两段脱水工艺。改造前,脱水站B已有游离水脱除器7台、电脱水器5台,立式储罐3座,外输油泵3台,脱水加热炉10台及其他配套设施。经过30多年的生产运行,脱水站A存在设备负荷率低、设施老化、工艺不完善、运行能耗高、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脱水站B存在因产量下降导致油水脱除设备运行负荷率较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设备负荷率低。随着产油量的逐年下降,设备负荷率越来越低,目前脱水站A外输泵总运行负荷率最高时仅为39.2%、二段炉总运行负荷率最高29.2%;脱水站B电脱水器负荷率只有39.6%,外输泵总运行负荷率约45.2%。二、存在安全隐患。产油量的下降导致外输油管道不能保证在经济区运行,沿程热力损失较高。据测算,产油量最低时末点温度仅为27.5℃,极易发生凝管事故。站内设备及管线运行时间超过30年,腐蚀老化严重,电气仪表超期服役、性能降低、可靠性差,系统运行存在安全隐患。三、能耗较高。已建生产设施的工艺流程不合理,三段脱水工艺与两段脱水工艺相比,多了脱水泵和二段加热炉,增加了耗气量及耗电量。
1工艺技术改造方案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调研大量现场资料、总结站库大修改造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开发预测,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确定了“统一布局、合理缩减处理规模,简化工艺、降低系统生产能耗”的总体改造思路。一、统一布局、合理缩减处理规模。根据地质开发及负荷率预测分析,对整个区块原油脱水系统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鉴于脱水站B的游离水脱除器、电脱水器、加热炉、机泵等主要设备均有剩余能力,考虑将脱水站A的处理规模进行适当核减,改造为放水站,主要脱水处理工艺由脱水站B承担。二、简化工艺、降低系统生产能耗。脱水站A管辖区域内的含水原油在本站只进行一段游离水脱除,将含水率降至低于20%。含水原油不再进行二段处理,经外输炉加热、外输泵升压及流量计计量后外输至脱水站B进行下一段脱水处理。优化简化工艺流程后,减少了压力沉降罐、二段炉、电脱水器、净化油缓冲罐等设备。同时,按照新的地面建设工程规划技术规定,对保留的一段游离水脱水工艺的设备重新校核。原4台已建游离水脱除器总处理能力经校核后,由原来的28000t/d降到了25000t/d;原外输油泵的排量、扬程已不适合外输油量预测的技术参数要求,需新建2台外输油泵;结合工艺流程及外输低含水原油温升需求,将脱水站A的一段加热炉优化调整为外输炉;脱水站A的供热负荷由脱水站B已建加热炉承担,提高了脱水站B的设备负荷率;将已建污水外输泵移位安装到外输油泵房内;将原沉降岗并入输油岗,实现整座放水站系统合岗控制。同时,对所有老化严重的油气设施,腐蚀穿孔的工艺管道,性能降低、可靠性差的电气仪表等也进行了更新改造。
2实施效果分析
2.1生产运行效果分析
整个区块原油脱水系统优化改造后,适当核减了脱水站A的设计规模,增大了脱水站B的运行负荷。改造后,系统运行设备的负荷率明显上升且较为合理。脱水站A外输泵负荷率由34.5%提高到82%;脱水站B外输泵负荷率由45.2%提高到79.3%,二段加热炉负荷率由29.3%提高到59.2%,电脱水器负荷率由39.6%提高到69.2%。从安全角度来看,脱水站A老旧设备的更新提高了生产运行的可靠性;由脱水站B对净化原油统一外输,消除了净化原油管道因输油量降低而发生凝管事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管道运行可靠性。
脱水站A降级为放水站后,通过优化简化生产工艺流程及提高生产设施利用率,区块脱水站整体运行能耗明显下降。从表中可以看出,改造后,总耗气量较改造前年节约62.2×104m3/a,折合生产成本94.5万元,总耗电量较改造前年节约21.5×104kW·h,折合生产成本13.7万元。
2.3改造前后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通过对改造前后的投资、生产运行成本(包括耗气、耗电费用和日常生产维护费用)和劳动定员用工成本的分析,脱水站技术改造综合效益显著。具体分析如下:脱水站A改造投资为968.3万元。改造前两座脱水站年耗气量为1103.5×104m3,耗电量为154.9×104kW·h,折合生产成本1775.2万元;改造后两座脱水站年耗气量为1041.3×104m3,耗电量为133.4×104kW·h,折合生产成本1667万元,较改造前节约生产成本108.2万元。改造后,脱水站A的生产设备减少,年节约容器、机泵、仪器仪表等维修费及容器清淤费用共计27万元;劳动定员减少10人,年节约用工成本80万元。改造后脱水站A总计节约日常生产维护费用及用工成本107万元。上述分析可知,改造后每年收益215.2万元;改造投资968.3万元,约4.5年可实现投资与综合效益平衡。因此脱水站改造在技术及经济上是可行的。
3结论
将脱水站A改造降级为放水站,将含水量≤20%的原油外输至脱水站B进行下一级脱水处理,不仅简化了脱水站A的工艺流程,而且大大提高了两座站的设备运行负荷率;同时也消除了净化原油管道因输油量降低而发生凝管事故的隐患,提高了管道运行的可靠性;取消脱水站A的脱水泵、电脱水器及一、二段加热炉后,有效降低了区块脱水系统运行能耗,年均节约气量62.2×104m3,节约电量21.5×104kW·h,年节约生产能耗折合108.2万元,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减少运行设备数量及劳动定员,年节约生产维护费用及用工成本107万元,提质增效成效突出,总体上技术改造方案科学合理。通过脱水站技术改造认识到:地面工程系统优化调整、更新、维护应依据开发预测,与“地上地下一体化”充分结合,适时、适度地调整地面建设规模,优化布局、简化工艺,有效降低生产能耗及运行成本,确保工业生产低耗、高效、安全、平稳运行,从而实现开发效益最大化。